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脊柱侧凸矫形预测方法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传统评价脊柱侧凸的方法有多种,例如仰卧位像、牵引像、俯卧位推压像以及侧方弯曲像等.近年来,支点弯曲像已成为术前评价脊柱柔韧度的新方法.目的比较站立位弯曲像、悬吊牵引像和支点弯曲像对脊柱侧凸矫形的预测作用与价值.设计随机对照研究.地点和对象研究在北京协和医院骨科完成.对象为该科收治的胸椎侧凸畸形患者27例,男10例,女17例;平均年龄15.4岁.干预全部病例术前行脊柱正侧位、站立位弯曲像、悬吊牵引像和支点弯曲像检查,采用后路脊柱侧凸矫形植骨融合术,第3代节段性内固定系统固定.主要观察指标脊柱正侧位、站立位弯曲像、悬吊牵引像和支点弯曲像以及术后正位像的Cobb角.结果①术后平均Cobb角为31°,较术前胸弯(平均Cobb角为61°)明显改善(t=1.706,P<0.01),平均矫正率为51.6%.②3种检查方法均与术后胸弯Cobb角呈正相关(P<0.01).③Fulcrum像与术后Cobb角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其他两种方法与术后Cobb角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①Fulcrum像可以用于评价胸弯的柔韧度,其效果优于站立位Bending像和悬吊牵引像.②分析脊柱侧凸畸形及预测脊柱侧凸的矫形需联合应用3种方法.  相似文献   

2.
背景:传统评价脊柱侧凸的方法有多种,例如仰卧位像、牵引像、俯卧位推压像以及侧方弯曲像等。近年来,支点弯曲像已成为术前评价脊柱柔韧度的新方法。目的:比较站立位弯曲像、悬吊牵引像和支点弯曲像对脊柱侧凸矫形的预测作用与价值。设计:随机对照研究。地点和对象:研究在北京协和医院骨科完成。对象为该科收治的胸椎侧凸畸形患者27例,男10例,女17例;平均年龄15.4岁。干预:全部病例术前行脊柱正侧位、站立位弯曲像、悬吊牵引像和支点弯曲像检查,采用后路脊柱侧凸矫形植骨融合术,第3代节段性内固定系统固定。主要观察指标:脊柱正侧位、站立位弯曲像、悬吊牵引像和支点弯曲像以及术后正位像的Cobb角。结果:①术后平均Cobb角为31&;#176;,较术前胸弯(平均Cobb角为61&;#176;)明显改善(t=1.706,P&;lt;0.01),平均矫正率为51.6%。②3种检查方法均与术后胸弯Cobb角呈正相关(P&;lt;0.01)。③Fulcrum像与术后Cobb角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其他两种方法与术后Cobb角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lt;0.01)。结论:①Fulcrum像可以用于评价胸弯的柔韧度,其效果优于站立位Bending像和悬吊牵引像。②分析脊柱侧凸畸形及预测脊柱侧凸的矫形需联合应用3种方法。  相似文献   

3.
脊柱侧凸后路矫形术患者手术前后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卫民  张倩 《护理学报》2009,16(2):50-51
总结行单纯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植骨融合内固定矫形术治疗脊柱侧弯患者的护理经验.术前行心理护理,评估肺功能及指导患者呼吸功能锻炼.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进行神经系统观察,做好体位护理、胃肠道护理、切口和引流管管理及呼吸道护理,进行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本组1例患者出现切口感染,1例脑脊液漏,经及时治疗与护理,切口均Ⅰ期愈合.  相似文献   

4.
赵瑛  王翠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8,14(16):1783-1784
脊柱侧凸是危害青少年健康的最常见的脊柱畸形,不但影响美观,还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严重者可致胸廊畸形,影响心肺功能.随着我院成为中华慈善总会"威高爱心工程"骨科项目定点医院,2007年7-11月我科应用三维矫形技术加植骨融合术收治脊柱侧凸患者15例均治愈.其手术难度和风险大,出血多,并发症高,围手术期护理对手术的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将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DⅡRODUCⅡ0NScol-08i8 i8 a complex three dimensional deformity induding lateralbentinfrontal dimension,increase or decreasein anterior or p08te.fiorphy~eal curvature and rotation deformi~inaxialdimension.The~adifionaltze.atment,indudingHazlJngton哩Btemwhichmainly cor-蛐det'ormi~in frontal dimomi~a.iB easy to c肌8e plane-back小,f砌ty and easy蛔10聃correction.We have eorroeted 52 C.a~fl ofseo~osis bythree dimensional apparatus andthrough~nowing-upfor1—4 years,W6 have obaerved excellent eff…  相似文献   

6.
背景:重度脊柱侧凸是目前临床治疗的难点,目前研究表明分期矫形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目的:分析分期矫形在治疗重度脊柱侧弯中的疗效。方法:对10例重度僵硬的脊柱侧凸分期矫形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平均年龄12岁。冠状面Cobb角110°-180°,平均140°,矢状位后凸Cobb角50°-100°,平均75°,均采用1期前路松解,2期行Halo-plevic环牵引,3期后路截骨矫形内固定物治疗。结果与结论: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无严重并发症发生,1期前路松解及2期牵引治疗术后冠状位Cobb角平均90°,矫正率为35.7%,矢状位Cobb角50°,矫正率为33.3%;3期截骨矫形后冠状位Cobb角平均40°,矫正率为71.4%,矢状位Cobb角35°,矫正率为53.3%。结果说明对于重度僵硬脊柱侧凸畸形,分期矫形治疗是有效安全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极重度脊柱侧凸矫形手术的护理干预。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08年3月收住的11例极重度脊柱侧凸患者施行一、二期矫形手术,术前进行肺功能、体位、牵引、唤醒训练等护理干预,术后严密观察脊髓神经功能、积极防治各种并发症和加强康复训练。结果经过2次手术,患者达到50%的矫形效果,消化、泌尿系统功能明显改善,肺活量明显增加,无一例患者出现严重护理并发症,术后3周痊愈出院。结论有效的护理于预有助于降低极重度脊柱侧凸矫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8.
先天性脊柱侧凸是由于胚胎期脊柱发育异常所致,椎体发育畸形分为椎体形成障碍、椎体分节障碍和混合型三种。先天性脊柱畸形中以半椎体最为多见,完全分节型的半椎体大约占半椎体畸形的2/3[1]。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采用一期经后路半椎体切除椎弓根螺钉系统矫形内固定治疗完全分节型半椎体畸形所致的先天性脊柱侧凸患儿17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背景:既往文献报道马凡综合征患者脊柱侧凸的矫正有着较高的并发症和矫正率的丢失;运用脊柱三维矫形内固定系统治疗马凡综合征患者脊柱侧凸的报道较少。目的:观察CD、TSRH等第3代脊柱矫形内固定系统对马凡综合征患者脊柱侧凸的矫正效应。设计:回顾性分析。单位: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骨二科。对象:于1997-09/2003-07选择资料完整的马凡综合征脊柱侧凸患者10例,行后路CD及TSRH器械矫形内固定,同时予以自体骨移植融合手术。双主弯型8例,胸椎侧弯2例,胸椎侧弯方向均为右侧弯。胸椎后凸3例,胸腰段后凸2例。方法:在术前、术后1周及随访时均拍摄站立位的正侧位X射线片。术前拍摄左右侧曲位及悬吊位X射线片,以评估侧凸的柔韧性。侧凸角度大小的测量方法采用Cobb法,同时记录侧凸的稳定椎及中立椎。10例患者均予以后路手术。2例使用CD系统矫形内固定,另外8例使用TSRH系统。植骨材料来源于自体髂后上棘。术后予以支具保护3个月。主要观察指标:术后脊柱侧凸的矫正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经过12~60个月的随访,8例双主弯型患者胸弯的矫正率为48%,随访矫正率丢失为20%;腰弯的矫正率为56%,随访矫正率丢失为16%;2例单胸弯型患者的矫正率为61%,随访矫正率丢失为8%。所有患者躯干平衡得到改善。无神经并发症的发生。2例出现交界性腰椎后凸。1例切口延迟愈合。结论:使用脊柱三维矫形内固定系统治疗马凡综合征患者脊柱侧凸,可以达到满意疗效。术前对马凡综合征患者的心肺情况进行评估,术中适当延长融合节段,避免过度矫正,减少软组织损伤,更加重视植骨融合是疗效满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49岁,腰痛,双下肢无力10余年加重5天来诊.查体:腰椎曲度变直,无侧突及活动受限,双下肢肌力下降,感觉减退.CT轴位平扫,骨窗显示腰3,4椎间盘水平椎管内纵行完整骨间隔,把椎管、脊髓分为左右两部分,局部椎管横径扩大,双棘突畸形.诊断:脊髓纵裂并双棘突畸形(图1).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后路一期360°脊椎截骨术治疗重度脊柱侧、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6例重度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采用后路一期360°脊椎截骨、椎间植骨融合、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矫形内固定术治疗,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均安全接受手术,手术时间4.6~7.5 h,平均5.6 h;出血量1600~4300 mL,平均2570 mL。术后约1周戴支具下地活动,2例术前神经损害者有不同程度恢复。矢状面Cobb角由术前平均75°矫正为32°,矫正率为57.3%;冠状面Cobb角由术前平均47°矫正至11°。所有患者随访8个月以上(8~50个月),围手术期并发症:切口红肿并分泌物1例,一过性下肢麻木2例,无严重并发症(神经损伤等)发生。1例术后11个月发现固定棒断裂,随访36个月畸形未加重。结论 后路一期360°脊椎截骨术是治疗重度脊柱侧、后凸畸形的有效手段,具有矫正率高、安全有效和临床疗效显著的优点。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电视胸腔镜(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技术已经发展成为脊柱外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被越来越多的外科医生所应用。它是通过胸腔镜将胸腔内的脏器及周围组织有选择地显示在电视屏幕上,以代替剖胸探查下观察病变,行活体组织检查或手术治疗的技术。它既减少了开胸手术对患者活动和呼吸的影响,又比常规开放手术危险性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特发性脊柱侧凸后路选择性腰弯矫形内固定术后产生近端交界性脊柱后凸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4月至2008年9月间21例采用后路选择性腰弯矫形术后患者,测量患者手术前后站立位矢状位腰椎前凸、骶骨倾斜角、骨盆投射角、融合节段近端交界区后凸角,同时对全部患者术后采用SRS-22问卷进行调查.其中PUMC Ⅰ c型4例,PUMCⅡc1型7例,PUMCⅡd1型10例.全部病例随访18个月.结果:所有21例患者中,6例(28.6%)出现融合节段近端交界性后凸畸形(PJK)作为PJK组,而未发生者归为非PJK组.组间及组内比较采用t检验.发生PJK的6例患者手术前后腰椎前凸角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而非PJK组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JK组和非PJK组手术前后骶骨倾斜角和骨盆投射角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JK组与非PJK组手术前融合节段近端交界区后凸角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JK组平均(9.42±3.53)°,其中3例术前交界区后凸角大于10.,非PJK组平均(3.27±1.66)°;两组患者术后SRS-22评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腰椎生理前凸改变及融合节段近端交界区后凸角较大可能是导致后路选择性腰弯矫形术后出现近端交界性后凸的原因,而骶骨倾斜角和骨盆倾斜角大小不是产生近端交界性后凸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胸腔镜下脊柱侧凸前路矫形内固定术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 ,电视胸腔镜 (video -assistedthoracoscop icsurgery ,VATS)技术已经发展成为脊柱外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 ,被越来越多的外科医生所应用。它是通过胸腔镜将胸腔内的脏器及周围组织有选择地显示在电视屏幕上 ,以代替剖胸探查下观察病变 ,行活体组织检查或手术治疗的技术[2 ] 。它既减少了开胸手术对患者活动和呼吸的影响 ,又比常规开放手术危险性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国内外发展情况自 2 0世纪七八十年代 ,人们开始使用胸腔镜治疗肺的疾患 ,仅在最近 ,这项技术才被应用于脊柱外科。 90年代初 ,MichaelMack和JohnRegan等最…  相似文献   

15.
小儿麻痹后遗症躯干肌瘫痪导致严重的脊柱侧弯畸形,常合并双下肢不全瘫.患者坐立困难.爬行,生活不能自理。对此类患者的手术矫治十分必要.但困难大,疗效不稳定,报道甚少。我院自1986年10月至1990年10月四年共采用后路手术矫治5例,随访9个月至4年,功能获明显改善.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我们护理体会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以脊柱侧凸特定运动疗法为核心的康复干预对轻度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的疗效。 方法将30例轻度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康复治疗组。观察组患者给予常规健康宣教,康复治疗组患者给予脊柱侧凸特定运动疗法治疗,每周训练2~3次,每次治疗60min,共治疗12周。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躯干旋转角度、冠状面Cobb角、椎体旋转角度、静态平衡功能(跌倒指数)、骨强度[包括桡骨远端声速(SOS)、Z值、百分位等指标]、竖脊肌表面肌电信号、肺功能[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Pred%)、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 pred%)、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等。 结果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最大Cobb角显著增大(P<0.01),治疗前、后躯干旋转角度、椎体旋转角度、跌倒指数、SOS、Z值、百分位、FVC、FEV1、FVC pred%、FEV1 pred%、FEV1/FVC%及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顶椎水平竖脊肌凹侧激活率均显著小于凸侧激活率(P<0.01)。康复治疗组治疗前、后躯干旋转角、最大Cobb角、椎体旋转角度、跌倒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骨强度SOS、Z值、百分位、FVC、FEV1、功能活动维度得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水平(P<0.05),治疗前顶椎水平竖脊肌凹侧激活率小于凸侧(P<0.05),治疗后双侧顶椎水平竖脊肌激活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早期进行以脊柱侧凸特定运动疗法为核心的康复治疗可阻止轻度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侧凸畸形进展,提高骨强度,改善肺功能,减少双侧竖脊肌肌肉运动控制差异,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该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背景:同种异体骨被广泛应用于脊柱侧凸后路手术,大量研究显示同种异体骨移植与自体髂骨移植可取得相近的临床效果.目的:观察不同种类骨移植材料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后路矫形植骨融合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设计、时间及地点:回顾性对比分析,病例来自2000-01/2005-12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骨科.对象:选择行后路钉-棒系统矫形手术且具有完整随访资料的71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其中自体骨移植组21例,同种异体骨移植组23例,自体骨混合同种异体骨移植组27例.同种异体骨为冻干同种异体松质骨,由山西省医用组织库提供.方法:3组骨移植融合手术方法保持一致,按脊柱侧凸类型及后路矫形植骨融合原则进行植骨床准备及植骨.自体骨移植组植入修剪成火柴状的自体髂骨;同种异体骨移植组植入经生理盐水浸泡30~40 min的冻干同种异体松质骨条;自体骨混合同种异体骨移植组植入髂骨碎块与经上述处理的冻干同种异体松质骨碎块.主要观察指标:比较术后第3,9,15,36个月的植骨融合率、Cobb角丢失率及各组术后不良反应.结果:71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自体骨移植组半均融合节段7个,同种异体骨移植组平均融合节段7.6个,自体骨混合同种异体骨移植组平均融合节段8个.术后第9个月,自体骨移植组融合率高于其他2组(P<0.05);Cobb角丢失率3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第3,15,36个月,植骨融合率、Cobb角丢失率3组间差异亦无显著性意义(P0.05).3组均未发生螺钉及棒的松动、断裂、感染等并发症,其中自体骨移植组发生取骨处疼痛3例,自体骨混合同种异体骨移植组发生取骨处疼痛1例.结论:同种异体骨移植、自体骨混合同种异体骨移植与自体骨移植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后路矫形中对维持矫形可取得相近的近远期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8.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矫形手术18例的健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矫形手术18例的健康教育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男7例,女11例,年龄10~24岁,平均17岁,胸腰段侧凸10例,腰段侧凸7例,上胸段侧凸1例,均行脊柱侧凸矫形术,治疗时间最长40d,最短18d,平均住院20.3d,18例治愈出院,随访无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9.
脊柱侧凸是指脊柱的一个或数个节段向侧方弯曲并伴有椎体旋转的三维脊柱畸形,不仅造成胸背畸形,还会使重要脏器受挤压,造成循环、呼吸、消化系统等功能障碍[1],矫形手术创伤大、病程长、术后并发症多,所以做好围术期护理非常重要.我科2006年-2008年对22例病人实施围术期的护理,康复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张素芬  岳建华 《全科护理》2009,7(35):3251-3251
脊柱侧凸是指脊柱的一个或数个节段向侧方弯曲并伴有椎体旋转的三维脊柱畸形,不仅造成胸背畸形,还会使重要脏器受挤压,造成循环、呼吸、消化系统等功能障碍,矫形手术创伤大、病程长、术后并发症多,所以做好围术期护理非常重要。我科2006年2008年对22例病人实施围术期的护理,康复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