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联合α-干扰素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3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175例,均给予α-干扰素500万IU隔日1次肌肉注射;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穴位埋线治疗,每2周1次,4次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症状体征及肝功能变化情况,统计2组HBV DNA、HBs Ag、HBeAg阴转率,HBeAg/HBe Ab转换率,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24周及48周后,2组症状体征总积分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治疗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ALT、AST、TBil均基本恢复正常,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周后,治疗组CD3~+、CD4~+、CD8~+水平及CD4~+/CD8~+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均<0.05),对照组CD3~+、CD8~+、CD4~+/CD8~+明显升高(P均<0.05),而CD4~+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组CD4~+水平及CD4~+/CD8~+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HBV DNA、HBs Ag、HBeAg阴转率及HBeAg/HBe Ab转换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α-干扰素联合穴位埋线疗法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状态、肝功能及临床症状及体征,提高抗病毒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足三里穴位埋线法对阿德福韦酯应答不佳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患者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00例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所有患者在治疗前期均给予阿德福韦酯胶囊治疗,治疗前、治疗24周后予分别测定HBVDNA定量、HBeAg定量和补体C3,把治疗24周后各组中HBV-DNA定量5×102IU·m L-1的患者(应答不佳)作为各组的研究对象,对照组继续按原治疗方案,治疗组在原治疗方案的基础上给予双侧足三里埋线治疗,24周后再次分别测定两组患者的HBV-DNA定量、HBeAg定量和补体C3。结果:常规治疗24周后两组患者HBV-DNA、HBeAg转阴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后两组患者补体C3都较治疗前升高,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周后,治疗组HBV-DNA、HBeAg转阴率和补体C3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对阿德福韦酯胶囊应答不佳的慢性乙肝患者,双侧足三里埋线治疗可以明显提高HBV-DNA、HBeAg转阴率及补体C3的均值,可明显缩短患者疗程,增加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足三里穴位注射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30例,对照组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复方当归注射液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观察肝功能、HBV-DNA、乙肝标志物定量及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水平改变情况。结果:临床疗效总应答率治疗组为83.3%,对照组为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CD4/CD8治疗后恢复正常,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复方当归注射液足三里穴位注射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防治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后不良反应的临床疗效。方法 72例非小细胞肺癌中晚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两组均采用GP化疗方案,治疗组加用穴位埋线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免疫指标变化,两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分级、卡氏评分分级,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免疫指标(CD3~+、CD4~+、CD8~+及CD4~+/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CD3~+、CD4~+及CD8~+较治疗前降低(P0.01);治疗组治疗后免疫指标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治疗组不良反应中白细胞减少、血红蛋白减少、恶心呕吐分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卡氏评分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疾病控制率为75.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50.0%(P0.05)。结论穴位埋线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时出现的胃肠道不良反应有明显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并且能够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灵芝汤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阿德福韦酯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灵芝汤。在第24、48、96周分别检测HBV-DNA、HBV-M及肝肾功能、淋巴细胞亚群,进行分析。结果:第24、48、96周时治疗组的ALT复常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4周时两组患者HBV-DNA阴转率、HBeAg血清转换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48、96周时治疗组HBV-DNA阴转率、HBeAg血清转换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6周后,治疗组患者的CD3+、CD4+、NK细胞、CD4+/CD8+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灵芝汤联合阿德福韦酯能提高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并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柴芍六君子汤加减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拉米夫定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型)的疗效。方法将研究对象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口服阿德福韦酯,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柴芍六君子汤加减治疗。治疗6个月,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血清HBV-DNA水平及转阴情况、中医症状积分等水平。结果治疗组临床有效率、中医症状积分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治疗组ALT、AST、TBIL、CD8~+、HA、LN、IV-C、PCIII明显降低,CD4~+、CD3~+、CD4~+/CD8~+水平显著升高,改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各时间段的HBV-DNA阴转率均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拉米夫定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可显著提高疗效,有效抑制乙肝病毒DNA复制,提高HBV-DNA转阴率。  相似文献   

7.
王丽丽  石磊  钱祥  李召东 《新中医》2018,50(1):105-107
目的:观察清肺合剂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免疫功能的的影响。方法:纳入82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剂量化疗,观察组在化疗基础上予清肺合剂连续治疗8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自然杀伤细胞(NK)、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IgM)等指标的变化,采用CT评价实体肿瘤大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实体瘤疗效总有效率为68.29%,高于对照组的43.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CD8~+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其他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NK、CD3~+、CD4~+和CD4~+/CD8~+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并高于对照组(P0.05),CD8~+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并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IgG、IgA、IgM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并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化疗的同时采用清肺合剂治疗晚期热毒炽盛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可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对围术期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0例拟行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全麻,观察组在常规全麻基础上给予经皮穴位电刺激足三里穴及双侧合谷穴,比较2组术后麻醉药用量、住院时间、疼痛程度以及手术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和免疫球蛋白水平。结果观察组术后麻醉药用量和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12 h、24 h、48 h及72 h 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术后24 h、48 h、72 h CD3~+、NK细胞表达及血清IgG、IgM水平较对照组同时间点明显升高(P均0.05),CD8~+表达降低(P均0.05);观察组术后48 h、72 h CD4~+、CD4~+/CD8~+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均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可减轻围术期肺癌患者术后疼痛,减少麻药用量,增强患者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9.
《中药材》2020,(10)
目的:观察鳖甲煎丸与重组人干扰素α-2b联合用药对慢性乙肝肝纤维化患者的疗效及对病毒学指标、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纳入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收治的慢性乙肝肝纤维化患者11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5例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2b治疗,观察组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2b联合鳖甲煎丸治疗,疗程24周。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AST、TBIL、ALT、ALB)、肝纤维化指标(Ⅳ-C、HA、LN、PCⅢ)、病毒学指标(HBsAg、HBeAg、HBV-DNA)、T细胞亚群指标(CD4~+、CD8~+、CD4~+/CD8~+、NK细胞)、B超影像学指标(门静脉内径、脾脏厚度),并统计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24周后的血清AST、TBIL、ALT、Ⅳ-C、HA、LN、PCⅢ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各项指标下降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HBsAg、HBeAg、HBV-DNA转阴率分别为69.09%、43.64%、85.4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1.82%、20.00%、60.00%(P0.05)。观察组治疗24周后的CD4~+、CD4~+/CD8~+、NK均显著高于对照组,CD8~+显著低于对照组,门静脉内径和脾脏厚度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鳖甲煎丸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治疗慢性乙肝肝纤维化疗效确切,可抵抗肝纤维化,抑制乙肝病毒,改善T细胞免疫状态,从而改善肝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测定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水平,研究化疗联合香菇多糖注射液对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46例经组织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为恶性肿瘤的病例,4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水平,以进行统计比较;术后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行单纯化疗,另一组在化疗基础上联合香菇多糖注射液治疗,两个疗程化疗后抽取外周血,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水平进行统计比较。结果:健康组外周血CD3+、CD4+、CD4+/CD8+、NK细胞的水平明显高于肿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组外周血CD8+细胞与肿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化疗联合香菇多糖注射液组治疗后外周血CD3+、CD4+、CD4+/CD8+水平明显高于单纯化疗组(P0.05),NK细胞、CD8+水平两组治疗前后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香菇多糖注射液可提高恶性肿瘤患者免疫力,有助于对肿瘤患者免疫机能的保护。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凉血滋肾益气法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中表面分子表达水平及外周淋巴T细胞亚群等的影响,研究该中医治法对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状态、抑制和清除病毒的作用,为防治病毒性乙型肝炎提供新思路。方法:将158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对照组78例,两组予常规保肝治疗,对照组加用中药颗粒模拟剂口服,治疗组加用凉血滋肾益气中药颗粒口服。结果:治疗24周后,两组患者肝功,HBV-DNA,树突状细胞及外周淋巴T细胞亚群增殖均有明显改善,其中两组肝功指标改善情况无明显差异;治疗组24周后HBV-DNA明显降低,HBV-DNA水平下降1 log10,2 log10分别为51.25%,31.25%,与对照组33.33%,14.10%相比有显著差异性(P0.05),但阴转率无显著性差异。HBe Ag阴转率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性,HBe Ag血清学转换比例未能优于安慰剂对照组。治疗组DCs表面分子表达水平,DCs分泌IL-12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P0.05);对淋巴细胞亚群的增殖,主要是提高了CD4+,降低CD8+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凉血滋肾益气法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对DC、淋巴细胞亚群免疫调节细胞有积极影响,能明显降低HBV-DNA载量,提高HBe Ag阴转率,可能与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状态,激发调动患者的T淋巴细胞免疫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抗瘤减毒方联合参芪扶正注射液改善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的疗效。方法将80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癌因性疲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予化疗,对照组在化疗的基础上加服四君子汤或沙参麦冬汤,治疗组在化疗的基础上加用抗瘤减毒方及参芪扶正注射液。两组疗程均为16周,比较Piper疲乏量表评分、癌症生活质量问卷(QLQ-C30)评分、血常规、自然杀伤(NK)细胞、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白介素-6(IL-6)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①治疗组脱落2例,对照组脱落3例,最终完成试验者75例,其中治疗组38例,对照组37例。②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疲乏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③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血红蛋白、白细胞水平及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血红蛋白、白细胞水平及中性粒细胞绝对值高于对照组(P0.05)。④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治疗组各免疫指标(NK、CD3~+、CD4~+、CD8~+、CD4~+/CD8~+、IL-6)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上述免疫指标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NK、CD4~+、IL-6水平及CD4~+/CD8~+值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抗瘤减毒方联合参芪扶正注射液能明显改善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疲乏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其机制可能与缓解骨髓抑制、调节免疫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口服恩替卡韦联合穴位埋线(足三里、期门、三阴交穴)治疗慢乙肝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免疫学基础,为临床治疗慢性肝病提供新的疗法和新的理论依据。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7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口服恩替卡韦;治疗组口服恩替卡韦联合穴位埋线(足三里、期门、三阴交穴),分别于治疗后第4、8周观察临床疗效;第24周和第48周检测两组患者的CD4、INF-γ水平。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4周时AST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各时间点CD4、INF-γ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足三里、期门、三阴交)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有良好疗效,显著提高CD4、INF-γ水平是其部分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配合隔姜灸与常规针刺对比治疗脾肾阳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差异及其对T淋巴细胞亚群和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脾肾阳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埋线隔姜灸组与常规针刺组,每组30例。埋线隔姜灸组采用穴位埋线配合隔姜灸治疗,穴位埋线穴取关元、肾俞、脾俞、足三里、气海,每周治疗1次;隔姜灸穴取关元、气海、足三里,每3天治疗1次,均连续1个月。常规针刺组采用常规针刺,穴取关元、肾俞、脾俞、足三里、气海,每天治疗1次,每周治疗6次,休息1 d,连续1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积分、疲劳量表-14积分、疲劳评定量表积分、实验室指标及临床疗效。结果:(1)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疲劳量表-14积分和疲劳评定量表积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埋线隔姜灸组临床症状积分、疲劳量表-14积分和疲劳评定量表积分均低于常规针刺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两组治疗后血清CD_4~+/CD_8~+、NK%、CD_3~+%、CD_4~+%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埋线隔姜灸组血清CD_4~+/CD_8~+、CD_3~+%、CD_4~+%均高于常规针刺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治疗后,埋线隔姜灸组总有效率为96.7%(29/30),常规针刺组总有效率为93.3%(28/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配合隔姜灸能够有效改善症状,调节脾肾阳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及NK细胞活性,是治疗脾肾阳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扶正培元法对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4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NP或TP化疗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自拟扶正培元方进行治疗。于治疗前后,检测2组患者的T淋巴细胞及NK细胞水平。记录治疗过程中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CD3~+、CD4~+、CD4~+/CD8~+、NK细胞水平均明显升高(P均<0.05),CD8~+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CD3~+、CD4~+、CD4~+/CD8~+、NK细胞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CD8~+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胃肠道反应、肝肾损伤、骨髓抑制、白细胞降低的程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扶正培元法能显著改善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的免疫功能,减轻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郑盛杰  汪鹏  吴黎明 《新中医》2016,48(7):54-56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缓解期T淋巴细胞亚群及其肺功能的影响。方法:10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50例。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配合穴位埋线。15天1次,2次1疗程,治疗1疗程。治疗前后观察患者临床症状、肺功能[治疗前后第1 s用力呼气量(FEV1)所占用力肺活量(FVC)百分比的变化]、T淋巴细胞的含量变化对疗效进行评估。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4.0%,对照组76.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FEV1/FVC均有改善,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FEV1/FV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CD4~+、CD8~+及CD4~+/CD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能明显改善COPD缓解期患者临床症状和肺功能,对T淋巴细胞亚群细胞含量有一定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药汤剂雾化联合穴位敷贴治疗耐药肺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7年8月1日—2018年7月31日邢台市第二医院收治的68例耐药肺结核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抗结核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中药汤剂雾化与穴位贴敷治疗。观察2组治疗24周后转归和安全性。结果研究组治疗24周后临床好转率、病灶吸收率和空洞闭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研究组患者治疗12周和24周后痰菌转阴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CD4~+及CD4~+/CD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而CD8~+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汤剂雾化联合穴位敷贴有助于缓解耐药肺结核患者临床症状,促进病灶吸收和痰菌转阴,且可明显改善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健脾强肌汤联合康复训练对重症肌无力患者免疫功能及症状改善的疗效。方法将81例重症肌无力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9例予溴吡斯的明联合醋酸泼尼松片治疗,治疗组42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健脾强肌汤联合康复训练治疗。2组均治疗3个月后统计疗效。检测2组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及自然杀伤(NK)细胞水平变化情况,并采取四分五级计分法对肌力状况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5.71%,对照组总有效率74.3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CD3~+、CD4~+、CD4~+/CD8~+及各项肌力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下降,CD8~+、NK细胞水平升高,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组间比较显示,CD4~+、CD8~+、CD4~+/CD8~+及NK细胞水平、各项肌力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强肌汤联合康复训练治疗重症肌无力疗效显著,可明显提高各项肌力评分,纠正免疫系统T淋巴细胞亚群失衡,疗效持久稳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温肾健脾益气法联合足三里穴位埋线对腹腔镜直肠癌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及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腹腔镜直肠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温肾健脾益气法联合足三里穴位埋线治疗,观察2组治疗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用药安全性及治疗前后生活质量(SF-36)评分、中医症状积分、机体免疫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及术后首次排便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的中医症状积分、T淋巴细胞亚群CD8^+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而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水平及SF-36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肾健脾益气法联合足三里穴位埋线治疗直肠癌术后患者,可有效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显著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且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健肝颗粒Ⅱ方联合恩替卡韦对HBe 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将HBe Ag阳性CHB患者3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50例,治疗组采用健肝颗粒Ⅱ方联合恩替卡韦治疗,对照组单用恩替卡韦治疗。观察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12周、24周、52周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治疗前2组CD3+、CD4~+、CD8~+T细胞数及CD4~+/CD8~+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CD3+、CD4~+、CD8~+T细胞数及CD4~+/CD8~+比值从治疗12周起及其后各时间点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CD3+、CD4~+、CD8~+T细胞数及CD4~+/CD8~+比值从治疗24周起及其后各时间点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各指标在各对应时间点的升高幅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肝颗粒Ⅱ方联合恩替卡韦治疗HBe Ag阳性CHB可提高患者外周血CD3+、CD4~+、CD8~+T细胞计数及CD4~+/CD8~+比值,提高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其疗效优于单用恩替卡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