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究P53-inducible gene 3(PIG-3 )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情况及与淋巴瘤发病机制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细胞中PIG-3 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PIG-3 蛋白表达与淋巴瘤临床分期的关系.结果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细胞中PIG-3 蛋白表达降低;随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分期的增高,PIG-3 蛋白表达亦减低.结论 PIG-3 表达与恶性淋巴瘤有关,且为继续研究恶性淋巴瘤发病机制、判断淋巴瘤患者预后等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具有异质性,其细胞起源和分子生物学特征与预后存在高度相关性,这对确立新的预后模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与预后相关的不同细胞起源亚型和其他生物学标记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金姬  韩秀丽 《上海护理》2011,11(4):84-85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是成人淋巴瘤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并且是一组在临床表现、组织形态和预后等多方面具有很大异质性的恶性肿瘤。在临床表现上,患者常表现为迅速增大的淋巴结,10%~15%患者有骨髓侵犯,40%~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旨在探究P53-inducible gene 3(PIG-3)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淋巴瘤发病机制的相关性。应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和RT-PCR等方法,检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和健康成年人PIG-3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判断其与淋巴瘤发病机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Western blot检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细胞中PIG-3蛋白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化疗后6个月PIG-3蛋白表达较化疗前升高。RT-PCR结果显示,扩增产物大小为1285 bp,与理论值吻合。结论:PIG-3表达下调可能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发生密切相关,故PIG-3有可能作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治疗及预后检测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lncRNA HULC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方法 154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淋巴瘤组),取其淋巴瘤组织;32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患者(对照组),取其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2组组织中lncRNA HULC相对表达量。以lncRNA HULC相对表达量中位数(2.09)将淋巴瘤组患者分为低表达组(lncRNA HULC相对表达量2.09)和高表达组(lncRNA HULC相对表达量≥2.09),分析lncRNA HULC相对表达量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分析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lncRNA HULC表达水平对临床预后的影响;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淋巴瘤组组织中lncRNA HULC相对表达量(4.17±0.02)明显高于对照组(1.04±0.03)(P0.05);高表达组肿瘤直径5cm(61.04%)、有B症状(64.94%)、淋巴瘤国际预后指数3~5(64.94%)、化疗不敏感(64.94%)、TNM分期Ⅲ~Ⅳ期(64.94%)比率高于低表达组(48.05%、40.26%、45.45%、49.35%、51.95%)(P0.05),高表达组患者总体存活率(33.77%)和总生存时间[(481±35)d]低于低表达组[58.44%、(913±51)d)](P0.05);lncRNA HULC高表达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HR=3.298,95%CI:1.531~5.515,P=0.006)。结论 lncRNA HULC高表达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预后不良相关;lncRNAHULC可作为预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预后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6.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是非霍奇金淋巴瘤中最常见的类型,具有很强的侵袭性,预后不佳。EB病毒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相关,EB病毒诱导的基因3(Epstein-Barr virus-induced gene 3,EBI3)亦参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疾病进程,与预后呈负相关。本文对EBI3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关系的相关文献做一综述,探讨EBI3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的关系进展。  相似文献   

7.
胃肠道原发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分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肠道原发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分型及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采用EnVision免疫组化法标记28例胃肠道原发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MUM1、bcl-6、CD10、bcl-2、Ki-67的表达。结果28例胃肠道原发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12例为生发中心细胞样型(GCB),16例为非生发中心细胞样型(非GCB)。非GCB型的增殖活性与GCB型相似;GCB型和非GCB型中bcl-2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33.3%(4/12)和56.2%(9/16)。结论胃肠道原发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以非GCB型多见,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8.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中发病最多的亚型,占非霍奇金淋巴瘤的30%~40%[1].为进一步确定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预后因素及不同化疗方案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我们回顾性分析了143例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分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一组B淋巴细胞来源最常见的、且具有异质性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本文就DLBCL的最新分型研究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0.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在临床表现、病理形态和基因特征方面都具有明显的异质性。其细胞起源和分子生物学特征与预后存在高度相关性,这对确立新的预后模型具有重要意义。另外,随着治疗方案的日益改善,旧的预后模式还需重新证实和修改。本文就利妥昔单抗时代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预后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分型与预后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是一组在形态学、遗传学和临床表现上都具有异质性的肿瘤,是非霍奇金淋巴瘤中最常见的类型,在西方国家约占30%~40%,而在发展中国家比例还要高些[1]。这类肿瘤发生于淋巴结内或结外任何部位,可为原发或由其它低度恶性淋巴瘤转化而来。化学治疗通常能改善DLBCL患者的生存预后,  相似文献   

12.
富于T/组织细胞的B细胞淋巴瘤(T/HRBCL)是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少见类型,病理学上表现为大量反应性T细胞和组织细胞中有少量肿瘤性B细胞。临床以中年男性发病为主,主要发生部位为淋巴结,确诊时有较高的临床分期,比其他B细胞淋巴瘤更易于侵犯肝、脾和骨髓。因其表现与霍奇金淋巴瘤相似,诊断常常十分困难,依赖于对肿瘤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及炎症反应的微环境进行仔细的分析。目前,T/HRBCL的治疗仍与其他处于相同临床分期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相同,两者的自然病史及治疗反应也类似。现将T/HRBCL在临床、组织学表现、生物学特征和治疗预后诸方面与其他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差异性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林颖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5):681-682
目的:报告1例CD45RO、CD3阳性表达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并结合文献讨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征、病理特点、治疗和预后因素。方法:回顾1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资料、HE染色、免疫组化和基因重排检测结果。结果:患者女性,32岁,肿块位于右颈部,镜下瘤细胞形态多样性,核大于正常淋巴细胞2倍以上,免疫组化显示瘤细胞膜除CD45、CD20、CD79a阳性外,CD45RO和CD3也呈弥漫强阳性。结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一般表达B细胞标记,也可同时表达T细胞标记。  相似文献   

14.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是非霍奇金淋巴瘤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也是发生在成人淋巴瘤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其在临床表现、形态学、免疫表型、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对化疗的反应及预后上都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随着诊断医学的发展和新的药物的开发和应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在诊断和治疗方面取得一些进展,特别是在免疫组化的分类和嵌合抗CD20单克隆抗体利妥昔单抗联合治疗方面,使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在疗效和预后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和正常体检者全血miR‐155的相对表达水平,探讨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全血中miR‐155作为肿瘤标志物的可行性。方法采集20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和6例正常体检者的全血,提取全血总RNA ,逆转录成cDNA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全血miR‐155的表达量。结果20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全血miR‐155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人(P<0.01)。结论全血miR‐155可能适用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检测,有望成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治疗监测更敏感的指标,为发展血液miRNA为基础的一类新型治疗和疗效监测的肿瘤标志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转化淋巴瘤的预后差,主要发生在惰性B细胞淋巴瘤向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转化,应用美罗华治疗后可出现CD20抗原表达的丢失,造成耐药和肿瘤进展,文献仅见若干个案报道,笔者结合所复习的相关文献资料,报道1例滤泡性淋巴瘤经美罗华联合化疗治疗后转化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伴CD20抗原表达的丢失,旨在加深人们对此肿瘤的认识,从而有利于临床优选相应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P53.C Bbl YC和BCL-6基因异常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7月至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80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并采用间期荧光原位杂交(I-FISH)检测P53.C-MYC和BCL-6基因。分析其与临床资料、治疗效果和预后的相关性。结果:27例(33.75%)患者存在P53基因缺失,24例(30.00%)患者存在C-VIYC基因的扩增和重排,46例(57.50%)患者存在BCL-6基因的重排。P53缺失、C-MYC重排和扩增及BCL-6重排与患者的临床分期、疗效和预后具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结论:存在P53、C-MYC和BCL-6基因异常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都较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CD5阳性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4例CD5阳性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组织病理形态及免疫组化结果.结果 4例患者年龄均>60岁,乳酸脱氢酶和α-羟丁酸脱氢酶水平均显著升高.光镜下分别在纤维组织中、肝窦内、髓腔中及淋巴结内可见成片或弥漫的体积中~大的异型淋巴样细胞浸润.免疫组化示4例CD20、PAX-5和CD5均弥漫(+),Ki-67阳性率约60%~ 80%,CD3、CD10和cyclinD1均(-);3例bcl-2弥漫(+),1例部分(+).随访0.5~10个月,3例患者6个月内死亡.结论 CD5阳性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是一种具有高度侵袭性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亚型,主要累及老年人,预后较差,因此正确掌握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特征对该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Bel-6、Bcl-2、P53在滤泡性淋巴瘤、弥漫混合性中心细胞中心母细胞淋巴瘤和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表达差异。方法收集60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12例滤泡性淋巴瘤,16例弥漫混合性中心细胞中心母细胞淋巴瘤,9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观察Bel-6、Bel-2和P53在其中的表达。结果正常淋巴结生发中心B细胞表达Bel-6,而未进入生发中心套细胞,离开生发中心的记忆B细胞和浆细胞不表达。Bel-2、P53在滤泡性淋巴瘤,弥漫混合性中心细胞中心母细胞淋巴瘤和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表达有从高到低和从低到高的变化规律。结论提示Bcl-2可能与滤泡性淋巴瘤的发病有关,而P53可能与滤泡性淋巴瘤转化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有关。  相似文献   

20.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属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约占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40%,侵袭性淋巴瘤的50%~60%。我院收治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