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蒋燕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5,(1)
浅谈脏与腑的关系蒋燕(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基教研室北京100029)关键词:脏象学说;脏与腑;相互关系脏与腑之间的关系,通常指脏腑相合。即《灵枢·本输》所云:肺合大肠,心合小肠,肝合胆,脾合胃,肾合膀胱。其实还有许多联系,如腑受脏浊,脏腑相通等。这些都是... 相似文献
3.
眼后部轮脏关系与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思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RVO)是临床中较常见的视网膜血管性疾病之一,以静脉扩张,视网膜出血、水肿、渗出等为主要眼底表现,并可出现视乳头水肿,虹膜新生血管等变症。发病急、病程长、视力损害严重,是仅次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第二大致盲性视网膜血管病。五轮学说是中医眼科独有的理论,其精髓在于将五脏生理病理与眼相关组织有机的结合并指导治疗。RVO发生、发展过程中病理改变与五脏病机十分吻合,将其指导临床,可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4.
"肾"在中医学生理、病理中占有极为突出的位置。而中医学理论对肾的阐述既与解剖结构上的肾相关,又有更多与解剖结构上的肾不相统一的内容。故可将中医学肾分为"本脏肾"和"外延肾"。本脏上的肾之本体肾就是解剖结构,而"外延肾"则包括生殖系统和在分子水平上决定人体根本特征的基因组、蛋白质组以及代谢组等。将中医学肾的概念与物质基础相统一,将肾的功能与现代生命科学意义上的概念相统一,可以认识到:中医肾的阴虚、阳虚主要是指代谢组中分解产能代谢与合成贮能代谢相互关系的失调。 相似文献
5.
彭氏眼针疗法已经应用于临床30多年,且效果显著,通过查阅古籍文献,梳理"五轮八廓"学说的发展脉络,探讨彭氏眼针疗法的理论基础与"五轮八廓"学说之间的内在联系,对眼针疗法的理论来源进行分析,从而不断完善彭氏眼针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彭氏眼针疗法已经应用于临床30多年,且效果显著,通过查阅古籍文献,梳理"五轮八廓"学说的发展脉络,探讨彭氏眼针疗法的理论基础与"五轮八廓"学说之间的内在联系,对眼针疗法的理论来源进行分析,从而不断完善彭氏眼针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赵文远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2,14(3):3-4
从浩瀚的中医古籍当中均可看到先贤往哲对“和”的认识与运用是多方面的。而仲景《伤寒杂病论》正是在《黄帝内经》“和”之基础上,更加全面地继承和发展了这一理论,使之更加日臻完善,成为“和”…… 相似文献
9.
10.
11.
《素问·上古天真论》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八八,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则齿发去.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脏盛乃能写. 相似文献
12.
13.
在介绍“产教融合、双轮驱动”下“三双”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存在问题和重要作用的基础上,提出以产教融合推动药学专业人才培养为抓手、提升教师与学生实践能力并行发展的解决策略;同时展示药学专业“三双”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改革与实践措施以及所取得的初步建设成效,以期为实现药学专业创新和人才培养提供教学改革参考。 相似文献
14.
15.
现以静脉注射法这一教学内容为载体,通过说"教材"、说"学生"、说"教学过程"和说"双核"的体现,将教材和教法突出"双核"的教学改革特点体现于说课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16.
通过‘学闹’情况调查表,分析出现学闹的原因,指出学闹的危害性,提出避免学闹的对策,保证学校有一个正常的教学、工作和生活秩序。 相似文献
17.
18.
中药实验课程教学中的“走出”是指走出实验室,到药用植物园、中药博物馆、大自然中认识了解天然药物;“引进”是把在实际中学到的知识和野外采集的标本应用到实验教学当中,开展应用性、先进性、开放性和综合性实验。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实践证明,“走出”与“引进”式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理论学习与实际应用相脱节的状况,增进了师生间互动。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相似文献
19.
《伤寒杂病论》最早提出血室的概念,但关于其具体的解剖位置,历代医家观点不一。血室之争,根源在于中医重用而轻体、体用不平衡。血室以气血汇聚之处的功能命名,从字形字义也难以揣测其形状与解剖位置。从《伤寒论》第97条、第143条以及第145条可以推测,血室可以理解为肝的别称。妇人经期,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此又名热入血室,期门刺之或小柴胡汤主之,邪随经水而去。重用轻体是中医独有的思维,现代中医应将明体与达用并重。中医重用的思维方式,只有落到体的实处,才能更好地发扬经典中的理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