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的文献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揭示其证候分布规律.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和手工检索国内外有关中医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文献,将符合纳入标准128篇文献进行证型分布情况统计和评价.结果:出现频次前10位的证型分别为肝肾亏虚、湿热痹阻、风寒湿痹、风湿热痹、痰瘀痹阻、寒湿痹阻、寒热错杂、瘀血阻络、气血两虚、肾阳虚衰型.结论:肝肾亏虚、湿热痹阻、寒湿痹阻是类风湿性关节炎最主要的证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证型与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正常对照组4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183例(湿热痹阻型45例,痰瘀痹阻型28例,寒湿痹阻型40例,风湿痹阻型32例,肝肾不足型21例,气血两虚型17例),检测两组人群的抗CCP抗体。结果: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组抗CCP抗体阳性率及检测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在不同证型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以湿热痹阻型患者抗CCP抗体的检测值最高。结论:抗CCP抗体可以作为中医辨证分型的一个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证候分布特点。方法采集全国18家研究中心1602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病史及中西医诊断信息,设计类风湿关节炎病证规律调查表,将所有信息录入类风湿关节炎中医临床数据库。将患者辨证分为风湿痹阻证、寒湿痹阻证、湿热痹阻证、痰瘀痹阻证、气血两虚证、肝肾不足证。分析患者中医证候分布及组合特点。结果共收集符合标准的调查表1602份。因部分调查表证候诊断缺如,1418例证候填写完整的RA患者中,单一证候1232例占86.88%,其中湿热痹阻证比例最高共计622例,占43.86%,其他依次为寒湿痹阻证、肝肾不足证、痰瘀痹阻证、风湿痹阻证、气血不足证。RA患者不同证候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西南地区外,其他各地区RA患者均以湿热痹阻证为主要证候,湿热痹阻证在华北地区的证候分布中所占比例最高为57.08%(137例/240例),西南地区最低为25.48%(66例/259例),西南地区以寒湿痹阻证为主要证候占32.82%(85例/259例)。各地区证候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瘀痹阻证、肝肾不足证病程与风湿痹阻证、寒湿痹阻证、湿热痹阻证、气血两虚证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湿热痹阻证是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主要证候类型,其地域分布广,病程较痰瘀痹阻证、肝肾不足证患者短。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豫北地区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的中医证型与病情活动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14年10月—2017年5月在新乡市中心医院风湿免疫科就诊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320例,以中医辨证分型分组,分为寒湿痹阻、湿热痹阻、痰瘀痹阻、寒热错杂、肝肾两虚等5种证型,统计不同中医证型年龄与病程分布情况,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Platelet,PLT)计数,魏氏法测定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及风湿因子(Rheumatic factor,RF),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ELISA法)测定抗环瓜氨酸肽抗体(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CCP)。分析不同中医证型与实验室指标阳性率的相关性。结果:湿热痹阻证RA患者年龄相对年轻,不同年龄段各个证型间的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痹阻病程多为10 a以下,病程超过20 a的多为寒湿痹阻证、痰瘀痹阻证及肝肾两虚证。RA患者的PLT在湿热痹阻、痰瘀痹阻中明显升高,抗CCP抗体在湿热痹阻RA患者中更高,与其他证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证型的RF、ESR、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豫北地区RA证候以湿热痹阻多见,病程短,且与PLT计数与抗CCP抗体滴度相关,可作为中医药治疗的指导参考。  相似文献   

5.
吴昊  王文婷  张雷  姚丽萍 《新中医》2019,51(9):17-20
目的:探索腕关节超声检查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中医辨证分型的应用。方法:将10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设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组,另选择同期于本院实施健康体检的20例健康体检人员设为健康组,其中类风湿性关节炎组中医分型包括寒湿痹阻证、湿热痹阻证、瘀血痹阻证、肝肾阴虚证、肾气虚寒证,每种证型20例,对所有人员进行腕关节超声检查,分析各类人群的超声检测结果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结果:湿热痹阻证、寒湿痹阻证、肾气虚寒证、肝肾阴虚证、瘀血痹阻证、健康组人员滑膜厚度、腕关节滑膜炎及腱鞘炎超声评分均呈下降趋势。湿热痹阻证患者滑膜厚度明显高于寒湿痹阻证、肾气虚寒证、肝肾阴虚证、瘀血痹阻证、健康组(P 0.05)。湿热痹阻证患者腕关节滑膜炎超声评分及腱鞘炎超声评分明显高于寒湿痹阻证、肾气虚寒证、肝肾阴虚证,瘀血痹阻证患者(P 0.05)。湿热痹阻证、寒湿痹阻证、肝肾阴虚证、瘀血痹阻证、肾气虚寒证患者滑膜血流信号依次逐渐减少,湿热痹阻证患者血流信号分级与寒湿痹阻证相比无明显差异(P 0.05);但湿热痹阻证患者血流信号分级与肝肾阴虚证、瘀血痹阻证、肾气虚寒证患者相比差异明显(P 0.05)。瘀血痹阻证、肝肾阴虚证、肾气虚寒证、湿热痹阻证、寒湿痹阻证腕关节骨侵蚀发生率依次逐渐降低;瘀血痹阻证、肝肾阴虚证、肾气虚寒证患者腕关节骨侵蚀发生率明显高于寒湿痹阻证、湿热痹阻证患者(P 0.05)。结论:类风湿性关节炎不同中医分型患者实施腕关节超声检查显示的滑膜厚度、滑膜血流信号、滑膜炎、腱鞘炎、骨侵蚀状况存在较大差异,可通过超声检查辅助进行中医辨证分型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医证候分布特征,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依据。方法:运用描述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对114例患者的证候和辨证分型进行分析。结果:对相关证候进行聚类分析后归为5类,分别为:虚实夹杂(43.9%)、肝肾亏虚(19.3%)、寒湿阻络(16.7%)、湿热阻络(9.6%)、痰瘀阻络(8.8%)。结论:聚类分析得出的辨证分型与文献报道相近,临床辨证与聚类分析后的证型分布符合率为92.9%。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医证型、疾病活动度及甲状腺相关指标三者间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155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分别将其辨为风湿痹阻证、寒湿痹阻证、湿热痹阻证、肝肾不足证、气阴两虚证、气血两虚证、痰瘀痹阻证及瘀血阻络证,检测患者血清中FT3、FT4、TSH、TGAb、TPOAb、TRAb等甲状腺相关指标,并计算患者DAS28评分,运用SPSS 2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155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中医证型以痰瘀痹阻证为主,寒湿痹阻证次之;甲状腺功能异常率、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9.35%、22.58%;不同证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间的甲状腺功能异常发生率、TSH、TPOAb、TGAb水平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证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间的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率、FT3、FT4、TRAb、DAS28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DAS28评分与甲状腺相关指标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类风湿关节炎的常见证型为痰瘀痹阻证、寒湿痹阻证,TSH、TPOAb、TGAb水平可能可以作为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辨证分型的参考性指标,DAS28评分的变化不会引起甲状腺相关指标水平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证型与抗环瓜氨酸肽抗体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与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选择正常对照组35例,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143例(寒湿阻络型40例,湿热阻络型42例,肝肾不足型28例,痰瘀阻络型33例),分别检测抗-CCP抗体、RF。结果:RA患者抗CCP抗体检测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不同证型RA患者中,以湿热阻络型抗-CCP抗体指标最高。结论:抗CCP抗体、RF同时检测可作为RA明确诊断,并可作为中医辨证分型的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9.
高萍 《中医临床研究》2013,(15):109-110
目的:通过对青岛地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资料的统计分析,探索青岛地区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证候分布情况。方法:对收集的1086例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归纳、探讨类风湿关节炎证候学规律,分析其中医证候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分期等方面的分布情况。结果: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证候分布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活动性方面有差异。结论:青岛地区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证候呈现风寒湿热夹杂、气血阴阳亏虚、痰瘀互结的特点,寒湿痹阻证、风湿痹阻证为常见证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因子分析法研究广东地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证候分型特点,为临床辨证提供客观依据。方法:收集广东地区168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四诊信息,用因子分析方法进行分析,提取因子并测量症状载荷,明确因子对应的证候。结果:在提取出的15个公因子中,其中11个具有代表性的公因子分别对应类风湿性关节炎寒湿痹阻、湿热痹阻、肝肾不足三个临床上最常见的证候。结论:因子分析能对中医四诊信息较好地进行证型的客观分类,能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广东地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医证型特点,可为临床辨证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膝骨关节炎(KOA)患者不同中医证型与炎症指标及高频超声影像改变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依据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将膝骨关节炎患者辨证分为肝肾亏虚证、寒湿痹阻证、湿热痹阻证、痰瘀痹阻证、气血虚弱证5个证型,分析不同中医证型与炎症指标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以及高频超声影像改变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最终纳入207例膝骨关节炎患者,其中湿热痹阻证71例,肝肾亏虚证60例,寒湿痹阻证31例,痰瘀痹阻证28例,气血虚弱证17例。湿热痹阻证的红细胞沉降率和C反应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其他4种证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痹阻证的红细胞沉降率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表达水平高于其他4种证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痹阻证较肝肾亏虚证滑膜血流信号阳性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痹阻证滑膜增生评分较其他4个证型高(P<0.05)。寒湿痹阻证和湿热痹阻证患者较肝肾亏虚证和气血亏虚证患者关节积液阳性率及超声影像改变更多。结论:膝骨关节炎患者以湿热痹阻证和肝肾亏虚证为主要证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中医辨证分型与类风湿因子等多种自身抗体的相关性,为RA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实验室参考依据。方法:收集RA住院病例资料及自身抗体检测结果,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共分为5型:寒湿痹阻证、湿热痹阻证、瘀血痹阻证、肾气虚寒证和肝肾阴虚证,比较其自身抗体与中医辨证分型之间的关系。结果 :共收集RA确诊病例218例,其中寒湿痹阻证55例,湿热痹阻证62例,瘀血痹阻证38例,肾气虚寒证31例,肝肾阴虚证32例。类风湿因子和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在不同证型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类风湿因子阳率高低依次为:湿热痹阻证寒湿痹阻证肾气虚寒证瘀血痹阻证肝肾阴虚证;抗环瓜氨酸肽抗体阳率高低依次为:瘀血痹阻证湿热痹阻证寒湿痹阻证肝肾阴虚证肾气虚寒证。结论:不同中医证型RA自身抗体分布存在差异,类风湿因子和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可为RA的分型提供实验室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析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证候特点及其与B超和CT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14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治疗资料。结果:本组患者中,55例为寒湿痹阻证,占48.25%,30例为肾气虚寒证,占26.32%,17例为湿热痹阻证,占14.91%,12例为肝肾阴虚证,占10.52%;同时,CT和B超检查类风湿关节炎的疾病分期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医证候主要为寒湿痹阻证和肾气寒虚证,并且经CT和B超检查,结果显示CT的分期比较符合证候分型,可以为治疗提供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14.
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证候学研究--附202例临床病例资料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20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舌脉象、关节状况、证候分型以及年龄、病程与分型关系等调查,结果显示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关节以疼痛、僵硬、肿胀者居多,疾病早期以寒湿痹阻型、肾气虚寒型多见,晚期以瘀血痹阻型为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痹证中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两种证型(寒湿阻络证和湿热阻络证)与3种可溶性细胞因子受体(sCKR),即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6受体(sIL2R、sIL6R)、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sTNFR1)之间的关系。方法:用ELISA法测定两证型患者血清中3种sCKR。结果:RA患者中3种sCKR均显著高于健康人,经治疗后均显著下降;寒湿阻络证sIL2R显著高于湿热阻络证,而sTNFR1显著低于湿热阻络证,sIL6R则两证型患者未见明显差异。结论:RA寒湿阻络证患者可能以sIL2R的显著升高和sTNFR1的明显降低为特征,湿热阻络证患者可能以sTNFR1的显著升高和sIL2R的显著降低为主。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分析湖南地区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主要中医证型流病学分布规律,为其临床辨证论治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集2013年1月—2014年12月于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内科就诊且确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病历资料299例。建立数据库,并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类风湿性关节炎主要中医证型在性别、年龄及病程方面的分布规律。结果:类风湿性关节炎各证型分布存在显著差异(χ2=179.679,P=0.000)。类风湿性关节炎各证型在性别(P=0.217)、病程(P=0.804)方面无显著性差异,而在年龄(P=0.012)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年龄方面:年龄40岁的患者,证型分布依次为寒湿痹阻证湿热痹阻证肾气虚寒证肝肾阴虚证;40~60岁的患者,证型分布为寒湿痹阻证湿热痹阻证肝肾阴虚证肾气虚寒证痰瘀互结证;年龄60岁的患者,证型分布为寒湿痹阻证肝肾阴虚证湿热痹阻证肾气虚寒证痰瘀互结证。结论:湖南地区类风湿性关节炎主要证型为寒湿痹阻证,其次为湿热痹阻证、肝肾阴虚证,肾气虚寒证、痰瘀互结证相对较少。年龄可能是影响湖南地区类风湿性关节炎证型分布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从影像学角度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关节功能分级与中医证候的关系.方法 对150例RA患者进行关节功能分级、X线分期和中医辨证分型,分析X线分期与关节功能分级的关系以及中医证候与关节功能分级的关系.结果 RA关节功能分级与X线分期呈正相关(P<0.01).湿热痹阻证与肾气虚寒证、肝肾阴虚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寒湿痹阻证与肾气虚寒证、肝肾阴虚证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湿热痹阻证与寒湿痹阻证患者关节功能多为Ⅰ、Ⅱ级;肾气虚寒证与肝肾阴虚证患者关节功能多为Ⅱ、Ⅲ级. 结论 RA患者X线分期越高,关节功能分级也越高;湿热痹阻证、寒湿痹阻证关节功能Ⅲ级分布最少,而肾气虚寒证、肝肾阴虚证则以关节功能Ⅲ级分布最多.  相似文献   

18.
昆明市膝骨关节炎中医证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昆明市膝骨关节炎的中医证候类型分布规律.方法:由经过统一培训的中医风湿病专业医师,采用统一制定的流行病学调查表对2009年6月至2013年1月在云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风湿科门诊、住院部及名医馆就诊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病史、伴随症状、体征(含舌脉)及膝关节X线表现.调查结束后,将有效的调查表资料建立数据库,对患者的中医证候类型与性别、年龄、病程、关节功能分级及X线分级的关系进行列联分析.结果:①总体情况.共发放调查表3200份,回收2720份,其中2608份符合要求.男680例,女1928例.年龄38~82岁,中位数59.5岁;病程2~300个月,中位数57.5个月.2608例患者中,肝肾亏虚证1020例、寒湿痹阻证652例、气血两虚证596例、痰瘀互结证200例、湿热阻络证140例;关节功能分级,Ⅰ级156例、Ⅱ级1 636例、Ⅲ级772例、Ⅳ级44例;X线分级,0级24例、Ⅰ级608例、Ⅱ级1 384例、Ⅲ级532例、Ⅳ级60例.②中医证候类型与性别的关系.湿热阻络证患者中男性较多,肝肾亏虚证、气血两虚证和痰瘀痹阻证患者中女性居多,寒湿痹阻证患者男女比例相当.昆明市膝骨关节炎中医证候类型与性别有关联(x^2 =282.082,P=0.000,C=0.312).③中医证候类型与年龄的关系.肝肾亏虚证、痰瘀互结证患者中,以60岁以上患者为主;湿热阻络证以50岁以下患者为主;寒湿痹阻证、气血两虚证患者年龄分布相对均匀.昆明市膝骨关节炎中医证候类型与年龄有关联(x^2=514.032,P=0.000,C=0.406).④中医证候类型与病程的关系.肝肾亏虚证患者的病程多在12~ 120个月,气血两虚证、湿热阻络证患者的病程多在12~60个月,痰瘀互结证患者的病程多在120个月以上,寒湿痹阻证患者的病程多在12个月以内.昆明市膝骨关节炎中医证候类型与病程有关联(x^2=1.405,P=0.000,C=0.592).⑤中医证候类型与关节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不同证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疾病活动度特征.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制定"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证候调查问卷",从全国18个中心RA临床数据采集1388例RA患者信息.将RA分为风湿痹阻证、寒湿痹阻证、湿热痹阻证、痰瘀痹阻证、气血两虚证、肝肾不足证6个证型.比较不同证型的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血沉(E...  相似文献   

20.
张永文  张晓立  程艳 《河南中医》2016,(7):1294-1296
类风湿性关节炎病程日久,失治误治,痰瘀阻络,或劳欲过度,损伤肾气,或年老体虚,肾元不固,肌肉筋骨失其濡养,皆可导致关节畸形。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畸形的中医病因有:病久失治,素体虚弱,年老体衰。其病机特点:久病则瘀血阻络,多兼痰浊阻络,病久则肝肾不足,气血两虚。该病可分为瘀血阻络证、痰瘀痹阻证、气血两虚证、肝肾不足证等。由于瘀血阻络是RA关节畸形的重要发病机制,故活血通络是治疗的基本法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