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分析《伤寒杂病论》辨治腹痛用药规律.方法:筛选《伤寒杂病论》中条文涉及腹痛类病症的方、药,统计治疗腹痛方中药物的运用频数和频率,对药物的四气、五味、归经进行分析.结果:《伤寒杂病论》中,涉及腹痛的方剂共33首,最常用药物为芍药和甘草.张仲景治疗腹痛多用补法、泻法及和法,善于运用温热之品,若使用寒凉之药,偏于运用微...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的方式探究《伤寒杂病论》治疗肢体疼痛的处方用药规律,为中医临床治疗肢体疼痛提供客观的理论依据。方法:选取《伤寒杂病论》中符合纳入标准的方剂中的中药建立数据库,采用描述性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复杂网络链接关系分析、系统聚类分析等方法探讨《伤寒杂病论》治疗肢体疼痛的处方用药规律。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5味药物,18首方剂。高频使用的药物有炙甘草、桂枝、生姜、大枣、芍药、白术、附子、茯苓、麻黄、杏仁、人参。挖掘到关联规则29条,复杂网络连接关系分析得到强链接7组、中等链接11组,系统聚类分析得到常用方组8组。结论:《伤寒杂病论》处方治疗肢体疼痛邪正兼顾、表里同施、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伤寒杂病论》中当归的量效关系及用药规律,为临床实践提供一定借鉴.方法:系统整理《伤寒杂病论》中含有当归的方剂,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二元相关性分析及单因素逻辑回归分析,探究当归剂量与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伤寒杂病论》含当归方剂17首,其中10首可进行剂量换算.六经分布显示,其中阳经方为2首...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伤寒杂病论》治疗腹痛的遣方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腹痛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筛选《伤寒杂病论》中有关腹痛的条文,对"腹痛"相关词汇,治疗腹痛的方药,药物的四气、五味和归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伤寒杂病论》涉及腹痛条文共48条,其中方剂26首,共37种药物。药物性味以辛、甘、苦、温居多,主要归脾经和胃经,重视芍药、甘草的应用。结论:《伤寒杂病论》治疗腹痛多以脾胃为中心,主要选择辛、甘、苦、温味药,侧重芍药、甘草的运用,以恢复中焦之气机,使气血运行通畅,并兼顾心、肺、肝的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辨析半夏在《伤寒杂病论》中的量效关系和配伍用药逻辑。方法:系统整理《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含有半夏的条文,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单因素逻辑回归分析及二元相关性分析半夏剂量与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经筛选共纳入含半夏方剂42首占《伤寒杂病论》全部方剂比例的16.28%,对其中可统计的33首方剂分析发现,半夏单次用量与药味数、用水量有相关性;单因素逻辑回归分析表明,半夏的单次用量、阴阳类方、药味数量、用水量、剩余水量、单次服用水量、服用次数和半夏在组方中是否作为主药尚无相关性;与其作为非主药比较,半夏与黄芩、厚朴配伍时作为主药的单次用量差异明显。结论:通过对其量效关系的研究可以发现,半夏在临床上的使用及其疗效主要通过与其他药物配伍实现,且仅在与黄芩、厚朴相伍使用时与剂量有关。遵守半夏的药物配伍规律和量效关系,并"依证组方用药"才能发挥其最大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伤寒杂病论》相反相成用药的意义。方法:对《伤寒杂病论》中方剂进行分类整理,检索出有关相反相成配伍的方药,对比其中涉及的方法,并进行系统归纳、分析。结果:《伤寒杂病论》相反相成的配伍主要体现在寒热并用、补泻兼施、升降相因、敛散结合、刚柔相济等方面。结论:张仲景在用药选方上重视药物性味和相互作用的平衡及合理搭配,相反相成配伍要以精准的辨证、识证为前提。只有在辨证论治和整体观念的指导下,探讨《伤寒杂病论》中相反相成用药的意义,才能更好地理解仲景方药的配伍理论。  相似文献   

7.
论《伤寒杂病论》方药量比例变化规律黑龙江中医学院吴文刚,孙丽华《伤寒杂病论》方药量比例变化规律是张仲景组方用药的主要规律之一。它不仅是《伤寒杂病论》一书中方剂药量变化的内在规律,而且也体现了整个中医学方剂药量比例变化的某些规律,将对发展仲景学说,完善...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伤寒杂病论》中麻黄的量效关系及用药配伍规律,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整理《伤寒杂病论》收载的含麻黄方剂,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单因素逻辑回归分析及二元相关性分析研究麻黄剂量与相关因素之间关系。结果《伤寒杂病论》含麻黄方剂32首,占全部方剂的12.40%,其中30首可进行剂量转换。麻黄单次用量与药味数(P=0.016)、用水量(P=0.032)、单次服用水量(P=0.000)及服用次数(P=0.030)密切相关,而与剩余水量无显著相关性(P0.05)。单因素逻辑回归分析显示,麻黄是否为主药与麻黄单次用量、阴阳类方、药味数、用水量、剩余水量、单次服用水量及服用次数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伤寒杂病论》中麻黄不单独使用,将其作为基础药对使用的有麻黄甘草汤、半夏麻黄丸、麻黄醇酒汤,并多与杏仁、桂枝和芍药、附子、石膏、半夏等配伍使用。麻黄作为主药与其作为非主药的单次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量效关系可发现《伤寒杂病论》麻黄的临床应用及疗效发挥主要在于药物配伍。临证应严格遵守麻黄配伍规律并灵活应用。  相似文献   

9.
樊俐慧  张伟  孙静  朱向东 《中成药》2021,(4):1015-1017
目的分析《伤寒杂病论》中黄芩的量效关系及用药规律。方法系统整理《伤寒杂病论》中含有黄芩的条文,采用SPSS20.0软件分析黄芩剂量与其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共纳入含黄芩的方剂23首,占《伤寒杂病论》全部方剂的8.91%。二元相关性分析显示,黄芩单次用量与药味数、单次服用水量、服用次数均密切相关(P<0.05)。单因素逻辑回归分析显示,黄芩是否为主药与黄芩单次用量、黄芩剂量、药味数、用水量、剩余水量、单次服用水量、服用次数均无相关性(P>0.05)。黄芩与黄连、芍药配伍时作为主药时,单次用量明显高于将其作为非主药。结论《伤寒杂病论》中黄芩剂量规律及配伍应用灵活多变,临床用药时应辨证组方,审证加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基于方剂树形分析算法分析《伤寒杂病论》中桂枝类方的组方规律。方法收集《伤寒杂病论》中桂枝类方, 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的方剂树形分析算法对每一层的方剂进行共现计算, 以获取桂枝类方的分层树形结构图。结果纳入方剂79首, 药物96味, 总用药频次529次, 涉及7种功效。高频药物包括桂枝、炙甘草、生姜、大枣等。主要功效包括解表、温通经脉、温阳利水等。方剂树形结构图共分为7层, 包含最大项为桂枝、炙甘草、生姜、大枣、芍药、麻黄、葛根, 侧支药物有茯苓、白术、泽泻、干姜等。结论方剂树形分析算法可串联药物之间的相关性, 展示方剂里高频共现药物间的联系, 可用于经方的学习。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伤寒杂病论》中芍药的量效关系及配伍用药规律,为临床应用提供借鉴。方法:系统整理《伤寒杂病论》中含有芍药的条文,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二元相关性分析芍药剂量与相关因素之间关系。结果:54首含芍药的方剂经筛选,共纳入41首,占《伤寒杂病论》全部方剂比例为15.89%。二元相关性分析显示,芍药单次用量与药味数、用水量有相关性(P0.05),而与剩余水量、单次服用水量和服用次数无相关性(P0.05)。单因素逻辑回归分析显示,芍药是否为主药仅与芍药单次用量关系密切(P=0.011),其他进入模型的相关因素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芍药为主药的芍药单次用量显著高于芍药为非主药的芍药单次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伤寒杂病论》中作为基础"对药"使用的是芍药甘草汤、枳实芍药散,并且芍药多与炙甘草、桂枝、当归、茯苓和白术配伍使用。芍药进行配伍应用时,芍药作为主药的芍药单次用量高于其作为非主药的单次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量效关系可以发现临床应用芍药时存在明显的量效关系,其使用剂量可依据辨证其是否作为主药、药味数量进行计算。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伤寒杂病论》中大黄角药的配伍与应用,为系统研究经方及临床遣方用药提供有益借鉴。方法统计《伤寒杂病论》所载方剂中大黄的出现频率,从独立成方、作为方剂主要部分、联合应用3个方面分析大黄角药的配伍与应用。结果《伤寒杂病论》中大黄角药独立成方有8组、作为方剂主要部分有8组,以及联合应用之角药,在临床中能够发挥较好的治疗效果。结论《伤寒杂病论》中大黄角药配伍精妙,应用广泛,对临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伤寒杂病论》中关于健脾和胃的治疗思路,从组方的结构方面探讨张仲景的组方思路和治疗思想,并以"半夏架构"为例总结仲景以"架构"为基础的组方思路,通过对《伤寒杂病论》中数首方剂的组成结构分析,阐述该"组方架构"理论,认为其有较高的研究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钱超尘 《西部中医药》2012,25(11):46-50
通检《辅行诀》全卷方剂数凡五十六首,其中共引用《伤寒杂病论》方二十二首。所引诸方,药味略有加减,为六朝医家运用仲景方剂正常现象,今世犹然。谨对二十二首方剂加以列举,并对《伤寒杂病论》以《汤液经法》为勤求博采之书略加考证。  相似文献   

15.
在查证并辑复《本经》诸病通用药的基础上,以其与《伤寒杂病论》相对照,确认仲景方剂之大部分直接或间接来源于此,进而明确了仲景以《本经》诸病通用药为经,以《本经》具体药物论述为纬的组方用药规律。  相似文献   

16.
周辰昱  王玲  于静 《吉林中医药》2022,42(3):343-347
目的 基于六经辨证分析《伤寒杂病论》治疗痹证的方剂,探讨张仲景治疗痹证的用药特色及用药规律,为临床用经方治疗痹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符合筛选标准的方剂并记录其药物组成,利用Excel 2013、BMI SPSS Modeler 18.0、SPSS 25.0建立数据库并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结果 根据筛选标准,共收集经...  相似文献   

17.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分析《金匮要略》中湿病、痰饮病和水气病三篇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整理《金匮要略》中水液病三篇方剂,通过中医传承辅助系统集成的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比较方剂之间药味组成变化,总结核心药物和组方规律,明确仲景辨治杂病用药思路。结果:对筛选出的《金匮要略》中主以湿病、痰饮病、水气病三篇相关方剂28首和涉及中药31味进行分析,确定处方中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演化得到核心组合8个,新处方4个。结论:仲景从不同方面组方,寒热并用,温阳利水,契合水液病治则治法,该结果为探索经方治疗水液病的组方用药规律提供了支持与启示,值得进一步验证与创新。  相似文献   

18.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麻黄的适应证十分广泛,通过不同的用量及不同配伍发挥着不同的功效,通过梳理《伤寒杂病论》中所有含麻黄条文的方剂,探求张仲景使用麻黄的用药规律。发现以麻黄为角药的配伍在发热、咳喘、痰饮、疼痛、黄疸、水肿等不同病症中发挥着不同作用,且麻黄角药配伍严谨,灵活多变,为拓宽麻黄的临床使用范围提供了新的视角与思路。  相似文献   

19.
柴瑞震 《河南中医》2010,30(3):217-219
通过对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273首方剂服用次数的分析与研究,认为现在通行的中药一日服2次,完全是一种错误的用法,这种错误的用药方法,不仅违背了传统中医学的用药规律,而且也不符合具体病情的实际需要,既影响了中医的临床疗效,又歪曲了中医药的"辨证施治"精神。  相似文献   

20.
唐·孙思邈《千金方》,又名《备急千金要方》。该书根植于《伤寒杂病论》,但大大充实和丰富了《伤寒杂病论》的临床内容,实用价值为历代医家所推崇。其用药配伍奇巧,超脱常规,不拘成法,自成一家。书中麻黄与桂枝相伍的方剂达99首,尤其在“诸风”、“风毒脚气”篇中占相当比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