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肠上皮化生被认为是癌前状态,而我国胃癌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居高不下。早期针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进行干预是防御胃癌的有效策略,目前西医对本病没有成熟有效的治疗方法。郭洪波教授通过多年的临床观察与实践,发现本病与后天饮食失节关系最大,病机关键在于脾胃亏虚,病位在脾胃,但与肝、肺关系密切。郭洪波教授结合《内外伤辨惑论》的观点,认为本病的病理产物以气、湿、瘀为主。治疗上,郭洪波教授强调分两步走,分段治疗,先补其虚,而后化其所伤,并强调停药修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正>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为癌前疾病,公认模式为: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黏膜肠上皮化生→胃黏膜上皮内瘤变→胃癌。但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和药物。王德明教授为江苏省名中医,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颇有研究,现将其独到经验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3.
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作为与胃癌关联性较高的癌前病变,由于其发病机制不明,故而现代医学并没有疗效好或特效的治疗方式。张金波教授在“玄府气液”学说的基础上,在长期的临床治疗中总结出“玄府-胃络-胃腠”系统,认为“万物尽皆有之”的玄府是胃络之门户,胃络通过玄府的开阖来控制脾胃气血津液的输布,进而影响胃黏膜的正常生理功能。张金波教授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可归于“积聚”的范畴,主要病因是玄府密塞导致气血津液无法输布至胃中各处所致,迁延日久则代谢难处而营养难至,胃之肌腠失养逐渐萎缩,代谢秽浊沉积成肠上皮化生。故在治疗上以“开玄扩络”为主,恢复胃腠气液流通为先,再以“中正”治法——调平中焦病理状态,使气血平和、清浊自分。用药上,张教授在活用辛味药开通密塞之玄府的基础上配伍补虚药、活血药、祛痰药对症治疗,常用药物组合为柴胡-枳实-姜半夏、肉桂-酒大黄。  相似文献   

4.
马莹  陶春晖 《环球中医药》2021,14(2):292-295
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是公认的胃癌发生前状态,反复发作、难以治愈,目前西医治疗临床疗效不佳.邱明义教授认为脾胃虚弱是本病的核心病机,并和肝主疏泄功能正常与否密切相关,治疗上应注重顾护胃气,并强调情志因素对本病的影响.针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邱师常将本病划分为脾气虚弱、脾胃虚寒、寒热错杂...  相似文献   

5.
总结整理卞嵩京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的临床经验。认为其病因为中阳不足、痰凝血瘀,辨证分为中阳虚寒、中虚气滞、寒凝瘀阻及气阴两虚,治以温养中阳、活血止痛。并举验案1则。  相似文献   

6.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伴肠上皮化生(IM)属于胃癌前病变,是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常见病、多发病,且本病在临床中难以治愈.林平教授从事临床工作30余年,擅长脾胃病症诊治,对CAG有着独到的理论认识和丰富临床经验,尤其是运用地龙治疗CAG伴IM,颇有新意,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108例的辨证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笔者通过辨证分型治疗10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并作内窥镜下形态、病理活检和组织化学的动态随访观察,现报告如下。一、一般资料我科在田田一lop年按全国胃癌诊断的规范化要求在上消化道内窥镜检查中,将表现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的ids例患者,进行辨症分型治疗,并由专门的内窥镜医师负责检查确诊。其中,男性76例,女性R例;年龄四一6岁,平均年龄幼.2岁。所有病例在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胃院痛,闷胀,暖气泛酸,呕吐,纳呆等。治疗前内窥镜检查及病理活检示:胃粘膜腺体轻度萎缩9例,中度对例,重度19例;轻度肠上…  相似文献   

8.
通过名老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对李佃贵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伴肠上皮化生(IM)的用药特点进行分析,共搜集有效病例276例,纳入处方625首,分为浊毒内蕴、脾胃虚弱、肝胃不和、胃阴不足及胃络瘀血5个证型,对5个证型的症候群及用药规律进行阐述,较为系统地整理了李佃贵教授在治疗CAG伴IM方面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中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8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解小成 《江苏中医》1999,20(10):17-17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崔应珉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伴肠上皮化生(IM)的经验。方法:通过跟师学习,总结崔师对CAG伴IM的认识及治疗思路,对相关理论进行整理总结。结果:崔应珉教授认为,CAG伴IM的基本病机为脾胃虚弱,兼夹瘀血、痰浊、湿邪、气滞等标实之证,在治疗时从以下四方面着手:辨证施治,重在调理脾胃;消疒徵瘕,平增生;消除病因,治病求本;调畅情志,节制饮食。在辨证用药的基础上,加用针对性药物,临床疗效确切。结论:崔师治疗CAG伴IM的经验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介绍陈卫建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的临床经验。陈教授认为,在病因病机上,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以脾胃虚弱为发病根本;久处湿地,饮食不节,易湿邪致病;肝气犯脾胃,气机升降失常;气血瘀滞贯穿整个过程。在治法上,当注重补虚培土,从补着手;注重气机通畅,以通为用;注重健脾祛湿,从湿而治;注重活血化瘀,从瘀而治。临证四诊合参,并通过胃镜和病理活检提示的胃黏膜萎缩性程度和肠化程度以指导疾病的治疗,创拟七白粉以改善瘀血,三草调胃汤以逆转肠化生。  相似文献   

13.
刘启泉教授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病机为气、湿、毒、瘀、虚,提出"热毒血瘀"为主病机,将调气、化湿、解毒、祛瘀、补虚方法运用到治疗当中。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14.
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与胃癌的发生有直接关系,现多认为这些病变是不可逆的反应,临床仅是对症治疗或手术切除,尚无特殊药物〔1〕。随着纤维胃镜活检技术的广泛应用,本病的检出率日益增多,占慢性胃炎的30%左右〔2〕,中度以上萎缩性胃炎同时伴有中、重度(...  相似文献   

15.
观察资生汤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的疗效及安全性。将147例符合条件的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西药组和联合组,各49例。分别给予资生汤加减,法莫替丁和资生汤加减联合法莫替丁治疗,疗程均为30 d。观察各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胃黏膜病理积分和幽门螺杆菌转阴率;检测血清胃蛋白酶原I(PGI),胃蛋白酶原Ⅱ(PGⅡ),胃泌素-17(GAS-17)和内皮素-1(ET-1)的变化;比较有效率和安全性指标。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中药组和西药组(P0.05);联合组和中药组中医症状积分较西药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联合组胃黏膜病理积分,幽门螺杆菌转阴率和血清指标改善优于中药组和西药组(P0.05)。不良反应和心肝肾功能异常发生率比较,中药组(2例,4.8%)联合组(7例,15.2%)西药组(20例,41.3%)(P0.05)。血、尿常规异常发生率比较,中药组(7例,16.7%)联合组(14例,30.4%)西药组(24例,52.2%)(P0.05)。结果表明资生汤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的总有效率与西药法莫替丁无明显差异,说明其具有有效性,且安全性评价优于法莫替丁;资生汤加减联合法莫替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具有协同增效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逆转胃黏膜的病理改变,疗效优于单用资生汤加减和法莫替丁。  相似文献   

16.
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目前认为属癌前病变,治疗上比较棘手。近8年来,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该病取得良好的疗效,现将资料完整的82例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82例均经我院胃镜和病理检查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其中男50例,女32例;年龄27~75岁,中位年龄43.5岁。病程2个月至40年,中位病程10年。1.2 胃镜及病理组织学检查 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1周内各做胃镜检查1次,每例均钳取胃窦及胃体大、小弯粘膜各1块送病检,分别做HE染和WS银染,组织学诊断参照1982年国际胃癌研讨会制订的有关该病的病理形态为诊…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药汤剂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服用活血解毒方颗粒,对照组服用胃复春,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治疗组证候疗效为90.00%,对照组为66.00%(P<0.01);治疗组胃镜疗效和病理疗效亦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活血解毒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并轻、中度肠上皮化生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胃萎宁胶囊对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的临床疗效.方法:68例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患者,口服胃萎宁胶囊,4粒,每日3次,疗程为60 d,治疗前后均行电子胃镜检查和病理组织学检测.结果:临床证侯疗效有效率为95.6%(P<0.01);肠上皮化生转化率为48.5%(P<0.01).结论:中药制刑胃萎宁胶囊对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9.
通过名老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对李佃贵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伴肠上皮化生(IM)的用药特点进行分析,共搜集有效病例276例,纳入处方625首,分为浊毒内蕴、脾胃虚弱、肝胃不和、胃阴不足及胃络瘀血证5个证型,对5个证型的药-证相关性、药物性味及归经情况、药物关联规则及基于熵方法的处方用药情况进行了分析阐述。并较系统地整理了李教授在治疗CAG伴IM方面的经验。  相似文献   

20.
该文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对李佃贵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伴肠上皮化生(IM)用药特点进行分析,共搜集有效病例276例,纳入处方625首,进行了5种证型的症候群及药-证分析。结果显示:芳香苦寒药物合用,喜运脾不喜补脾,善用理气之药是李教授治疗该病的主要用药特点。提示:临床在治疗该病时,除养阴活血的传统治疗外,可辨证采用化浊解毒、醒脾行气之法,为中医药治疗该病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