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亚急性甲状腺炎(SAT)是临床上常见的疼痛性甲状腺疾病,西医治疗本病多采用非甾体抗炎药及糖皮质激素对症治疗,只能短期控制症状且复发率较高。岳仁宋教授认为SAT发病与伏邪相关,基本病机为伏邪内藏少阳,待正气不足,外邪引动而发病,故治疗应根据伏邪的致病特点分期辨治。初期邪伏少阳,郁而化热,治宜清解伏毒、透发邪气;中期邪毒渐微,余热未尽,治宜和解少阳、宣透伏邪;后期气液内耗,邪退正虚,治宜透达气机、扶正固本。验之临床,每获良效。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2.
《辽宁中医杂志》2021,48(9):71-74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肺系疑难疾患,因病因不明,发病机制复杂,早期诊断困难,无特效治疗药物,导致预后极差,而中医药在防治该病中具有独特优势。通过追溯伏邪之渊源,分析伏邪发病过程,发现伏邪致病具有隐匿性、进行性、反复发作和迁延难愈的特点,这与IPF发病具有高度相关性和内在一致性,从而为IPF从伏邪论治提供理论依据。在伏邪理论的指导下,提出正气亏虚,邪伏于肺是IPF发病的重要病因,痰瘀胶结是IPF的病机关键,反复感邪可加重病情进展,治疗上重视"治未病"思想,将益气养阴、祛痰化瘀之法贯穿始终,为临床深入认识及防治IPF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3.
冯志海 《河南中医》2001,21(6):49-50
笔者对 6 4例亚急性甲状腺炎分别运用中药和西药方法治疗 ,并进行对比观察 ,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诊断标准甲状腺部位有逐渐或骤然疼痛 ,甲状腺肿大且有压痛 ,吞咽时加重 ,并有放射痛 ,病前常有上呼吸道感染史 ;血清T4 、T3 值升高而甲状腺131I摄取率低 ,活动期常伴血沉增快 ;必要时做甲状腺针吸组织病理检查确诊。1.2 对象分组6 4例病人均符合亚急性甲状腺炎诊断标准 ,其中 6例经甲状腺针吸组织病理检查确诊。观察病例中男 12例 ,女5 2例 ;其中有持续高热 ,疲乏无力 ,全身症状重 ,甲状腺明显肿大并压痛明显者 18例 ,定为重症…  相似文献   

4.
亚急性甲状腺炎与病毒感染有关。毒邪内伏,外毒诱发,内外合邪可致亚急性甲状腺炎,且热毒、痰毒、瘀毒在亚急性甲状腺炎的病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临床中大多数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毒邪表现,从毒论治亚急性甲状腺炎具有重要意义。在古代文献、现代研究对毒的含义和在疾病中的作用基础上,探讨毒与亚急性甲状腺炎的相关性,并辨病与辨证相结合,靶向用药,解毒排毒。  相似文献   

5.
亚急性甲状腺炎 (简称亚甲炎 )是一种可自行缓解的非化脓性炎症性疾病。现代医学多采用强的松治疗 ,其疗程长 ,副作用大 ,愈后易复发。近年来 ,文献报道中医药治疗本病具有较好的疗效 ,现综述如下。1 病因病机对本病的病因病机 ,各家认识颇不一致。郭殿武 [1]认为亚甲炎的发病机理多为气滞血瘀 ,邪气停着和五脏失和。王炜 [2 ]则认为其病因病理为风湿、风火客于肺胃 ,肝郁胃热 ,积热上壅 ,挟痰蕴结 ,以致气血凝滞而成。汪世平[3] 提出本病基本病理不外气血痰浊瘀滞。多以肝郁气滞为始因 ,若气滞化火或外感火热之邪 ,可形成肝胆实热证。若气…  相似文献   

6.
温病伏邪学说的立废,一直就是各朝各代医者争论的焦点。持新感学说医家坚决否定伏邪学说的存在,然而各朝各代医家医籍的涉及,以及根据伏邪学说指导临床取得显著成效的客观事实,说明伏邪学说有其存在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中药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庞洁  伍锐敏 《北京中医》1998,17(2):59-61
亚急性甲状腺炎(Subacutethyroiditis,SAT),1904年由Dequervains首先描述[1],也称急性非化脓性甲状腺炎、病毒性甲状腺炎、巨细胞性甲状腺炎、肉芽肿性甲状腺炎、是一种发病率相当高的甲状腺疾病。发病年龄20~60岁均可...  相似文献   

8.
中医药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43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亚急性甲状腺炎(简称亚甲炎)是甲状腺炎中比较常见的一种,亦是内分泌疾病中较常见的一个病种。长期以来,国内外对本病均采用糖皮质激素对症治疗,而对引起本病的病因未能进行处理,所以减药太快或停用过早则往往复发,且有诸多不良反应。笔者自1992年6月至199...  相似文献   

9.
辨证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32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黄晓军 《新中医》1998,30(7):25-26
亚急性甲状腺炎(下简称亚甲炎)属少见的甲状腺炎性疾病,病因尚未明了,一般认为与病毒有关。笔者根据亚甲炎的临床特点,进行辨证施治,治疗32例患者,取得良效,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32例患者,男13例,女19例;年龄25~45岁,平均35岁;...  相似文献   

10.
亚急性甲状腺炎治愈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亚急性甲状腺炎临床上较少见,主要症状:发热恶寒,颈部疼痛,甲状腺肿大。国内文献亦少报道,笔者应用中医药辨证治疗本病,疗效较为满意,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石磊  吴德 《新中医》2001,33(8):69-70
对近20年中医药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文献进行回顾,认为辨证论治是治疗本病的基本方法,主要为分型论治和分期论治;专方专药及中西医结合疗法,亦具有一定优势;另外,雷公藤制剂、中药外治法也在本病治疗中形成特色,并对本病治疗研究中的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与展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中医药治疗方法。方法通过万方数据库对近12年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文献进行回顾。结果外感风热证出现的频数最多,清热药出现的频数最多。结论热毒是亚急性甲状腺炎的病机关键,清泄热毒是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3.
亚急性甲状腺炎又称急性非化脓性甲状腺炎、病毒性甲状腺炎、肉芽肿性甲状腺炎等 ,病因尚未完全明了 ,现多认为与病毒感染有关。西医对本病较轻者多采用非甾体类抗炎止痛药物 ,较重者使用糖皮质激素 ,多能迅速取效 ,但停药后易复发。笔者通过配合中医辨证论治 ,不仅保证疗效 ,且极少复发 ,现介绍如下。1 辨证施治对确诊为亚急性甲状腺炎的患者 ,在常规应用西药治疗的同时 ,根据其所处的病程时期 ,分为风热侵袭和阳虚痰凝两型。1.1 风热侵袭 :此为亚急性甲状腺炎的初期 ,多伴有甲状腺功能亢进。临床可见急性起病 ,发热、畏寒、头痛、乏力、…  相似文献   

14.
亚急性甲状腺炎的治验举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亚急性甲状腺炎(以下简称亚甲炎),多由病毒感染所致。本病常有上呼吸道感染史,患者恶寒发热,咽干痛,很快出现颈前肿痛,可由一侧甲状腺波及另一侧,疼痛明显,病程进展快,临床以中医药进行辨证治疗,可取得满意的疗效。兹举两例,介绍如下:病例一、朱××,女性,...  相似文献   

15.
过敏性紫癜发病具有伏邪致病的特点:患儿先天禀赋异常,素体多湿热内伏、饮食积滞、瘀血阻络,当感受六淫邪气或疫疠之气,内外相扰,正邪交争,正邪平衡被打破而发病.因此,治疗过敏性紫癜,侧重从外感伏邪和湿热、饮食积滞、瘀血等内伤伏邪辨证论治,祛除外因,攻逐宿根,调理体质,预防复发.  相似文献   

16.
内外合治亚急性甲状腺炎24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炜 《辽宁中医杂志》1994,21(10):461-462
内外合治亚急性甲状腺炎24例  王炜安徽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合肥230031)亚急性甲状腺炎,一般认为与病毒感染、变态反应有关,长期以来,国内外对本病均采用皮质类固醇治疗,但减药太快或停药太早则往往复发。我们运用雷公藤片口服及芙蓉膏外敷治疗本病24例,...  相似文献   

17.
1995年 6月~ 1 999年 1 2月 ,我们应用中药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 86例 ,获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 1 40例 ,均符合亚急性甲状腺炎诊断标准[1]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 86例 ,年龄在 2 0~ 45岁 ,平均年龄 2 9岁 ,对照组5 4例 ,年龄 1 9~ 48岁 ,平均年龄 2 8.76岁。临床表现 :70 %的患者以上呼吸道感染起病 ,首先出现发热 ,肌痛 ,全身乏力 ,后发现颈部肿物而就诊 ,3 0 %的患者无明显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而以首发颈部肿物而就诊 ,早期患者伴发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状 ,中后期有甲状腺机能减退症状 ;临床查…  相似文献   

18.
1995年6月~1999年12月,我们应用中药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86例,获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恶急性甲状腺炎患者140例,均符合《最新国内外疾病诊疗标准》之亚急性甲状腺炎诊断标准,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86例,年龄20~45岁,平均29岁。对照组54例,年龄19~48岁,平均28.76岁,临床表现:70%的患者以上呼吸道感染起病,首先出现发热,肌痛,全身乏力,后发现颈部肿物  相似文献   

19.
亚急性甲状腺炎是最常见的甲状腺疼痛疾病,本病有自限性,多由病毒感染引起。西医治疗方面手段局限,主要是以减轻炎症反应及缓解疼痛为目的,药物常选用非甾体消炎药,症状较重者可选用糖皮质激素。我科运用中医药配合四黄水蜜及羚羊角粉外敷治疗该病,取得良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对近10年来中医药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文献进行回顾,从辨证论治、分期治疗、中西医结合、单方验方、内外合治五个方面概述了其研究现状。参考文献25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