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元化教学方法对《中医基础理论》之"藏象学说"教学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多元化教学法组)和对照组(系统讲授教学法组),通过教学质量评定、学生问卷调查和学习成绩考查等对多元化教学方法在"藏象学说"教学中的作用进行综合评估。[结果]多元化教学法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增进师生交流;学生普遍认为多元化教学法有助于正确地理解和掌握"藏象学说"知识,并在平时作业和考查成绩中得以体现;多元化教学法组平时作业和考查成绩明显优于系统讲授教学法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元化教学法有助于改进《中医基础理论》之"藏象学说"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认知能力,从而使学生能全面、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藏象学说"。  相似文献   

2.
从认识论的高度讨论中医整体模糊思维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周易》的阴阳和《尚书·洪范》的五行均超越具体事物本身,乃演化为整体上宇宙具有普遍联系的整体功能学说,孔子之“仁”老子之“道”亦是模糊的。古代中国农耕经基础上形成的气一元论,阴阳五行学说乃中医理论的基石和框架,传统文化中的整体模糊思维遂成为中医之主体思维,这种思维方式在中医学理论体系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均充分体现了整体模  相似文献   

3.
总结在中医基础理论藏象学说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中医素质的教学体会。在教学过程中,强调中医学注重"象"的思维特点,采用《黄帝内经》概括性原文进行开篇引导,通过文学典故、文化现象、生活常识、脏腑字形及典型案例进行全面深刻、形象生动的讲授,通过多元化教学法培养学生的中医思维,提高学生学习中医的兴趣和信心,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中医素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内经》脾藏象理论的构建思维及方法,以进一步提高中医对世界、生命、疾病及其防治的认知能力。方法运用时空一体整体观念,分别探讨不同时间层面和同一时间层面下,脾藏象在空间上各自相应的变化及特点。结果不同时间层面下,脾主长夏和脾不独主于时而主四时之末十八日;同一时间层面下,脾-肉-唇-口-涎-思-长夏(或四时)是一个有机整体。结论时空一体整体观是构建《内经》脾藏象理论的重要思维特色之一;掌握和揭示《内经》所论生命之道,对于进一步整体、动态、辨证地把握好中医对世界、生命、疾病及其防治的认知,具有高屋建瓴的提升和一叶知秋的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从象思维的“迷失”看历史中对三焦无形说的“误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焦是先哲运用象思维创生藏象之名的典型,"有名无形"并非"无状空有名";宋儒的思想转型和西学东渐的影响,是中医史上产生各种有形三焦说的根源;回归"象科学观"的认识路线才能真正体悟经典中的三焦原奥。  相似文献   

6.
[目的]揭示《内经》脾藏象理论发生的内在规律,提升中医对生命、疴疾、健康及其防治的认知思维能力,以更好把握中医学术的继承、发展和创新。[方法]运用中医发生学原理,探讨《内经》脾的生理功能、脾之外象、脾的生理特性,及其发生的社会、文化、哲学背景和构建思维方法。[结果]在天人合一、形神一体、时空一体的整体观念指导下,《内经》借鉴先秦封建官衔制、儒道释传统文化、精气阴阳五行哲学思想,以及对生命的粗浅认识,运用取象比类、司外揣内、中庸和合、中土调平、恒动不息等思维方法,构建了脾藏象理论的基本框架,明确了《内经》脾脏概念是一个抽象的复杂的功能单位,具有整体性、时空性、节律性、周期性和情感性特点,完全不同于西方医学的实体解剖脾脏,充分体现了《内经》"候之所始,道之所生"的生命认知规律。[结论]运用发生学原理,把中医理论回归到它所发生发展的特定历史背景中进行动态、综合地考察,是提升中医理论水平的重要方法和路径之一。  相似文献   

7.
论中医“象”思维(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学秉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规律,以"象"思维为核心思维。中医"象"思维,是形象思维与意象思维的结合,以直观模糊、自然整体、开放动态、直觉体悟为特点,关注的"象"包括了外在可观察之象以及内在可感知之象。通过"观物取象——立象尽意——取象比类"三个不可分割的阶段,寻求自然、生命、健康及疾病的规律。  相似文献   

8.
正藏象学说是中医基础理论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藏象学说知识体系比较复杂,采用与《黄帝内经》相结合的方式对藏象学说的概念、结构进行规范地表述,有助于实现藏象学说的理解和沿袭。现代研究要对中医学的发展和创新做好传统理论学习和挖掘,是基于传统基础上的理论学习,是基于稳固理论的不断整理与总结,从而使藏象学说系统化、理论化,由此产生不可或缺的好方法,使我们不断学习和应用。在藏象理论中,继承和发扬藏  相似文献   

9.
象思维是中医学独特的思辨模式,是《黄帝内经》的核心思想,探析《黄帝内经》象思维对中医研究至关重要,《黄帝内经》象思维具有整体性、联系性、时空性等特点,有别于西医思维模式。阴阳是对自然形象的抽象概括,《黄帝内经》以阴阳学说建立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骨架,藏象的诸多功能是通过象思维的思辨方法演化而来的,其成为《黄帝内经》核心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0.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开展问题导向学习(PBL)的教学模式,是为了有效地达到高校精品课程建设,探索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利用,加快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促进高等教育健康、持续发展这一目标所引入的方法。作为中医基础理论课程内的PBL学习,必须围绕《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最终教学目标而设,本课程以小儿多动症临床治疗的实际案例作为基于问题学习的引导,将学生思维引入到具有情境性的知识状态中接受中医藏象理论,明晰中医心与西医解剖心的区别,接受"心主神明"为核心的藏象理论,进一步深入引导学生思考"心主神明"的产生渊源与中国哲学、中国文化密切联系的背景,培养和建立学生联系中国哲学学习中医学的思维方式,从而引发学生有关中医理论科学性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1.
藏象学说是中医理论的核心内容,本文以中医藏象学说为基础,以三阴三阳系统为骨架,建立藏象学说的思维模型.此模型将阴阳学说、五行学说、脏腑关系、经络学说、气血津液学说统一在一起,作为藏象学说司外揣内等思想的载体,有助于将中医基本思想在研究过程中进一步转化为相应的研究技术,为中医藏象学说的研究产生积极推动作用,有助于中医藏象学说在现代生命科学的发展中发挥其应有的引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12.
病机,是疾病发生、发展与变化的机制。病机学说,以阴阳五行、气血津液、藏象、经络、病因和发病等为基础理论,探讨和阐述疾病发生、发展、变化和结局的本质特点和基本规律。构建符合中医思维特点的病机学说,是中医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核心问题。文章基于AS组织病理发展过程,充分结合中医学意象思维模式,综合大量现代研究成果,提出AS"痈疽"病机假说,及分期病机特点与防治原则,为AS的防治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内经》中的藏象学说、经络学说、五行学说,以及体表内脏相关和形神脏腑和一等论述,使我们认识到祖国医学的特点在于它是着重阐述人体功能动态的系统理论,这是辨证施治的理论基础.结合现代医学研究深入探索脏与脏关系的实质,对于开阔临床思维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以《素问·六节藏象论》中关于藏象的论述为依据,阐明藏象概念的内涵包括有形之器与无形之气,其外延则涉及到形象、表象、征象、意象、气候、物候等,与现代解剖学、现代生理学、现代病理学相关内容存在着小部分交叉大部分迥异,因此其中关于器的内涵外延部分能够被现代科学手段方法所验证和认识,具有科学性;而关于气的内涵和外延部分则是中医学特有的意象思维方式下的独创内容,具有真理性但难以用科学性加以考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以象思维为启发,探讨中医人体之神的形体归属、病因病机及其临床启示。方法基于文献学研究方法,运用传统象思维,以中医气一元论、阴阳五行理论为指导,结合《易经》之三才、道教之"三丹田"等传统文化,通过取象比类、言象尽意、得意忘象的意象思维方法对人体之神进行初步探讨。运用道教"三丹田"理论、中医经络"四海"理论及西医学研究进一步阐释脑、胸、腹三部神说。结果象思维是观察者以事物表象为依据,结合自身内在体悟,揭示事物本质规律的中医原创思维方法;由于中医神理论的多元性(心神说,脑神说,五藏神说等),不利于临床对神志病的辨证论治。故取象"三才"之天、人、地,将人体之神演绎于脑、胸、腹三部。结论象思维以其对抽象的人体之神具象化,使人体之神理论更加直观而易于把握,以期对中医神志病辨证的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五脏功能理论的建立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脏功能理论建立于《黄帝内经》。藏象学说的形成以古代的解剖知识、对人体生理、病理现象的观察以及医疗实践为基础,古人所采用的以表知里的整体推导方法为藏象学说形成的主体,在《黄帝内经》的基础上,经《难经》和历代医家的不断补充和发展、丰富了五脏功能理论,建立起完善的中医藏象学的五脏功能理论。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难经》中所论述的藏象学理论进行了系统阐述,认为“命门-原气-三焦”整体生命观的创立,以及所记载的人体解剖学内容,是《难经》对中医藏象理论构建最为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中医药学的形成和发展深受中华文化的影响,而具有民族特色。当今科技迅猛发展,中医药学亦应与时俱进,不断发扬光大,开拓新论。兹就《内经》对脑与心及其孰主神明的论述,从《内经》对脑的认识、心主神明论、神明离合论、五脏血气奉养神明、神明病变的辨证施治、改革中医传统基础理论刍议六个方面予以讨论,进而构建脑主神明的中医藏象系统。  相似文献   

19.
刘智斌教授和牛文民教授提出的头皮发际区微针系统理论,是以传统经络学说为其重要理论基础,以经络腧穴中的交会穴为出发点,运用中医整体观的思维,并结合藏象学说。该理论多次以中医经典论著为出发点,重现了中医经典。  相似文献   

20.
目前关于中医藏象术语的英译,还存在很多问题。首先“脏象”一词的汉语写法就不规范,《黄帝内经》写着“藏象”而不是“脏象”,是有特定意义的,现代几乎所有的英汉中医书(包括很多普通中医书)都误写为“脏象”,其原因是不明白“藏象”的内涵和特征。“藏象”是一个具有中国传统文化色彩的概念,在其形成过程中受到了中国传统哲学阴阳五行思想的影响,表现出超形态性、功能性、关系性的特征。中医藏象学说中的五脏已不再是单纯的人体解剖意义上的肝、心、脾、肺、肾五个脏器,不再是实体的结构形态,而只是五类功能与关系的组合[1]。因而在英文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