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中药“宏观药性”假说与组分药性数字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宏观药性假说"认为:寒热药性是中药物质的宏观属性,中药的部位、单元、组分或成分皆有药性。中药寒热药性有宏观与微观之分,宏观药性是中药整体的寒热属性;而微观药性是中药部位、单元、组分或成分的寒热之性,且同一中药普遍存在寒热药性相反的物质成分。中药的宏观药性是其各物质成分之间微观药性交互作用而综合"呈现"的结果,宏观药性值取决于所含各种药性成分的微观药性贡献力。基于中药宏观药性假说,将中药"系统分离"为若干相对独立的物质单元,以各"物质单元"的"微观药性贡献力"作为矩阵元素,构建寒热药性判别矩阵,可以实现对中药"物质单元"药性的预先理论判别,进而探讨中药药性理论研究与中药组分配伍新药发现相偶联的研发模式。  相似文献   

2.
中药复方治疗老年痴呆的用药规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总结中药复方治疗老年痴呆的用药规律,探寻中药材治疗老年痴呆的活性成分,为开发更合理的治疗老年痴呆组分中药提供一定的借鉴思路。方法:收集、整理治疗老年痴呆的中药复方,建立数据库,对其用药规律进行详细分析,查询常用中药材的活性成分,分析其改善认知等神经药理方面的作用。结果:132首复方共使用药材150味,使用频率居前的药材类别依次是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开窍药、平肝熄风药、清热药、安神药、利水渗湿药、收涩药、化痰止咳平喘药、解表药;单味药使用最高的十味药材依次是石菖蒲、川芎、黄芪、何首乌、人参、丹参、远志、熟地黄、茯苓、枸杞子;从使用较多的38味中药材中分析找出52种可能对老年痴呆有较好治疗作用的活性成分。结论:老年痴呆主要以补虚泻实为主,补精益气、养血活血、利水渗湿、通络开窍是治疗老年痴呆的主要策略;无论从传统中医药理论,还是现代药理学研究都已经证明,中药复方及其提取物中有大量具有良好抗老年痴呆作用的活性物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广西止痒中药的止痒特性与药用规律。方法:以"痒"为关键词,检索收集相关中药典籍,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计检索不同典籍21757味中药,具有止痒疗效的有910味,纳入符合要求的止痒中药总计329味,涉及中药植物95科。数量较多的科为豆科、唇形科、大戟科、菊科、蓼科。止痒中药中,清热药、攻毒杀虫止痒药、祛风湿药分别占所有药物的29.56%,28.93%,27.04%。苦味、辛味、甘味药占所有药物的39.92%、30.94%、14.77%。平、温、凉药占所有药物27.27%、25.08%、24.14%。肝经、肺经、脾经药占所有药物的25.53%,17.38%、15.43%。结论:广西止痒中药分类以清热药、攻毒杀虫止痒药、祛风湿药为主,药味药性归经以苦辛甘、平温凉、肝经、肺经、脾经药为主。研究将为临床的瘙痒症治疗及止痒中药的研究与开发提供依据与资料。  相似文献   

4.
中国药材合理区划与布局是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源头和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以“三向地带性”理论为基础,运用“药用植物全球产地生态适宜性信息系统”,对中药资源开展基于生态特征的分布区划,并使用泰森多边形分析中药资源分布与市场及企业分布的空间匹配度。结果表明,中国药材划分为四大区:北方药材区(Ⅰ)、南方药材区(Ⅱ)、青藏药材区(Ⅲ)和西北药材区(Ⅳ),面积大小排名为:Ⅲ>Ⅳ>Ⅱ>Ⅰ。但四大药材区资源分布、生产市场及药材流通呈现空间匹配度不均匀,亟待优化。厘定了四大药材区19个代表水热条件的生态因子值。该研究首次提出中国药材四大区划分的标准,并提出生产布局建议,旨在为优质中药材科学规范化生产和布局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对2001年中药市场的几点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2000年中药市场简要回顾 回顾2000年全国中药材市场,涨价品种多,涨价幅度大。2000年春夏以来,全国主要药材市场炒药风顿起,以山茱萸、黄连、浙贝母3个热点药材为龙头,在炒药者的精心操作下,市价逐月上涨,到七八月份,这3个热点药材的市价均比年初疯涨了2倍多,被药界人士称为改革开放以来的“天价”。同时,也带动了益智仁等一批药材涨价。据有关资料介绍,上半年涨价的药材有40多种,其中涨幅在40%以上的有21种。全国17个中药材市场12个大类药价总指数比年初上涨5.85%,这是在全国零售物价指数尚处在负增长的情况下出现的。中药材物价指数…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用文献学研究方法对中药药性与功效进行归纳分析,寻求药性与功效之间的规律性。方法:利用数据挖掘技术,从中药功效与药性的关系出发,建立肝经归经的预测模型。基于生物热动力学探讨炮制对中药药性的影响,以热动力学参数反映中药复方的寒热药性。用电子得失理论研究中药四性的物质基础,用红外成像扫描技术研究中药的寒热属性,用斑点免疫印迹技术探讨中药药性物质基础,以支持向量机用于中药药性识别的可行性考察,以微量元素含量水平探讨与中药四性的关系,并以食用菌总糖含量测定方法(费林氏容量法)探讨总糖含量与寒热药性关系。结论:多学科的渗透用于中药药性研究,为科学阐释中药药性的内涵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王丹 《中医药导报》2010,16(7):49-49
本报讯 "四气五味归经"等中药药性理论的阐明与本质不够明确,中药药材饮片质量堪忧,中药标准化体系和质量标准基本缺如,中药安全性毒性问题尚待解决……这些都是我国中药传承与创新的瓶颈问题。近日在京举行的第二届全国健康科技高层论坛暨新特药博览会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相似文献   

8.
中药治疗痛风相关专利用药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中药治疗痛风的用药规律和特点,为中医治疗痛风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检索近10年相关专利,将符合标准的484篇中医治疗痛风专利中的中药归类,并分别查出其功效、性、味、归经、证型、治则,用Excel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过统计分析发现,治疗痛风出现频数最高为茯苓,其次是牛膝、当归,占全部用方的85.96%;从功效角度以利湿为主共达29.68%,其次是活血化瘀药、补虚药、清热药,此3类药物占全部功效组成的48.60%;药物归经以归肝经的药物为最多,其次是归肺经、胃经、脾经、肾经的药物,药物归经占到了全部用药归经的74.76%;从药味角度以甘味为最多,其次是辛味、苦味药,此3药味占到了全部用药药味的62.56%;从药性角度主要是性温,其次是性寒、性平的药物,此3种药性占到了全部用药药性的69.65%。从中医证型角度主要为:湿热蕴结证45.94%、瘀血阻滞证24.48%、肝肾亏虚证17.75%、脾虚湿盛证11.83%等四大主证。[结论]从以上规律中可以看出常用药物临床上多选用清热利湿、活血化瘀、疏肝补肾、健脾化浊之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归肺经中药性味、临床功效、药理作用构成规律,明确归肺经作用与其性味、临床功效、药理作用构成之间的关联关系,为阐释归经理论的科学内涵和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文献检索收集相关信息,构建数据库系统,进行信息标准化处理,通过数据信息的频数与频率分析,总结归肺经中药性味、临床功效、药理作用构成规律。结果共筛选129种归肺经中药,从药性看,归肺经中药以寒性药最常见,占49.6%;从药味看,以苦味、甘味和辛味最多见;从临床功效看,大多具有止咳、祛痰、平喘、解表等功效,主治疾病部位主要在肺脏、皮肤、咽喉、鼻等;药理作用出现频数最多的是抗菌、抗炎、抗肿瘤、镇咳、平喘、祛痰等。结论归肺经中药以寒凉药性为主,止咳、祛痰、平喘等临床功效以及抗菌、抗炎、抗肿瘤、镇咳、平喘、祛痰等药理作用可能与归肺经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基于处方数据挖掘近二十年中医药方剂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中药配伍规律及为药食同源类中药防治颈动脉粥样硬化提供理论指导。方法: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筛选2000~2019年临床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文献,运用频数统计和关联规则分析的Apriori算法分析防治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中药及药食同源类中药性味、归经、高频药及其配伍规律。结果:共纳入144篇临床文献,剔除重复文献,共涉及141首方剂。得到临床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全部中药187味,药食同源类中药42味。全部中药支持度最高的3组药对半夏-陈皮,半夏-丹参,半夏-茯苓,药食同源类中药支持度最高的3组药对茯苓-陈皮,茯苓-山楂,茯苓-甘草。结论: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中药药性多寒温平,药味甘苦辛,归肺脾肝经为主,多为补虚药、活血化瘀药等;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药食同源类中药药性多温平,药味甘苦辛,归肺脾经为主。  相似文献   

11.
苦味药的药性特征及其配伍作用初探孙大定(湖北省宜昌医学高等专科学校443003)笔者对辛味药的药性理论及其配伍作用曾进行过初步探讨[1]。为进一步加强中药药性理论的研究,对中药性味理论有较全面、系统的认识,现仍以《中药学》[2]教材为依据,以所载188种苦味药为研究对象,对其一般药性特征及其配伍作用作一初步探讨。1苦味药的来源及药效范围在所载188种苦味药中,植物药177种,占总数的94.1%;矿物药3种,动物药8种,二者共占总数?...  相似文献   

12.
甘肃主产大宗中药材产业链经济效益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分析了甘肃主产大宗中药材在中药产业及不同环节中的经济效益。结果表明,上游中药种植业,虽在主产区种植中药材整体效益高于当地主栽作物和蔬菜,但不同种类药材间差异很大,有进一步优化种植结构,提高效益的空间;中药材加工业效益与药材种类和加工环节长短密切相关。在整个中药产业中,种植业占整个产业利润微小,不足2%;中药材加工增值率最高可达10%左右;在制药环节所占利润近整个产业的90%,其中高端产品增值率能达到90%以上。因此,建议加强中药产业一体化建设,树立产业整体观念,是确保中药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含中药防治便秘保健食品的中药用药特点,并为普通百姓选购保健食品时提供指导。方法:检索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网站公布的防治便秘保健食品,借助Microsoft Access和SAS工具对保健食品配方中的中药进行分析。结果:中药使用频数前三的依次为:芦荟、决明子、火麻仁。143味中药以寒凉药最多,其次是温热药、平性药;保健食品寒热属性上以寒热并用类为主,占比47.09%;其次是寒凉类,占比42.15%。143味中药中祛邪药占比58.74%,补虚药占比41.26%;保健食品整体功能上以扶正祛邪并用为主,占比62.21%,祛邪占比30.81%。结论:含中药防治便秘保健食品有寒、热药性及补虚、祛邪功能的区别,并非所有便秘患者均适用,普通百姓应根据自身寒热虚实情况进行辨证选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药引起药物性肝损害的药物谱和临床特点,以提高其防治水平.方法:对55例住院患者的用药史、临床表现、肝功能检查以及治疗转归进行回顾性综合分析.结果中药性肝损害发病年龄以青壮年为主,20岁~60岁占80%,中革药占74.5%,中成药占25.5%,中药治疗的疾病谱:皮肤病41.8%,胃肠疾病14.5%,骨折9.1%,关节炎7.3%,脱发3.6%,甲亢3.6%.临床表现:急性肝炎53例(96.4%),慢性肝炎2例(3.6%).临床转归:治愈54例,死亡1例.结论:应重视中药的肝毒性,治疗皮肤病的中药是引起中药性肝损害的最常见原因.  相似文献   

15.
李佳珊  杜寒倩  徐盼瑜  李泽辉  李源  林娜  徐颖 《中草药》2023,54(20):6753-6762
目的 以雌激素样作用中药为例,探究中药药性、功效、药理作用以及临床应用之间的关联关系。方法 以中国知网、PubMed等数据库作为信息来源筛选雌激素样作用中药及复方,通过频数统计分析其药性、功效、来源、主治疾病的分布规律,筛选核心药性组合;从药性组合-功效-作用靶标-功能模块-病理变化-疾病的角度诠释雌激素样作用与中药药性、功效、主治的内在关联。结果 共筛选得到82味雌激素样作用中药,主要分布在补虚药与活血化瘀药中,多具有活血、补肾的功效,其核心药性组合为温甘肾、温甘肝、平甘肾、寒苦肝和温辛肝。高频药性组合温甘肾包含了研究频次较高的淫羊藿与人参等中药,其活性成分淫羊藿苷、人参皂苷等可通过调控雌激素受体信号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MAPK)级联激活与钙离子的转运从而发挥雌激素样作用。结论 核心药性组合温甘肾通过参与细胞自噬与凋亡、腺体发育、免疫调节、糖代谢、骨代谢等生物过程发挥雌激素样作用,防治围绝经期综合征、卵巢早衰、2型糖尿病、肿瘤、神经退行性疾病、骨质疏松等疾病。从分子网络水平阐释了雌激素样作用中药的性-效-理-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根据已发表有关单味中药抗肺纤维化(PF)效应现代医学研究文献,分析中药特征与抗肺纤维化效应的关系并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方法:收集、筛选1989年以来国内公开发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所载单味中药抗肺纤维化研究文献,统计不同功能分类、药性、药味、归经的中药数量和其中具有抗肺纤维化效应的中药味数;用多元判别分析建立回归数学模型。结果:在46味具有抗肺纤维化的中药中,活血化瘀药有8味,归经分类分析归胆经的有6味,与其在药典中所占比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逐步Logistic回归筛选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归胆经、膀胱经以及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收涩药均是抗肺纤维化效应的重要影响因素(回归系数>0且P<0.01)。多元判别分析预测结果与原判定结果总符合率为91.0%。结论:中药的传统功能分类、药性、归经与抗肺纤维化效应关系密切,以此为基础建立的数学模型可作为中药抗肺纤维化效应研究及临床用药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从靶点组织表达角度构建补阳中药归肾经的判别标准,为中药归经的量化研究提供新思路、新方法。方法:选取9味补阳中药作为训练集,2味补阳中药作为验证集,通过TCMSP2. 3,Pub Chem,Uniprot等数据库搜集药材化学成分及其作用靶点,采用最大相似度算法获得补阳中药核心靶蛋白;利用THPA数据库获得靶蛋白相关组织表达及表达丰度数据;通过训练集数据构建经验回归方程,挖掘药材作用受体的组织分布规律,建立补阳中药归肾经的判别标准模型;通过验证集数据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构建药材-活性成分-作用蛋白受体-组织表达数据全集库,筛选补阳中药核心靶蛋白39个,训练集药材的组织分布规律具有高度一致性,没有统计学差异(P=0. 999 7),构建补阳中药归肾经的判别标准模型。经验证集数据检验,模型的准确率100%。结论:本研究探索补阳中药归肾经的判别标准新方法,并建立有效的判别标准模型,验证了新方法的可靠性。为中药归经的现代化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对于中医药学的快速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药治疗无症状高尿酸血症的用药规律和特点,为高尿酸血症的中医治疗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检索近14年相关文献,将符合标准的66篇中医治疗文献中的中药归类,并分别查出其功效、性、味、归经,用EXCEL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过统计分析发现,治疗无症状高尿酸血症出现频数最高为土茯苓、萆薢,占全部用方的50%以上;从功效角度以利水渗湿药为主,其次是清热药、补虚药,三者占全部功效组成的63.7%;"归经"以归肝经的药物为最,其次是归肾、胃经的药物,此3类归经占到了全部用药归经的53.4%;从药味角度以甘味为最,其次是苦、辛味药,此3味占到了全部用药药味的79.9%;从药性角度主要是寒性,其次是平性药物,此两种占到了全部用药药性的74.3%。结论:从用药规律中可以看出常用药物紧扣其病位在肝,以肝脾肾功能失调为本,临床上多选用疏肝补肾健脾、利湿祛浊化瘀之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华本草》中补阳药物药性规律,为补阳药物药性理论研究及临床用药提供借鉴。方法:以"补阳"索引主题词检索《中华本草》,建立Excel数据库,对其来源、性味、归经、毒性、功效、主治等方面进行归纳与分析。结果:146味补阳中药来源以植物药为多,动物药次之;药性以温性(78.57%)为主;药味以甘(42.66%)为主,其次为咸(18.82%)和辛(17.90%);归经以肾经(42.55%)为主;绝大多数药物无毒;功效以补肾、温肾、止痛、强筋骨、益精血为主,主治肾虚、寒症、痹痛、筋骨软痛等。结论:《中华本草》中记载的补阳中药,其四气、五味、归经、毒性、功效等方面的统计分析结果与传统中药药性基本符合,能够为补阳中药筛选和新药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就中药药性与药效的关系,组分与药效的关系,组分-药性-药效关系进行探讨,得出药性偏寒的药物更倾向于清热解毒、凉血之功,药性偏热的药物更胜止痛、祛湿、祛风、祛寒之效,黄酮类化合物多具有抗氧化、抗炎、对心血管、神经功能、消化功能的保护作用,生物碱类化合物大多具有对心血管、中枢神经系统的保护作用和镇痛、抗炎、舒缓平滑肌的作用等,皂苷类化合物有抗炎、抗肿瘤、抗真菌、抗病毒、解痉挛、扩张血管、降低血糖血脂的作用,有机酸具有抗炎、抗氧化、降血脂、抗凝和改善血液流变学等作用,挥发油具有抗脑缺血、抗心律失常、抗心肌缺血等保护心脑血管系统的作用,并得出组分和药性共同决定了药效,炮制使组分或组分配比发生改变,其药性也会受到影响,当组分和药性改变时其药效有可能出现变化。为更好地研究中药,药效与组分及组分配比和药性之间的关系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