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腧穴既是疾病的反应点,也是针灸治疗的刺激点。笔者以董氏奇穴"灵骨"穴和正经腧穴合谷穴为例,从揣穴寻找反应点、诊治特点和作用机制三方面来探究穴位的变化特点。认为合谷穴的部位是在示指桡侧面上,穴位随着机体的功能状态而处于动态的变化中;董氏奇穴"灵骨"穴只是病理状态下,合谷穴在第二掌骨桡侧移动的一个点。由此推之,不仅"灵骨"穴、合谷穴与机体的功能状态密切相关,其他腧穴的定位也可能处于一种动态变化中。  相似文献   

2.
合谷穴的"倒马针法"不同于传统的齐刺法,笔者在董氏"灵骨""大白"穴同刺用于温阳补气的基础上,沿着手阳明大肠经的循行揣穴,运用"灵骨"、合谷、"大白"3穴合用直刺的"倒马针法",直通三焦,整体协调脏腑功能以强化临床疗效。笔者认为合谷穴的部位在示指桡侧面上,穴位随着机体的功能状态而动态变化,董氏奇穴"灵骨""大白"穴只是病理状态下,合谷穴在第二掌骨桡侧的移动点。《四总穴歌》中记载:"面口合谷收",揭示了合谷穴与头面五官部位之间的密切联系。此针法用于治疗面肌痉挛等面口疾病较单纯针刺合谷穴疗效显著,并有较好的远期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坐骨神经痛是指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域的疼痛或麻木 ,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 ,多见于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退行性变、梨状肌损伤等 ,属于中医“痹证”范畴。近几年来 ,笔者临床上用天宗穴点刺放血结合针刺灵骨、三间穴治疗本病 ,疗效显著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2 0例患者中 ,男性 5 2例 ,女性 6 8例 ;年龄最小者16岁 ,最大者 70岁 ;病程最长者 2年余 ,最短者 2天。2 治疗方法2 .1 取穴 灵骨穴 ,在手背面 ,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接合处 ;三间穴 ,即大肠经之穴。2 .2 操作方法 先让患者取俯卧位 ,患侧天宗穴常规消毒后 ,用三棱针点刺…  相似文献   

4.
合谷穴和率谷穴都是临床较为常用的腧穴。合谷穴位于手背的第一、二掌骨之间,约平第二掌骨中点处,为手阳明大肠经原穴,属四意穴和马丹阳十二穴之一。《玉龙歌》云:“头而纵有诸样症,一针合谷效通神。”《甲乙经》中以该穴主治聋、耳中不通、齿龋痛;在《外台秘要》中又主治头痛、口噤不开等,均说明了本穴对头面五官疾病有特殊的疗效。率谷穴位于耳尖直上,入发际1.5寸处,为足少阳胆经穴位。因胆经循行于侧头部,其支脉循行于耳部、面部及下肢外侧正中,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原理,  相似文献   

5.
为进一步分析合谷穴穴性特点,通过学习程莘农院士"穴性"理论以及"三才"进针手法,发现其多样性的穴性特点与针刺层次、方向、透穴、配穴等有关。以合谷穴穴性分析为例强调"穴性"理论的重要性,切不可忽视,只有明辨腧穴穴性的前提下,有的放矢,才可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劳宫穴是手厥阴心包经的荣穴,国家制订的《经穴部位文献考与解剖》[1]一书及针灸专业的本科教材《胎穴学》[2]和中专教材《针灸学》[3],均定位于:掌心横纹中,当第三掌骨的桡侧,屈指握拳时,中指指尖所点处取穴。现代定位虽然非常明确,但是对该穴的定位历来颇有争议。因此笔者对此穴进行了考证,并做了循经感传的实验研究,结果发现:劳宫穴的面积大小应包括手掌中心部位,以2—4掌骨间隙为宜。下面逐条论述,不妥之处,敬请同道斧正。1劳宫穴位于2—3掌骨间隙的历代记载 劳宫穴,最早记载见于《灵枢·本输篇》,位于“…  相似文献   

7.
合谷穴在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约平第二掌骨中点处,是人体的重要穴位“四总穴”之一,主治头面部的各种疾患。一般老百姓若会使用它,可在不少场合派上用场。外出旅行或节假日期间,生活规律常被打乱,很多意想不到的急症可随时发生。这时,您不妨试试应用合谷穴来解除急症。  相似文献   

8.
合谷穴属手阳明大肠经,位于手背第1、2掌骨之间,取穴方便,适应症广泛,疗效显著,为针灸要穴之一。深入探讨该穴的功效和临床应用,对继承发扬针灸学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 腧穴是一个点还是一个面?这是针灸临床未得解决的问题。笔者在临床工作中,从以下6个方面对上述问题进行初探,略陈管见,不妥之处请予指正。 1 腧穴定位 腧穴在定位时本身就说明了腧穴是一个面,而不是一个点。如合谷穴,部位在手背当第一掌骨间隙之中点处,或第二掌指关节与阳溪穴之间的中点处稍靠近食指侧。这里的“中点”与“稍靠近食指侧”,就说明合谷穴的部位是在中点与食指侧这个面上,它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面。 2 针刺方法 针刺方法有点刺、斜刺、沿皮刺等  相似文献   

10.
合谷穴系大肠经之原穴,位于手背面,第一、二掌骨之间,拇食两指并拢在肌肉最高点。合谷穴在临床上治疗相当广泛,但由于取穴和刺法,方向及其适应症亦随之有别,如果应用得当可获得良好的效果。发热合谷穴有清泻阳明退热祛邪之功,对全身清热解表是极为常用的首选穴之一。用于解表退热和通经活络镇痛有较好的疗效。常配大椎、风池、曲池,用泻法不留针,  相似文献   

11.
王凯 《养生月刊》2006,27(5):426-427
据介绍,人体有354个穴位,采用传统的针刺疗法或推拿、按摩某一穴位,就能调整相应脏器的生理功能,祛除病邪,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为了能做到自我疗疾,简便易行,今仅选择合谷、内关、足三里和涌泉等4个穴位,介绍按摩锻炼方法,以供读者朋友参考。一、合谷穴按摩合谷穴是手阳明大肠经的一个重要穴位,位于第一、二掌骨之间,在第二掌骨中点、挠侧边缘处。用另一只手的拇指第一关节横线正对虎口边,拇指曲屈按下,指尖所指处便是此穴。按摩此穴,可以使合谷穴所属的大肠经络循行之处器官的疾病有所缓解或消除,如牙疼、牙龈炎、头痛、发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分析总结得出临床上使用合谷穴、太冲穴配伍治疗疾病的优势病种及腧穴配伍规律,为临床更好地运用两穴治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中国知网(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为检索源,检索年限为1980年1月至2020年12月,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建立应用合谷穴、太冲穴相配伍治疗疾病的数据库,运用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分析及聚类法分析等分析合谷穴、太冲穴主治的优势病种及与其他腧穴相配伍的规律。结果 198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期间临床运用合谷穴、太冲穴或者以合谷穴、太冲穴为主穴与其他腧穴相配伍可治疗74种疾病,优势病种分别是面瘫、头痛、郁证等。病种涉及多个系统,频次由高到低前3位分别是神经系统疾病、精神障碍疾病、妇科疾病等。对配伍腧穴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发现临床上与合谷穴、太冲穴配伍治疗疾病的核心配穴是百会、印堂、风池、太阳等。配穴归经前3位分别是奇穴、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等。对穴位刺激方法进行分析发现,以毫针针刺、电针及针药结合为主。结论 临床应用合谷穴、太冲穴或以合谷穴、太冲穴为主配伍其他腧穴治疗优势病种为面瘫、头痛、郁证等神...  相似文献   

13.
赵敬军  李少源  李霞  贲卉  荣培晶 《中医杂志》2014,(23):1996-1999
穴位和脏腑之间的特异性联系依据经穴所属经脉的不同而各异。在相同经脉,其腧穴具有主治本经和本腑病症的功能,也就是所谓的“经脉所过,主治所及”。在临床应用中则讲究气至病所。从经穴效应循经特异性入手,以合谷穴与面口部联系为例探讨穴位与疾病的关联,重点探析合谷穴对面口部存在生理、病理上的特异性调节现象,分析产生合谷穴与面口部特异性联系的物质基础。从刺激合谷穴对面口部的特异性影响相关的中医认识、物质基础、经穴刺激效应及治疗效应等方面加以探讨,以此阐述合谷穴与面口部的特异性联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以"面口合谷收"理论为指导,运用痛阈测定方法,观察针刺合谷穴对正常人面部痛阈的影响,探索合谷穴与面口部之间的特异性联系。方法:运用SPSS软件编程的方法,将健康受试者随机分为合谷穴组、后溪穴组、外关穴组,分别针刺健康受试者合谷穴、后溪穴、外关穴,运用钾离子测痛法观测针刺前后受试者面部痛阈,比较研究针刺合谷穴、后溪穴、外关穴对健康受试者面部痛阈的影响。结果:针刺健康受试者合谷穴对其面口部下颌区痛阈有明显影响(P<0.05);针刺健康受试者合谷穴对其面口部额区、颊区、下颌区痛阈变化率的影响明显强于针刺后溪穴、外关穴(P<0.05)。结论:针刺合谷穴对正常人面部痛阈有明显影响,其影响程度明显强于针刺后溪穴、外关穴,提示正常人合谷穴与面口部感觉功能之间存在相对特异性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合谷穴是手阳明大肠经的原穴,文章从中医理论及现代医学两方面来探讨合谷穴治疗面瘫的机理。四总穴歌说"面口合谷收"一直是指导后代医家临床实践的准则,本文通过对合谷穴治疗面瘫的理论探析,不但可以证实古代医学家所创立的经络学说有丰富的理论基础,同时也为今后临床上客观选穴和发展针灸的现代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针刺合谷穴与足三里穴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即时效应。方法对9例健康志愿者采用针刺合谷、足三里及非经非穴,实时观察受试者脑磁图的动态变化。结果针刺合谷、足三里和非经非穴对照点脑磁图变化有差异。结论脑磁图检测对合谷穴与足三里穴的循经感传研究具有一定的特异性,两穴针刺对脑部影响区域有差异。  相似文献   

17.
脑磁图检测在合谷穴特异性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磁图检测在合谷穴特异性研究中的作用。方法对6例健康志愿者分别采用经皮电刺激正中神经、电针非穴点、电针合谷穴,同步观察脑磁图(MEG)的变化,比较3种刺激在脑磁图的同一时间段的不同。结果电针合谷穴较非穴点及正中神经刺激的脑磁场强度为低(P<0.05)。结论脑磁图检测对合谷穴循经感传(PSM)的经络研究具有一定特异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利用fMRI探讨针刺合谷穴和后溪穴主治疾病的中枢神经生理学机制及两穴功能的相对特异性。方法:共募集40名健康志愿者,均为右利手。分为针刺合谷穴组与针刺后溪穴组,每组各20名。采用改良后的组块设计方案,用相同的磁共振扫描序列采集针刺两组健康志愿者左侧合谷穴或后溪穴任务态fMRI数据。利用AFNI程序分析脑激活区,对所有的功能数据进行组分析和组间分析,并利用Monte Carlo方法对分析结果进行多重比较校正(P=0.002,α≤0.05)。结果:针刺左侧合谷穴激活脑区包括:双侧中央前回、顶上小叶、颞上回、豆状核、壳核、小脑,右侧中央后回、顶下小叶、额中回、颞中回、缘上回、丘脑、丘脑底核、尾状核、扣带回,左侧额下回、枕中回和脑岛;针刺左侧后溪穴激活脑区包括:双侧脑岛、小脑,右侧中央前回、额中回、尾状核头和体,左侧扣带回、丘脑和腹后内侧核;针刺左侧合谷穴和后溪穴,组间分析结果有统计学意义,合谷穴组较后溪穴组右侧额中回、额下回激活减弱,左侧扣带回、左侧中央前回激活增强。结论:本研究为"面口合谷收""后溪通督脉"理论提供了客观的证据,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合谷穴治疗汗症、后溪穴治疗颈项腰背部疾病以及两穴的镇痛作用的中枢神经机制;并进一步从中枢神经层面表明了部位相近的穴位存在功能相对特异性。  相似文献   

19.
浅谈合谷穴临床镇痛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谷穴在手背第一、二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是手阳明大肠经的原穴,为大肠原气输注、经过和留止于手部的部位,历代医家在针刺取穴时对其倍加青睐。古今医著对合谷穴的作用论述甚多,其镇痛作用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治疗与疼痛相关的疾病,  相似文献   

20.
合谷配穴谈     
合谷穴为手阳明大肠经原穴,具有疏风解表、通经活络、泄热开闭之效。其穴首见于《灵枢.本输》篇:“合谷在大指歧骨之间,为原。”《针灸甲乙经》亦载:“合谷,一名虎口,在大指次指歧骨间。手阳明之所过也,为原。”该穴位于手部,取穴方便,针刺感应能弱能强,适应症极为广泛。历代医家对合谷穴的运用极为重视,认为该穴能升、能降、能开、能宣,若与其它经穴相配,不但能治气分证,亦能治血分病;不但能治表病,亦能治里证。针灸临床若能掌握合谷穴特性和辨证配穴法则,则可灵活运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1合谷配头面诸穴合谷穴治疗疾病以头面五官为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