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国华  董方 《四川中医》2012,(12):106-107
勿拘于产后,勿忘于产后,根据产后身痛发于新产妇外感风寒之时,辨证当属本虚标实证,以气血亏虚、肾精不足为本,外感风寒、瘀血阻络为标,针灸取手足阳明益气补血、补肾温阳以柔筋治本,取手足太阳驱邪达表、荥输疗外经之疾以治标,笔者运用针刺结合火针疗法,治疗产后身痛患者1例。  相似文献   

2.
周晓宇  雷根平 《光明中医》2023,(20):3929-3932
雷根平教授分析产后身痛的主要病机为产后气血亏虚,外邪侵袭,经络阻滞不通则痛,或是经脉失养,不荣则痛。雷教授认为此病属本虚标实,故治疗当以益气养血为主,兼祛风通络,活血止痛为要。此法于临床屡得佳效,值得推广及学习。笔者有幸跟师侍诊,整理总结雷教授辨治产后身痛经验及组方及药规律,并附医案1则,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3.
产后身痛是产后病症之一,指产妇在产褥期内出现的肢体或周身关节疼痛、重着、麻木为主的病症。导师认为产后身痛的病机以虚为本,多因精血耗伤,阳气亏虚,感受风寒所致,治疗采用补肾治本为主,佐以活血通络而取效。  相似文献   

4.
产后身痛系产后气血亏虚,外邪乘虚而入,邪瘀互结,流滞筋脉,痹阻气血,证属本虚标实;治疗大法为扶正祛邪。产褥早期以补益气血为主,后期以扶正通络为主,有中药辨证分型(气血亏虚、肝肾亏虚、血虚寒凝、瘀血内停、痰湿阻络、情志不遂)汤剂治疗,针灸(针刺、温针、员利针、穴位注射、艾灸、铺灸)、热敷、熏蒸等,并有内外结合、多法并用综合治疗。不足之处如辨证分型随意性较大,诊疗标准缺少统一性等。  相似文献   

5.
产后身痛是产后病中较常见的疾病。马春芬教授在长期临床实践中总结出内伤气血为主、兼外感风寒湿是导致产后身痛的主要病因,并将本病的基本病机归纳为肝肾两亏、气血不足。强调治疗产后身痛应从补气养血,调补肝肾着手,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通过跟师学习,总结傅金英教授治疗产后身痛的临床经验。傅金英教授认为产后身痛以气虚血瘀为本,感受风寒湿邪为标,治疗上强调"三分药物七分养"。采取中医药治疗,情志调养,运动疗法。傅金英教授治疗产后身痛疗效显著,给患者带来了福音。  相似文献   

7.
王玉琴 《陕西中医》1994,15(5):202-202
采用益气养血、温经祛寒法(辨证分为三型)治疗产后身痛31例,总有效率100%。提示本病以气虚血亏、真元大损为本,感受外邪为标,应以治本为主,辅以治标。  相似文献   

8.
产后身痛为育龄期妇女产后常见疾病,严重威胁其身心健康,主要以产后气血亏虚,经脉失养或风寒湿邪乘虚而入,稽留关节、经络所致,常见病因有血虚、风寒、血瘀、肾虚。黄芪桂枝五物汤可发挥补气、养血、活血的作用,是治疗产后身痛的经典方,在临床上灵活加减,疗效显著。本文主要介绍应用该方加减治疗产后身痛的辨证用药体会。  相似文献   

9.
强直性脊柱炎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现代医学仍缺乏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法。认为强直性脊柱炎中医病因病机为先天禀赋不足,肝肾亏虚,复感外邪,内外合邪,阳气不化,邪气内盛,影响筋骨的荣养淖泽而致脊柱伛偻;总以湿热痹阻为标,肾督亏虚为本,瘀血贯穿疾病始终。结合临床实践提出湿热相搏、肢节烦痛者,当归拈痛汤以治其标;肾督亏虚、腰脊僵痛者,独活寄生汤以治其本;沉疴痼疾,宜疏其血气,身痛逐瘀汤以治其瘀血之痹。  相似文献   

10.
张昶  王军  赵吉平 《北京中医药》2011,30(11):817-819
赵吉平教授立足于中医针灸经典理论,深入研究产后身痛,指出本病以气血亏虚为本,瘀血留滞、风寒湿邪侵袭为标;不荣则痛和不通则痛为基本病机;针灸治疗以固本为要,兼顾祛邪;选穴上辨证取穴、辨经取穴、局部取穴相结合;操作上针刺与艾灸相结合,并配合拔罐、红外线照射等治疗.针对具体患者,结合具体情况,随病机变化而灵活调整方案.  相似文献   

11.
王子瑜教授治疗产后身痛的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子瑜教授将产后身痛的病理基础概括为虚和瘀,虚为产后气血亏虚,瘀为瘀血内停,再感受风寒湿邪而发病,证属本虚标实.治宜扶正祛邪,标本兼顾.治疗时注意祛瘀不宜攻伐太过;祛风散寒时勿过温燥;补气养血时勿滋腻太过.  相似文献   

12.
正妇女产褥期间,出现肢体或关节酸楚、疼痛、麻木、重著为"产后身痛"、"产后风"、"产后关节痛"、"产后痛风"、"产后痹证"等。产后身痛的主要病机为产后血气亏虚,四肢百骸空虚,营卫失调,腠理不密,复感风、寒、湿邪,邪气乘虚而入,留著经络、关节,使气血运行受阻,瘀滞不通。养血益气,祛风除湿通络为治疗关键。笔者常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合独活寄生汤为主方治疗产后身痛疗效显著,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3.
产后身痛亦名产后风、产后关节痛、产后痹证。本病发生于产后,与产后正气虚弱,感受外邪有关。笔者2010年12月~2013年12月运用中药治疗产后身痛49例,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共49例,年龄最小23岁,最大39岁,平均年龄27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5年。治疗方法治疗原则:针对本病内伤气血,兼感风寒湿瘀,本虚标实,治疗当以养血活血、温经散寒、通络止痛为主。方药:黄芪30g,桂枝10g,当归15g,川芎10g,赤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寻求稳、便、廉、捷的方法来治疗产后身痛。方法运用口服中药,以趁痛散为主方加减,配合艾灸治疗。结果以趁痛散加减配合艾灸,治疗产后身痛患者1例取得良好效果。结论以口服中药趁痛散加减配合艾灸,治疗产后身痛患者,可以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5.
介绍蔡小荪教授辨治产后痹证的临床经验。认为产后痹证初起以血虚为本,风寒湿邪侵袭为标;日久肝肾亏虚,邪留经络;治疗以养血祛风、益气和营为主,主张用养血药、祛风药、温通药。  相似文献   

16.
周凤洁 《四川中医》2008,26(2):70-71
产后身痛是发生于产褥期间的一种产后病,以加味补阳还五汤内服、外敷治疗产后身痛45例,总有效率91%.本病之病变核心为产后"多虚多瘀","不通则痛",治疗以补气血,活血通络止痛为主加减治疗,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产后痹的中医证型及药用组方规律。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检索词为"产后痹""产后风湿病""产后风湿症""产后风""产后身痛""产后痹症""产后关节痛",排除重复病例文献,共纳入185篇文献,从中筛选出方剂157首,包含中药185味;对产后痹证型、四气、五味、归经、药物频次、组方规律分析、新方分析。结果:根据文献研究,共有证候6个,其中气血亏虚、风寒湿痹阻、脾肾亏虚、瘀血痹阻最为常见;四气统计提示药性以温、平为主,药味以甘、辛、苦为主;治疗常用中药频次在10以上者共计45味,药物药效分析对应临床证候,以补气和血、祛风散寒除湿为主。根据药物新处方分析进行聚类分析提取产后痹新处方8个。结论:产后痹中医治疗具有较大的优势,针对其症候特点、用药及组方规律对产后痹进行文献分析,体现了中医的诊疗思路,为产后痹的标准化治疗及新药的研发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庄乾雷  李瑶 《河北中医》2009,31(9):1326-1327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属中医学心痛、胸痹、厥心痛、胸痛和真心痛等范畴。其发病者多为中老年人,属本虚标实证,本虚以心、脾、肾气血阴阳亏虚为主,标实以寒凝、气滞、痰浊、血瘀为主,其中又以痰浊、血瘀为多见,因此祛痰和活血法为治疗冠心病的大法。  相似文献   

19.
郑伯媛  韩宁  陈萍  李久现  郑春晓 《河南中医》2023,(12):1835-1838
胡玉荃教授结合产后身痛的临床表现及“风”的致病特点,提出“产后风中综合征”的病名。胡教授认为,产后风中综合征的病因多为虚、瘀、风,气血亏虚是病之“本”,邪气瘀血留滞是病之“标”,主要病机为气血亏虚,邪侵内扰,日久累及心肾,心肾同病。胡教授治疗产后风中综合征以调补气血,心肾同治为基本治则,以补养气血为先,强调从根源上补养气血,补血补气之品同用,多采用产后济生除忧方以扶正祛邪,标本兼顾,心肾同治,同时重视心理疏导。  相似文献   

20.
正产妇在产褥期内出现肢体或关节酸楚、疼痛、麻木、重着者,称为"产后身痛",又称"产后遍身疼痛""产后关节痛""产后痹证""产后痛风",俗称"产后风"[1]。此病因产后失血过多,气血亏虚不能濡养经脉,六淫之邪侵袭机体,易发病。若不及时治疗则迁延难愈,最终可发展为痹证。笔者应用趁痛散加减治疗产后身痛临床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