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观察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治疗气虚血瘀证冠心病的临床疗效,着重探讨其对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心肌功能、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日照市中医医院收治的气虚血瘀证冠心病患者13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口服;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方内服。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面积,观察心功能,监测血管内皮功能指标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内皮素-1(Endothelin-1,ET-1)、血栓素2(Thromboxane 2,TXB2)、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的有效率78. 79%比较,观察组的有效率90. 91%明显升高(P 0. 05);与对照组组间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心绞痛发作情况明显减轻,每周心绞痛平均发作次数明显减少,发作持续时间明显缩短,心肌缺血总负荷明显降低(P 0. 05);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IMT厚度、斑块面积明显缩小(P 0. 05);心肌功能指标心肌耗氧量、LVESD、LVEDD水平明显降低,LVEF水平明显升高(P 0. 05);血管内皮功能指标NO水平明显上升,ET-1、TXB2、AngⅡ水平则明显降低(P 0. 05)。结论: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利于缓解心绞痛症状,降低心肌缺血总负荷,缩小和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改善心肌功能,其机制可能在于通过良性调控血清ET/NO的平衡、TXB2、AngⅡ水平以发挥血管内皮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选取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确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冠心病患者57例,根据患者治疗意愿分为治疗组29例和对照组28例,2组均给予常规冠心病治疗,如降压、抗血小板、扩血管药物等;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口服,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10 mg口服,均连用24周。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血脂、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变化及心血管事件。结果 2组治疗后血脂水平、IMT、斑块积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均0.05),且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均0.05);随访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10 mg与20 mg阿托伐他汀口服均对冠心病患者有调节血脂、减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及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作用,但以20 mg作用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化痰通络方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治疗组给予化痰通络方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对照组仅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治疗6个月后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颈动脉斑块的Crouse积分、血清胆固醇(TC)、血清甘油三酯(TG)、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C)及中医临床症状。结果治疗后两组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颈动脉斑块的Crouse积分、血清胆固醇(TC)、血清甘油三酯(TG)、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C)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P0.05),中医临床症状亦有所改善,且治疗组的各项指标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5),中医临床症状改善的更明显(P0.05)。结论化痰通络方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降脂通脉汤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与单独应用阿托伐他汀钙片对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治疗组加用降脂通脉汤。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降脂通脉汤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疗效优于单纯应用阿托伐他汀钙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化浊通脉汤对高血压合并颈动脉斑块患者的疗效及对炎症反应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符合条件的120例患者采用随机按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两组均严格控制血压水平,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次,1次/d,晚上服用。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化浊通脉汤内服,1剂/d。两组疗程均为4个月。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数量和斑块面积;检测治疗前后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检测治疗前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脂联素(APN),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并监测患者血压。结果:治疗后两组IMT变薄,斑块个数减少,斑块面积缩小(P0.01),观察组上述指标的改善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P0.01);治疗后两组TG,TC,LDL-C和HDL-C异常例数均比治疗前减少(P0.01),观察组TG和HDL-C异常例数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均有所下降(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TNF-α,hs-CRP,ET-1水平低于对照组,APN和NO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化浊通脉汤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用于高血压合并颈动脉斑块患者,能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血管内皮功能,调节脂代谢,减少斑块个数,缩小斑块面积,这将有助于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应用麝香保心丸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本院119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分组,对照组59例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60例联合麝香保心丸联合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炎症因子水平、血脂水平及血管内皮功能的改善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8.33%高于对照组72.88%(P0.05);观察组降低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内皮素-1(ET-1)、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LDL-C,提升一氧化氮(NO)、高密原脂蛋白(HDL-C)幅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麝香保心丸联合阿托伐他汀能够有效改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血脂水平,促进炎症因子水平及血管内皮功能的恢复,发挥较佳的稳定斑块效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通脉降脂汤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疗效及对患者血脂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将90例CAS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2组均予基础治疗。对照组45例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治疗组4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通脉降脂汤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体积、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及血脂指标变化。结果 2组治疗后IMT、斑块体积及hs-CRP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2组治疗后TC、TG及LDL-C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HDL-C升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TC、TG及LDL-C均低于对照组(P0.05),HDL-C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脉降脂汤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CAS临床疗效显著,患者颈动脉斑块缩小,症状改善,血脂指标恢复,治疗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抵当通脉方联合西药治疗无症状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ACASS)的临床疗效。方法:ACAS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阿托伐他汀钙片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中药抵当通脉方口服。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斑块性质及数量、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血脂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5%,优于对照组的68.4%(P0.05);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IMT、血脂水平均降低(P0.01,P0.05),斑块数量均减少(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抵当通脉方联合西药治疗能有效减少ACASS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挥抗颈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显著改善颈动脉狭窄程度,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丹黄通脉胶囊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确诊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丹黄通脉胶囊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脂蛋白磷脂酶(Lp-PLA2)、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在横切面上最大面积(Smax)的变化;同时观察中医证候疗效、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血清Lp-PLA2水平、IMT及S_(max)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丹黄通脉胶囊能够降低ITM、斑块面积及Lp-PLA2,能够提高中医证候疗效和降低中医证候积分,有较好的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钙片对脑梗死患者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干预效果。方法:3年间对我科接诊的脑梗死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口服干预。对完成随访的153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斑块变化情况。结果:153例患者中不稳定斑块明显减少,部分患者斑块回缩。结论:阿托伐他汀钙片稳定斑块作用明确,在脑梗死的治疗和预防中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颈动脉粥样斑块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7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阿托伐他汀钙片,10 mg/次,每晚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血府逐瘀汤(桃仁、红花、当归、川芎、生地黄、赤芍、牛膝、柴胡、枳壳、桔梗、甘草)颗粒治疗,2次/d.两组均以6个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所有患者均在服药前和服药6个月后行颈动脉超声及抽血检查,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前后颈动脉颈动脉形态学指标、血脂水平及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的变化,并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颈动脉IMT、斑块总积分、斑块面积、LDL-C及Hs-CRP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变化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两组均无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血府逐瘀汤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两药联合效果更佳,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陕西中医》2013,(2):160-162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片联合丹黄通脉胶囊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的临床疗效,评价联合用药后稳定与消退斑块的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治疗组,治疗组在对照组(单用阿托伐他汀片)的基础上加用丹黄通脉胶囊(丹参、黄连、葛根、三七),观察治疗1年后,血脂、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变化。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治疗后血脂下降、颈动脉斑块面积缩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片联合丹黄通脉胶囊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疗效好、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灯盏细辛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2型糖尿病(T2DM)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T2DM合并冠心病患者90例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和联合组各45例。阿托伐他汀组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联合组在应用阿托伐他汀同时给予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脂、血一氧化氮(NO)、血管内皮素(ET)、血管内皮功能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 2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血糖、收缩压、舒张压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2组TC、TG、LDL-C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HDL-C水平明显升高(P均0.05),且联合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P均0.05)。治疗后2组NO、ET、肱动脉内径、肱动脉反应性充血均显著改善(P均0.05),且联合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阿托伐他汀组(P均0.05)。联合组治疗4周时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阿托伐他汀组(P均0.05)。结论灯盏细辛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效果好,可明显降低血脂水平,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脉血康胶囊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 72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采用分层随机法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常规基础药物治疗,治疗组给予口服脉血康胶囊,对照组给予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两组疗程均为2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血清hs-CRP、血脂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总积分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hs-CRP、血脂及颈动脉IMT、斑块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或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hs-CRP及颈动脉IMT、斑块总积分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优于治疗组(P〈0.05)。结论脉血康胶囊在抗炎、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方面优于阿托伐他汀钙片,其调脂作用弱于阿托伐他汀钙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化斑丸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2组患者均常规控制危险因素,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化斑丸治疗,2组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中医症状评分、斑块积分、脑血管事件及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00%,对照组为44.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头晕、腰膝酸软、耳鸣、头身困重、头刺痛等中医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各项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血清TC、TG、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HDL-C水平略升高(P0.05);2组间上述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左右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分均较治疗前减小(P0.05);且治疗组左右侧斑块积分均小于对照组(P0.05)。随访6个月,2组患者均未发生脑血管事件。治疗期间2组均未发生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结论:化斑丸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能够显著改善其临床症状,减少斑块积分,降低血脂水平,有效预防脑血管事件。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研究通脉降脂丸对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以及斑块性质的影响。方法选择132例经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明确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结果两组患者用药前后对比,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总胆固醇(TC)、三酯甘油(TG)、斑块性质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脉降脂丸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高血压病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TC、TG,改善斑块性质,并且作用效果与阿托伐他汀钙片近似。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观察复方芪麻胶囊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效果,探求其干预作用机制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口服,观察组加用复方芪麻胶囊口服,共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以评估疗效;检测治疗前后双侧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颈动脉斑块面积;检测治疗前后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检测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检测治疗前后血管内皮损伤指标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6-酮前列腺素F1α(6-Reto-PGF1α)水平;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50%(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双侧颈动脉斑块面积和IMT明显降低,治疗后的血脂水平(TC,TG,LDL-C)明显降低(P0.05);血管内皮功能明显改善(P0.05);炎症因子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经过复方芪麻胶囊干预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斑块面积显著缩小,IMT明显变薄,引起或加重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各项实验室指标均明显改善;推测复方芪麻胶囊可能是通过降脂、抑制炎症反应、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等机制干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其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冠心止痛贴配合丹七活血汤及阿托伐他汀治疗对心血瘀阻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脂代谢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42例心血瘀阻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71例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研究组71例给予冠心止痛贴配合丹七活血汤及阿托伐他汀治疗,2组均持续治疗4周。比较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检测2组治疗前后血脂代谢水平及血管内皮功能,统计2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及内皮素-1(ET-1)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和一氧化氮(NO)、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均0.05),且研究组各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冠心止痛贴配合丹七活血汤及阿托伐他汀治疗心血瘀阻型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更好,能明显改善血脂代谢,增强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降脂灵胶囊治疗冠心病高血脂症的临床疗效及对血脂、血管内皮功能、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6例冠心病高血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与对照组48例,对照组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降脂灵胶囊治疗,疗程皆为8周。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脂、血管内皮功能、心脏功能的变化,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8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内皮素-1水平及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均较治疗前降低(P均0.05),但观察组各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一氧化氮水平、FMD及左心室射血分数均较治疗前升高(P均0.05),但观察组各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降脂灵胶囊治疗冠心病高血脂症疗效确切,无严重不良反出现,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活血利水中药复方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并血瘀证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56例入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口服阿托伐他汀治疗,治疗组予活血利水中药复方加阿托伐他汀治疗,疗程90 d。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瘀证证候评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液流变学和肱动脉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血瘀证候评分明显减轻,hs-CRP和血液流变学水平明显好转(P〈0.05),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和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NMD)明显改善(P〈0.05)。结论活血利水中药复方能改善颈动脉粥样硬化并血瘀证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hs-CRP水平,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