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中医药技术的不断挖掘,中药灌肠技术因具有药物吸收率高、临床疗效好、不良反应小、机体耐受性好等优点被广泛用于治疗肠梗阻。灌肠药物多以通腑泄下、调理气机的大承气汤、小承气汤及大黄汤为主方进行加减化裁,并联合针刺、艾灸、推拿、中药穴位贴敷等中医特色疗法。该文总结近年来应用中药灌肠及中药灌肠联合其他中医外治法治疗肠梗阻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应用中药灌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并结合临床实际,基于多模式理念探讨中医外治恶性肠梗阻的思路。目前中医外治恶性肠梗阻的方法主要包括中药灌肠/滴肛、针灸、穴位敷贴,大多局限于灌肠/滴肛、针灸两个主要方面的联合。在恶性肿瘤综合治疗的大背景下,建议采用"病证结合"的模式进行思考,对于晚期、高龄、恶病质、危重症、无手术适应证、终末期恶性肿瘤合并恶性肠梗阻的患者,提倡早期、全程、有机地选择联合应用中药灌肠/滴肛、针灸、穴位敷贴、推拿、熏蒸、刺络拔罐等中医外治法。  相似文献   

3.
王婷  马晓莉 《环球中医药》2013,6(2):147-150
粘连性肠梗阻是常见的急腹症之一。中医认为本病是由气滞、血瘀、不通所致。外治之理即内治之法,故配合西医常规治疗,采用中药外治法从通里攻下、理气止痛、活血化瘀人手治疗粘连性肠梗阻,取得了一定疗效。临床运用中药外治主要包括中药敷脐、中药肛滴及中药灌肠三种常见外治方式,药物以理气药、攻下药、活血药多用。本文对中药外治法辅助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资料进行了总结,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不同溶剂调和中药敷脐治疗恶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3例住院恶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药敷脐治疗,对照组中药调和溶剂为米醋、蜂蜜、植物油,试验组中药调和溶剂为米醋、蜂蜜、芥末油、黄酒、鲜姜汁。治疗后,以梗阻症状评分(恶心呕吐、腹胀、腹痛、排便)为观察指标,对两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81.08%,高于对照组的58.33%(P〈0.05);对照组有1例中药贴敷局部皮肤过敏。结论在中药敷脐法治疗恶性肠梗阻时,调和溶剂应加入辛香走窜之品,可使药物更好的发挥作用,对缓解患者梗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5.
中医药可通过多种途径治疗痛风性关节炎,包括中医内治法和中医外治法。中医内治法包括口服中药汤剂和单味药,外治法包括中药外敷、中药熏洗、针灸疗法、针刀疗法,均具有使用范围广、疗效好、操作方便、价格低、不良反应少的优势,在临床应用较为广泛。但中医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也存在一定局限性,相比西医疗法,中医的治疗周期较长,且目前关于中医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研究仍较少,多以临床观察为主,试验疗程较短,不能明确长期的治疗效果及其不良反应。因此,今后应通过深入研究中药药理,明确中医药对痛风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并设置动物试验验证中医药疗效,促进中医药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药灌肠治疗恶性肠梗阻10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中药灌肠治疗恶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为治疗此类患者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2002年10月—2008年12月收治的106例恶性肠梗阻患者应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106例患者中40例(37.7%)完全缓解,43例(40.6%)好转,总有效率78.3%。无效23例(21.7%),均为高位完全梗阻。23例无效患者在观察期间病情未出现明显恶化。结论:中药灌肠治疗恶性肠梗阻操作方便,疗效肯定,且价格低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辛香溶剂调和中药穴位敷脐改善恶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恶性肠梗阻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同时,治疗组采用辛香溶剂调和中药贴敷,对照组以普通溶剂调和中药贴敷,7天为1个疗程,治疗1~2个疗程,以梗阻症状评分(恶心呕吐、腹胀、腹痛、排便等)为观察指标,比较不同溶剂调和的中药敷贴敷脐治疗对恶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梗阻症状改善总有效率81.1%,对照组总有效率58.3%,两组差异显著(P0.05)。在梗阻症状中,腹胀症状改善最为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恶心呕吐、腹痛及排气排便等症状,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后评分虽均有所增加,但两组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中药敷脐法治疗恶性肠梗阻时,调和溶剂加入辛香走窜之品,可使药物更好的发挥作用,缓解患者梗阻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斑秃的中医局部外治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斑秃的中医外治法主要包括中药外用和针灸治疗.本文对近几年中医外治法治疗斑秃的文献进行了综述,可资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9.
中药外治法治疗水肿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肿作为临床常见的一种病证,临床既可以通过内服药物治疗,也可以采用中药外治法治疗。近年来有关中药外治法治疗水肿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开展较多。资料显示外治法方剂多以大黄、芒硝、牵牛子等泻下药,黄柏等清热药和冰片等开窍药组合为主。研究表明外治药物成分不经过门、肝系统,避免肝脏的首过效应,可使药物的有效成分迅速通过毛孔、皮肤吸收,加强消除水肿的作用,缩短疗程,减少不良反应,简便价廉。今后的临床科研中可以多发挥中药外治法对水肿的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10.
《山东中医杂志》2017,(11):989-993
治疗便秘,内治外治各有所长,中医外治法确有特色和优势。将中药贴敷以及其他外治法的临床文献整理分析,综合论述,以掌握中医外治法治疗便秘的发展情况、临床疗效,以更好地指导临床,优化组合确立治疗方案,达到更高的临床治愈率。参考文献38篇。  相似文献   

11.
正中医足浴护理技术是中医学外治法中的重要瑰宝,同时也是现代中医临床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以中医藏象学说、阴阳整体学说、经络学说及足部反射区理论为指导,辨证选配适合疾病的中药加水煮沸药煎后泡浴双足,足部皮肤、穴位、反射区通过吸收中药的有效成分的刺激来促进机体整体及病灶局部的药理效应[1],达到温经通络、气血通畅及阴阳平衡的功效。中药足浴法的临床应用广泛,效果显著,现将近年来的中药足浴临床应用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中医外治法是我国传统医学重要的组成部分,临床应用广泛。我们在晚期恶性肿瘤合并胃痞病的实践中,基于对中医外治法的认识,为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提出中医综合外治疗法(包括中药脐敷、针刺、艾灸)治疗此病,并对其理论及应用进行探讨。针对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内服中药困难的现象,中医综合外治法易于接受,操作方便,安全性好,较单一中医疗法,突出了综合治疗的优势,更大程度上体现了中医绿色治疗的理念。  相似文献   

13.
中医外治法包括药物外治法和非药物外治法,其中药物外治法包括中药面膜、中药洗剂和水剂、中药酊剂、中药外熏,非药物外治法包括针刺疗法、耳穴疗法、拔罐疗法和刮痧疗法等,以上中医外治法治疗痤疮均有显著疗效,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该文对中医外治法治疗痤疮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沿海地区胃脘疼痛的中药外治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沿海地区胃脘疼痛的中药外治法山东省青岛医学院中医教研室(266012)张玉杰安培祯主题词:胃脘疼痛/外治法中药/治疗应用中医学是将人体与外在环境密切联系并结合实践,以因人、因地、因时制宜来作为中医治疗学的重要依据。我们地处沿海,湿性重浊,极易侵袭脾胃...  相似文献   

15.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临床症候繁多,根据其症状表现,可归为"瘿""心悸""消渴""泄泻""汗证""虚劳"等范畴。目前多将甲亢病因归为饮食不节、情志内伤、先天禀赋不足、外感邪毒等。病机大致分为四种学说:肝郁气滞、化火生痰;阳气亏虚、水湿内停;肾阴亏虚、阳亢化火;精明失养。中医治疗包括内治法、外治法、针灸及其它治疗,以中药内服为主,临床观察证实中药内服能改善临床症状,降低实验室检查指标,减少复发率及抗甲状腺药物的毒副作用。辨证施治以从肝、肾论治为主,实证多以清泻肝火、化痰散结,虚证多以益气养阴、调补脾肾。未来可针对中医药治疗本病的机制,复方药物成分的药效学、药代学机理,或更细致的研究不同临床表现中医治疗的区别,以更深入挖掘中医药治疗本病的特色与优势,或进行较长周期的研究,以发掘中医药治疗对本病复发率及远期预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增液承气汤灌肠治疗恶性肠梗阻5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恶性肠梗阻(Malignant Bowel Obstruction,简称MBO)是指原发性或转移性恶性肿瘤造成的肠道梗阻,是晚期癌症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对于常规手术无法解除梗阻及去除病因的晚期及终末期癌症的恶性肠梗阻,患者不仅要承受呕吐、腹痛、腹胀、无法进食等病痛的折磨,而且可能还要承受因放弃治疗,或持消极态度所致的精神痛苦。研究显示,对于不能手术解除的恶性肠梗阻,采用合理治疗措施,可以有效缓解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肠梗阻属中医学"便秘"、"关格"之暴疾,都发生于胃肠道,与脾胃功能密切相关。笔者自2007年以来,对58例  相似文献   

17.
该文从肾、脾、心、肝功能失调的基本病机出发,立足阳痿的常见病因,针对性总结了中医外治法(如针灸、推拿、中药贴敷、气功等)在阳痿中的应用情况,并分析了不同中医外治法的治疗机制,为临床运用中医外治法治疗阳痿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冬病夏治外敷中药疗法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广泛。该疗法是中医外治法之一,是"春夏养阳,冬病夏治"原则在临床的具体应用,体现了中医因时制宜的理论和治未病的思想。但目前临床存在盲目扩大本外治法应用范围的现象,影响临床疗效。文章主要探讨冬病夏治外敷中药疗法的具体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9.
中药贴敷疗法是祖国医学外治法之一,在经络学说的指导下用药物外敷穴位进行治疗更是中医常用的方法。大黄性味苦寒,功能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是临床最常用的中药之一。大黄及含大黄制品穴位贴敷对疾病的治疗,并不能用“导泻”、“通便”作用解释。  相似文献   

20.
恶性肠梗阻(Malignant Bowel Obstruction,MBO)是指原发性或转移性恶性肿瘤造成的肠道梗阻。恶性肠梗阻是恶性肿瘤晚期常见并发症之一,目前治疗多采用姑息治疗手段,很少采用外科手术治疗。我院于2008年1月至2011年3月对30例恶性肠梗阻患者采取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效果满意,现将治疗经验和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