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颜道隆副主任医师出身儒医世家 ,幼承庭训 ,学有渊源。颜师业医 40余载 ,善治内科疑难杂症 ,尤对胃病治疗有深入研究 ,师古而不泥古 ,遣方用药独具匠心。兹举颜师治疗胃病验案三则 ,以视一斑。1 寒热错杂案李某 ,女 ,1 4岁。上腹间断疼痛半月余 ,加重 2天。某医院予解痉剂、抗生素等对症治疗 ,疼痛无缓解。诊见患者面容苦楚 ,胃脘部灼热胀痛 ,时有嗳气、恶心欲吐 ,纳差 ,舌红苔薄白 ,脉弦。此乃肝胃郁热 ,寒热错杂 ,气机升降失常 ,不通则痛所致。即予中药 :旋覆花 (布包 )、绛香、川楝子、延胡索、青皮、陈皮、厚朴、佛手各 1 2g,代赭石、…  相似文献   

3.
<正>本院王法昌老师是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有"鲁南名医"之称,医院依托其临证学术经验建立了本地区唯一一家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王法昌名医工作室。王老临证数十年,中医理论精深,勤于临床,精于辨证,医术精湛,验识俱丰,在用中医药治疗各种疑难杂症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尤对胃病治疗得心应手,屡起沉疴。笔者有幸成为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随师侍诊。今不揣鄙陋,试撷其要者,介绍  相似文献   

4.
董建华治疗胃病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建华治疗胃病经验烟台毓璜顶医院(264000)夏宗奎关键词胃痛气滞血瘀脾胃虚热脾胃虚寒董建华董建华教授在脾胃病的治疗上,有独特的见解和一套完整的辨证论治经验,本人于1987年至1989年侍诊于董老左右,现将自己跟随董老应诊的粗浅体会,整理如下。1胃...  相似文献   

5.
黄一峰治疗胃病经验袁道生江苏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常熟215500)黄一峰先生诊治胃病经验丰富,并输入电脑,现将先生疗胃疾之要略陈于次。胃病,以胃脘部疼痛为主症,常伴有嗳气、泛酸、嘈杂、便黑等症。相当于现代医学胃炎、溃疡病、胃下垂、上消化道出血等疾病。...  相似文献   

6.
杨宝春老中医临症将胃病分为寒湿困遏、饮食停滞、肝胃不和、瘀血阻滞、脾胃虚弱等五型进行治疗,强调病位在胃,与肝、脾、肾关系密切,其病因有寒、痰(饮)、瘀、湿、食等,总以正虚为主导,当时时顾护中气。主症为疼痛,致痛之理,皆缘不通,杨老奉行《医学心传》"通则不痛,理也。但通之之法,各有不同。调气以和血,调血以和气,通也;上逆者使之下行,中结者使之旁达,亦通也;虚者助之使通;寒者温之使通;无非通之之法也",不拘泥于一方一药,审证求因,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7.
杨百茀,1924年12月3日生,湖北省江陵县人。出身中医世家,1946年即悬壶故里。1957年被选调至湖北省中医进修学校学习,并保送南京中医学院中医教学研究班深造。1959年以来,在湖北中医学院从事教学,医疗、科研等工作,曾任中医内科,金匮教研室主任,湖北中医学院院长。学术上不泥一家  相似文献   

8.
9.
介绍夏翔教授治疗慢性胃病的临床经验。慢性胃病病机复杂,虚中有实,寒热错杂;治疗应通补结合,寒热并投,总以脾胃之强弱为度,以平为期。并介绍临床常用的药对。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畲医药治疗胃病经验进行整理,总结其治疗胃病的特点。方法:走访畲民居住地,调查,收集治疗及预防胃病的验方及方法,并进行归类。结果:畲医药治疗胃病特点是重视辨证,分寒热虚实;强调多用鲜草、根药治疗;重视以脏养脏、擅用药引;习惯用单味药治疗;以及熨法、抓筋法、刮法、灸法、针法等治疗方法。结论:畲医药治疗胃病方法独特,内容丰富,操作简便,希望能进一步研究和探索,不断挖掘畲族地区的医药卫生资源,必将为拓宽治疗胃病的方法和思路提供新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杨春波主任系国家级名老中医,现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消化病委员会会长,涉足杏林业已六十余载,学验俱丰,擅治内科杂病,尤擅脾胃病,笔者有幸随诊左右,受益匪浅,现将杨老治疗慢性胃炎经验,总结如下。1荡邪首推清化《素问·至真要大论》言:"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杨老认为每种疾病发病之始皆因正气虚弱,但针对具体某一疾病,又因为病程不同  相似文献   

12.
苗晓雪  付娟 《吉林中医药》2010,30(12):1031-1032
慢性胃病一般病程较长,损伤脾胃,中药对缓解症状、腺体萎缩的恢复及改善胃酸分泌、胆汁返流皆有一定的疗效。治疗时常季云老师善于在益气健脾的基础上随症加减,同时结合西医的消化内镜检查辨别病证,中西医互相补充,收到了良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根据胃脘痛的发展演变过程,屠老在临床实践中主要分为气滞、血瘀和虚证(包括气虚和血虚)三种类型,本着郁结者解之,瘀积者行之,虚损者补之的原则,采取调气以和血,调血以和气,补气以温中,和血以养阴的方法,分别制定了胀痛方,瘀痛方和虚痛方来调和胃中的气血,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王光耀  王兴华 《吉林中医药》2013,(12):1288-1290
王兴华教授认为,胃病有家族倾向,与遗传体质和后天失调相关,了解家庭成员以及直系亲属病谱,有利于判断疾病的发生、发展与预后、转归。辨证属于脾肾阳虚,中州失养,治以温补脾肾,健中助运;湿热内阻,胃气郁滞,治以清化湿热,理气和胃;肝胃不和,气滞不通,治以疏肝理气,和胃止痛;胃阴亏虚,中州失养,治以养阴益胃,健中助运;瘀血停滞,郁阻脉络,治以活血化瘀,通络护膜;寒邪客胃,凝滞不通,治以温胃散寒,行气止痛;饮食积滞,脾胃不和,治以消食导滞,运脾和胃。  相似文献   

15.
张志远老师认为外感邪气、饮食不节、情志内伤是慢性胃病的主要发病原因,升降失常、气运不达为主要病机,气滞、湿热是关键病理因素,病位在胃,与肝、脾关系密切,病性是本虚标实、寒热错杂。张志远认为胃病患者久病伤阳、伤阴、易致瘀,治疗上遵调理升降、健脾和胃之大法,同时针对兼夹病机提出疏泄郁气,和中养胃、寒热并用,疏补同开的治疗方法。张老师认为,慢性胃病反复发作,发作期与恢复期往往交替出现,故论治胃病谨遵治脾必知其欲升,治胃必知其欲降。张老师临证用药特点:寒热兼苦辛、缓肝兼益胃、清补不壅塞、甘润益胃阴、慎用攻下药。  相似文献   

16.
冯志雄副主任医师业医 3 0余载 ,医术精湛 ,学验俱丰 ,屡起沉疴 ,堪称一方名医。尤对胃病辨治有独到见解 ,临床疗效显著。笔者有幸侍诊于侧 ,获益匪浅 ,今就其治疗胃病经验整理如下。1 首分胃腑寒热虚实胃属腑 ,归阳明经 ,故而胃以阳气为本 ,津液为用。胃之纳降功能 ,赖于胃中阳气之温运 ,以及津液之涵养 ,若胃腑这种平衡关系失调 ,则纳降具和 ,胃病由生。冯师认为胃之为病 ,其证候不外虚实寒热四端 ,遵循古人“实则阳明 ,虚则太阴”的原则 ,胃病多热多实 ,其虚亦是因热耗伤所致。证治分类如下 ,其一为胃热 ,多由邪热犯胃 ,过食辛辣或情志…  相似文献   

17.
高体三教授治疗胃病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玉瑶 《中医研究》1997,10(5):40-41
高体三教授治疗胃病经验河南450004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赵玉瑶主题词/高体三/中医师胃脘痛/中医药疗法高体三教授行医五十余年,善于运用经方治病尤擅长脾胃病的治疗,兹就小柴胡汤变化治疗胃失和降证的经验介绍如下。对胃失和降证的认识临床常遇到许多慢性胃病患...  相似文献   

18.
朱襄君先生,治学严谨,学验俱丰,长于内妇儿各科,尤擅脾胃病的治疗。1963年,笔者有幸随师侍诊,亲聆教诲,受益颇深。现仅举胃病一证,以窥其学术思想之一斑。1 健脾益胃贵在运化朱师认为,脾胃同居中焦,一脏一腑,一阴一阳,一表一里,一升一降,胃喜润而恶燥,脾喜燥而恶湿,二者燥湿相济,阴阳相合,方能完成饮食物的传化过程。《临证指南医案》云:“太阴湿土,得阳始运,阳明燥土,得润自安”,又曰:“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二者相辅相成,共同完成人体对水谷的受纳、运化、排泄等生理功能。在正常情况下,脾气升、胃气降,脾主运,胃主纳,二者密切配合而…  相似文献   

19.
张斌,内蒙古医学院中医系教授,《伤寒论》专业硕士生导师.行医五十余载,对慢性胃病的治疗颇有专长,疗效尚佳.笔者随诊并参阅其70余例慢性胃病的治验病案,受益非浅.现将其治疗经验总结于下、或可有益于同道.慢性胃病的通治三法(一)调节升降:胃为六府之一,以通为用.外寒犯胃、肝气乘胃或劳倦伤脾,都要影响胃的通降,以致胃气壅塞或胃气上逆,常见胃痛、痞满、呕恶、暖气诸症.若失治误治、病情迁延,则往往致慢性胃病.  相似文献   

20.
北京中医药大学严季澜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中医教学与临床30余年,精熟于内科疾病的诊疗。笔者有幸侍诊于严老师,现不揣浅陋,将其诊治胃病的经验,略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