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通过整理《针灸大成》中有关照海穴的记载,对该穴的腧穴定位、刺灸方法、针灸处方进行探讨,发现其作为足少阴肾经腧穴,又为八脉交会穴之一,临床适应证繁多,主要可概括为4个方面:内科疾病、五官科疾病、肢体经络疾病、妇科疾病。照海穴既可单穴使用,也可与其他穴位相配,可针可灸,可补可泻,临床上应根据病情选择,方能充分发挥其功效。  相似文献   

2.
通过整理《针灸大成》一书中有关足三里穴的记载,对足三里穴的腧穴定位、刺灸方法、针灸处方进行讨论,发现其除了可以治疗足阳明胃经循行所过的疾病,还与五脏关系很密切。其临床适应症可概括为三个方面:内科疾病、外科疾病、妇科疾病。其中内科疾病又可分为:肝系疾病、心系疾病、脾胃系疾病、肺系疾病、肾系疾病、气血津液疾病、肢体经络疾病等,临床应用十分广泛。  相似文献   

3.
采用文献计量及数据挖掘的方法对《中华医典》中"灸随年壮"的应用文献进行系统研究,明确采用"灸随年壮"作为施灸剂量的常用腧穴及疾病种类,为临床采用灸法治疗疾病时采取适宜的灸量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正>百会穴为督脉之腧穴,位于巅顶之上。其不但是临床常用之要穴,且为头部腧穴定位的基准穴,故其定位尤其重要。虽然关于百会穴的定位取穴,《腧穴学》述之甚详,但笔者仍发现不少临床医师定取百会穴时往往出错,位置前移。故不揣简陋,对百会穴的定位取穴作一探讨,望高明者正之。1与发际的关系所谓发际是指头发生长的边缘部位,其位于面额者称为前发际,位于项部者称为后发际。古人很早就将发际作为临床定位的体表标志,《灵枢·骨度》:"发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敦煌《灸经图》要旨的研习和结合导师应用其中古穴的临床经验,对《灸经图》中百会古穴从现代腧穴层次解剖、有关百会古穴的原图及原注文以及应用《灸经图》中百会古穴为主穴的现代临症验案举例三方面进行探析,认为《灸经图》中所载的百会古穴与现代的百会穴穴名,取穴标准相一致.可知《灸经图》中的古穴对现代针灸临床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进而体现了研究《灸经图》的重要价值,以促使敦煌针灸巍峨屹立于世界针坛.  相似文献   

6.
要文主要从《甲乙经》记载的对349个公穴位的排列次序、部位、取法及禁刺、禁灸以及误刺误灸所带来的不良后果,针刺深度、留针时间、艾灸壮数等方面,论述《甲乙经》对腧穴刺灸学的贡献,并对腧穴别名、交会们、脉气所发穴作了统计。  相似文献   

7.
从腧穴定位而言,《针灸大成》中内关穴定位与现代《经络腧穴学》教材所述一致;从刺灸方法而言,《针灸大成》记载为灸三壮,针刺深度三分或一寸二分,现代研究已证实其均为内关穴针刺的有效深度,而补泻手法不同,可出现催吐和止吐的不同作用,体现出腧穴的双向调节作用;从临床应用而言,《针灸大成》中所记载的内关穴主治范围主要涉及痛证、情志、脾胃、肛肠、五官、肢体、妇科等方面疾患,其中以痛证、情志、脾胃这三方面疾患运用最为广泛,痛证配穴多以循经取穴配合辨证取穴为主,情志疾患多配合心经之神门、通里和背腧穴之心俞,脾胃疾患多配合脾经之公孙、胃经之足三里。  相似文献   

8.
王洪彬  崔建美  赵舒  孙娜 《陕西中医》2014,(10):1423-1424
<正>"灸随年壮"是指治疗某些疾病时采用的艾灸壮数与患者年龄相同,即年几岁,灸几壮[1-2]。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以"灸随年壮"为艾灸剂量广泛的应用于内、外、妇、儿、皮肤等各个科室各个系统的疾病。1内科疾病1.1神经系统疾病在防治中风方面,《千金翼方·卷第十七·中风下·中风第一》记载"先灸百会,次灸风池,次灸大椎,次灸肩井,次灸曲池,次灸间使,各三壮;次灸三里五壮。其炷如苍耳子大,必须大实作之,其艾又须大熟,从此以后,日别灸  相似文献   

9.
简析《针灸甲乙经》中的禁(慎)针禁(慎)灸腧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戎  罗永芬 《中国针灸》2001,21(11):21-29
《甲乙经》提出禁(慎)针禁(慎)灸腧穴数十个。为明确其确切数量、名称,其中何穴现已可针(灸),每穴禁(慎)针禁(慎)灸具体情况、理由、原文出处,以及进一步探寻古人确立诸多禁(慎)针禁(慎)灸腧穴之原因,特认真查核原书制成两表,表后又作了类分、简析,使某穴可否针灸一览而明,理由洞然分晓。可供临床、教学、科研工作参考。  相似文献   

10.
通过整理《针灸大成》一书中有关三阴交穴的文献记载,对三阴交穴的腧穴定位、刺灸方法、针灸处方进行讨论,发现三阴交作为足三阴经的交会穴,临床上有广泛的适应症,除了可以治疗足太阴脾经经脉循行所过的疾病外,与肝脾肾三脏相关的疾病均可配伍使用。其临床适应症可概括为三个方面:内科疾病、外科疾病、妇科疾病。其中内科疾病又分为:脾胃系疾病、肝系疾病、肾系疾病等。组方特点上,三阴交可单独使用,也可以配伍其它穴位,临证须注意辨证施治、灵活选穴。  相似文献   

11.
出 处原 文《千金要方·卷十·第六》疟……觉小异 ,即灸百会七壮 ,若后更发 ,又七壮 ,极难愈者不过三灸。《千金要方·卷十四·第五》仓公法 ,狂痫不识人 ,癫病眩乱 ,灸百会九壮。《敦煌医书·新集备急灸经》患头眩 ,暗风 ,兼生头痛 ,白屑 ,头心上 ,灸百会穴二七壮。《太平圣惠·卷一百》小儿脱肛泻血 ,每厕脏腑撮痛不可忍者 ,灸百会一穴三壮。《医心方·卷七·第九》《葛氏方》治卒大便脱肛方 :灸顶上回发中 ,百壮。《医心方·卷廿五·第五十》治小儿口噤 :《录验方》云……灸百会穴。《资生经·卷四·心气》予旧患心气 ,凡思虑过多 ,心…  相似文献   

12.
张培铭  章薇 《中医药导报》2019,25(13):80-83,90
目的:探讨《西方子明堂灸经》中关于胃脘病的灸治特点。方法:整理《西方子明堂灸经》所记载胃脘病相关腧穴及其所主胃脘病证、灸量,运用统计和可视化方法,探究数据下隐藏的规律。结果:书中共77穴主治胃脘病证,均为十四经腧穴,十二正经腧穴70个,奇经腧穴7个,分布最多的经络依次为足太阳、足阳明、足太阴经。膀胱经穴主治的胃脘病证较广,而肝经腧穴治疗噫气病证针对性较强。膀胱经、脾经、胃经、肝经、任脉、胆经有较多经穴适合于灸治胃脘病,其中膀胱经、胃经、肝经、任脉大多数腧穴宜重灸。特定穴涉及面广,灸量多为3壮。结论:《西方子明堂灸经》治疗胃脘病相关腧穴涉及十四经,广泛运用艾灸疗法,同一腧穴灸量可不同,热病、热穴在控制灸量的前提下可灸。  相似文献   

13.
陆倩影  柳亚平 《河南中医》2020,40(3):466-469
鸠尾穴首载于《黄帝内经》,又名尾翳穴、神府穴等,鸠尾穴因位于胸骨剑突处,其形如鸟尾而得名。在古代文献中,鸠尾穴的定位因人体有无剑突而有所差别。该穴具有清心泻火,醒神开窍;疏气解郁,宣畅气机;补益脏腑,充养元神;升提气机,举陷固脱;降逆止呕等功效。《针灸甲乙经》中鸠尾穴为禁灸刺腧穴,后世医家虽亦言鸠尾穴禁灸刺,但临床中仍喜用鸠尾穴治疗相关疾病。临床中,鸠尾穴针刺时多以浅刺为主,施灸以壮数少、艾炷小为宜。鸠尾穴还常与任脉胸腹部腧穴及督脉腧穴配伍使用,能够达到良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正温针灸,即针刺与艾灸相结合,适用于既需要针刺留针,又需施灸的各类疾病,又名针上加灸、针柄灸、传热灸、烧针尾等。其具体操作方法:将针刺入腧穴,得气后给予适当手法,留针时将艾绒捏在针尾上,或用一段长1~2cm的艾条插在针柄上,点燃施灸。直至燃尽,除去灰烬,将针取出。艾绒或艾条燃烧的热力可透过针身传入体内,从而发挥针与灸的作用,达到治疗目的。现将近年来温针灸临床运用概况综述如下。1痹证1. 1膝骨关节炎膝骨关节炎属中医学"痹证"的范畴。《黄帝内经》最早提出骨痹之病名,《素问·气血论》载:"积  相似文献   

15.
文章就《类经图翼》的灸法特点作了浅述。书中总结了灸法的要则、罗列了禁灸腧穴、汇集了诸多灸法验方。其灸法内容丰富,就施灸方法而言,有直接灸和间接灸。直接灸一般炷如麦粒,其包括化脓灸,或在病变局部直接施灸;间接灸包括隔蒜灸、隔盐灸、隔药饼灸、隔附子饼灸、隔姜灸、隔癞虾蟆灸等灸法,用于多种病证治疗。就施灸时机而言,临床宜根据疾病进程、时机而实施灸治。在灸治壮数上强调临证变通。另可根据灸后反应来识别患者病情深浅,判断灸治预后。《类经图翼》对明代以前艾灸疗法的整理、总结和运用,对于后世灸法的继承和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阐述灸位、灸量在提高灸疗疗效中的关键作用。方法:从《内经》对腧穴内涵的原始定义及临床热敏灸感的现象入手,论述热敏灸感的出现规律、与灸位、灸量的关系。结果:(1)腧穴的原始内涵是指个体化的、动态的、敏化态的疾病在体表的反映部位;(2)产生热敏灸感的部位是热敏态穴位,是灸疗的最佳选穴,也是施灸的准确部位;(3)以热敏灸感消失所需时间可作为指导悬灸科学定量(即达到个体化的充足灸量)的临床可操作的实用指征。结论:探感定位、科学定量是提高灸疗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针灸大成》是一部中国古代针灸经典,其中对于大陵穴的应用有详细的论述。文章旨在整理并分析《针灸大成》一书中关于大陵穴的记载,并归纳总结其穴名、定位、归经、刺灸方法及配伍规律,为临床应用大陵穴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以推广大陵穴及其针灸治疗的方法。方法:以《针灸大成》为文献检索来源,检索词为“大陵”,采用文献资料分析法,通过计算机检索及人工检索相结合的方式筛选、分析《针灸大成》中关于大陵穴的条文,建立相应的数据库,并应用IBM SPSS Modeler 18.0及Cytoscape_v3.9.1数据处理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频次分析,归纳总结大陵穴的穴名、定位、治法、配伍规律及适应病症等,并结合现代医学相关研究分析大陵穴的作用机制。结果:大陵穴位于腕掌侧远端横纹中,掌长肌腱与腕屈肌腱之间,可针可灸可推。常规针刺深度为针针三至五分,常规灸量为三壮。大陵穴长于治疗心系病症,对于疼痛类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外科疮疡等亦有较好的疗效。结论:大陵穴首见于《黄帝内经》,是临床常用穴位且是十三鬼穴之一,在临床应用中具有广泛的适应证和显著疗效。临床应用大陵穴时应根据具体病症施治,配合其他穴位的应用,以取得更...  相似文献   

18.
目的:运用搜索引擎技术搜索《神应经》中与灸法相关的内容,总结分析该书灸法的特点。方法:基于Lucene搜索引擎技术构建针灸古籍检索平台,以灸禁、灸量、灸炷大小等相关的关键词搜索《神应经》全文。结果:共17频次不适宜灸或灸不及针;灸三壮、百壮、七壮、五壮、一壮,分别占全文"灸*壮"的41.95%、11.71%、10.24%、7.8%、6.34%;"炷"字共出现15频次。结论:利用搜索引擎技术可迅速实现对《神应经》灸法的搜索,有助于对《神应经》灸法特点的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19.
保健灸属于灸疗的一种比较特殊方法。它的特殊性多体现在无病或慢性病康复期施灸,施灸时,多选用一些具有补益强壮作用的腧穴,如关元、气海、足三里、神阙、肾俞、大椎等。通过在这些具有养生保健作用的腧穴上施灸逐渐累积灸效,对机体可产生徐缓的激发作用从而调动机体内在的抗病防御机能,产生防病延年作用。我国古代文献关于保健灸的记载不胜枚举且对此均有较高的评价。《扁鹊心书》中有:“保命之法,灼艾第一、丹药第二、附子第三。人至三十,可三年一灸脐下三百壮;五十,可二年灸脐下三百壮;六十,可一年一灸脐下三百壮;令人长生…  相似文献   

20.
腧穴诊断方法操作简便易行,便于推广,并能较为准确地进行脏腑疾病定位,是基层医疗单位特别是针推医师必须掌握的技能,在《中医诊断学》课程教学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不可低估。现可通过教材内容调整提高腧穴诊法的实用性,使其更贴近针推专业的特点,真正为针推临床教学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