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医学报》2019,(9):1844-1849
依据历代关于中风病病因病机的文献,对缺血中风荣气虚滞病机理论源流加以探讨,结论如下:①源于内虚邪中说,即认为风邪侵袭人体是中风发病的主要致病因素,同时认识到机体虚弱,脏腑失和,营卫失调,血气不足是中风发病的内在基础;②融合于火、气、痰等内风诸说,即认为中风病发病之初多由痰、瘀、气、火等有形实邪过于壅盛,气血运行不畅,瘀血留滞,停于脑脉,导致脑络闭阻所致;③拓展于阴虚血瘀说,即认为中风的发病是在阴津、精血等真阴不足的基础上,因外邪乘隙而入或七情内伤,酒色过度,忧思恼怒等引起痰瘀阻滞经脉,脑脉闭塞所致;④阴虚血瘀说向荣气虚滞说嬗变,即认为肾阴不足、元气亏虚、风、火、痰、湿、瘀是缺血中风的重要病机。  相似文献   

2.
痴呆病荣气虚滞的特点包括荣气虚与荣气滞两个方面。荣气虚则五脏虚弱,脑络失养,髓减脑消;荣气滞则五脏功能失调,脑络不通,脑髓不充,最终导致神机失用。荣气虚与荣气滞互结为害,缠绵搏结,形成虚、痰、浊、瘀、滞的恶性循环,最终脑髓空虚,脑失滋养,神机失用,五神失司,灵机记性减退以至丧失而致痴呆的发生。先秦及秦汉时期,该病多描述为"善忘""言喜忘",多由五脏虚衰、髓海不足、气血逆乱及瘀血内停等导致。荣气虚滞之证正是渊薮于此,肺气虚衰,精髓疲乏,五脏生化乏源,精明之府失于濡养,或情志失调,肝气郁滞,疏泄失司,气血逆乱,血蓄不行等,即为荣气虚滞之具体化表现。晋隋唐时期,医家们对痴呆病的认识,多从心论,称痴呆为多忘、善忘等,认为其多忘、善忘者与心相关。心主神志。心气虚衰,血脉不充,脑脉失养,脑髓不用,神气难以外显,日渐发展而成多忘。宋金元时期,医家们继承了前人对心主神志、心气虚易致痴呆健忘之外,创新性地提出了心脾两虚亦是健忘发生的重要原因,同时比较重视老年人的食治摄养。明代医家对痴呆病机的认识是以"虚、闭、瘀"为主。至清代,医家不仅继承了明代时期的"虚、闭、瘀"理论,也观察到了"火、痰"在痴呆发病过程中的重要性,认为痴呆的病因病机与"虚、火、痰"关系密切。明清医家提出了脑主神机记忆的理论,同时总结脑作为元神之府在"虚、闭、瘀、火"等病理因素影响下出现的善忘癫狂等病证。近现代医家们对痴呆病的认识从五脏虚损、痰浊瘀血、虚实夹杂、毒损脑络等逐渐演化到荣气虚滞,为中医病因病机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中风病"气虚血瘀"病因病机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历代医家对中风病因病机的认识,唐宋以前多以“内虚邪中”立论,唐宋以后多以“内风”立论。详察中风病因病机,归纳起来不外虚、火、风、痰、气、血六端。临床常采用清热通腑、平肝潜阳、解毒通络、活血化瘀、化痰通络等治法,虽取得了一些疗效,但仍不能令人满意。因此深入开展中风病因病机研究,探索相应的治疗方法,已成为提高中风临床疗效的关键。本文旨在分析气血与脑关系的基础上,结合中医病因病机理论和临床实践及现代医学发病机制,认为“气虚血瘀”是中风病主要病机特点,并对其内涵及意义进行探讨。1中风病“气虚血瘀”病因病机的理论与…  相似文献   

4.
半身不遂是中风后遗证的主要症状,为老年人所易发,其病程长且不易治愈。笔者在临证中,运用家传“愈偏散”治疗气虚所致半身不遂,收到良效。现将气虚致病之病机探讨及愈偏散一方整理介绍如下,仅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明确益气方药治疗中风的临床疗效证据,检验中风气虚生风病机假说。方法:运用系统评价方法。检索益气方药治疗中风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文献,筛选合格研究,应用Jadad评分法评价研究质量,应用Meta-分析等方法合并统计相关数据,应用敏感性分析、失效安全数计算分别定性、定量检验统计结果的稳定性,以获得相对可靠的临床疗效证据。结果:黄芪注射液、刺五加注射液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出血性中风急性期均有效,且其Meta-分析结果稳定。结论:检验中风急性期气虚生风病机假说的临床疗效证据相对充分,气虚生风作为中风急性期的基本病机认识具有较强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缺血性中风、出血性中风与中医诊断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应用临床流行病学方法,通过对400例中风急症病人1:2的配对研究,探讨缺血性中风、出血性中风与中医病类、证类诊断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缺血性中风被诊断为中经络者占90.49%,属气虚血瘀证者占29.28%;出血性中风被诊断为中脏腑者占55.64%,属阴虚阳亢证者占41.94%。统计学处理均有显著性差异。说明缺血性中风多为中经络,以气虚血瘀证居多;出血性中风多表现为中脏腑,以阴虚阳亢证常见。  相似文献   

7.
中医对抑郁症病因病机的研究尚不完善,目前多从“肝郁”论治,但不能全面反映和概括抑郁症病机及临床证候特点。笔者在王永炎院士提出的“虚气流滞”病机理论指导下,深入剖析了抑郁症“虚气流滞”创新病机特点,详细阐述了本病以“虚气”为本,以“流滞”为标,气郁为先、痰阻为渐、血瘀为著的病机演变规律,指出“虚气”与“流滞”具有相因积损、恶性循环的特点,为抑郁症执简驭繁地辨“机”论治提供理论依据,为中医药防治抑郁症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随着对冠心病病理生理机制认识的不断深入,人们提出了急性缺血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新概念.急性缺血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性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由于左室重构引起左心室扩大而导致的心力衰竭是心肌梗死远期心性死亡的重要因素,因此积极预防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以减少心衰和猝死尤为值得关注.中医学虽然没有提出心室重构的概念,但它是心肌梗死后的一个必然发生发展的病理过程,中医可归属于胸痹心痛、厥心痛、真心痛等范畴,根据真心痛的症状表现及疾病发展,亦属心悸范畴.现将其病机、治法进行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通心络胶囊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55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心络胶囊是石家庄以岭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中药制剂。笔于1998年1月~1998年9月运用该药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病(脑血栓形成)55例,收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在气虚血瘀证缺血中风大鼠肠道微生态环境下药物成分的吸收。方法采用力竭游泳法联合线栓法建立气虚血瘀证缺血中风大鼠模型,模型组与假手术组大鼠同时于术后1 h、24 h及48 h灌胃补阳还五汤,两组大鼠均于术后72 h取盲肠粪便行16S rRNA基因测序检测肠道菌群,采集分离血浆后运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的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检测血浆代谢物,对肠道菌群及血浆代谢产物进行组间差异分析及关联分析。结果两组大鼠肠道菌群组成结构及血浆代谢轮廓存在明显差异,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中风气虚血瘀证大鼠中甜菜碱、α-紫罗兰酮、甲基没食子酸-O-硫酸盐、阿拉伯糖、棕榈酸、紫花前胡醇显著上调(P0.05),阿糖腺苷、3-O-甲基没食子酸显著下调(P0.05)。除3-O-甲基没食子酸外,上述其他7种药物成分的组间差异均与肠道菌群有相关性。结论气虚血瘀证缺血中风大鼠肠道菌群差异影响补阳还五汤药物成分在肠道的吸收。  相似文献   

11.
本文总结了历代医家关于气虚水肿发病机理的认识,认为肺脾肾气虚是产生水肿的重要原因。三脏之中,尤以脾气虚最为关键。故在水肿治疗时,要以补气健脾为先,方能起效快,疗效巩固,且可防止传变  相似文献   

12.
也谈“气虚发热”之病机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综合历代医家关于"气虚发热"的不同看法,总结出两点世人比较中肯的观点:脾胃气虚,谷气下流而蕴为湿热,使下焦阴火上冲而致发热,或脾胃气虚,升降失常,气机不畅,郁滞而化热。又根据自己的学习体会和理解,提出"气虚发热"机理的新观点,并对以上观点提出相应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明确活血方药治疗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证据,检验出血性中风血瘀生风病机假说。方法:运用系统评价方法,检索活血方药治疗出血性中风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文献,应用Jadad评分法评价研究质量,应用Meta-分析等方法合并统计相关数据,应用敏感性分析、失效安全数计算分别定性、定量检验统计结果的稳定性,获得相对可靠的临床疗效证据。结果:血塞通注射液、丹参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疏血通注射液、路路通注射液、灯盏花注射液治疗出血性中风急性期均有效,且其Meta-分析结果稳定。结论:检验出血性中风急性期血瘀生风病机假说的临床疗效证据相对充分,血瘀生风作为中风急性期的基本病机认识具有较强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4.
“气虚发热”病机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金元医家李杲提出“气虚发热” ,创“甘温除大热”之法后 ,后世医家对其病机的理解 ,众说纷纭 ,各执己见。笔者从补中益气汤方义入手 ,对各家的观点进行了剖析 ,认为其均失妥当 :而李杲所提“气虚发热”的病机当为“气虚下陷 ,阳气内郁”。  相似文献   

15.
对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病机的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对中风病研究的不断深入,在传统认识的基础上涌现了许多新的观点和学说,如"毒损脑络病机假说"[1]"热毒论"[2]等,推动了中风病因病机理论的发展.本文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3],结合研究进展,对缺血性中风的病机进行再认识.  相似文献   

16.
抑郁症是一种危害极大的心身疾病,其发病机制和病机演变过程十分复杂,本文在王永炎院士提出的“虚气流滞”病机理论的指导下,深入剖析了抑郁症“虚气流滞”的病机特点,详细阐述了抑郁症以虚气为本、流滞为标,虚气与流滞相互裹挟、恶性循环的病机特点和演变规律,同时基于诸多研究提出抑郁症“炎症-线粒体损伤”恶性循环假说,并指出线粒体是打破恶性循环的关键治疗靶点,保护线粒体是抑郁症“补虚培元”治则的潜在生物学实质,为研究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和防治方法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构建缺血性卒中"气虚血瘀生风"病机假说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搜集益气活血方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的临床文献,筛选合格研究,应用Jadad评分标准进行质量评价,运用Meta-分析等方法统计相关数据。结果:补阳还五汤、通心络胶囊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安全有效,统计分析结果稳定。结论:气虚血瘀证可发生于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气虚血瘀是其病机变化之一,据此提出缺血性卒中"气虚血瘀生风"病机假说。  相似文献   

18.
中风属于西医的脑血管病,是目前致死和致残的原因之一。中风所致的生活质量下降比其他任何一种疾病都要严重,同时它所带来的经济负担也是相当沉重的。据2000年美国国家卒中协会报告:在美国,每年约40万人发生脑梗塞,每年约718亿美元用于治疗脑梗塞 。  相似文献   

19.
基于当前急性脑损伤得不到有效纠正的矛盾,对当前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病机的进行了研究与思考。提出从脏腑基本病机出发,从方法论的角度,重新认识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病机。并从清腑开窍、清心开窍、清化痰瘀、清肝熄风、清热滋阴多层次着手论治,以尽快复脑清灵之性、元神之主,以尽快促进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并以颜氏清脑2号方为代表,具体诠释了"脑病宜清"在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在分析病机、证候、治法、方药内在逻辑关系基础上,以"遵循临床证据可构建切合现代中医临床的中风病机-证治体系"为工作假说,以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结果为依据,按照"病证结合-系统评价-获得疗效-以方测证-评价病机-构建体系"的研究思路,构建了中风循证病机-证治体系,并进一步提出了中风的核心病机假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