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朱丹薇 《河南中医》2014,(12):2504-2505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因为中焦气机不利、脾胃升降失职,基本病机为肝郁犯胃、脾胃升降失常。功能性消化不良辨证分为脾虚气滞证、肝胃不和证、脾胃湿热证、脾胃虚寒证、寒热错杂证,分别选用四君子汤合香砂枳术丸、柴胡疏肝散、连朴饮、理中丸、半夏泻心汤为主方予以治疗。该病常用治法有疏肝理气法,健脾和胃法,辛开苦降法,健脾燥湿法。  相似文献   

3.
王春燕 《河南中医》2006,26(3):16-16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率近年来呈上升趋势,究其原因主要是生活节律加快,社会竞争所带来的精神压力不断增大。饮食、起居不规律等。现代医学认为,该病为胃腺体萎缩的病理改变。中医依病因、病机和临床表现可分为胃阴亏虚型、肝气犯胃型、饮食伤胃型和肝胃郁热型。  相似文献   

4.
西药抗生素治疗Hp感染相关性胃病直接切中致病微生物,效果明显,但容易产生抗药性。Hp是湿热病邪,可用清热祛湿方药,中医辨证分型为脾胃湿热、肝胃郁热、肝气犯胃、胃络瘀血、胃阴亏虚、寒热错杂,注重个体化治疗。中西医结合,中药与西药配合可显著降低耐药性,提高根除率,直接作用于幽门螺杆菌,扶正祛邪双管齐下,增强人体免疫力,协调全身机能缩短病程。辨病与辨证有机结合,发挥各自特色优势,也可先中医药治疗,无法取得满意疗效时再加入抗生素等西药来根除Hp,中西医结合根除治疗对脾胃湿热证疗效最佳。无论中医药治疗还是中西医结合治疗,都应注重整体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白金甘胃方加减对胃食道反流病患者中医症状积分及食管下段压力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科、中医科门诊治疗的胃食道反流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有部分病例脱落,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给予泮托拉唑肠溶片、莫沙必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白金甘胃方加减治疗。结果:两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RDQ总分及各单项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LES静息压高于对照组,胃镜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对照组有效率为78.78%,治疗组有效率为86.84%,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胃镜下炎症疗效比较,治疗组有效率为84.21%,对照组有效率为77.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金甘胃方加减能改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临床症状,改善食管下段压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论治联合西医三联根除方案治疗Hp相关性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Hp相关性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单纯予三联根除方案,治疗组给予中药联合西医三联根除方案,中药疗程8周,西药疗程7 d。观察两组Hp根除率和主要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Hp根除率为83.3%,对照组Hp根除率为66.7%,两组Hp根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主要症状积分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辨证论治联合西医三联根除Hp疗法可以提高Hp根除率,改善患者主要不适症状。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徐景藩教授分三型治疗胃病的经验。方法:搜集徐景藩教授治疗脾胃病病案,归纳、分析其证治规律,并举三个典型病例进行详述。结果:徐景藩对脾胃病强调定病、定位、定性,重视腹诊,并将胃脘痛分为中虚气滞证、肝胃不和证和胃阴不足证三个主要证型,善于发挥升、降、消、补、润、燥、清、化八法的运用经验,其处方往往是集药治、食疗为一体。结论:徐景藩教授的治脾胃病经验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陆双军  张继泽 《河南中医》2008,28(10):20-22
张继泽教授治疗脾胃病之经验有三:其一,注重临床,认病识证,谨守病机,分型证治;其二,融会新知,开创先河,擅用组药,对症施遣;其三,自拟验方,临证执简,注重调护,详嘱配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萎胃舒颗粒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5年12月诊治的CAG患者260例,所有病例均经过电子胃镜及胃黏膜活检病理确诊,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30例。治疗组给予萎胃舒颗粒治疗,对照组给予胃复春片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6.15%,对照组有效率15.38%,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胃黏膜炎萎缩、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HP转阴率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各证型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萎胃舒颗粒治疗CAG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杨宝春老中医临症将胃病分为寒湿困遏、饮食停滞、肝胃不和、瘀血阻滞、脾胃虚弱等五型进行治疗,强调病位在胃,与肝、脾、肾关系密切,其病因有寒、痰(饮)、瘀、湿、食等,总以正虚为主导,当时时顾护中气。主症为疼痛,致痛之理,皆缘不通,杨老奉行《医学心传》"通则不痛,理也。但通之之法,各有不同。调气以和血,调血以和气,通也;上逆者使之下行,中结者使之旁达,亦通也;虚者助之使通;寒者温之使通;无非通之之法也",不拘泥于一方一药,审证求因,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将93例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3例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对照组50例用西药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72.0%,治疗组有效率为90.6%,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以脾虚不摄型为主,通过中医辨证分型结合西药治疗效果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12.
刘晨萍  李毅平  李勇 《河南中医》2016,(9):1513-1515
李毅平主任医师认为慢性胃炎的病因与外邪犯胃,饮食不节,情志不畅,脾胃虚弱等有关,其病位在脾胃,与肝关系密切,病机多为虚实夹杂、本虚标实之证。李毅平老师将该病分为脾胃虚弱型、胃阴不足型、脾胃湿热型、肝胃不和型等四型,辨证施治,随证加减,并重视中西医结合治疗、调畅情志、预防保健、注重调摄等。  相似文献   

13.
邢佳慧  梁俊薇 《河南中医》2021,41(3):483-486
中医治疗反流性咽喉炎注重在疾病发展的动态过程中,根据患者舌苔、脉象及主要症状确定证候及相应的中医治法,辨证用药以提高临床疗效.如辨证为肝胃不和证,治宜疏肝理气、和胃利咽;脾胃虚弱证,治宜健脾和胃、降逆利咽;肝胃郁热证,治宜清热降逆、化痰利咽;痰气交阻证,治宜化痰散结、行气利咽;胃阴亏虚证治宜滋阴润燥、生津利咽.目前,仍...  相似文献   

14.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一种常见病,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列为胃癌前状态。发展中国家的CAG发病率高于发达国家,中老年发病率高于中青年。但由于社会生活节奏加快,该病有年轻化趋势。概因部分年轻人生活不规律、饮食无节制导致。大多数患者有上腹部灼痛、胀痛、胀满、便秘或腹泻等症状。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彭涛教授从事多年脾胃病治疗,他认为寒热错杂证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CAG证型,可以自拟乌梅和胃汤治疗,临床上取得了显著疗效,应注重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推动中医学术理论的发展,增强文化自信,促进中医现代化进程。文章结合案例介绍彭涛教授用乌梅和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魏红霞 《河南中医》2014,34(2):308-309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方法:选择反流性食管炎患者73例,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分为两组。A组患者为肝胃不和证,给予疏肝和胃法治疗;B组患者为脾胃湿热证,给予清热化湿法治疗。连续治疗12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B组明显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显著,其中对脾胃湿热证的疗效明显优于肝胃不和证。  相似文献   

16.
呼敏凤 《河南中医》2009,29(12):1189-1190
目的:观察运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慢性溃疡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患者辨证分为肝胃不和型、肝郁脾虚型、脾虚胃热型和脾胃湿热型,分别采用四逆散或逍遥散加减、四君子汤合四逆散加减、半夏泻心汤加减、三仁汤或平胃散加减。结果:56例患者经治疗4—6周后,痊愈44例,有效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2.9%。结论: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慢性溃疡性胃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肝胃不和证、脾胃湿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符合纳入标准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60例,治疗组30例,辨证为肝胃不和证予胃炎1号颗粒,脾胃湿热证予胃炎2号颗粒。对照组30例给予施维舒胶囊。疗程8周后观察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胃镜检查、病理检查。概括两组药物治疗的总有效率等。结果:两组在总体疗效判定上,治疗组总有效率76.7%;对照组总有效率50.0%。经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经服用中药与西药8周后的总体疗效判定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总体疗效判定有差别,中药治疗组比对照组总体疗效高。结论:胃炎1号颗粒及胃炎2号颗粒,在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肝胃不和证、脾胃湿热证)中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消化道症状及胃镜表现,其症状改善、胃镜改善和总体疗效判定上均优于对照组,证明中药治疗是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有效、安全的疗法。  相似文献   

18.
从经方入手,搜集了近10年各医家运用经方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记载,从肝胃不和证、肝胃郁热证、痰气交阻证、脾胃虚弱证、寒热错杂证5个常见证型逐条论述经方临床运用,以期扩大经方使用范围,展现经方在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之优势所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参考文献43篇。  相似文献   

19.
王见  康林林  吴明峰  刘兵 《河南中医》2011,31(5):471-472
王道全教授为推拿科主任医师,学验俱丰,其认为痛经主要由于妇女在正气不足、气血虚弱时,受到风、寒、湿邪侵袭,造成气滞血瘀、寒湿凝滞而引起气血运行不畅,胞宫经络受阻,致使月经排出困难,不通则痛,发为痛经.治疗本病当以肝、脾、肾三脏为妇人气血之基为理论基础,以调理冲、任、督三脉气血为主,可取佳效.  相似文献   

20.
曾升海教授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病初多因脾胃虚弱所致,脾胃升降失常是发病关键,脾胃虚弱是发病的内因。曾升海教授将慢性萎缩性胃炎辨证分为:脾胃虚弱证,肝胃不和证,胃阴不足证,气滞湿阻证,湿浊中阻证。曾升海教授辨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特点:调气为本,清热为辅,注重化瘀;组方平和,味多不杂,注重变通;察言观色,因人制宜,注重调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