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儿急性化脓性关节炎的MRI诊断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总结小儿急性化脓性关节炎在MRIE的表现特点,评价MRI对化脓性关节炎的诊断价值。方法10例临床证实为化脓性关节炎的患者均用ElscintPrestige2.0T超导型MR机行横断面、矢状面和冠状面SE—T1WI、FSE—T2WI、FSE—PDWI及STIR序列的检查。在全面观察患病关节各部分MRI特点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关节软骨的改变。结果10例化脓性关节炎中关节软骨异常改变7例,T2WI上信号升高,关节软骨与下方骨骺分界模糊5例,关节软骨表面不规则2例,关节软骨缺损1例。5例同时伴有干骺端骨髓炎、骨骺骨髓炎或脓肿,表现为T1wI上低信号,T2WI上高信号。2例干骺端见层状骨膜反应,5例关节周围软组织见长T1长T2异常信号。全部有关节腔积液。结论MRI对关节软骨的评价有独特的优势。对判断化脓性关节炎的范围及严重程度亦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戈谢病儿童股骨和膝关节的MRI表现。方法 39例戈谢病患儿接受3.0T MR检查,包括冠状位T1W、T2W、STIR序列,检查部位为双侧股骨包括膝关节,分析和描述其MRI特点。结果 38例发现骨髓浸润,其中32例表现为稍长T1稍短T2信号;28例T1WI、T2WI骨髓腔信号不均匀减低,4例信号弥漫均匀减低;6例伴骨梗死。16例骨干、干骺端及骨骺同时受累;18例骨干及干骺端受累;单纯累及骨干或干骺端者各2例。结论儿童戈谢病骨髓浸润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综合不同序列MR图像的信号特点,可评估骨髓浸润范围、判断是否伴发合并症,为临床治疗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3.
儿童四肢关节结核MR影像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儿童四肢关节结核在MRI上的表现特点,探讨MRI对四肢关节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16例经临床及病理证实为四肢关节结核的患儿,均采用Philips 3.0T超导型MR机行轴位、矢状位和冠状位SE-T1WI、FSE-T2WI、FSE-PDWI及PD-SPIR序列的检查.全面观察患病关节各部分的MRI特点,并根据发病部位和受累关节结构影像学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16例均为单关节受累,其中髋关节、膝关节最易受累(各占25.00%).干骺端受累13例,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6例关节结核有关节软骨异常改变,表现为T2WI局灶性高信号.关节腔积液13例,滑膜增厚4例,T1WI上呈均匀的中等程度信号,T2WI上呈稍低信号.关节周围软组织受侵16例,其中包括冷脓肿形成2例和蜂窝织炎1例,以长T1长T2信号为主.结论 MRI对判断早期骨髓异常及骨、软骨破坏很有优势,对评价关节积液、滑膜增厚、周围软组织病变扩展范围及严重程度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MRI表现,从而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材料与方法对13例经临床或手术病理确诊为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及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3例中,12例为相邻2个椎体受累,主要累及腰椎,尤以腰4发病率最高。MRI表现:椎体形态多无明显变化;2例椎体未见明显骨质破坏,仅表现为骨髓水肿改变;骨质破坏11例,破坏灶小而多发,多局限于椎体边缘,T1WI呈均匀或不均匀低信号,STIR呈不均匀高信号,增强后不均匀强化,骨质破坏周围伴骨髓水肿及骨质硬化;椎体边缘明显骨质增生8例;12例椎间盘有炎性改变,椎间隙多无或轻度变窄;13例均有椎旁软组织肿胀,其中3例形成椎旁脓肿,2例形成硬膜外脓肿,脓肿范围较小,增强扫描脓肿壁厚而不规则强化。结论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MRI对本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MRI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的MRI影像资料。结果 MRI诊断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0级2例,Ⅰ级43例,Ⅱ级23例,Ⅲ级14例,Ⅳ级2例;Ⅰ~Ⅱ级MRI表现为骨质关节面模糊粗糙、骨髓水肿、骨质软骨受损等,在T_1WI、T_2WI、短时反转恢复序列多表现为低信号或等信号;Ⅲ~Ⅳ级MRI上炎性病变表现较明显,可见骨髓水肿、骨质软骨受损、滑膜厚度增加及脂肪沉积等,T_1WI、T_2WI多为高信号,短时反转恢复序列上信号不均匀和不完整。结论 MRI可早期观察骶髂关节滑膜和周围软组织的病变情况,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四肢恶性骨肿瘤的MRI表现.方法 采用意大利百盛公司生产的0.2T永磁型专用关节磁共振以及西门子生产Concerto0.2T永磁全身磁共振进行扫描.分析2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四肢恶性骨肿瘤临床表现及MRI征像.结果 21例中,骨肉瘤8例,恶性巨细胞瘤3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3例,转移瘤5例,纤维肉瘤2例.MRI表现:14例表现为溶骨性骨质破坏,MRI表现在T1WI像呈低信号,T2WI不均匀高信号,5例混合型骨肉瘤见不规则瘤骨形成,T1WI、T2WI、STIR均为低信号.病灶周围见大小不等软组织肿块形成,在T1WI为等、稍低信号,在T2WI、STIR为混杂信号,内见液化坏死区,也可见骨髓水肿及软组织水肿.增强扫描病灶呈不均匀强化,骨髓水肿及软组织水肿区也见不同程度强化.11例见不同形式骨膜增生,在T1WI、T2W1为等及稍低信号,2例巨细胞瘤为膨胀性骨质破坏,骨皮质断裂.结论 MRI是诊断四肢恶性骨肿瘤首选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MRI在诊断四肢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30例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患者MRI影像资料.结果:膝关节发病26例,肩关节和髋关节发病各2例.膝关节滑膜弥漫性增厚和不规则结节状增生26例,膝关节内软组织肿块16例,髌下脂肪垫受累14例,T1WI呈等或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含铁血黄素结节18例,T1WI、T2WI均呈典型低信号.关节积液26例,以髌上囊为著.关节内软骨侵蚀18例、邻近骨组织破坏10例以及后交叉韧带受累8例.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14例,STIR序列呈斑片状高信号.8例髌骨关节面见骨质缺损区,MRI均能明确显示.结论: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MRI表现具有特异性征象,能准确显示关节内部结构及关节外受侵情况,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髋关节一过性骨髓水肿综合症的临床特征和MRI表现,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临床或随访证实的11例一过性骨髓水肿综合症患者的MRI图像和临床特点;临床措施主要是对症治疗及嘱咐患者减轻负重并按时随访;随访时间为3~6个月。结果:11例一过性骨髓水肿综合症患者男8例,女3例,双侧髋关节同时受累1例,单侧髋关节受累10例,其中右侧4例,左侧6例;病变累及股骨头2例,累及股骨头、颈和股骨粗隆9例;关节腔少量积液5例;初次MRI扫描病变区域骨髓在T1WI为低信号11例;T2WI为高或略高信号9例,等信号2例;T2WI脂肪抑制(STIR)均为高信号;急性期关节腔可伴有少量积液呈长T1、长T2信号改变5例;3个月后复查,患者病变区域骨髓异常信号完全消失2例,大部分消失8例,1例病变范围部分缩小,5例关节腔少量积液均已吸收;6个月后复查9例患者症状完全消失,病变区域骨髓信号正常。结论:MRI对髋关节一过性骨髓水肿综合症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髋关节一过性骨髓水肿综合症的临床特征和MRI表现,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临床或随访证实的11例一过性骨髓水肿综合症患者的MRI图像和临床特点;临床措施主要是对症治疗及嘱咐患者减轻负重并按时随访:随访时间为3~6个月.结果:11例一过性骨髓水肿综合症患者男8例,女3例,双侧髋关节同时受累1例,单侧髋关节受累10例,其中右侧4例,左侧6例;病变累及股骨头2例,累及股骨头、颈和股骨粗隆9例;关节腔少量积液5例;初次MRI扫描病变区域骨髓在T1WI为低信号11例;T2WI为高或略高信号9例,等信号2例;T2WI脂肪抑制(STIR)均为高信号;急性期关节腔可伴有少量积液呈长T1、长T2信号改变5例;3个月后复查.患者病变区域骨髓异常信号完全消失2例,大部分消失8例,1例病变范围部分缩小,5例关节腔少量积液均已吸收;6个月后复查9例患者症状完全消失,病变区域骨髓信号正常.结论:MRI对髋关节一过性骨髓水肿综合症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小儿急性骨髓炎的超声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对小儿急性骨髓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18例小儿急性骨髓炎患者的超声检查资料,观测小儿急性骨髓炎的骨髓腔、骨质、骨膜及局部软组织的病变范围、内部回声及彩色血流信号。结果小儿急性骨髓炎中,发生于股骨6例,胫骨8例,肱骨3例,髂骨1例。超声影像显示骨质破坏,局部软组织水肿,骨膜下脓肿,骨髓腔及周围软组织积脓。结论骨膜下脓肿是急性骨髓炎的重要特征;超声是诊断小儿急性骨髓炎的有效影像学检查方法,在临床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MRI检查对小儿骨骺慢性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17例小儿骨骺损伤6个月后同时行X线、MRI检查,其中4例行CT检查,对影像检查结果相互对照。结果:隐性骨骺损伤X线表现为骺线轻度增宽,CT表现为局限性骨质吸收,MRI表现为生长板区带状长T1、长T2信号,生长板相邻骨质轮廓不光滑。骨骺滑脱X线表现为骨骺半脱位、骺线增宽;CT表现为骺线增宽,骺线两侧骨质轻度硬化;MRI表现为骨骺半脱位,生长板增宽,T2WI信号升高。骨桥形成X线和MRI均显示骨骺和干骺端之间骨桥相连,骺线(或生长板)局限性消失,骨骺和干骺端短缩。结论:轻微骨骺损伤宜采用MRI诊断,骨骺滑脱X线、CT及MRI均可明确诊断,骨桥形成X线、MRI均有特征性表现。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暂时性骨质疏松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暂时性骨质疏松的MRI表现。6例均行常规轴位MRT1WI和T2WI及冠状位T1WI、T2WI、STIR像。6例中男4例女2例,年龄为15—65岁。结果6例均为双髋部病变。T1WI呈低信号,T2WI正常信号1例,中-高信号2例,高信号3例。STIR像均为不同程度的高信号。见髋臼受累1例,股骨头受累2例,关节腔积液6例。结论MRI是诊断暂时性骨质疏松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髋部骨髓综合征的影像学诊断。方法收集我院经临床、MRI及X线3~6个月随访证实13例髋部骨髓水肿综合征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9例,女性4例,13例MRI检查,5例X线检查。结果13例髋部骨髓水肿综合征中,右髋8例,左髋5例;病变累及股骨头、股骨颈10例;累及股骨头、股骨颈及股骨粗隆3例;MRI表现:T1WI低信号13例;T2WI稍高信号或高信号12例,等信号1例;13例STIR或PDW-SPAIR均为高信号;4例关节腔少量积液,呈长T1、长T2信号;X线表现:5例股骨头、股骨颈及股骨粗隆骨质密度减低;所有病例骨皮质和股骨头外形完整,周围软组织结构正常。结论熟悉并掌握髋部骨髓综合征的影像学特点,有利于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提高对颅底粒细胞肉瘤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报道3例发生于颅底的粒细胞肉瘤,详细分析了其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3例粒细胞肉瘤均发生于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的儿童。其中2例以动眼神经麻痹为首发症状来诊,1例确诊为急性粒细胞白血病M2a型后出现头痛来就诊。影像上所有3例颅底骨骨髓信号异常,T_1WI信号减低,并出现髓外软组织肿块。其中1例肿块位于右侧上颌窦外侧壁和鞍旁。1例肿块浸润眼眶、海绵窦和动眼神经。1例广泛浸润脑膜、颅神经根和鼻窦,表现为多结节、多处软组织肿块。MR上所有肿块、结节T_1WI均为呈等信号,T_2WI上为稍低信号,增强扫描显著性强化。结论儿童颅底粒细胞肉瘤可以周围神经病变为首发症状,MRI上如颅底广泛弥漫性骨髓信号异常并出现单发或多发软组织结节或肿块应注意排除粒细胞肉瘤。  相似文献   

15.
尤文氏肉瘤平片、MRI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平片、MRI对尤文氏肉瘤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13例经活检、手术病理证实为尤文氏肉瘤患者的资料。结果:长管骨9例,髂骨2例,头颅1例,L4附件1例。平片:长管骨骨干较大范围骨质破坏4例,骨皮质局部增厚5例,骨膜反应9例,Codman's三角3例。髂骨骨质破坏伴软组织肿块2例。MRI:13例均有骨质破坏,为斑片状稍长T1、稍长T2信号,STIR为高信号。长管骨、髂骨病变处骨髓信号增高(STIR)。软组织肿块9例、5例伴出血坏死,STIR为混杂高信号。病变侵犯长管骨骨骺3例、脑实质1例、脊髓1例。结论:平片与MRI相互补充,可提高尤文氏肉瘤的影像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骶髂关节低场强MRI诊断早期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早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骶髂关节低场强MRI影像资料。结果 37例患者中Ⅰ级14例,Ⅱ级23例;MRI表现为骶髂关节软骨信号异常34例,并均有骨髓水肿表现;T1WI显示骶髂关节软骨不规则增厚(增厚>5.0mm)34例,呈扭曲样改变27例,骨髓水肿呈低信号;T2WI显示骶髂关节滑膜及软骨信号增高,骨髓水肿呈高信号;STIR显示骶髂关节滑膜及软骨呈不规则明显高信号,边缘毛糙(12例呈碎裂状),骨髓水肿呈明显高信号。结论骶髂关节低场强MRI可早期诊断强直性脊柱炎。  相似文献   

17.
本文应用超声影像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研究了24例小儿急性骨髓炎,并与穿刺、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表明:小儿急性骨髓炎的始发部位在骨内,但超声影像可显示骨质破坏、局部软组织炎性水肿、骨膜下脓肿,骨髓腔内及周围软组织内积脓。应用CDFI检查可见病变周围软组织内有较丰富的彩色血流信号。证实了应用超声影像能显示骨质破坏,确定病变范围,指导穿刺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膝关节痛风性关节炎的MRI表现,探讨其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21例膝关节痛风性关节炎均行MRI检查,并对影像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1例均表现为膝关节滑膜增厚、关节腔积液及膝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12例可见膝关节骨质侵蚀破坏,位于股骨髁内或边缘,胫骨平台、髌骨、腓骨头等,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影。3例伴有不同程度骨髓水肿。11例可见痛风石形成,多位于髌上囊、髌下脂肪垫、关节腔、髁间窝、股骨髁内或旁、髌骨内或髌骨前、胫骨平台内或胫骨前方等;呈针状、条状、结节状、团块状;信号无特异性,T1WI上,4例呈低信号,7例呈低及等信号;T2WI上,2例呈低信号,5例呈稍高信号,4例呈低及稍高混杂信号。结论膝关节痛风性关节炎早期,MRI可以敏感观察到滑膜增厚、关节腔积液、周围软组织肿胀,但是表现无特异性;MRI对于膝关节痛风性关节炎合并有骨质破坏及痛风石形成的诊断特异性高。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15例脊柱结核的MRI表现及其强化特征。结果显示:T_1及T_2加权像病变椎体有广泛的信号改变,病变椎同盘T_2加权像为高信号,15例均有椎旁软组织肿块和脓肿形成。Gd-DTPA增强检查,见椎体骨内脓肿、脊膜受累、病变沿韧带下扩散及椎旁软组织肿块和脓肿显示良好,增强检查能够提供MRI平扫不能得到的较有特征的表现。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正常儿童股骨骨髓的MRI信号转化特点,为诊断骨髓病变提供帮助。方法将34例14个月~14岁儿童分三组,A组(14个月~4岁)11例,B组(5~9岁)11例,C组(10~14岁)12例。对股骨行冠状位T1WI及STIR序列扫描,测量近侧干骺端(PM)、骨干(D)、远侧干骺端(DM)及大腿肌肉(M)的信号强度,并计算PM/M,D/M及DM/M值。结果T1WIA组的PM/M明显低于D/M及DM/M,D/M与DM/M无显著差异;B、C组的PM/M与DM/M均低于同组D/M,而PM/M与DM/M间无显著差异;B、C组的各部位信号均显著高于A组,而B、C两组间无显著差异。STIR序列中A、B两组内各部位间骨髓信号无显著差异,只有C组的PM/M明显高于D/M及DM/M;A组的D/M明显高于B组及C组,而PM/M及DM/M在三组间均无显著差异。结论14个月~4岁儿童的近侧干骺端脂肪含量明显少于远侧干骺端及骨干;5~14岁儿童近侧干骺端和远侧干骺端的脂肪含量仍少于骨干,9岁后股骨各部位脂肪化速度减慢;14个月~14岁儿童股骨各部位骨髓脂肪化顺序由先到后依次为骨干、远侧干骺端及近侧干骺端;T1WI较STIR序列能更敏感地显示正常儿童股骨骨髓信号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