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56例原发性胃癌中医证候特点及演变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及探讨原发性胃癌的中医证候特点及演变规律。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对256例胃癌患者按照未手术、术后无病、术后复发或转移进行频次分析,分别按照证候表现聚类分析,并对聚类分析结果进行中医辨证。结果:纳差、乏力、腹痛、腹部压痛、舌红、苔白、脉细(51.56%~75.39%)为胃癌患者最常见的证候表现。总体上胃癌的中医证候特点可概括为脾胃气虚及肝郁,兼有痰湿、胃热、肝胃不和、脾胃失和、肝郁化热、胃气上逆、胃阴虚、湿热蕴脾、脾不统血、气血两虚、脾虚湿困;未手术患者以脾胃气虚兼肝郁胃热为主;术后无病期患者以脾胃气虚为主;术后复发或转移患者以脾胃气虚、肝郁兼痰湿为主。结论:脾胃气虚证贯穿疾病始终,在疾病发展的各个阶段,中医证候存在动态演变。  相似文献   

2.
傅凯丽  霍磊 《湖南中医杂志》2021,37(7):110-113,121
目的:研究后循环梗死患者的中医证候演变规律.方法:采用后循环梗死中医证候学调查问卷对388例后循环梗死患者进行发病初期(3 d之内)、14 d、28 d、90 d 4个时间点的证候学调查,收集患者的症状、舌苔、脉象、证候要素、证候类型等,以得出其4个时间点的证候演变规律.结果:各阶段证候要素及主要证候的构成比较高的是:0 d,风痰瘀阻证;14 d,风痰瘀阻证、气虚血瘀证;28 d,痰浊内阻证、气虚血瘀证;90 d,气虚血瘀证、气血亏虚证.转移概率矩阵得出的证候演变规律为:0~14 d,风痰瘀阻证可转变为风痰瘀阻、痰浊内阻证;14~28 d,风痰瘀阻证可转变为痰浊内阻、气虚血瘀等证,气虚血瘀证可转变为气虚血瘀、肾精不足等证;28~90d,痰浊内阻证可转变为气血亏虚、痰浊内阻等证,气虚血瘀证可转变为肾精不足、气虚血瘀等证.结论:风痰瘀阻证为发病初期常见证候类型,气虚血瘀证自发病中期起为常见证候类型.即发病时实证多见,随着病情恢复虚实夹杂证、虚证多见.  相似文献   

3.
目的 归纳慢性、慢加亚急性肝衰竭患者中医证候特点及演变规律,为慢性、慢加亚急性肝衰竭患者的辨证施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观察病毒性肝炎,乙型,慢性、慢加亚急性肝衰竭患者68例,对其症状体征进行聚类分析,归纳中医证候特点及演变规律.结果 慢性、慢加亚急性肝衰竭治疗前的主要证型为湿热蕴结、热毒炽盛、肝郁脾虚、脾胃积热及肝脾血瘀证,随着病情的发展,“湿”证、“热”证渐退,本虚突显,主要证型演变为肝肾阴虚、气血瘀阻及肝郁脾虚证.结论 慢性、慢加亚急性肝衰竭是一个逐步进展的过程,具有一定的中医证候特点和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黑龙江地区小儿手足口病各证型演变规律,提出治疗方案。方法:通过收集患儿临床资料,观察入院当天(基线点)、治疗后第3、5、7、10天的临床表现,确定各观察点中医分型,统计不同观察点各证型演变规律。应用证候演变概率法对患儿各证候在不同观察点的证候演变规律进行系统分析,并提出相应治疗方案。结果:从基线点当天的发病数量来看,邪犯肺卫证和肺胃热炽证的发病人数居多,从基线点到第3天,以证候的持续存在概率较为突出,其中,湿热交阻证持续存在概率为89. 17%,心脾积热证持续存在概率为84. 41%。第3~5天,邪犯肺卫证及肺胃热炽证发病人数仍较多,且以邪犯肺卫证的持续存在概率较为明显。第5~7天,各证候的持续存在概率大幅度下降的同时,转愈及向肺胃阴伤证的概率增大。第7~10天,剩余患儿仍存在向肺胃阴伤证及其他证型转变的情况。结论:手足口病患儿在各观察点存在不同的演变规律,证实了本病符合温病转归的同时,作者提出了相应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病毒性心肌炎证候演变规律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病毒性心肌炎(VMC)是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中医药治疗该病有独特的优势和良好的疗效,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本研究运用数理统计学研究方法及数据挖掘技术,对病毒性心肌炎临床病例进行动态分析观察,探讨该病各阶段的证候特点,揭示其证候演变规律。以期为正确认识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生、发展及转归,丰富病毒性心肌炎的中医药辨证论治内容,  相似文献   

6.
支气管哮喘中医证候演变规律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中医证候特点,并分析缓解期与发作期证候的演变规律。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方法对哮喘证候开展前瞻性调查研究,按照现有哮喘证候诊断标准,遵循循证医学原则,应用Epi da-ta3.0建立数据库,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哮喘患者的四诊信息进行二次录入核对,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证候及证候要素进行频次分析。结果哮喘发作期证候类型以热哮、风哮为主,病位主要涉及肺、脾、肝,病性以气郁、痰阻多见;哮喘缓解期脾气亏虚最多,且往往兼夹两种甚至多种脏腑亏虚症状,并与发作期证候有一定关系;哮喘患者随年龄增长,病性表现从风哮、热哮到冷哮、虚哮和病位从肺及脾至肾的由轻到重的演变规律。结论了解哮喘发作期与缓解期证候特点及演变规律,将有助于哮喘的防治。  相似文献   

7.
证候是困扰中医规范化、现代化,制约中药疗效评价的关键科学问题,而证候要素作为辨证体系中的重要概念,一直是揭示证候实质的核心研究内容。随着与哲学、数据挖掘、系统科学、信息学、天文历法、时间医学等学科不断地交流及融合,证候要素概念的内涵及证候要素的研究方法正经历着更新。通过对证候要素及其相关概念的辨析,证候要素研究方法的回顾分析,可以为我们深化对证候要素概念的认识,提高证候要素研究水平及层次,提供认知学和方法学借鉴。  相似文献   

8.
中风病急性期证候演变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应用证候量化诊断的方法,对733例经CT或MRT确诊的中风病始发态患者,进行了为期4周的7次追踪调查.结果显示:(1)证候的得分均值、发生概率、组合形式、组合形态是动态变化的随时间序列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并受到病变性质的影响;(2)求得了不同时间序列6个基本证候的逐阶转移概率和高阶转移概率.研究结果对深入认识中风病急性期病因病机,判断病势转归,指导辨证治疗,防止向恶转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探讨脑梗死患者血运重建前后的证候演变规律,为中医药干预脑梗死血运重建后并发症的辨证治疗提供思路和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设计中风病中医证候调查表,分别对脑梗死患者血运重建治疗前后的不同时点进行前瞻性调查,系统研究脑梗死患者血运重建治疗前后的常见证候及其演变规律。结果:脑梗死患者血运重建治疗后,风、火、痰、瘀等邪实证候均呈下降趋势,而气虚、阴虚等本虚证候则呈明显上升趋势。结论:血运重建治疗在发挥袪除实邪(主要为血瘀、痰邪)作用的过程中,可能同时对人体正气产生了一定的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0.
荣杰  许颖智  张军平 《中医杂志》2012,53(23):2027-2030
目的 通过分析近30年相关文献,探讨冠心病介入术前后中医证候分布及演变.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近30年冠心病介入术前后证候研究的相关文献,提取文献信息,采用证候要素归纳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前后的证候特点.结果 共纳入文献22篇,涉及病例4211例.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前中医证候分布主要以血瘀证(33.33%)、气虚证(20.98%)、痰浊证(18.74%)为主;介入术后中医证候分布亦主要以血瘀证(28.48%)、气虚证(22.98%)、痰浊证(20.64%)为主.介入术前血瘀、气滞、寒凝、热蕴等实证明显多于介入术后(P<0.01),而介入术后的气虚、阴虚、阳虚等虚证明显多于介入术前(P<0.01).结论 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前后均以血瘀、痰浊和气虚证为主,但总体介入术后较介入术前有从实转虚趋势.  相似文献   

11.
李婵  富琦  赵文硕  杨中  张青 《北京中医药》2012,31(4):259-262
目的探讨中晚期胰腺癌中医证候要素演变规律。方法基于胰腺癌的中医证候要素,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住院治疗的,符合诊断标准的102例中晚期胰腺癌患者不同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要素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支持治疗、介入治疗、化学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要素分布变化无统计学差异,海扶治疗前后实证和虚证的分布变化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7)。结论化学治疗可能更易阻碍气机。海扶之作用似乎与中医之祛邪法作用相仿,海扶治疗后应以扶正固本为主要的治则。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从无萎缩向萎缩及肠化、异型增生转化过程中的证候演变规律。方法收集2012年11月—2014年11月就诊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接受胃镜检查及病理组织活检确诊为慢性胃炎患者307例。以面对面访谈为调查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四诊及主要项目检查,收集临床资料,确定临床证候,对得出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从非萎缩性胃炎→轻度萎缩→中度萎缩→重度萎缩,胃阴不足证及胃络瘀阻证逐渐增多(P<0.01);从无肠化→轻度肠化→中度肠化→重度肠化,胃阴不足证及胃络瘀阻证逐渐增多(P<0.01);异型增生患者以胃络瘀阻证和寒热错杂证居多(P<0.05)。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从无萎缩向萎缩及肠化、异型增生转化过程中存在由实至虚,渐见阴虚、血瘀的证候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13.
心血管疾病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如何减少心血管病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始终是现代医学研究领域的重点和热点之一。在心血管病的发生、发展、转归过程中,证候始终处于动态变化,对心血管病的中医证候演变规律进行研究,有助于掌握心血管病的病机演变及发展转归,对指导临床治疗和预防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病毒性心肌炎等心血管病中医证候演变规律研究的现状,以期为提高临床辨治效果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研究用聚类分析方法将冠心病合并中风分为三期6个证型,并根据证候构成比及概率转移矩阵结果总结了证候演变规律。急性期以标实(风邪、热邪)为主、本虚(脾气虚、肾阴虚)为次;恢复期以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为特征,"脾气虚+痰饮"最为突出;后遗症期以本虚(脾气虚、肾阴虚、肝血虚、肾阳虚)为主、标实(痰饮、风邪、血瘀、寒凝)为次;各阶段证候均可演变为下一阶段所有证候,体现了本病由急至缓、由重至轻的演变过程。该研究结果有助于临床医师直观地认识冠心病合并中风的本质,确定理法方药,从而提高临床辨治水平及证候的规范化水平。  相似文献   

15.
郜峦  王键  胡建鹏 《中国中医急症》2009,18(7):1103-1104,1137
本文分析中风病的中医证候演变规律研究现状,从中西医学的交汇中寻找研究切人点,并从研究方法 、中医治法以及治疗时间窗的角度加以分析,提出脑缺血急性期证候属性及演变规律的实验研究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骨质疏松症中医证候的演变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丽萍  刘实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12):2601-2602
骨质疏松症以肾虚为本,由于患者体质差异,阴阳盛衰、气化代谢特点不同而呈现出肾虚为主的基本证候:肾精气亏虚、肾阴虚、肾阳虚、脾肾阳虚、肝肾阴虚证以及瘀血阻络等证。随病情发展,骨质疏松症后期各证均转为肾虚血瘀的本虚标实证。  相似文献   

17.
18.
糖尿病中医证候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临床调研分析糖尿病中医证候的一般规律。方法:采用聚类分析和决策树等数据挖掘方法,对临床调研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在所收集的995例2型糖尿病病例的主要证候有阴虚热盛证、肝肾阴虚证、气阴两虚证等6类。结论:随着病程的进展,阴虚热盛证、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之间存在由轻到重逐次渐进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9.
20.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候演变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候的演变规律.方法:选择慢性乙型肝炎、早期肝硬化、肝硬化腹水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面对面访谈的调查方法收集临床资料,确定中医证候,复合证候分解成单证统计,分析其证候演变规律。结果:肝胆湿热证、脾虚证、瘀血阻络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随着慢性乙型肝炎向早期肝硬化、肝硬化腹水的发展,其发生率增加;脾虚湿困证、肝气虚证随着慢性乙型肝炎向早期肝硬化肝硬化腹水的发展,其发生率下降;肝郁脾虚证、肝胃不和证、气阴两虚证、肝血虚证、肝阴虚证、气血两虚证、肾阴虚证、肾阳虚证在病情进展过程中无明显变化。结论: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候演变有一定的规律性,主要表现在证候复杂程度发生变化、正气耗损加重、瘀血证候增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