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丹参的药用成分与药理作用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丹参的药用成分与药理作用。方法对丹参的药用成分及药理作用进行梳理、归纳及总结。结果丹参的药用成分主要包括脂溶性和水溶性的,其品种、炮制及提取对其药用成分均有影响,其药理作用对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均有作用;另外,有抗凝、抗菌消炎、抗肿瘤、抗氧化作用。结论丹参主要的药用成分为丹参酮ⅡA、丹参素及丹酚酸B,其药理作用及临床运用主要通过上述三种有效成分来实现。  相似文献   

2.
丹酚酸B(SalvianolicacidB,SA-B)又称丹参酚酸B、丹参酸B、丹酚酸乙,是自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miltiorrhizaBge)的干燥根及根茎中提取的有效成分。丹酚酸B为三分子丹参素与一分子咖啡酸缩合而成,是丹参水溶性物质中活性最强的成分,也是研究较多的丹参酚酸之一,对心、脑、肝、肾等器官均具有重要药理作用。本文就其各种药理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今后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丹酚酸B是传统中药丹参水溶性提取物中含量最高的有效成分。研究表明,丹酚酸B对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高血压、血栓等心血管疾病具有保护作用。本文对丹酚酸B在心血管疾病方面的药理作用、分子机制及其药代动力学特征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为丹酚酸B及其相关丹参制剂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4.
丹参具有抗氧化,抗凝血,抗肿瘤等作用,含有多种有效成分,目前国内外对丹参单体的研究已较为深入,利用先进的现代生物学技术对单体药物的作用机制及作用靶点进行研究的报道也较为多见。丹参有效成分主要分为脂溶性的丹参酮类和水溶性的丹酚酸类,本文将对丹参脂溶性有效单体丹参酮II A和水溶性有效单体丹酚酸A的近期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丹参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许继文  付春梅 《医学综述》2006,12(23):1467-1469
丹参是一种中药制剂,近年来对丹参药理作用的研究,无论从深度及广度上都有所进展。丹参的药理作用极其广泛,包括心肌保护、扩张血管、抗动脉粥样硬化、抗血栓、改善微循环、调节组织修复和再生、抗菌消炎等作用,近来对其作用机制有了进一步的研究,同时又发现其具有抗肿瘤、抗氧化等作用。因此丹参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6.
丹参多酚酸盐是从丹参中提取的水溶性有效成分,对心脑血管系统疾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研究范围较广。现将近年来丹参多酚酸盐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研究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对丹参多酚酸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心脏手术的心肌保护问题一直是心脏外科研究的热点。在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bypass,CPB)、不停跳心脏手术及心脏移植手术过程中,由于血流动力学改变、缺血缺氧和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等因素,可导致心肌细胞结构、代谢和功能上的损害。丹参(Salviamiltiorrhiza),具有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和滋补之功效。现代医学研究证实丹参的药理作用有减轻心肌、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抑制胶原纤维的产生和促进纤维蛋白降解,清除氧自由基等。现就丹参对心肌保护作用作一综述。1丹参的有效成分丹参的有效成分一般归为两…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近年来有中药茯苓有效成分的药理作用研究进行概括;方法收集大量文献资料对茯苓的有效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行分析归纳.结果 茯苓生物活性较高,疗效确切,应用广泛,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结论 应进一步加强茯苓的基础研究,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为唇形科鼠尾草属植物的干燥根部,是临床最常用活血化瘀中药.30年代初,日本学者中尾万山等开始对丹参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目前阐明结构的已有50多种,其有效成分有水溶性和脂溶性两大类,脂溶性(二萜醌类化合物)主要是丹参酮、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等,其除具有明显抗炎作用外,还具有类雌激素样和抗心肌缺血等作用;水溶性部分(酚性酸类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抗心肌缺血作用,主要活性成分有丹参素、原儿茶醛、咖啡酸、迷迭香酸及甲酯、丹酚酸A,B,C等.国内有关丹参及提取物对心血管疾病药理作用报道很多,现将近10年的文献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丹参是研究比较全面的一种中草药,由于它含有多种有效成分,药理作用广泛而又复杂,临床上常将其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近年来,随着对药物联合应用研究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者把目光投向丹参与其他药物的联合应用。通过丹参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发现,丹参可与多种药物联用,并且能起到增强药物治疗效果的作用,这使对丹参的研究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丹参的临床价值也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麻黄的药理作用及含量测定方法进行总结,检索近十年来自CNKI,维普,万方,Springer等数据库中关于麻黄药理作用研究和麻黄含量测定方法的相关文献,详细介绍了麻黄的药理作用,并根据其主要有效成分,系统的总结了目前常用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高效毛细管电泳法等,以上方法简便易行,灵敏度高且有一定的专属性,可以作为常用的麻黄含量测定方法。通过本文的综述,可以为进一步研究麻黄的药理作用和检验麻黄的质量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和分子对接方法探究丹参-川芎药对治疗脑梗死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及分析平台(TCMSP)检索并筛选丹参、川芎的有效成分及靶点;在GeneCards、OMIM数据库中查找脑梗死相关靶点;使用Cytoscape软件绘制韦恩图,得到丹参-川芎药对治疗脑梗死的潜在靶点,并通过String数据...  相似文献   

13.
丹参抗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实验药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丹参 Salvia miltiowhiza Bge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以根入药 ,具有活血化瘀、宁心安神等功效。其有效成分有丹参酮 (TAN) I、丹参酮 II-A、丹参酮 II-B等脂溶性成分和儿查酚、丹参酚 I、丹参素等水溶性成分。近年来丹参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防治中广泛应用。现就丹参药理作用及其在抗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机理进行综述。1 药理作用1 .1 丹参酮药理作用1 .1 .1 清除自由基  TANII-A是一种新的有效的细胞内脂质过氧化物酶与 DNA相互作用的抑制剂。它对DNA的保护作用很可能是通过消除脂类自由基而阻断脂质过氧化的链式反应 ,抑制…  相似文献   

14.
丹参为唇形科鼠尾草属植物的干燥根部,是临床最常用活血化瘀中药之一,其有效成分有水溶性和脂溶性两大类,脂溶性部分主要为二萜醌类化合物(包括丹参酮、隐丹参酮等),水溶性部分主要为酚性酸类化合物(包括丹参素、原儿茶醛、丹酚酸等)。大量实验与临床研究证明丹参及提取物药理作用众多,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肝肾疾病、颈肩腰腿疾患、疮疡肿毒等的治疗,现将近几年对肝脏的实验药理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丹参属于活血化瘀类中药,具有抗肝纤维化作用。为了进一步研究开发丹参,查阅、整理了近15年有关其有效成分抗肝纤维化分子机制的文献。丹参的主要有效成分包括丹参酮、丹酚酸、丹参素和丹参单体IH 764-3等,它们通过降低细胞分子的表达、阻滞钙离子通道、干预细胞内信号转导等发挥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6.
甘草的主要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中药在日常保健和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常用中药——甘草的临床应用价值也得到了进一步的肯定,实验表明其对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等疾病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本文通过检阅甘草相关文献对其主要有效成分及药理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张志强  孟欣桐  苗明三 《中医学报》2016,(12):1957-1960
目前,对葛花的药理研究主要集中于葛花异黄酮的解酒护肝、影响乙醇代谢吸收、抗氧化、抗肿瘤方面,葛花苷降血糖血脂,以及葛花抗脑缺血的研究,机制深浅不一,较为混乱,重点缺少葛花对机体的作用靶点研究,并且天然药物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很难与化学药物作用等同,因此应该对其药理作用机制、大脑通路以及作用靶点进行系统性、有层次的研究。同时,葛花对心肌细胞组织和脑组织的保护作用、抗脑缺血、调节胃肠道中肠道菌群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比例的研究较为鲜见。因此,有必要运用现代的药理研究方法,分离具有药理活性的葛花有效成分,明确其作用机制,探讨其作用靶点。这将成为葛花未来研究的重点,分离其有效成分和明确作用机制及作用靶点成为重中之重,为研发葛花其他临床新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丹参注射液临床不良反应的特征和可能原因,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2002-2012年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收录的国内关于丹参注射液导致不良反应的167例病例,对各种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尝试分析相关并发症的原因,并寻找预防措施。[结果] 167例丹参注射液临床不良反应中,以过敏反应为主,初步推测与丹参注射液有效成分无关,而发生率为2.99%的出血性不良反应可能为丹参注射液有效成分所致。[结论] 大多丹参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可能与其主要有效成分无关。其有效成分可能会导致出血在使用过程中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中药丹参防治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的药效物质基础及其分子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筛选出丹参的活性成分及其作用靶点;检索OMIM、GeneCards和DisGeNET数据库获得OP的相关靶基因;绘制韦恩图获得丹参-OP共有靶点。通过Cytoscape软件构建疾病-药物-有效成分-靶点相互作用网络;利用Bioconductor工具对共有靶点进行GO功能注释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共获得OP相关基因2 026个,丹参抗OP潜在有效成分21个,包括丹参素、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木樨草素等,这些有效成分共作用于474个靶点,其中有53个与OP相关,其潜在调控信号通路139条,包括AGE-RAGE、PI3K-Akt、JAK-STAT等与各种骨细胞增殖、分化密切相关的信号通路。结论:丹参抗OP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特点,网络药理学为丹参抗OP作用机制的阐明提供了科学依据,并为中药的防病治病机制研究提供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20.
决明子有效成分的提取及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中药决明子有效成分蒽醌类、吡酮类和多醣等的提取及在抗氧化、保肝、降血脂、抗菌等药理作用方面研究的最新进展,为该药的进一步研究及开发提供参考. 1 决明子有效成分的提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