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冯政权教授认为,乳腺癌根本病机为正气亏虚,肝郁气滞,为本虚表实之证,与肝脾肾密切相关,主要从肝气郁结,气血虚弱,气阴两虚,肝肾亏虚进行辨治,临床治疗注重顾互脾胃及抗肿瘤中药的应用,注重患者生活调摄。  相似文献   

2.
吴继萍  石朝玉  冯妮  李晓晨 《光明中医》2010,25(10):1755-1757
对105例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中医证型学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根据中医辨证分型设计表格观察纳入病例的分布情况,发现乳腺癌患者主要涉及脾肾肝三个脏器,中医辨证本虚多见脾肾气虚型、脾肾阳虚、肝肾阴虚、气阴亏虚四种证型,其主要集中在脾肾气虚与气阴亏虚两个证型,在本虚的基础上兼夹有血瘀、气滞、痰湿、热毒;肝脾肾正气不足是本病主要发病的内在因素。分析认为辨证分型能够较好的反映乳腺癌的临床特点及其演变规律。目的研究乳腺癌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与临床进展的相关性,以此推断病情与预后,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回顾研究105例女性患者,按中医辨证分型,分为脾肾气虚、脾肾阳虚、肝肾阴虚、气阴两虚四型,表实分为血瘀、气滞、痰湿、热毒。观察以上各证型与年龄,病程,有无放化疗,转移(淋巴、血行、骨转移),有无内分泌治疗,临床进展等的关系。结果 :显示105例女性患者中以脾肾气虚、气阴亏虚最为多见,兼以进行内分泌治疗为最多,脾肾气虚、脾肾阳虚、肝肾阴虚、气阴亏虚四种证型进行比较,显示内分泌治疗的患者常见气阴两虚型,晚期患者气阴两虚常合并热毒证。结论 105例入组患者出现远处转移的共计31例,集中分布在气阴两虚型,显示其病机演变规律为气虚到气阴两虚,且随阴虚证的加重病情逐渐进展。分析认为辨证分型能够较好的反应乳腺癌的临床特点及其演变。  相似文献   

3.
高宇  王晞星 《吉林中医药》2013,(10):978-979
中医认为,肾癌病位在肾,与脾胃、肝相关,总属本虚标实之证,因虚致实,虚实相兼,整体虚与局部实互见。肾元亏虚是发生肾癌的主要病因,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是重要病机,痰瘀毒互结是发生发展的核心病机,外受湿邪,湿热下注是肾癌发病的决定外因,劳累过度是肾癌发生发展的基本因素。治疗上根据病患具体情况及所处阶段常常运用温补脾肾法、滋肾柔肝法、软坚散结法、抗癌解毒法等。早期正气充足,血瘀痰凝,瘤毒轻浅,以祛邪为要;中期痰湿结聚,邪毒日盛,脾肾不足,正气益虚,则祛邪兼顾扶正;晚期常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衰弱,邪气壅盛,瘤毒走窜,故宜扶正祛邪并重。  相似文献   

4.
总结李廷冠教授辨证治疗乳腺癌术后的经验。乳腺癌术后属正虚邪实,临床上按湿热互结、气血两虚、脾胃虚弱、胃阴虚损、气阴两虚、脾肾两虚进行辨证。治疗上注意补益脾肾,补气养血,佐以驱邪。对于减少术后并发症及化、放疗的毒副反应,防止复发转移,增强免疫力,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有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总结蒋益兰中医药维持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经验。蒋益兰认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在维持治疗阶段的病机总属本虚标实,主要证型为气阴两虚,痰瘀毒结。在单纯中医药维持治疗时多拟方肺复方加减以益气养阴,宣肺化痰,化瘀解毒;当化疗维持治疗后多肾气不足,脾胃亏虚证,多拟方脾肾方加减以补益脾肾,和胃降逆,益气养血;靶向维持治疗中以禀赋不足,邪毒内蕴证为主,多拟方四君子汤加减健脾益气,清热解毒,以达减毒增效、扶正抑瘤之效。  相似文献   

6.
炙甘草汤源自《伤寒论》第177条:"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适用于气血亏虚,正气不足,心脏失养所致之证。范新发教授根据脉证分析对炙甘草汤进行加减,形成自拟方炙草复脉汤,认为只要是正气不足、气阴两虚所致的心律失常均可应用该方治疗。  相似文献   

7.
何世东教授认为原发性肝癌手术及术后化疗,严重损伤正气,正虚为主,扶正兼以祛邪;未经手术及放化疗,邪实为主,祛邪兼以扶正。何教授强调"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凡为肿瘤者,皆存内虚之象,肝癌以正气虚弱为重,常在脾肾亏虚基础上因虚致实,虚实夹杂,虚实当先辨,见肝之病、当先实脾,肝肾同源、重视补肾,情志调节、活血化瘀;初期多以气郁脾虚湿阻为主,进一步湿热毒瘀互结,耗伤阴血,终致正虚邪实,病情恶化,甚则阴阳离决;毒、虚、瘀、热是肝癌的基本病变,邪毒化火,瘀毒互结,肝肾亏虚,表现为肝肾阴虚及脾肾阳虚,多个脏腑正虚,尤以脾肾亏虚为主,多有正气亏虚,饮食不节、脾胃受损,情志郁怒,外邪侵犯,治疗时需顾护脾胃后天之本,不可一味选择大剂量寒凉或攻伐类中药。附肝癌术后验案一则。  相似文献   

8.
薄海 《北京中医》2012,(10):737-739
膀胱癌术后复发率较高,尽管膀胱癌术后灌注化疗药物可以降低其复发率,但仍有一部分患者再次复发。张亚强教授运用中医传统理论,从膀胱癌正气不足,气郁血瘀痰凝及脏腑蕴毒的病机入手,将其分为湿毒热毒蕴结证、气郁血瘀证、脾肾不足证、气阴两虚证四型,通过健脾和胃益肾等治法来调理体内的气血津液运行、扶助正气;通过清热解毒利湿等方法逐步祛除患者脏腑蕴毒以祛邪;联合膀胱灌注化疗药物来iaogao降低膀胱癌术后复发率,缓解膀胱灌注所致的不良反应。临床上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9.
杨淑莲教授认为"髓毒劳"作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中医对应名称更好地反映了疾病本质,指出本病以正气亏虚为主,气(阳)虚、阴(血)虚者均较常见,气阴两虚或兼夹热毒、痰浊、瘀血者亦多见,单纯邪实者少见,故其病机以气血阴阳亏虚为本,以瘀血、痰浊、热毒为标,常见热毒炽盛、瘀毒内阻、气阴两虚、脾肾两虚等证型。杨老师结合精准医疗诊断特点,参照国际常用的MDS预后积分系统,动态应用解毒、益气、健脾、补肾等治疗方法,分期论治MDS,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介绍吴玉华教授运用散结消瘤方治疗乳腺癌的经验。总结晚期乳腺癌主要病机在于气虚血瘀,癌毒内蕴,加之放化疗后,正气大伤,气血亏虚,易致机体阴阳失调,癌毒内结。临证以散结消瘤方为主辨证论治,随症加减。散结消瘤方具有扶正固本、化瘀解毒、软坚散结之功,能明显提高晚期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防止肿瘤的转移和复发。  相似文献   

11.
总结吴良村治疗卵巢癌的经验,认为卵巢癌的根本病机在于正虚体弱致寒、湿、毒、痰、瘀等病理产物积聚,终成气、血、阴、阳俱虚之证。临证重视益气养阴、顾护脾胃及重情志调气机,将卵巢癌辨证分为气血亏虚、肝肾不足、气阴两虚、气滞血瘀四型,气血亏虚型投以八珍汤加减,肝肾不足型以六味地黄汤加减,气阴两虚型以沙参麦冬汤加减,气滞血瘀型以柴胡疏肝散化裁,但亦告诫勿拘泥于证型,需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癌因性疲劳的中医证候特点。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对符合入选标准的325例乳腺癌患者采用Piper疲乏量表进行癌因性疲劳症的调查及测量,对确诊患有癌因性疲劳的乳腺癌患者进行中医证候的信息采集和中医辨证分型研究。3个月后对患者随访1次,观察证候的演变情况。结果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癌因性疲劳的中医证候主要分为6类:肝气郁滞证、脾肾阳虚证、气血亏虚证、气阴两虚证、气滞血瘀证、痰湿凝聚证,其中出现比例较高的证型依次为:肝气郁滞证、脾肾阳虚证、气血亏虚证。3个月后肝气郁滞证患者出现较为明显的证型演变,演变为气滞血瘀证及气阴两虚证最多。结论肝气郁滞证是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癌因性疲劳症最主要的中医证候。  相似文献   

13.
多发性骨髓瘤属中医"骨痹"范畴,多因脏腑经络失调,阴阳气血亏损,气机阻滞,痰瘀互结,热毒内蕴所致。其病位在骨,病本在肾,为本虚标实之证;以五脏亏虚为本,气滞、痰阻、血瘀、毒结为标;早期以邪实为主,后期以本虚为主。临证时宜辨为肝肾阴虚、气血两虚、热毒炽盛、痰毒瘀阻、脾肾阳虚5型,分别以骨痹系列方进行治疗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王辉  孙桂芝 《吉林中医药》2011,31(11):1066-1067
孙桂芝教授从肾为五脏之根,心肾、脾肾、肺肾、肝肾、膀胱与肾相互关联的角度出发,以脾肾阳亏、阴虚毒蕴、湿热下结、血淤内阻、气血亏虚为肾癌治疗的主要方向,主张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综合调理。  相似文献   

15.
总结王文凤主任医师辨治慢性肾脏病的经验。王文凤主任医师认为慢性肾脏病的病性为本虚标实,病位在脾肾,基本病机为气虚血瘀,以脾肾亏虚为其本,湿浊毒瘀内阻为其标,“气虚血瘀”贯穿慢性肾脏病始终;提出“攻补兼施,分期辨治,内外同治”的辨治思路。发病初期脾肾气虚为甚,治疗应以扶正为主,辅以祛邪,可选肾康宁I方加减治疗。病变中期正气亏损渐甚,邪浊内壅渐重,治疗应以扶正祛邪兼施为治疗原则,采用肾衰降浊方加减治疗。发病末期脾肾愈亏,而湿浊、毒邪、瘀血阻塞更为突出,治疗应以祛湿降浊、活血化瘀排毒为主,可选用肾衰降浊方加减治疗。临床治疗慢性肾脏病过程中,需注重固护脾肾,脾肾同治,重视“活血泻浊”。  相似文献   

16.
总结郑绍周教授运用瘀毒理论辨治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证经验。瘀毒热结,络脉阻滞为致病之要;风邪侵袭,直中头面为发病之引;正气亏虚,五脏失养为成病之因。谨守病因病机,立解毒活血、祛风止痛之治法,祛邪不忘扶正固本,加强情志调摄。治疗上,秉持“一方治一病”理念,自拟解毒活血止痛方为核心方,随证加减,灵活用药,尤善用大剂量葛根以解诸毒、通经脉,并配合补肾益气药祛邪而不伤正。  相似文献   

17.
总结马科教授辨证分型治疗乳腺癌术后经验。乳腺癌术后属正虚邪实,临床上按肝郁脾虚型、气血两虚型、痰瘀互结型、脾肾阳虚型进行辨证。马科教授治疗乳腺癌术后的学术思想主要体现在:(1)临床中重视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坚持辨体-辨病-辨证相结合的诊疗思路;(2)扶正治疗是基础,祛邪治疗是重点,灵活运用,贯穿始终;(3)结合现代医学研究,辅以辨病用药,以增强抗癌之疗效。治疗上强调疏肝健脾、益气养血、化痰逐瘀、补益脾肾,对于减少术后并发症及放、化疗引起的不良反应,防止术后转移与复发,增强免疫力,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王庆国教授认为燥痹病机以气阴亏虚为本,内燥、外燥均可致痹,日久可有瘀血、燥毒、阴虚火热等邪气互为影响。治疗则以益气养阴为主,并结合气血亏虚、瘀血内生及气阴亏虚、火热内盛等病因特点随证加减,兼以祛邪,从而邪正兼顾。临证善于重用生地黄、黄芪,并合用党参、太子参、北沙参、麦冬、石斛、白芍、玉竹等药甘养脾胃气阴,助脾胃气血生化,从而脏腑气阴得以正常发挥濡润功能,官窍得以津液滋养,筋骨关节得以濡养;并灵活选用辛温之品,辛以润之,因而诸燥向愈。  相似文献   

19.
介绍刘燕池教授以滋阴学派思想为指导,自拟滋阴散结方治疗肺癌术后的临证经验。认为肺癌术后的病因病机是以气阴两伤为主的正虚邪实;肿瘤的本质为热邪,易耗伤精血津液及正气;正气本虚,经手术再伤正气;术后肿瘤虽祛除,但体内仍有痰饮等实邪,易致恶化。其治则治法为扶正为纲,培土生金,补脾胃之气阴以生肺之气阴;祛邪为辅,化痰软坚,散结消肿兼以调气。临床在消瘰丸基础上以自拟滋阴散结方作为基础方应用于肺癌术后的治疗,再根据不同变证加减化裁。并举验案1则。  相似文献   

20.
总结何任教授辨治肠癌的临床经验。治疗原则为"不断扶正,适时祛邪,随症治之",临证分气阴两虚型、肾阴亏虚型、气滞血瘀型、气血不足型、湿热内蕴型等辨证论治,同时结合主症、兼症、兼夹症、变症进行对症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