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堃  佟雅婧 《中国中药杂志》2017,42(23):4451-4454
不孕症是育龄期女性的常见病,也是难治性疾病。中医药对于本病的治疗有独特优势与确切疗效,临床围绕女性所特有的"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进行辨证论治,多采用补肾之法,兼以疏肝、健脾、活血、化痰等。排卵功能障碍是造成女性不孕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排卵障碍性不孕的发病率也呈逐年增高趋势。肾虚血瘀是妇科疾病的常见证型,笔者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也发现,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以肾虚血瘀较为多见,且通过一项单盲对照研究及科学评价证实了肾虚为排卵障碍性不孕的内在根本,血瘀是一直贯穿其始终的重要因素。肾与气血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作用与影响的。无论肾精不足,还是肾阴阳失调,都可以导致因虚致瘀的病机改变;肾虚与血瘀互为因果,关系密切。从肾虚血瘀论治排卵障碍性不孕,临床疗效显著,通过补肾活血可以达到泌天癸、调冲任、促排卵和助孕安胎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排卵障碍性不孕是当前生殖领域的热点、难点,严重影响着育龄女性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中医认识到,女性排卵期处于“重阴必阳”的生理阶段。排卵障碍本在肾虚,阴阳不能转化;标在痰湿、瘀血留滞,阻碍卵泡生长排出。本文基于临床实践与中医基础理论认识到,大肠、肾及胞宫同处下焦,关系密切,阳明阖机在大肠生理病理方面的表现影响着排卵期阴阳转化的过程,导致精卵不成,月经失调,子嗣难求。在治疗上,补肾填精、益气养血的同时,调整大肠功能,疏通肠道,实际上是不孕症审慎动静,燮理阴阳治疗原则的体现。  相似文献   

3.
冲任在女性生殖轴中起到上以承天癸、下以接胞宫的枢机作用,并通过与脏腑及十二经气血的紧密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以冲任为联络中心的动态平衡网。这一网络上脏腑、气血、经络等任一环节的病变最终都可能影响冲任而导致妇科疾病的发生。冲任的“不足”与“不通”导致卵子无法正常排出是引起排卵障碍性不孕发生的核心环节。文章将立足冲任失调、枢机失序的病机核心,总结临床上调治冲任、通利枢机的中医治疗方法,以期为排卵障碍性不孕提供证治思路。  相似文献   

4.
秦满教授分期论治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总结了河北医科大学中西结合学院妇产科秦满教授论治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经验。即经行后期(卵泡期)滋肾养阴,填补精血为主,佐以疏通脉络,以助任通冲盛,卵泡发育,输卵管畅通;氤氲期(排卵期)在滋养肾阴精血的同时,加入温肾助阳和少量行气活血之品,以助卵泡的顺利排出;月经前期(黄体期)滋补肾阴与温助肾阳共用,填精养血稍佐行气活血,一方面全面调养冲任胞宫,为下次受孕做准备,另一方面,若已受孕可起到壮胎保胎作用,可以未孕先防,已孕能保。月经期行气活血,以助经血畅行。经调则子嗣。  相似文献   

5.
排卵功能障碍性不孕治疗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排卯障碍,为女性不孕症的主要原因之一,约占25%~30%,主要表现为无排卵和黄体功能不全。中医对功能性引起的排卵障碍的治疗具有独特的优势,随着理论认识的不断深入,治疗方法的不断完善,其疗效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排卵障碍性不孕约占女性不孕症的25%~30%,包括无排卵性不孕和黄体功能不全所致不孕”。而卵子无法发育成熟及卵子无法正常排出均属于无排卵。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异常均可能导致排卵障碍性不孕的发生。有研究报道”至少80%以上的妇科内分泌疾病是由慢性不排卵引起。排卵障碍性不孕的发生与心理因素、生物学因素、环境因素、社会因素均有关。  相似文献   

7.
中西医结合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5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与单用中药或西药相比的优越性。方法:将门诊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157例随机分为3组,单用中药组50例,单用西药组54例,中西医结合组53例。结果:中西医结合组子宫内膜分泌期表现占69.50%,B超排卵监测10个周期占7个周期,血LH值明显升高与其它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可采用中药以补肾为主,兼以活血,结合西药促排卵,疗效优于单用中药或西药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排卵功能障碍性不孕患者13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针灸组)和对照组(药物组)各66例。观察组:针刺中极、关元、子宫、足三里、三阴交。对照组组:口服克罗米芬50mg。评定两组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受孕率、基础体温、B超检查及排卵的情况。结果:两组排卵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受孕率高于对照组的受孕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流产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可明显提高患者的受孕率,且成功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补肾调周法治愈排卵障碍性不孕症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艳英  朱颖 《吉林中医药》2010,30(8):664-665
根据排卵障碍性不孕症肾虚的基本病机及月经周期的阴阳消长转化规律,中西医结合进行调补肾阴肾阳以促排卵助孕,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86例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西药治疗方案,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促排卵汤内服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比较两组疗效及相关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血促卵泡激素(FSH),促黄体素(LH),血雌二醇(E2)水平高于对照组。讨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能够提高治愈率,具有较好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医方法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13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8例,对照组患者以西医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以中医方法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妊娠率为94.1%,对照组患者妊娠率为73.5%,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1%,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0.9%,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医方法对排卵障碍性不孕进行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有效提高患者妊娠率,对患者无不良影响,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排卵障碍性不孕症在不孕症患者中占20%~40%,其发病原因较为复杂,多表现为月经失调及阶段性闭经.现代中医治疗采取月经周期的分阶段调治方案,根据月经周期的气血阴阳变化来指导用药,在治疗月经病方面取得较好疗效.对于排卵障碍、月经失调的不孕症患者,通过采用周期调治的方法,围绕调畅气血、从阴引阳的模式,即滋肾益阴养血、凉血清虚热与阴中求阳、阴阳共济循序进行,将调月经、促排卵、利妊娠等基本环节充分协调统一起来.实践证明,本疗法有助于缩短疗程、提高疗效.现就笔者临床从阴引阳论治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3.
马堃运用补肾活血法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单婧 《中国中药杂志》2014,39(4):748-750
排卵障碍性不孕发病率逐年增高,成为妇科疾病治疗研究的热点。马堃主任医师在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临床中,认为与肾虚是根本病机,血瘀是一直贯穿于始终的重要因素,临床中灵活运用补肾活血法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取得了显著疗效。治疗时马主任强调分期调经,注重患者心理调节,兼顾调整睡眠,逐渐形成了自己运用补肾活血法个体化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的特色。  相似文献   

14.
“切脉针灸”秉承“选穴施针是以脉定”的原则,通过辨别人迎、寸口、冲阳、太溪四部脉象变化以诊察疾病及指导针灸临床治疗。认为排卵障碍性不孕的关键病机是阴阳失衡,“阳化气”“阴成形”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即“阳化气”与“阴成形”的动态平衡失调可致排卵障碍进而导致不孕。提出基于阴阳平衡理论运用切脉针灸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临证具体操作方法是选取三阴交为调气第一针,之后根据阴阳偏盛偏衰明确针刺顺序,若人迎脉、冲阳脉相对强于寸口脉、太溪脉,治疗宜先补阴、后泻阳,反之则先补阳、后泻阴,以达补肾健脾、调理冲任、调补阴阳以助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刘新敏 《中医杂志》2012,53(6):467-468
排卵障碍是女性不孕症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女性不孕中,排卵障碍约占25%~30%,主要表现为无排卵和黄体功能不全.现代医学认为,正常排卵周期的建立有赖于完整的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调节功能及卵巢正常的分泌功能,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不协调均可导致排卵障碍,表现为卵泡不发育,或卵泡发育到一定阶段闭锁、不能成熟,或虽能成熟但不破裂而黄素化,卵泡不能排出,或虽排卵,但黄体功能不足,或小卵泡排卵.李光荣教授对不孕症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笔者有幸跟师学习,受益匪浅,兹将李老师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唐佳佳  郑静  陈姚宇 《河南中医》2013,33(2):240-241
谢萍教授认为排卵障碍性不孕的病因病机多以肾虚为本,气血痰湿壅滞为标.相应治法当在补肾的基础上,或行气活血,或祛痰除湿,或兼而有之.  相似文献   

17.
近年我国不孕症患者数量呈逐年增长趋势,排卵障碍性不孕是常见类型之一,归于中医“全不产”“断绪”范畴。中医治疗不孕症历史悠久,古今医家在长期的临床诊疗中已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其中,“肾命学说”可追溯于《黄帝内经》,明代温补学派使其日臻成熟,并强调其理论核心在于调补阴阳,重阳主补。该文从明代温补学派“肾命学说”的理论渊源、核心思想入手,探讨其在排卵障碍性不孕中的应用,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8.
王桂梅 《光明中医》2008,23(4):442-443
女性不孕的原因多而复杂,其中内分泌因素占48.4%,而内分泌因素导致的排卵障碍占75%,黄体功能不足占25%,前者占不孕症的首位。现将我院2005.6-2007.6中西医结合治疗的120例排卵障碍性不孕的临床效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洪义德  樊恩党 《陕西中医》2005,26(10):1080-1080
近几年,笔者用毓媵珠加味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宫林娟  马堃 《环球中医药》2022,15(5):850-853
介绍从肾虚血瘀论治多囊卵巢综合征导致排卵障碍性不孕的临床经验.笔者认为肾虚血瘀为本病的发病基础,肾虚为本,血瘀为标,两者互为因果;在诊断中关注舌象变化,指导遣方用药;在治疗上以补肾活血为法,创立补肾促卵方,重点调控"肾—天癸—冲任—胞宫轴",在此基础上根据月经周期的阴阳消长变化进行分期治疗,同时重视精神调节,强调形神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