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中医学报》2019,(4):745-749
慢性病毒性肝炎多数与湿热瘀毒有关,病位主要在脾胃、肝胆、肾等脏腑。邹良材临证主张运用清热解毒法、疏肝运脾法、化湿健脾法、泻肝和胃法、柔肝健脾法、双补脾肾法、养阴柔肝法、清金制木法、活血化瘀法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重视辨证施治,用药灵活,取得良效。  相似文献   

2.
酸入肝 ,甘入脾 ,酸甘药物配伍健脾益气养阴补肝 ;肝虚证尤其肝阴亏虚者 ,易生内热 ,配以焦苦药物既清泄虚火 ,又不致伤脾胃。酸甘焦苦合化法实为标本并治之法 ,是肝虚证尤其是慢性病毒性肝炎临床常用的组方用药原则  相似文献   

3.
健脾、补肾法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从临床运用健脾法、补肾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作如下论述: 1 脾虚、肾虚是慢性乙型肝炎病程中的主要病机 慢性乙型肝炎病位在肝,最易影响及脾,终必及肾。 中医学认为肝属木,主疏泄和藏血,脾属土,主运化,肾属水主藏精。肝主疏泄,有助于脾之运化功能的发挥,肝病疏泄失常,脾最易受其影响,而致脾失健运。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早就指出:“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精血同源,精、血分别为肾肝所属,故日肝肾同源。且肝肾为母子之藏,肝病则易及于母藏——肾,即所谓“子病及……  相似文献   

4.
罗凌介为第三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擅长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提出“肝脾同治”的辨治思路.认为慢性乙型肝炎由肝炎病毒感染所致,其发病以湿热毒邪为其致病外因,正气亏损为致病内因.病机总属本虚标实,以肝、脾、肾三脏虚损为主.根据肝病传脾的理论,辨证多属肝郁脾虚证或夹杂肝郁脾虚证.制定“疏肝健脾法”贯穿治疗始终,以慢迁肝方为基础方,临证灵活加减.  相似文献   

5.
健脾调肝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10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健脾调肝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106例胡大昕(江苏省宿迁市中医院,宿迁223800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健脾调肝法临床报告中图号R259.126慢性乙型肝炎多指病程在半年以上,各项肝功能检查反复或持续出现异常者。本病病程长、易反复,目前尚无特殊的治疗方法。笔...  相似文献   

6.
以柔肝健脾方治疗乙肝84例,6个月为1疗程。结果治愈率54.8%。总有效率84.6%。说明该方有养血柔肝,健脾益气 ,解毒利湿的功效。  相似文献   

7.
我们运用硫肝健脾法则,配合甘利欣对104例慢性乙型肝炎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效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04例均为本院住院病人及门诊病人。年龄21岁~56岁,病程最长者15a,最短者6mo104例中HBSAg、HBeAg、抗HBc均阳性66例;IIBSAg、抗HBe、抗HBc阳性35例。1.2效疗诊断及标准西医诊断标准采用lop年第六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制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试行》,中医辨证及疗效判定标准采用lpol年中国中医学术会内科肝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病毒性肝炎中医辨证标准(试行》,(病毒性肝炎中国疗效判定标准(试…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医案数据库,挖掘曾斌芳教授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证遣方用药经验。方法:本研究利用复杂网络分析及点式互信息法等数据挖掘方法,对曾斌芳教授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用药特点、配伍规律、核心方等隐性知识进行挖掘研究。结果:本研究共收集132例、277诊次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数据。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常用药物按节点度排序:药物组成以小柴胡汤合四物汤为基础方,配以疏肝健脾、滋阴软坚散结、清热解毒利湿之品。常用药物四气五味归经特点:四气中以微寒、温、平为主;五味中以甘、苦、辛为主;归经以脾经、肺经、肝经为主;常用药物相关度配伍体现了疏肝理气和血的治疗思路。用药规律充分体现了"治未病"的防治思想,以"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为治则,以甘味之药补脾和中、缓肝之急,防"肝病传脾"之变;"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以辛补之"为治则,以辛味之药疏肝理气和血;以苦味之药清热解毒利湿。点式互信息法分析显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常用药物中疏肝理气药与活血养血药配伍相关度最高,体现了疏肝理气和血的治疗思路。复杂网络分析方法显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基本核心方以小柴胡汤合四物汤为主,以和血柔肝健脾为法。结论:曾斌芳教授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制方用药特点体现了"和血柔肝健脾"的治疗原则,印证了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病传脾、血络不和"的病机核心。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健脾柔肝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简称慢性乙肝)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皆以口服拉米夫定作为抗病毒基础治疗,治疗组28例以健脾柔肝方治疗,对照组24例以大黄蛰虫丸治疗,疗程为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肝功能、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及腹部肝脾B超的改变。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8%,两组比较(P〈0.05)。结论健脾柔肝方具有良好的抗慢性乙肝肝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补肾化纤汤抗大鼠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补肾化纤汤是针对慢性肝炎肝纤维化本虚标实的病机特点而总结的经验复方,功能养阴柔肝、健脾活血,临床用以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及早期肝硬化疗效显著。为进一步验证该方抗肝纤维化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特进行此项研究。  相似文献   

11.
和肝法是以柔和调达,复平肝木气血及其人体气机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主要有疏肝气、柔肝血、清肝热等。女子以肝为先天,因而和肝法在妇科病中广泛应用。带下病是临床上常见的妇科疾病,在现代女性工作生活压力日益增加的情况下,强调肝在带下病的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有重要的意义。将和肝法贯穿在带下病治疗的整个过程中,即采用疏肝健脾、养血柔肝、清肝祛湿等方法调肝气、助肝用,既可调理气血,又能助脾运化水湿以治带下病症。总结近年来的文献发现:在带下病的治疗中,脾虚湿困型常用柴胡、荆芥、玫瑰花、绿萼梅、川芎等疏肝理气使肝不乘脾,阴血亏虚型则用当归、白芍、阿胶、山萸肉等滋阴补血柔肝,湿热型用栀子、茵陈、龙胆草、椿根皮等清肝泄热,肾阳亏虚型则用熟地黄、山茱萸、补骨脂、菟丝子肝肾同补等等,并总结了近代大家以和肝法治疗带下的独家经验以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比现代医学和传统医学对骨质疏松症的不同认识以及临床治疗现状,指出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效果远非满意,其治疗措施必须进一步研究。学习祖国医学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和临床实践,创新性提出以柔肝健脾为主治疗本病的新思路。综合现代医学、方剂药理研究理论,认为柔肝健脾方药防治骨质疏松症是一可行性方案,值得进一步从实验和临床两方面验证和拓展这一思路。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中药抑肝健脾法治疗胆囊切除术后腹泻症状,将44例患者随机分成二组,治疗组采用中药抑肝健脾法,以痛泻要方合参苓白术散加减组成,对照组服用地衣芽孢杆菌胶囊治疗,一个月为一个疗程.对两组疗效进行比较,其结果为中药抑肝健脾法治疗胆囊术后腹泻有效.  相似文献   

14.
丛萌  平洁  敖英  汪晖 《医学新知杂志》2011,21(4):294-298
肝纤维化是所有慢性肝病(如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药物性肝炎等)进展成肝硬化的共同病理基础与必经阶段,是影响慢性肝病预后的重要环节。肝纤维化以产生大量的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matrix,  相似文献   

15.
孙虹秋 《吉林医学》2013,34(24):4908-4908
目的:探讨病毒性肝炎患者肝纤维化诊断中超声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100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作为观察组,以30例健康体检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中门静脉内径、肝静脉内径、门静脉血流速度、肝静脉频谱变化等,分析超声检查对病毒性肝炎后肝纤维化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两组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与肝纤维化发展阶段呈一致性,在慢性病毒性肝炎中、重度及肝硬化阶段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检查在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诊断中具有一定临床价值,可作为判断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的临床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中医健脾补肾法治疗慢性肾衰脾肾两虚证的疗效.方法 选择慢性肾衰脾肾两虚证(肾功能失代偿期)的患者40例,给予中药汤剂口服治疗2个月.观察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肾功能、血常规和临床综合疗效.结果 治疗前后总有效率为90.0%(36/40例),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 <0.01).结论 中医健脾补肾法治疗慢性肾衰脾肾两虚证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7.
慢性肝炎包括慢性迁延性肝炎和慢性活动性肝炎二种,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其以病程长,肝功能损害最为明显,症情变化多端,如是HBeAg及DNAP阳性者,病毒复制增殖活跃,对他人还有较强的传染,并且预后往往较差,有向肝硬化发展的趋势,并有发生急性或亚急性暴发性肝炎和肝癌的潜在危险。笔者在临床实践中观察到用清热化瘀、健脾益肾法治疗本病,疗效满意,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健脾疏肝法、活血化瘀法分别对肝纤维化小鼠肝组织TIMP-1及血清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雄性Wistar小鼠75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健脾疏肝组、活血化瘀组、秋水仙碱组各15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各组采用40%CCL4橄榄油腹腔注射诱导小鼠肝纤维化。空白对照组15只,腹腔注射0.9%生理盐水0.5 mL,给药方法及时间同上。造模后第5周,各组给予不同药物干预(10mL/kg),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给予0.9%生理盐水10 mL/kg体重灌胃;健脾疏肝组予健脾疏肝方;活血化瘀组予复方鳖甲软肝片;秋水仙碱组给予秋水仙碱。8周后处死动物取肝组织,检测肝脏组织中的TIMP-1、血清纤维化指标。结果:活血化瘀组、健脾疏肝组、秋水仙碱组小鼠血清纤维化指标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其中健脾疏肝组优于其他两组。并且活血化瘀组、健脾疏肝组、秋水仙碱组大鼠肝组织中TIMP-1均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其中健脾疏肝组优于其他两组。结论:疏肝健脾法能够有效的治疗肝纤维化,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肝脏组织中的TIMP-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健脾柔肝方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2例CHB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治疗组采用健脾柔肝方联合恩替卡韦治疗,对照组采用恩替卡韦治疗,治疗周期均为6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6个月时,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中医症状评分,检测患者的乙型肝炎病毒(HBV)表面抗原(HBsAg)、HBV DNA、肝脏硬度测量值(LSM)及CD4、CD8 T淋巴细胞水平,比较两组患者的CD4/CD8比值。结果:研究最终对89例患者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包括治疗组44例、对照组45例。治疗3个月、6个月时,两组患者的各主要临床症状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中医症状总积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总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6个月时,治疗组患者的HBsAg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3个月、6个月时,两组患者的HBV DNA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3个月、6个月时,两组患者的LSM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治疗6个月时,治疗组患者的LSM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6个月时,治疗组患者的CD4 T淋巴细胞水平及CD4/CD8比值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0.05),CD8 T淋巴细胞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患者的CD8 T淋巴细胞水平较治疗前亦明显降低(P0.05),CD4/CD8比值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CD4 T淋巴细胞水平及CD4/CD8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6个月时,治疗组患者的CD8 T淋巴细胞水平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柔肝方联合恩替卡韦治疗CHB,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调节免疫功能,延缓肝纤维化的进展。  相似文献   

20.
已知病毒性肝炎至少可由5种不同的肝炎病毒引起,即甲肝病毒、乙肝病毒、丙肝病毒、丁肝病毒和戊肝病毒。所有这5种病毒均可可起急性肝炎,但只有3种(乙肝、丙肝、丁肝病毒)能导致慢性肝炎。我国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较高,弄清其病因分布是预防和治疗的关键,为此我们对各型肝病患者进行血清甲、乙、丙、丁型肝炎病毒感染指标的检测,结果如下。1材料和方法1.1标本来源:429份血清标本来自429例因肝病住院的患者。其中包括:急性肝炎(AH)125例,慢性迁延性肝炎(CPH)92例,慢性活动性肝炎(CAH)170例,肝硬化(CI)35例,肝细胞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