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现在普遍的观点认为,炎症反应、脂质代谢、斑块动力学、血小板和凝血系统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导致斑块破裂、血小板聚集和血栓扩展,最终引发急性心肌梗死(AMI)。AMI可归结为长期缺血所致心肌细胞死亡,心电图ST—T变化可反映出心肌缺血的特征。为了采取不同对策早期积极干预AMI,临床上根据患者发病时心电图ST段的变化特点,将心肌梗死分为ST段抬高型和非ST段抬高型两型。ST段抬高型与非ST段抬高型AMI的临床表现、病理生理机制、治疗方法都有所不同,但对两者的合并症、冠状动脉(冠脉)血管病变特点、发生部位及预后是否存在差异尚很少报道。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连续纳入2011年5月~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8例,分别根据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分为正常组(A组)和升高组(B组),根据血红蛋白浓度(HBG)分为正常组(C组)和降低组(D组).计算A/B组和C/D组心源性死亡、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以及好转出院率,经统计学分析,了解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B组和D组心源性死亡、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发生率分别显著高于A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DW升高和HBG降低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卢景华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0,(5):229-230
目的:分析心电图ST段压低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预后价值。方法:以我院心电图室2017年1月—2018年1月检测的1500例STEMI患者为观察对象,将心电图中出现ST段压低的604例患者设为研究组,将其余896例未出现ST段压低的患者设为对照组,分析两组预后价值。结果:研究组中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相比对照组更加常见,研究组收缩压、左室射血分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但ST段太高、压低程度,肌钙蛋白I,并发症及病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STEMI患者血液流动动力学状态极不稳定,预后较差,通过心电图及血液检验等检查方式可有效诊断患者病程程度,以便及时提供治疗方案,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心电图aVR导联ST段抬高的临床分析,判断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冠脉病变程度以及心功能的状况,从而对患者的短期临床预后作出初步的评估。方法:选取2004年3月至2007年6月在我院心脏科住院的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20例,根据患者入院时心电图aVR导联ST段改变情况将患者分为aVR导联ST段抬高>0.1mV、aVR导联ST段抬高0.05~0.1mV、aVR导联无ST段抬高3组。结果:aVR导联ST段抬高>0.1mV的患者急性期(1个月)以及随访1年后的病死率明显高于aVR导联无ST段抬高或aVR导联ST段抬高0.05~0.1mV者,且aVR导联ST段抬高程度与患者的临床预后有关。结论:aVR导联ST段抬高的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在急性期以及随访1年内病死率高于aVR导联ST段不抬高或aVR导联ST段抬高幅度较低者,且往往血管病变较重,预后亦较差。尽早冠脉介入治疗是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aVR导联ST段抬高(aVRSTE)对左主干病变或等同病变的诊断价值及预后的预测价值. 方法 对入选140例患者,行心肌酶检测、心电图、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均在冠造术后(10±2)d].分析aVRSTE(≥>0.5 mm)对STEMI患者左主干病变(左主干急性闭塞或狭窄≥50%)或左前降支近端急性闭塞、次全闭塞(被定义为左主干等同病变)的诊断价值,并比较aVRSTE和不抬高患者的KILLIP分级及心脏收缩功能. 结果 (1)aVRSTE诊断左主干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2.73%(8/1)、83.72%(108/129)、27.59%(8/29)、97.30%(108/111);(2)aVRSTE诊断左主干病变或等同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41.86%(18/43)、88.66%(86/97)、62.07%(18/29)、77.48%(86/111);(3)aVRbqE联合STaVR-STv1>0诊断左主干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3.64%(7/11)、98.45%(127/129)、77.78%(7/9)、96.95%(127/131);(4)按aVR导联ST段是否抬高分为抬高组29例,非抬高组111例.两组KILLIP分级(P<0.05)和左室射血分数[(53.29±11.29)%vs.(59.45±10.17)%,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在STEMI患者中:(1)若aVRSTE,考虑左主干病变或左前降支近端急性病变可能性大,若ST aVR-STv1>0,则进一步支持左主干病变;(2)aVILSTE者近期心脏收缩功能损害较无抬高者明显,预后可能较差.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合并血糖代谢异常(2型糖尿病或就诊血糖升高)患者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9月我科确诊STEMI患者413例的临床资料,比较血糖正常组(A组)与就诊血糖升高组(B组)、2型糖尿病组(C组)的预后。结果:(B+C)组住院期间死亡率明显高于A组(24.7%vs.9.4%,P0.05),C组住院期间再发心肌梗死率明显高于B组和A组(3.9%vs.0%vs.0.7%,P0.05),C组、B组与A组比较,再发心绞痛率(23.4%vs.31.0%vs.14.7%,P0.05)、住院期间心力衰竭率(41.6%vs.50.0%vs.22.1%,P0.05)、住院期间MACE(58.4%vs.65.5%vs.33.4%,P0.05)及一年全因死亡率(34.2%vs.31.4%vs.16.7%,P0.05)发生率更高。结论 :STEMI合并血糖代谢异常的预后差于血糖正常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入院时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和清华大学玉泉医院心脏重症监护病房确诊急性STEMI且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27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到院时采集静脉血,测定白细胞计数(WBC),按照WBC水平不同分为两组,≤9.5×109/L为A组,>9.5×109/L为B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心血管事件以及长期预后进行比较。出院后对患者进行随访,评价长期预后。患者出院后随访36个月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MACE发生率的比较使用生存分析Kaplan-Meier法;采用Cox回归分析多个变量与临床长期预后的关系。结果随访36个月,两组患者的累积MACE发生率A组(4.8%)明显低于B组(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HR:1.135,95%CI:1.011~1.275,P=0.033)、吸烟史(HR:0.689,95%CI:0.519~0.915,P=0.010)、WBC(HR:1.356,95%CI:1.005~1.831,P=0.046)是MACE的危险因素。结论入院时外周血WBC计数可能是影响急性STEMI且接受PCI患者的长期预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入院时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水平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在院期间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2008年9月至2011年6月收治入院的335例STEMI患者,根据入院时SBP水平将335例STEMI患者分为4组,分别是:<101 mmHg(1 mmHg=0.133 kPa) (n=59),101~120 mmHg (n=109),121 ~140mmHg(n=98),>140 mmHg (n =69).比较各组的基本临床资料、冠状动脉造影发现(coronary angiography,CAG)、治疗方法、院内并发症和院内病死率.结果 各组STEMI患者院内病死率分别是18.64%、1.83%、4.08%、1.45%,入院SBP< 101 mmHg组病死率、killip≥3级、休克、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及经安装起搏器、IABP治疗率均高于其他3组.SBP≥101 mmHg的3组病死率没有明显差别.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BP< 101 mmHg(OR=6.368,P=0.002)、肌钙蛋白Ⅰ峰值(OR=3.781,P=0.008)是入院STEMI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入院SBP< 101 mmHg患者在院期间病死率高,入院收缩压低可作为判断STEMI患者预后不良的一个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10.
11.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是世界范围内病死率和致残率较高的疾病之一。尽早恢复心肌再灌注在急性STEMI患者救治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恢复心肌再灌注的主要治疗手段包括药物溶栓治疗和急诊介入治疗(PPCI),急诊介入治疗是目前急性STEMI患者最优的治疗手段,普遍采用的急诊介入治疗,虽然明显改善了STEMI的预后,但是选择药物溶栓策略,还是急诊介入治疗策略的争论仍在继续。检索近些年的文献显示溶栓与介入治疗(PCI)相结合,即药物介入策略,临床疗效不劣于急诊介入治疗,部分文献显示先溶栓后介入治疗,术中并发症有下降的趋势。药物溶栓治疗,对于急性STEMI患者仍然是不可忽视的再灌注治疗手段,两种手段联合用于STEMI患者治疗,优势互补,或可发挥最佳的临床效果,本文就目前急性STEMI药物溶栓治疗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赵娟冯韩章辛浩王端乐贺新荣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20,(10):1184-1187
目的探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期发生新发心房颤动与患者远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8年1—6月延安大学咸阳医院收治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共90例,随访1年,根据心血管死亡事件分为死亡组13例和存活组68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化验检查指标,并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心肌梗死急性期新发心房颤动35例,其中阵发性15例,持续性20例;经随访1年,共有9例患者失访,复发心绞痛患者35例,再发心肌梗死12例,心力衰竭18例,再住院29例;心血管死亡13例,存活患者68例,比较死亡组和存活组患者性别、吸烟史、病程、体重指数、既往合并症病史、前壁心肌梗死、Killip分级、心房颤动类型、治疗方法、支架数量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死亡组患者年龄≥60岁比例及新发心房颤动比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肌酸激酶峰值、肌钙蛋白I峰值、C反应蛋白、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血小板、部分凝血活酶、血浆D二聚体(D-dimer,DD)、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钾、血氯、右心房直径、左心房直径、右心室直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死亡组患者肌酸激酶同工酶峰值、血肌酐水平、B型钠尿肽水平、血钠、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左心室射血分数<40%比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LVEF<40%、BNP水平、新发心房颤动为心血管死亡事件的危险因素(OR分别为60.986、1.005、104.666,P分别为0.028、0.048、0.023)。结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期新发心房颤动为其1年内发生心血管死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14.
《临床输血与检验》2016,(6)
目的检测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 D W),探讨R D W对非S 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 S T E-A C S)的预测价值,找出预测界点。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的NSTE-ACS 146例,经冠状动脉造影术排除冠心病的84例作为对照组,检测血常规、心肌肌钙蛋白I(c Tn I)、血脂。结果 (1)NSTE-ACS组的TC、LDL-C、c Tn I、RDW以及有高血压史、糖尿病史的比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NSTE-ACS组中3支病变组的RDW高于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RDW与c Tn I呈正相关,r=0.298,P0.05。(4)经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RDW预测NSTE-ACS的最佳界点为11.93%,ROC曲线下面积为0.845(95%CI:0.792~0.898,P0.05),特异性为82.90%,敏感度为72.62%。(5)RDW大于11.93%的病例组在30 d内发生任何原因的死亡或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的比例较RDW小于11.93%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DW与NSTEA C S病变程度有关,可作为预测N S T E-A C S以及预后辅助诊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78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行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拜阿司匹林、那曲肝素治疗的对照组和行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治疗的观察组。比较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冠脉再通率及再鼻塞率等。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一次再通率要高于对照组,再闭塞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拜阿司匹林、那曲肝素和氯吡格雷联合用药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可明显减少患者梗死面积,改善预后,建立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分析比较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不同胸痛持续时间与疾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将180例出现严重胸痛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根据胸痛持续时间分组,胸痛≤12 h患者138例,胸痛12 h患者42例。比较两者性别、年龄、血糖、血压、心率、病史、Killip分级、多支血管受累、白细胞升高、溶栓和PCI治疗、30 d内终点事件等情况。结果:胸痛持续时间不足12 h和超出12 h在性别、平均年龄、入院时心率、入院血糖、血压、病史、多支血管受累、白细胞水平升高方面两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痛12 h患者溶栓和PCI治疗率低于胸痛≤12 h患者(P0.01);胸痛12 h患者Killip分级为Ⅱ~Ⅳ级的比例明显高于胸痛≤12 h患者(P0.01);胸痛12 h患者30 d终点事件发生率为高于胸痛≤12 h患者(P0.01)。结论:胸痛持续时间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具有相关性,胸痛时间超出12 h患者其预后明显差于胸痛短于12 h患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ST段抬高与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特点.方法:将44例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组)与同期60例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B组)的临床资料作对比分析.结果:A组急性心肌梗死前后心绞痛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P<0.05),而心力衰竭、休克、心房颤动、室性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心肌酶学各指标均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ST段抬高与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病理生理变化不同,应根据患者的临床特点和病理生理变化,及早进行针对性的治疗与护理,改善患者预后,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ST段抬高与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特点。方法:将44例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组)与同期60例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B组)的临床资料作对比分析。结果:A组急性心肌梗死前后心绞痛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P〈0.05),而心力衰竭、休克、心房颤动、室性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心肌酶学各指标均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ST段抬高与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病理生理变化不同,应根据患者的临床特点和病理生理变化,及早进行针对性的治疗与护理,改善患者预后,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全科护理》2018,(36)
[目的]通过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人院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流程,针对延迟原因优化院内急救流程。[方法]现场跟踪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人就诊流程,记录各时间段用时;针对延迟原因采用PDCA循环理论优化院内流程,跟踪优化流程及各时间段用时。[结果]直接PCI院内延迟现象较严重57例,病人就诊各时间段用时均长于中国胸痛中心认证标准,原因主要在于就诊流程繁琐、医院信息落后、相关科室衔接不畅等。流程优化后66例,除签订知情同意时间(P=0.059)外,就诊至直接PCI各环节用时缩短(P0.05)。[结论]针对院内直接PCI延迟,加强统一协调与管理,优化急救流程,可以短院内直接PCI时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