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艾灸对实验性类风湿性关节炎(RA)家兔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7(IL-17)和滑膜液中骨桥蛋白(OPN)、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探索艾灸治疗RA的效应机制.方法:选用CL级日本大耳白兔3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RA模型组、治疗组,每组各10只.采用弗氏完全佐剂(FCA)法建立RA模型.造模后第7天,治疗组采用艾灸(悬灸)肾俞、足三里,每穴各灸5壮,每天1次,以6 d为1个疗程,共干预3个疗程;空白组、RA模型组不做任何干预.检测各组外周血IL-10、IL-17和滑膜液OPN、VEGF的含量,观察滑膜组织中OPN的表达.结果:RA模型组、治疗组IL-17、OPN及VEGF含量均较空白组明显升高(P<0.01),IL-10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各指标水平均优于RA模型组(P<0.01).与空白组相比,RA模型组、治疗组滑膜组织OPN阳性表达增加(P<0.01),治疗组OPN表达低于RA模型组(P<0.05).结论:艾灸对实验性RA家兔滑膜炎症的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调节OPN的表达,进而调节相关炎症因子及VEGF的表达,参与对RA滑膜炎症及血管翳形成的调节,其可能为艾灸治疗RA有效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麦粒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抗炎效应的IL-17信号转导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66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空白艾灸组、艾灸组、IL-17过表达模型艾灸组(IL-17过艾组)、IL-17沉默模型艾灸组(IL-17沉艾组)、IL-17过表达模型组和IL-17沉默模型组,前6组每组各9只,后2组每组各6只。大鼠右后足足垫部皮内注入弗氏完全佐剂0.15 ml制作RA模型。造模后第2天进行慢病毒注射建立IL-17基因过表达、IL-17基因沉默模型。造模后第7天开始麦粒灸大鼠"肾俞""足三里"两穴各5壮,每日1次,治疗18天。观测计算大鼠足跖肿胀度;采用ELISA双抗夹心法检测大鼠血清IL-17、TNF-a、IL-1b含量。结果:造模后模型组大鼠右后足容积显著高于空白组(P0.01),麦粒灸后艾灸组大鼠右后足容积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造模后模型组大鼠血清IL-17、TNF-a、IL-1b显著高于空白组;麦粒灸后艾灸组大鼠血清IL-17、TNF-a、IL-1b显著低于模型组。麦粒灸后IL-17过艾组大鼠血清TNF-a含量显著高于艾灸组(P0.01);IL-17沉艾组大鼠血清TNF-a含量显著低于艾灸组、空白组。麦粒灸后IL-17过艾组、IL-17沉艾组IL-1b含量与艾灸组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麦粒灸可能通过调控IL-17从而调节RA大鼠血清TNF-a含量,起到抑制RA滑膜炎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艾灸对实验性类风湿关节炎(RA)大鼠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10(IL-10)、γ干扰素(IFN-γ)含量及滑膜组织膜型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mPD-L1)表达的影响,探讨艾灸治疗RA抗炎效应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5只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艾灸组,每组各15只。采用弗氏完全佐剂法对模型组和艾灸组造模,空白组同法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0.1 mL作为对照。在造模后第7 d,艾灸组采用麦粒灸"肾俞""足三里"穴各5壮,日1次,6 d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空白组及模型组不施灸。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外周血中IL-10、IFN-γ的含量,免疫组化法测定滑膜组织mPD-L1的表达。结果模型组血清中IFN-γ含量高于空白组(P0.05),艾灸组低于模型组(P0.05),艾灸组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血清中IL-10含量低于空白组(P0.05),艾灸组高于模型组(P0.05),艾灸组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滑膜组织mPD-L1表达高于空白组(P0.05),艾灸组滑膜组织mPD-L1表达低于模型组(P0.05),艾灸组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灸治疗实验性RA有显著的抗炎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艾灸调节滑膜组织mPD-L1的表达,进而调控炎症因子IL-10、IFN-γ的表达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不同灸法对实验性RA模型关节滑膜液中炎症因子IL-6、IL-8、MCP-1表达的影响,探索不同灸法治疗实验性RA的作用机制。方法:日本大耳兔40只,体重(2.5±0.25)kg,雌雄各半,分为空白对照组、RA模型组、直接灸治疗组、隔姜灸治疗组、温和灸治疗组,每组8只日本大耳兔。采用福氏完全佐剂塑造实验性RA模型,于造模后第7天开始,分别用直接灸、隔姜灸、温和灸3种不同方法施灸日本大耳兔"肾俞"、"足三里"穴各5壮,两侧交替进行,每日1次。6天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结果:直接灸、隔姜灸、温和灸均能明显降低RA模型动物关节滑膜液中IL-6、IL-8、MCP-1含量(P0.05,0.01),其中尤以隔姜灸作用最为明显。结论:不同灸法治疗实验性RA均有明显的抗炎效应,且以隔姜灸作用最为显著;不同灸法抑制IL-6、IL-8、MCP-1炎症因子表达可能是其发挥抗炎效应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不同时辰艾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对其主要炎性细胞因子--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血清浓度的影响。方法将96只Sprague-Dawley(SD)成年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简称空白组)、RA模型组(简称模型组)、卯时艾灸治疗组(简称卯时组)、酉时艾灸治疗组(简称酉时组),每组24只动物,雌雄各半。各组又按4个取材时间点分为(0AM组,6AM组,12N组,6PM组),每组6只大鼠。各组大鼠全程予以Light-Dark(L∶D) 12∶12的光暗限制。除空白组外,各组大鼠予以右后足垫部皮下注射弗氏完全佐剂(Freund's Complete Adjuvant,FCA)塑造RA模型。卯时组、酉时组大鼠分别在对应的时辰(卯时组5~7AM,酉时组5~7PM)接受单侧肾俞、足三里穴麦粒灸治疗(双侧交替),每日一次,6次为一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各疗程之间休息一天;其余组大鼠同法固定,但不治疗。治疗结束后分别在各组相应时间点活体取血,采用酶联法(ELISA)检测血清IL-1β和IL-6含量。采用SPSS21. 0统计软件包分析实验数据。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总体血清IL-1β和IL-6浓度显著升高(P 0. 05);与模型组相比,艾灸组总体血清IL-6含量显著降低(P 0. 05)。艾灸治疗实验性RA在子时对IL-1β、IL-6抑制作用最为显著。结论艾灸可显著抑制实验性RA大鼠血清IL-1β、IL-6含量从而对抗RA炎症。艾灸治疗RA具有节律性抗炎效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艾灸对类风湿关节炎(RA)的抗炎作用,探索艾灸对Th17/Treg平衡的影响。方法:将日本大耳白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治疗组,分别于造模前后以及治疗第1、2、3周测量膝关节周长,用ELISA法测滑膜液的IL-10、IL-17含量,用RT-PCR法测滑膜组织中Foxp3、RORγt基因表达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膝关节周长明显偏低。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IL-10量偏低,IL-17量明显偏高,IL-10/IL-17值明显偏低;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IL-10量偏高,IL-17含量偏低,IL-10/IL-17值偏高。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Foxp3mRNA表达存在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ORγtmRNA表达升高,Foxp3/RORγt值降低;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Foxp3mRNA表达存在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ORγmRNA表达降低,Foxp3/RORγt值存在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RA艾灸具有明显的抗炎效应,艾灸可显著调节RA家兔滑膜液IL-10、IL-17的含量,可调节滑膜组织中Foxp3、RORγt基因的表达,表明艾灸具有调节Th17/Treg平衡的作用,可能是艾灸治疗RA抗炎效应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艾灸对实验性类风湿性关节炎(RA)家兔的抗炎消肿作用,探索艾灸抗炎效应的滑膜细胞JAK-STAT信号通路负反馈调节机制。方法: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艾灸组,各14只。福氏完全佐剂注入兔双后膝关节腔复制RA模型。艾灸组动物采用艾粒施灸两侧"肾俞"穴各5壮,每日1次,6d为一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治疗后观测各动物左、右后膝关节周长,运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细胞因子信号抑制因子1(SOCS 1)、SOCS 3的表达。结果:造模后各个时间点模型组动物的左、右后膝关节周长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治疗后艾灸组动物左、右后膝关节周长均较模型组降低(P<0.05)。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滑膜细胞SOCS 1、SOCS 3蛋白含量显著升高(P<0.01);艾灸组与模型组比较,滑膜细胞SOCS 1、SOCS 3蛋白含量降低(P<0.01)。结论:艾灸对实验性RA具有抗炎效应,艾灸对滑膜细胞JAK-STAT信号通路中相关负反馈调节因子SOCS 1、SOCS 3表达的调节可能是其实现抗炎效应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持续光照下艾灸对实验性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大鼠足容积、血清褪黑激素、血浆IL-1β、IL-4含量的影响,探讨褪黑激素在艾灸抗炎效应中的地位和作用。方法:以佐剂性关节炎(AA)作为RA疾病模型,艾灸实验性RA大鼠"肾俞"、"足三里"两穴,采用24h光照作为干预研究手段,观测大鼠足容积,采用ELISA双抗夹心法检测血清MT和血浆IL-1β、IL-4含量。结果:大鼠右后足容积,模型组显著高于空白组(P<0.01),艾灸组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24h光照+艾灸组与艾灸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大鼠血清MT水平,模型组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艾灸组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24h光照+艾灸组显著低于艾灸组(P<0.01);血浆IL-1β含量,模型组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艾灸组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24h光照+艾灸组与艾灸组无显著性差异;大鼠血浆IL-4含量,模型组略高于空白组但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艾灸组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24h光照+艾灸组显著高于艾灸组(P<0.01)。结论:艾灸能够有效抑制RA大鼠足肿胀、抑制血浆IL-1水平、升高IL-4水平,具有明确的抗炎作用;MT与RA炎症过程中密切相关,MT对抗炎因子IL-4可能有抑制作用,MT在艾灸治疗RA炎症中可能不是发挥抗炎作用,而是起到致炎作用。艾灸、持续光照可能通过抑制MT分泌,从而促进抗炎因子IL-4分泌而发挥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不同灸法对实验性类风湿性关节炎(RA)家兔关节滑膜液中白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探讨不同灸法治疗实验性RA的作用机制。方法:日本大耳白兔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直接灸组、隔姜灸组及温和灸组,每组8只。采用弗氏完全佐剂法复制实验性RA模型,于造模后第7天开始,分别用直接灸、隔姜灸、温和灸施灸"肾俞""足三里"穴各5壮,两侧交替进行,每日1次,6d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在造模前、造模后第7天及治疗第7、14、21天分别测量各组后肢的左、右膝关节周长;用酶联免疫法检测滑膜液中IL-1、TNF-α的含量。结果:直接灸、隔姜灸、温和灸均能明显降低RA白兔左、右膝关节周长(P<0.01),其中以隔姜灸作用最为明显(P<0.05);直接灸、隔姜灸、温和灸均能明显降低RA模型动物关节滑膜液中IL-1、TNF-α含量(P<0.01,P<0.05),以隔姜灸作用最为明显(P<0.05)。结论:不同灸法治疗实验性RA均有明显的抗炎效应,且以隔姜灸作用最为显著;不同灸法抑制IL-1、TNF-α炎性反应因子表达可能是其发挥抗炎效应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艾灸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抗炎消肿作用,研究艾灸对实验性RA家兔滑膜NLRP3 mRNA、组织蛋白酶B(Cathepsin-B) mRNA的表达和活性氧(ROS)含量的影响,探索艾灸对RA中NLRP3炎性小体激活状态的影响。方法 日本大耳白兔24只,按体质量、性别分层,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简称空白组)、RA模型组(简称模型组)、艾灸治疗组(简称艾灸组),每组8只。将弗氏完全佐剂(FCA)按0.5 mL/kg体质量剂量注入模型组、艾灸组动物双膝关节腔内。同法将等量的无菌生理盐水注入空白组动物作为对照。艾灸治疗艾灸组动物双侧“肾俞”“足三里”,每穴各5壮,每日1次。6 d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疗程之间休息1 d。治疗后观测各家兔左、右膝关节周长,治疗后第21天进行膝关节滑膜组织取材,采用RT-PCR法检测各组家兔膝关节滑膜组织中NLRP3 mRNA、Cathepsin-B mRNA的表达;采用ROS检测试剂盒检测各组家兔膝关节滑膜组织中ROS的含量。结果 造模后白兔双膝关节周长较空白组明显增高(P<0.01);艾灸治疗后白兔双膝关节周长较模型组显著下降(P<...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艾灸干预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EAT)大鼠的效应,以及对炎性细胞因子IL-17、IL-23及受体表达的影响,拟阐释艾灸干预EAT的作用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成5组:正常组、模型组、优甲乐组、隔附子饼灸组和温和灸组。采用碘剂和猪甲状腺球蛋白联合免疫的方法建立EAT动物模型,艾灸和西药各干预30 d。观察甲状腺组织形态学、血清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和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IL-17、IL-23和IL-23R的浓度;甲状腺组织IL-17、IL-23和IL-23R mRNA表达。结果:隔附子饼灸、温和灸和优甲乐均能纠正EAT大鼠甲状腺的组织病理学改变。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FT3下降(P0.01),血清TSH、TGAb、TPOAb浓度升高(P0.05),血清IL-17、IL-23和IL-23R蛋白的浓度升高(P0.05);甲状腺组织IL-17、IL-23和IL-23R mRNA的表达上调(P0.05)。与模型组比较,优甲乐组血清FT3升高(P0.01),TPOAb、IL-23R浓度降低(P0.05);隔附子饼灸组大鼠血清FT3升高(P0.01),血清TSH、TGAb、TPOAb、IL-17、IL-23和IL-23R浓度降低(P0.05),甲状腺组织IL-17、IL-23和IL-23R mRNA表达下降(P0.05);温和灸组大鼠血清TSH、TGAb、TPOAb、IL-17和IL-23浓度降低(P0.05);血清IL-17、IL-23的浓度,甲状腺组织IL-17、IL-23、IL-23R mRNA的表达水平和血清中TGAb的浓度呈正相关关系;血清中IL-17、IL-23、IL-23R的浓度,甲状腺组织中IL-17 mRNA的表达水平与血清中TPOAb的浓度呈正相关关系。结论:隔附子饼灸、温和灸均能有效纠正EAT大鼠甲状腺组织病理学的变化,改善EAT大鼠的甲状腺功能,降低甲状腺自身抗体水平,可能与调节炎性细胞因子IL-17和IL-23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艾灸治疗实验性类风湿性关节炎(RA)大鼠海马中枢的功能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RA模型组、艾灸组,用弗氏完全佐剂制造实验性RA病理模型,艾灸"肾俞"、"足三里"穴治疗,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大鼠海马糖皮质激素受体(GR)表达,用原位杂交法检测海马褪黑激素受体1B(MEL1B)表达。结果:模型组与空白组比较,GR表达有增高趋势(P>0.05),艾灸组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模型组与空白组比较,MEL1B光密度值显著增高(P<0.01),艾灸组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艾灸对实验性RA海马中枢有良性调整作用,海马GR、MEL1B在艾灸治疗实验性RA大鼠抗炎效应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辽宁中医杂志》2017,(4):852-854
目的:验证阳陵泉穴对艾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抗炎增效作用,探讨少阳对骨之作用机制。方法:佐剂性关节炎大鼠40只,按治疗用穴不同,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肾俞、足三里组;阳陵泉、肾俞、足三里组;太溪、肾俞、足三里组。各组造模后第7天,每日行小艾条温和灸,每组各穴单侧灸治5 min,每日1次,左右交替进行,6 d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1)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TNF-α、IL-6、NO水平;(2)RT-PCR法检测各组滑膜组织TNF-α mRNA表达。结果:艾灸阳陵泉、肾俞、足三里组血清TNF-α、IL-6、NO水平及滑膜组织TNF-α mRNA表达分别较肾俞、足三里组和太溪、肾俞、足三里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足少阳胆经阳陵泉穴对艾灸肾俞、足三里穴治疗佐剂性关节炎大鼠具有明确抗炎增效作用,提示少阳与骨存在密切生理联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基于慢病毒载体介导的RNAi在体阻断SOCS1、PIAS1、PTPN22在RA动物模型的表达,研究艾灸对实验性RA家兔关节滑膜液EGF、FGF含量的影响及其SOCS1、PIAS1、PTPN22调控机制。方法:日本大耳白兔36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RA模型组、艾灸治疗组、艾灸+SOCS1基因干扰组、艾灸+PTPN22基因干扰组、艾灸+PIAS1基因干扰组,6只动物/组。按0.5 m L/kg体质量剂量,将福氏完全佐剂平均注入模型组、艾灸各组动物的双后膝关节腔内(对照组动物同法注入无菌生理盐水作为对照),运用慢病毒介导的SOCS1、PTPN22、PIAS1 RNAi作为干预手段,麦粒灸"肾俞"、"足三里"穴治疗实验性RA(5壮/(穴·天),6 d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疗程之间休息1 d)。ELISA法测定艾灸对关节滑膜液EGF、FGF含量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EGF、FGF含量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艾灸组EGF、FGF含量显著降低(P0.01);SOCS1干扰组、PTPN22干扰组、PIAS1干扰组与艾灸组比较,下调EGF、FGF含量效果不及艾灸组(P0.05)。结论:艾灸"肾俞"、"足三里"穴可显著降低实验性RA家兔滑膜液相关细胞因子EGF、FGF的含量,但在SOCS1、PTPN22、PIAS1被干扰的情况下其作用显著降低,提示SOCS1、PTPN22、PIAS1对JAK-STAT信号通路的负反馈调控可能与艾灸抑制实验性RA滑膜细胞的异常分泌功能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艾灸对实验性类风湿性关节炎(RA)家兔滑膜细胞的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及周期蛋白依赖激酶CDK4的影响,探索艾灸调控实验性RA家兔滑膜细胞增殖的分子信号机制。方法:以佐剂性关节炎(AA)作为RA疾病模型,艾灸实验性RA家兔双侧"肾俞"穴,采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治疗前后家兔关节滑膜细胞的cyclinD1和CDK4蛋白表达。结果:RA模型组CyclinD1和CDK4蛋白表达明显高于空白组(P0.01),艾灸组CyclinD1和CDK4蛋白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艾灸抑制RA滑膜细胞CyclinD1及CDK4蛋白的过度表达,可能是其调控RA滑膜细胞增殖的重要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艾灸"肾俞""足三里"对实验性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家兔滑膜组织中TGF-β1、NF-κBp65、VEGF含量和TGF-β1/NF-κB通路的影响;基于肾虚血瘀理论探讨艾灸治疗RA的抗炎镇痛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日本大耳白兔(简称"家兔"),随机分为空白组、对照组、治疗组,每组10只。对照组、治疗组用0.5 mL/kg弗氏完全佐剂(FCA)法造模,空白组不作任何处理。在造模后第7天,用艾炷灸治疗组家兔双侧"肾俞""足三里"各5壮,1次/d,两侧交替进行,共治疗3个疗程18 d,两疗程之间休息1 d,空白组和对照组不进行艾灸治疗。治疗后第21天,取膝关节滑膜组织和滑膜液。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进行滑膜组织染色并测定组织中TGF-β1、NF-κBp65、VEGF蛋白基因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对照组家兔滑膜组织中TGF-β1、NF-κBp65、VEGF蛋白含量均明显升高,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RA家兔滑膜组织TGF-β1、NF-κBp65、VEGF蛋白含量均降低,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艾灸"肾俞""足三里"能降低RA家兔滑膜组织TGF-β1、NF-κBp65的蛋白含量,下调VEGF的表达,从而抑制血管新生和血管翳形成,缓解滑膜炎症,提示艾灸可能是通过调肾活血治法发挥抗炎镇痛之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艾灸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抗炎效应,研究艾灸对实验性RA家兔滑膜组织CXCL12 mRNA、CXCR4 mRNA、NF-κB p65 mRNA、IκBα mRNA的表达及滑膜液TNF-α、IL-1β的含量的影响,探索艾灸对实验性RA滑膜组织CXCL12/CXCR4-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日本大耳白兔21只,按体重、性别分层,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简称对照组)、RA模型组(简称模型组)、艾灸治疗组(简称艾灸组),每组7只。按0.5mL/kg将弗氏完全佐剂(FCA)注入模型组、艾灸组家兔双后膝关节腔内。对照组同法注入无菌生理盐水作为对照。艾灸治疗艾灸组动物双侧“肾俞”“足三里”穴,每穴各5壮,每日1次。6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疗程之间休息1天。治疗后测量各组家兔左、右后膝关节周长,治疗后第21天进行滑膜取材,采用RT-PCR法检测各组家兔膝关节滑膜组织中CXCL12 mRNA、CXCR4 mRNA、NF-κB p65 mRNA、IκBα mRNA的表达;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家兔膝关节滑膜液TNF-α、IL-1β的含量。结果 造模后家兔双侧后膝关节周长较对照组显著增...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艾灸预处理对应激性胃黏膜损伤大鼠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影响,探讨艾灸预处理抗胃黏膜炎症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艾灸穴位组、艾灸非穴点对照组.束缚冷应激法制作应激性胃黏膜损伤模型,按Guth法计算胃黏膜损伤指数(UI),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IL-1β、TNF-α和IL-10的含量.结果 与模型组和艾灸非穴点对照组比较,艾灸足三里、中脘等穴可使应激性胃黏膜损伤UI明显下降、血清IL-1β含量降低、TNF-α含量降低、IL-10含量升高.结论 艾灸足三里、中脘等穴预处理可促进大鼠胃黏膜损伤的修复、减轻急性炎症反应,可能是通过抑制细胞炎症反应的免疫促炎因子IL-1β、TNF-α和促进抗炎因子IL-10而达到其抗胃黏膜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9.
《辽宁中医杂志》2013,(7):1482-1484
目的:探索艾灸对实验性RA家兔关节滑膜液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及其胆碱能神经调控机制。方法:将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RA模型组、艾灸治疗组、艾灸治疗迷走神经切断组、艾灸治疗假手术组,用福氏完全佐剂塑造RA疾病模型,运用颈部左侧迷走神经干切断术作为干预手段,艾灸肾俞、足三里治疗,采用ELISA法检测滑膜液TNF-α、IL-1、IL-6、HMGB1含量。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RA模型组关节滑膜液中TNF-α、IL-1、IL-6、HMGB1含量显著增高(P<0.01);与RA模型组比较,艾灸治疗组、艾灸治疗假手术组关节滑膜液中TNF-α、IL-1、IL-6、HMGB1含量明显降低(P<0.01),而艾灸治疗迷走神经切断组无明显降低(P>0.05);与艾灸治疗组比较,艾灸治疗迷走神经切断组滑膜液中TNF-α、IL-1、IL-6、HMGB1含量显著增高(P<0.01),但艾灸治疗假手术组无明显增高(P>0.05)。结论:艾灸能抑制实验性RA家兔关节滑膜液促炎细胞因子水平从而减轻RA滑膜炎症,其机制可能与兴奋胆碱能抗炎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艾灸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大鼠关节滑膜组织转录信号转导因子1(STAT 1)、细胞因子信号负调控因子(SOCS)mRNA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探讨艾灸治疗RA的作用机制。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艾灸组、针刺组、红外组,每组8只。采用"病证结合"的造模方法复制RA模型。艾灸组造模3d后开始艾灸两侧"肾俞"穴,针刺组造模3d后开始针刺两侧"肾俞"穴,红外组造模3d后用改装后远红外线理疗仪照射两侧"肾俞"穴,均隔日1次,共治疗10次,每次20min。测量各组大鼠足跖肿胀度,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2(IL-2)的含量,RT-PCR法检测关节滑膜组织STAT 1、SOCS mRNA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大鼠足跖与踝部呈急性炎性红肿,跖围较正常组明显增粗,血清中IL-1含量升高,IL-2水平降低,关节滑膜组织STAT 1、SOCS mRNA表达下降(均P0.01)。经治疗后,艾灸组、针刺组和红外组跖围减小,血清中IL-1含量降低,IL-2水平升高,关节滑膜组织STAT 1、SOCS mRNA表达明显增加(P0.05,P0.01)。针刺组、红外组IL-2含量,STAT 1、SOCS mRNA表达明显低于艾灸组(均P0.01)。结论:艾灸"肾俞"穴能抑制RA大鼠继发性足肿胀,与其抑制血清中致炎因子IL-1的释放,提高免疫调节因子IL-2含量,增强RA大鼠关节滑膜组织的STAT 1和SOCS mRN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