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近年研究发现各种原发性肾脏疾病引起的肾排泄功能的损害与肾小管间质病变的程度密切相关。小管间质的病变为炎症细胞的浸润、小管萎缩和间质纤维化(fibsosis)。肾纤维化的特点为结缔组织(connectiva tissue)不适当的积聚,包括间质Ⅰ型胶原、Ⅲ型胶原和Ⅳ型胶原、纤维连接蛋白(fib-nonetin)、各种蛋白聚糖(proteoglycan)聚集,导致正常组织结构破坏,丧失肾功能。肾纤维化是各种肾小球、血管和小管间质本身炎症的最后结局。近代的治疗集中在控制高血压和高血糖。高血压和高血糖已经证明是使肾脏病进展的危险因素。但是,近年随着细胞学和生物化学的进展,并提出了降低进展到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新理论和措施。1 肾纤维化的产生  相似文献   

2.
肾后性急性肾功能衰竭51例急诊微创治疗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并探讨急诊微创治疗肾后性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安全、有效方法。方法对51例不同梗阻原因致肾后性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采用急诊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并置管引流(12例)、膀胱镜下逆行双J管插管(29例)、膀胱镜下逆行双J管插管联合经皮肾穿刺造瘘引流(10例)解除梗阻,回顾性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51例患者均急诊成功解除尿路梗阻。无1例死亡,无尿瘘、输尿管穿孔和肾出血等并发症。结论上尿路梗阻是肾后性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如能明确是结石引起的肾后性肾功能衰竭,应首选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并置管引流;如不能明确,膀胱镜下逆行插管和经皮肾穿刺造瘘引流也是可行的急诊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肾纤维化是大多数慢性肾脏疾病进展至终末期肾病的基本病理改变,其发病过程受到多种信号通路的调节。肾纤维化过程以持续炎症为特征,包括炎性细胞浸润和细胞因子分泌。Toll样受体4(Toll-likereceptor-4,TLR4)信号分子是介导肾脏炎症及纤维化的重要桥梁,可通过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激活炎性因子大量释放而造成肾纤维化。TLR4在肾纤维化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肾后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因与治疗。方法:急性肾后性肾功能衰竭25例,采取输尿管插管引流、经皮肾穿刺引流、血透、手术解除梗阻等不同方法进行治疗。结果:15例肾功能恢复正常,7例明显改善,另2例自动出院,1例死亡。结果:解除梗阻后肾功能,首先取决于梗阻的时间长短,其次是病肾的原来病变状况;X线腹平片及B超检查是首选的诊断方法;治疗原则是明确梗阻部位,及时解除梗阻,纠正全身情况,保护肾功能。  相似文献   

5.
探讨肾输尿管结石梗阻引起肾功能衰竭的术后护理要点,对118例肾输尿管结石梗阻引起肾功能衰竭的术后护理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尽早解除梗阻,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加强管道护理,顶防并发症发生,做好健康教育,有利于恢复肾功能。  相似文献   

6.
肾通胶囊抗大鼠实验性肾间质纤维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单侧输尿管梗阻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生机理及肾通胶囊的影响。方法 :将 2 4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 (即假手术组 )、手术组、肾通治疗组 ,采用单侧输尿管梗阻模型 ,术后 8d观察梗阻肾组织病理改变 ,纤维化程度通过测定肾间质纤维化的面积变化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 β1)、α 平滑肌肌动蛋白 (α SMA)的表达 ,并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和肾组织内皮素 1(ET 1)的含量。结果 :手术组肾组织TGF β1、α SMA的表达增加 ,血浆和肾组织ET 1增高 ,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 ,肾通治疗组与手术组相比 ,TGF β1、α SMA的表达下调 ,血浆和肾组织ET 1下降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肾通胶囊通过抑制TGF β1、α SMA的表达及降低血浆和肾组织ET 1的含量而抑制肾间质纤维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水平,并探讨VEGF与肾间质纤维化的相关性。方法将42只雄性SD大鼠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假手术组和单侧输尿管梗阻模型组(UUO组),每组21只大鼠。术后第5、15、25天2组各处死7只大鼠,采集血清和24 h尿液,检测血肌酐、尿素氮、24 h尿蛋白定量,留取梗阻侧肾脏进行病理学检查,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VEGF在肾组织的表达水平,观察VEGF表达水平与肾间质纤维化程度及肾功能的相关性。结果术后第5、15、25天,UUO组血肌酐水平与同期假手术组相比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5、15天,UUO组尿素氮水平高于同期假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5天UUO组24 h尿蛋白定量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第15、25天24 h尿蛋白定量均高于假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假手术组大鼠在术后第5、15、25天,肾小管上皮细胞可见较多VEGF蛋白表达;UUO组大鼠术后第5天肾小管间质开始出现少量炎性细胞浸润,少数肾小管出现扩张,部分肾小管可见VEGF蛋白表达,第15、25天肾小管间质见较多炎性细胞浸润,VEFG蛋白表达量呈逐渐降低趋势,术后第25天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仅见少许肾小管VEGF呈弱表达,肾间质纤维化区域无VEGF表达。在UUO组中,术后第5天VEGF表达与24 h尿蛋白定量呈正相关(P<0.05);在术后第5、15、25天,VEGF的表达与血肌酐及尿素氮水平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在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间质纤维化模型中,VEGF表达量随肾间质纤维化程度加重逐渐减低,肾间质弥散性纤维化时,肾组织的VEGF几乎无表达,提示VEGF在肾间质纤维化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背景:纤维连接蛋白表达增加在肾间质纤维化疾病进展过程中发挥着的重要作用。目的:观察纤维连接蛋白在肾间质纤维化大鼠肾组织中的表达。方法:72只大鼠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模型组建立单侧输尿管梗阻模型;假手术组仅开腹游离左侧输尿管;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及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梗阻时间越长,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越重,纤维化越明显,肾组织中纤维连接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9和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即明显增多,且随着梗阻时间延长,肾组织中纤维连接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9和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呈持续增加趋势,至造模后第14天达到高峰,与同期对照组、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说明在大鼠肾纤维化形成过程中,纤维连接蛋白的蛋白表达在肾损伤早期即显著增加,并随肾间质纤维化程度加重而逐步升高,从而促进肾纤维化的发生。而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高表达可能是加重肾间质损害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盛明雄  谭建明 《实用医学杂志》2006,22(22):2690-2692
目前移植肾近期存活率已明显提高,但远期效果却未能相应提高.这主要是因为不少患者在肾移植数月后,移植肾功能进行性减退,最终导致移植肾功能衰竭.通常,移植肾功能丧失与肾小管萎缩和间质纤维化的发展有关.目前移植肾纤维化的主要治疗措施都是非特异的,并且集中在减少有害因素的发生上.移植肾损伤后会发生纤维形成,其特征是化学因子、细胞因子或生长因子介导的炎症或浸润反应.尤其是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在慢性损伤中起重要作用,上皮-间充质细胞转化(EMT)是这一过程的一部分.一系列级联反应导致基质沉积.近来对移植肾纤维化机制的研究给我们提供了许多抗纤维化的新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直肠癌致肾后性肾功能衰竭5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恶性肿瘤晚期因癌肿浸润或转移压迫输尿管可引起肾后性肾功能衰竭,临床处理的关键是尽早期确诊断和及时正确治疗。我院自1986~1998年收治因直肠癌致肾后性肾功能衰竭5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移植肾功能急性衰竭是肾移植术后早期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是可逆性的移植肾功能损害。发病原因是移植肾后性梗阻、供肾质量差、肾缺血及环孢素A中毒等,临床表现为移植肾功能急剧进行性衰竭,病情重,常导致移植肾功能丧失,并因其它继发并发症而危  相似文献   

12.
经皮肾穿刺造瘘术现已成为引流梗阻性肾积液或积脓、改善肾功能的有效微创方法[1].肾后性梗阻引起的肾功能受损,在经尿道置管失败,暂时无法手术或已失去手术机会,超声引导的经皮肾穿刺置管引流是其最安全、便捷的治疗手段,可暂时或永久解除梗阻,改善肾功能.我院2001年10月~2008年9月共对36例肾后性肾衰竭行一步法经皮肾穿刺造瘘术,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背景:肾间质纤维化与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表达失衡有关。目的:建立单侧输尿管梗阻肾纤维化模型,观察川芎嗪治疗后肾间质病理变化及肾组织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的表达变化。方法:24只雌性SD大鼠分为3组,除假手术组外,模型组及川芎嗪组均在无菌条件下行左侧输尿管结扎建立单侧输尿管梗阻模型,川芎嗪组于术前1d开始灌胃给药,40mg/(kg·d),1次/d,连续2周。术后14d处死各组大鼠,留取梗阻侧肾组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和Masson染色以观察肾组织病理改变,免疫组化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肾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2、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结论:川芎嗪组可明显减轻肾小管的扩张和萎缩,减轻肾间质纤维组织增生及炎性细胞浸润。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基质金属蛋白酶2、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蛋白和mRNA基因表达均明显增加(P〈0.01);川芎嗪组上述物质表达较模型组明显减少(P〈0.01)。提示川芎嗪通过下调基质金属蛋白酶2、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的表达,从而改善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的肾间质纤维化。  相似文献   

14.
背景:肾间质纤维化与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表达失衡有关。目的:建立单侧输尿管梗阻肾纤维化模型,观察川芎嗪治疗后肾间质病理变化及肾组织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的表达变化。方法:24只雌性SD大鼠分为3组,除假手术组外,模型组及川芎嗪组均在无菌条件下行左侧输尿管结扎建立单侧输尿管梗阻模型,川芎嗪组于术前1d开始灌胃给药,40mg/(kg·d),1次/d,连续2周。术后14d处死各组大鼠,留取梗阻侧肾组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和Masson染色以观察肾组织病理改变,免疫组化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肾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2、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结论:川芎嗪组可明显减轻肾小管的扩张和萎缩,减轻肾间质纤维组织增生及炎性细胞浸润。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基质金属蛋白酶2、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蛋白和mRNA基因表达均明显增加(P<0.01);川芎嗪组上述物质表达较模型组明显减少(P<0.01)。提示川芎嗪通过下调基质金属蛋白酶2、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的表达,从而改善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的肾间质纤维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三七总皂苷对肾间质纤维化的药理学作用,探讨三七总皂苷在防治肾间质纤维化应关注的重要环节及其病理生理机制。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0-01/2006-03关于三七总皂苷在肾间质纤维化中药理作用的文章,检索词“Panaxnotoginoside(PNS),tubu1ointerstitia1fibrosis(TIF),pharmacologicaction”并限定文章的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利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0-01/2006-03的相关文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三七总皂苷,肾间质纤维化,药理作用”。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择与三七总皂苷治疗肾间质纤维化的药理作用相关文章52篇,无论研究对象是人还是动物均纳入,排除综述类文献。资料提炼:对选择的文献进一步查找全文,排除不同程度重复的文章,选择近期发表在较权威杂志的18篇文章进行综述。资料综合:肾间质纤维化形成的机制主要是炎症细胞浸润,肾脏固有细胞在致纤维化性生长因子、各种细胞因子等作用下肾小管、肾间质细胞损伤和活化及细胞外基质成分的产生与降解过程的失调而致其过度积聚。临床和科研研究证实三七总皂苷可从细胞水平、分子水平及基因水平防治肾间质纤维化的形成。结论:三七总皂苷防治肾间质纤维化可能与减少胶原及转化生长因子β的表达、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抑制人肾间质成纤维细胞增殖及促进其凋亡等有关。  相似文献   

16.
背景:近年研究提示肥大细胞的浸润与人类多种肾病患者的肾间质纤维化关系密切。肥大细胞是否参与了腺嘌呤致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模型肾间质纤维化?作者未检索到此类报道。目的:探讨肥大细胞在腺嘌呤致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模型肾组织中的分布特点及其与肾间质纤维化之间的关系。方法:46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模型组。模型组予腺嘌呤灌胃,剂量为150mg/(kg·d);对照组以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分别于不同时间点检测血尿指标,并对肾组织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Masson染色及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评分;采用甲苯胺蓝和免疫组化方法观察肥大细胞在肾脏的分布及浸润数量,并分析它们与肾间质纤维化的相关性。结果与结论:模型组大鼠随着灌胃时间的延长,尿蛋白/尿肌酐、血清肌酐和血清尿素氮持续升高,肾间质纤维化评分也逐渐增加,不同时间点之间及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肥大细胞主要分布在模型鼠的肾小管间质、肾小球囊外及血管周围,间质纤维化较重区域浸润较多,其浸润数量随着模型鼠肾损害的加重逐渐增加,不同时间点之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并且与肾间质纤维程度呈显著正相关(r=0.96,P<0.001)。提示肥大细胞可能促进了腺嘌呤致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模型肾间质纤维化的进展。  相似文献   

17.
背景:近年研究提示肥大细胞的浸润与人类多种肾病患者的肾间质纤维化关系密切。肥大细胞是否参与了腺嘌呤致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模型肾间质纤维化?作者未检索到此类报道。目的:探讨肥大细胞在腺嘌呤致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模型肾组织中的分布特点及其与肾间质纤维化之间的关系。方法:46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模型组。模型组予腺嘌呤灌胃,剂量为150mg/(kg·d);对照组以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分别于不同时间点检测血尿指标,并对肾组织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Masson染色及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评分;采用甲苯胺蓝和免疫组化方法观察肥大细胞在肾脏的分布及浸润数量,并分析它们与肾间质纤维化的相关性。结果与结论:模型组大鼠随着灌胃时间的延长,尿蛋白/尿肌酐、血清肌酐和血清尿素氮持续升高,肾间质纤维化评分也逐渐增加,不同时间点之间及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肥大细胞主要分布在模型鼠的肾小管间质、肾小球囊外及血管周围,间质纤维化较重区域浸润较多,其浸润数量随着模型鼠肾损害的加重逐渐增加,不同时间点之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并且与肾间质纤维程度呈显著正相关(r=0.96,P〈0.001)。提示肥大细胞可能促进了腺嘌呤致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模型肾间质纤维化的进展。  相似文献   

18.
超声引导下经皮肾造瘘的临床价值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经皮肾造瘘对改善肾后性梗阻患者肾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 45例患者(64个肾脏)在超声引导下,采用Seldinger法蒋导昔放置于扩张的肾盂内,引流溅压。结果 15例患者,61个肾脏(95.3%)一次穿刺成功,置管后肾功能明显改善一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超声引导下经皮肾造瘘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对改善肾后梗阻引起的肾功能衰竭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三七总皂苷在肾间质纤维化中的药理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肖敏  樊均明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31):139-141
目的:总结三七总皂苷对肾间质纤维化的药理学作用,探讨三七总皂苷在防治肾间质纤维化应关注的重要环节及其病理生理机制。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 1990—01/2006-03关于三七总皂苷在肾间质纤维化中药理作用的文章,检索词“Panax notoginoside (PNS), tubulointerstitial fibrosis(TIF),pharmacologic action”并限定文章的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利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0-01/2006—03的相关文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三七总皂苷,肾间质纤维化。药理作用”。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择与三七总皂苷治疗肾间质纤维化的药理作用相关文章52篇,无论研究对象是人还是动物均纳入,排除综述类文献。资料提炼:对选择的文献进一步查找全文,排除不同程度重复的文章,选择近期发表在较权威杂志的18篇文章进行综述。资料综合:肾间质纤维化形成的机制主要是炎症细胞浸润,肾脏固有细胞在致纤维化性生长因子、各种细胞因子等作用下肾小管、肾间质细胞损伤和活化及细胞外基质成分的产生与降解过程的失调而致其过度积聚。临床和科研研究证实三七总皂苷可从细胞水平、分子水平及基因水平防治肾间质纤维化韵形成。结论:三七总皂苷防治肾间质纤维化可能与减少胶原及转化生长因子B的表达、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抑制人肾间质成纤维细胞增殖及促进其凋亡等有关。  相似文献   

20.
张浩  唐静  张显明  季迎 《医学临床研究》2006,23(12):1910-1913
【目的】通过霉酚酸酯(MMF)干预单侧输尿管梗阻(UU0)大鼠模型,动态观察TGF-β1、p-Smad2/3在梗阻侧肾组织中的表达,探讨MMF对TGF-β依赖性Smad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5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OR组)、UUO组和MMF组。于术后d7、d14、d21每组分别处死6只大鼠。HE、PAS和Masson染色观察梗阻侧肾间质胶原相对面积和炎症细胞浸润指数的变化,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TGF-β1和p-Smad2/3蛋白在肾间质中的表达,RT-PCR方法观察TGF-β1在肾组织中的表达。【结果】UU0组肾间质胶原相对面积、炎症细胞浸润指数、TGF-β1和p-Smad2/3蛋白表达,以及肾组织TGF-β1 mRNA表达均较SOR组显著增高,MMF组各时间点与相应UUO组比均显著降低。【结论】MMF能通过抑制TGF-β依赖性Smad信号通路延缓UUO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