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药加针刺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表皮生长因子(EGF)水平的影响并分析疗效。方法将15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00例,口服中药胃必灵胶囊加针刺治疗;对照组50例,采用西药三联疗法。治疗前后均进行血清EGF水平检测,采用t检验。结果治疗后两组EGF水平均呈下降趋势,但观察组下降明显,且接近正常值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药胃必灵胶囊加针刺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可显著降低患者体内过高的血清EGF水平,促进胃黏膜血流量,增强胃肠蠕动,增加胃酸分泌,能较快消除胃脘疼痛、胃脘胀闷、嘈杂泛酸、嗳气、纳呆少食等症状,对胃黏膜萎缩及活动性炎症疗效显著。更有意义的是,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生及非典型增生等癌前病变有良好的抑制和治疗作用,且无西药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并总结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进行疏肝益胃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作为样本研究资料,共有46例。依照计算机表法处理为两组,试验组(n=23)进行疏肝益胃汤治疗,对照组(n=23)进行胃复春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临床治疗有效率远远优于对照组,呈现出P0.05的最终结局,具有探讨研究价值。结论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进行疏肝益胃汤的治疗,具有明显的临床应用效果,可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药加针刺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表皮生长因子(EGF)水平的影响并分析疗效。方法将15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00例,口服中药胃必灵胶囊加针刺治疗;对照组50例,采用西药三联疗法。治疗前后均进行血清EGF水平检测,采用t检验。结果治疗后两组EGF水平均呈下降趋势,但观察组下降明显,且接近正常值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药胃必灵胶囊加针刺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可显著降低患者体内过高的血清EGF水平,促进胃黏膜血流量,增强胃肠蠕动,增加胃酸分泌,能较快消除胃脘疼痛、胃脘胀闷、嘈杂泛酸、嗳气、纳呆少食等症状,对胃黏膜萎缩及活动性炎症疗效显著。更有意义的是,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生及非典型增生等癌前病变有良好的抑制和治疗作用,且无西药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枫蓼肠胃康胶囊联合常规三联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本院收治的10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三联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枫蓼肠胃康胶囊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中医症状积分、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12(IL-12)、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并比较两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幽门螺杆菌(Hp)的根除率。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胃脘胀满、胃脘疼痛、嗳气泛酸、食后脘闷、胃中嘈杂、饮食减少症状积分均降低,且试验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NF-α、IL-12、IL-6、hs-CRP水平均降低,且试验组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Hp根除率为82.00%,高于对照组的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0%,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枫蓼肠胃康胶囊辅助治疗慢性萎缩性肠胃炎伴肠上皮化生临床疗效理想,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及降低炎症因子水平,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疏肝和胃汤治疗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阳性老年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疗效及对胃镜组织学的影响。方法:76例Hp阳性老年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38例。对照组予以三联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疏肝和胃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临床症状积分及胃镜下观察。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73.68%,观察组有效率为92.1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主要症状积分降低,治疗后胃镜观察分级降低,治疗后腺体萎缩分级降低,治疗后肠上皮化生分级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治疗后主要症状积分较低,治疗后胃镜观察分级较低,治疗后腺体萎缩分级较低,治疗后肠上皮化生分级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肝和胃汤治疗Hp阳性老年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显著,可以逆转腺体萎缩、肠化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证候学特征,总结其主要及次要证候,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对172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调查其症状、舌脉等证候学资料,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得出4类证候特点:第一类,胃脘隐痛、大便稀或溏、胃脘胀满、神疲乏力、食后腹胀、四肢倦怠、舌质淡、脉弱;第二类,舌质黯、脉涩、胃脘刺痛;第三类,泛酸、胸胁胀痛、口苦、胃脘胀痛、呃逆嗳气、恶心呕吐;第四类,胃脘灼痛、口干、嘈杂、食欲减退、舌质红、脉细数。结论:经过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症状舌脉的聚类分析,本病基本可分为脾胃虚寒、胃络瘀血、肝脾失调、胃阴亏虚4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健脾活血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9年6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12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胃复春片治疗,观察组采用健脾活血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及胃镜病理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高于对照组的7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胃脘胀满、纳差、疼痛、嘈杂、乏力)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胃镜及病理(炎症、萎缩、肠化生、异型增生)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活血汤治疗CAG效果显著,可降低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及病理积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自拟调胃升降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5年6月-2017年6月在本院中医科治疗的10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依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采用自拟调胃升降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胃镜下征象变化、中医症候积分变化、幽门螺杆菌(Hp)根除率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胃黏膜苍白、黏膜颗粒样改变、黏膜皱襞变薄、黏膜血管透见、黏膜肠化结节等胃镜下征象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胃脘痞闷刺痛、嗳气反酸、疲乏无力、食少纳呆等中医证候积分明显较对照组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Hp根除率为86.0%,复发率为12.0%,与对照组的70.0%、26.0%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调胃升降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有效保护胃黏膜,抑制肠上皮化生,减少固有腺体萎缩,减轻胃黏膜炎症,增强Hp清除效果,抑制复发,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参芪健胃颗粒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胃动素、胃泌素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方法 将2015年3月-2016年9月丽水市中医院收治的6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参芪健胃颗粒。对比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胃动素、胃泌素及T淋巴细胞的变化。 结果 观察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21,P<0.05);2组治疗后胃脘疼痛、胃脘痞胀、倦怠乏力、食少纳呆、总评分显著降低(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胃脘疼痛、胃脘痞胀、倦怠乏力、食少纳呆、总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CD4、CD4/CD8显著升高,CD8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CD4、CD4/CD8显著高于对照组,CD8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治疗后胃动素、胃泌素显著升高(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胃动素、胃泌素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参芪健胃颗粒能提高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胃动素、胃泌素的水平,改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脾胃培源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虚弱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虚弱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胃复春口服,治疗组给予脾胃培源方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胃镜病理积分,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AH-PX)、丙二醛(MDA)、胃泌素17(G17)、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水平,PGⅠ和PGⅡ的比值(PGR)。结果 治疗后2组胃脘疼痛、胃脘胀满、胃脘痞闷、食少、神疲乏力、气短懒言、便溏积分,胃镜病理积分,血清MDA、G17、PGⅡ水平明显降低,血清PGⅠ、SOD、GSH-PX水平及PGR明显升高,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改善更明显,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37/40),对照组为75.0%(30/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脾胃培源方可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虚弱证患者的临床症状、病理学改变、胃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越鞠丸加减联合硫糖铝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肝胃气滞证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2(interleukin-12,IL-12)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肝胃气滞证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口服吗丁啉片治疗,每次10 mg,每天3次;兰索拉唑片,每次30 mg,每天1次,对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加用标准4联根除方案治疗。治疗组口服硫糖铝口服混悬液,每次2~5 m L,每天3次;越鞠丸加减治疗,每天1剂。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肝胃气滞证症状、胃黏膜组织病理评分和临床疗效,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中IL-12和TNF-α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症状评分、炎症活动度、黏膜炎症、腺体减少以及肠上皮化生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患者有效率为91.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中IL-12和TNF-α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越鞠丸加减联合硫糖铝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肝胃气滞证疗效显著,且能调血清中IL-12和TNF-α水平,减轻炎症反应,能有助于改善病情。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0):119-122
目的观察健脾和胃配方颗粒治疗脾虚气滞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8年8月我院脾虚气滞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研究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结合健脾和胃方配方颗粒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评分、胃感觉功能、中医症候积分及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胃不适阈值、胃感知阈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胃脘疼痛、脘腹胀满、喜太息、嗳气吞酸、饮食减少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治疗的总有效率96.7%(29/30)显著高于对照组76.7%(23/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和胃方配方颗粒结合常规西药治疗脾虚气滞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疗效较常规西药治疗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升患者胃不适阈值、胃感知阈值,减轻患者的胃脘疼痛、脘腹胀满、喜太息、嗳气吞酸、饮食减少程度,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联合中频透热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2月—2022年2月我院收治的104例脾胃虚寒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52例)和联合组(52例)。两组患者均口服奥美拉唑肠溶片、胶体果体铋胶囊、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片治疗,对照组加用中频透热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穴位贴敷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评分、胃肠激素水平、胃黏膜组织相关生化指标水平。结果:联合组的总有效率为96.1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77%(P<0.05)。治疗后两组胃脘疼痛、胃脘胀满、嗳气反酸、纳呆评分和胃泌素(GAS)水平以及β-连环蛋白(β-Catenin)的阳性细胞面密度值均显著下降,且相比对照组,联合组下降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表皮生长因子(EGF)、生长抑素(SS)水平、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阳性细胞面密度值均显著提高,且相比对照组,联合组提高更明显(P<0.05)。结论:应用穴位贴敷联合中频透热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效果显著,可明显降低中医证候评分,改善胃肠激素及胃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以络病理论芪莲舒痞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癌前病变(PLGC)的临床疗效.方法 资料随机选择108例CAG并PLGC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2组(n=54),对照组予以胃复春治疗,研究组予以芪莲舒痞汤治疗,分析2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及感染情况等.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胃脘疼痛、痞满胀闷、纳呆食少、嘈杂泛酸及嗳气等临床症候积分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Hp阳性根除率为6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Hp阳性根除率35.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络病理论芪莲舒痞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清除患者机体内部炎性因子,降低患者癌变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四逆散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肝郁脾虚型患者的有效性和作用机制。方法选择我院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辨证属肝郁脾虚型患者76例,并设健康对照组36例;将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又随机分为两组.四逆散治疗组(40例)给予四逆散治疗,胃复春对照组(36例)给予胃复春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观察三组临床疗效、胃镜下变化、病理改变、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水平及安全性指标。结果①四逆散治疗组的临床、胃镜、病理疗效显著优于胃复春对照组(P〈0.05);②治疗前四逆散治疗组及胃复春对照组血清TGF-α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治疗后两组血清TGF-α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四逆散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肝郁脾虚型患者有良好的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TGF—α的合成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贵州草药组方顺胆和胃汤内服对脾虚湿热型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可能的影响机制。方法:将符合脾虚湿热型胆汁反流性胃炎纳入诊断标准的72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36例,治疗组给予顺胆和胃汤内服,对照组给予铝碳酸镁片联合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治疗,30天为一疗程。其中对照组若~(14)C尿素呼气试验提示幽门螺杆菌阳性,则增加抗幽门螺杆菌三联疗法治疗一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表现、胃镜像及胃粘膜组织炎症改善、幽门螺杆菌清除情况及血清胃泌素、血清前列腺素E2表达水平。结果:顺胆和胃汤显著改善患者胃脘饱胀、烧灼、疼痛、吐酸嘈杂、食少纳呆及嗳气等证候(P0.05),总有效率为94.44%。治疗组具有明显改善的电子胃镜象、胃粘膜炎症及增加的血清胃泌素、前列腺素E2水平(P0.01);具有与对照组相似的幽门螺杆菌根除能力(P0.05)。结论:顺胆和胃汤可有效缓解脾虚湿热型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症状、组织病理学及生化改变,可作为治疗脾虚湿热型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有效方药。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血清胃蛋白酶原(PG)Ⅰ与PGⅡ及PGR(PGⅠ/PGⅡ)与胃粘膜病理状态的相关性,为临床胃部疾病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1至2018-9于潍坊市人民医院就诊并经胃镜和/或病理诊断明确的胃疾病患者200例,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69例,慢性萎缩性胃炎45例,胃溃疡43例,胃恶性肿瘤43例,分别各自构成一组,选取同期于我院行健康体检的健康患者50例作为对照。测定各组PGⅠ、PGⅡ及PGR的数值并进行比较。结果 (1)萎缩性胃炎与胃恶性肿瘤组患者血清PGⅠ、PGR均低于对照组,胃溃疡组患者血清PGⅠ、PGⅡ均高于对照组,两者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与对照组间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2)胃恶性肿瘤组患者PGⅠ、PGR低于萎缩性胃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胃恶性肿瘤组患者血清PGⅡ高于萎缩性胃炎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胃蛋白酶原变化与胃粘膜病理状态密切相关,可为临床胃部疾病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生胃散联合温针灸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胃蛋白酶原的影响,研究中医药的作用机制与优势。方法:选取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80例,采用随机对照单盲法,分为观察组跟对照组,每组各40例,其中观察组使用生胃散加减联合温针灸共同治疗,对照组采用胃复春治疗,治疗4个月后,对比2组之间患者的临床疗效、胃镜下胃粘膜炎症、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改善程度以及血清胃蛋白酶原治疗前后水平。结果:治疗组经过治疗后,在粘膜炎症、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评分上,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结果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2组比较,治疗组在胃黏膜炎症、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血清胃蛋白酶原水平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生胃散联合温针灸发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具有较理想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脾虚气滞、湿热蕴结型) 王××,男,45岁,农民,2002年3月10诊;患者胃脘胀满痛15年,曾多次作胃镜及病理检查均提示:"胃窦部重度慢性萎缩性胃炎,伴重度肠上皮化生".刻诊:胃脘胀满,口干,胃纳欠佳,食道灼热、恶心,乏力,舌光红,有裂纹,脉细涩,证属脾胃虚气滞湿热蕴结型"胃脘痛",治宜升降同调,气血同治,活血清热.方用危北海"康胃除幽汤":党参15g、黄芪15、白术10g、吴芋5g、黄连10g、黄柏10g、大黄5g、厚朴10g、白芨10g、三七5g、治疗5个月余.胃镜示:"胃窦部慢性萎缩性浅表性胃炎中度,伴肠化中度".嘱其服用胃苏冲剂,以巩固疗效.  相似文献   

20.
谢少茹  沈洪 《西部医学》2014,45(2):20-22
目的观察自拟益气活血消萎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自拟益气活血消萎方汤药口服,对照组口服胃复春片。6个月为1个疗程。结果①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优于对照组的66.67%(P<0.05)。②同组治疗前后比较,治疗组胃脘疼痛、胀满、嘈杂、嗳气、纳差、乏力症状积分及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只有胃脘疼痛、嘈杂、嗳气、乏力症状有所改善(P<0.05);2组比较,治疗组胃脘胀满、纳差、失眠症状积分和总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活血消萎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确切,可减轻临床症状、改善胃镜表现和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