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研究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对桡神经损伤修复术后的疗效,探索中医中药药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新方法。方法:将60例桡神经损伤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在术后当天开始服药,治疗组采用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加甲钴胺片治疗,对照组只用甲钴胺片。两组病人分别于治疗后第3、6、9月各随访1次,观察神经支配区肌电生理学变化、感觉和运动恢复情况;并分别于术后6个月采取患者血、尿、便常规及肝、肾功能检查和术前对比,评价该药对周围神经损伤病人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后3个月,患肢的感觉、运动恢复情况和肌电生理学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9个月,观察治疗组患者的患肢感觉、运动恢复,以及电生理学检查结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患者治疗前后的肝、肾功能,血、尿、便常规比较,均无异常变化;治疗过程中无胃肠道、过敏及心跳加快等不良反应。结论: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对周围神经损伤有良好疗效,是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安全、有效的方法;尤其是与西药甲钴胺片合用,可达到降低西药用量,减少毒副作用,提高治疗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低位正中神经损伤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的正中神经损伤术后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服用中药汤剂补阳还五汤加味,对照组口服弥可保片剂,2组均服药3个月。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期指尖皮肤的感觉功能、m2-PD检测值及拇指对掌功能。结果:术后第6个月观察时,治疗组指尖皮肤的感觉功能、m2-PD检测值及拇指对掌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补阳还五汤是治疗正中神经低位损伤安全、有效的中药制剂,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李然  李海波 《新中医》2011,(11):126-127
原发性肝癌是原发于肝细胞或肝内胆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是我国常见肿瘤之一。黄疸是原发性肝癌常见的并发症,可因肝硬变或癌灶广泛破坏肝实质引起,属寒热错杂、虚实夹杂之证。现代医学认为,黄疸排除先天原因可根据胆红素代谢过程分为三类,肝前性黄疸、肝源性黄疸和肝后性黄疸。肝癌主要见于后两种,尤其以梗阻性黄疸为多见。笔者结合临床经验,对肝癌晚期并发黄疸以茵陈蒿汤合茵陈术附汤为主治疗,并随症加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龙胆泻肝汤加味茵陈治疗胆石症术后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胆石症术后黄疸患者随机分为2组,2组均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龙胆泻肝汤加味茵陈,每天1剂,水煎服,5 d为1个疗程,4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对照组总有效率84%,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龙胆泻肝汤加味茵陈有清肝泻火、利胆退黄作用,能够促进胆石症术后黄疸消退。  相似文献   

5.
黄疸是肝移植术后常见的临床表现。肝移植术后并发的黄疸直接影响移植肝的功能,同时也是影响多植患者生存质量的关键。许建阳教授治疗肝移植术后并发的黄疸有独到见解。认为肝移植术后并发黄疸的病机主要为湿、热毒和术后并发的黄疸有独到见解。认为肝移植术后并发黄疸的病机主要为湿、热毒和瘀交结。并根据病因病机自拟田基黄合茵陈蒿汤加减。经多年临床应用,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自1996年以来,笔者采用大柴胡汤治疗术后肝外胆管狭窄38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共64例,均符合术后肝外胆管狭窄诊断标准[1]:(1)有胆道手术史,术后早期无症状,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针刺手阳明经筋治疗肱骨干骨折术后桡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并与传统针刺比较。评价针刺手阳明经筋治疗肱骨干骨折术后桡神经损伤的疗效,探讨治疗肱骨干骨折术后桡神经损伤的最佳治疗方案。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2014年1月肱骨骨折术后桡神经损伤40例临床资料,采用随进对照的原则,将4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连续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桡神经功能评分比较,观察两种疗法的临床疗效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治愈9例,显效6例,好转4例,无效1例;对照组:治愈4例,显效4例,好转6例,无效6例。结论:针刺手阳明经筋治疗肱骨干骨折术后桡神经损伤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8.
黄芪赤风汤治疗周围神经损伤验案3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树宽 《新中医》1998,30(11):48-49
黄芪赤风汤出自王清任《医林改错》,由生黄芪、赤芍、防风组成,功能补气活血。笔者以该方治疗周围神经损伤,收效良好,兹介绍如下。1臂丛神经损伤张某,女,31岁,农民,1994年5月1日初诊。产后3天,出现右上肢抬举无力,初未在意,后逐渐加重,致右上肢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小柴胡汤合六味地黄汤加减对原发性肝癌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栓塞后综合征的防治作用。方法:将100例入院拟行TACE的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行TACE后给予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处理的基础上,于TACE术前2 d至术后5 d加用中药汤剂小柴胡汤合六味地黄汤加减口服。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TACE术后栓塞后综合征(发热、肝区疼痛、呕吐等)发生率、严重程度及持续时间,比较2组患者术后第5天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等)与住院时间。结果:治疗组栓塞后综合征发生率、严重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栓塞后综合征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5天治疗组肝功能指标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柴胡汤合六味地黄汤加减可降低TACE术后栓塞后综合征的发生率、严重程度及持续时间,利于患者术后肝功能恢复,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0.
沈晓峰  姜宏 《中医正骨》2013,25(1):46-48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神经损伤的原因及其预防措施.方法:2007年6月至2012年8月,对233例249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男75例,女158例.年龄56 ~ 79岁,中位数64岁.股骨颈骨折118例,股骨头坏死42例,骨性关节炎35例,创伤性关节炎7例,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良32例,肿瘤2例.双侧髋关节置换术16例,单侧髋关节置换术217例.术后随访观察神经损伤情况.结果:3例患者术后出现神经损伤,其中2例坐骨神经损伤,1例股神经损伤.1例坐骨神经损伤患者,术后即出现踝背伸障碍,肌力Ⅳ级,整个小腿外侧、足跟部、足背部痛觉减退;给予中药补阳还五汤加减结合西药甲钴胺片治疗,3个月后患者感觉逐渐恢复,但遗留小腿外侧及足部轻微感觉障碍;继续随访1年,患肢感觉正常,但踝背伸肌力仍为Ⅳ级.另1例坐骨神经损伤患者,术后也出现上述临床表现;给予中药补阳还五汤加减结合西药甲钴胺片治疗,3个月后活动逐渐恢复,6个月后完全恢复;继续随访2年,患肢感觉肌力正常.1例股神经损伤患者,术后1周无明显神经损伤症状,下床进行功能锻炼后出现大腿前侧痛觉减退,股四头肌力量减弱为Ⅳ级,彩超检查确诊为髂腰肌止点部位血肿,停用抗凝药物,并给予营养神经药物治疗,3周后患者症状消失,复查彩超见血肿消失,术后6个月患肢感觉肌力仍正常,随后失访.结论:除电刀损伤、挤压伤外,下肢过度延长、术中过度牵拉、电热效应、血肿压迫也是导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神经损伤的主要原因,但是如果采用术前和术中联合测量下肢长度、术中暴露坐骨神经并适当保护、使用体感诱发电位监测、避免电刀局部灼伤、术中彻底止血、术后负压引流等相应的预防措施,术后神经损伤是可以避免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常规神经外膜端端缝合的基础之上配合自制黄龙通络汤内服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疗效,探索一种新的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方法。方法选择周围神经断裂患者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在常规神经外膜端端缝合的基础上,治疗组在术后予以自制黄龙通络汤加减内服,对照组予以甲钴胺静脉滴注及内服。2组疗程均为12个月,观察2组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神经感觉、运动、神经电生理情况。结果术后12个月,治疗组神经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在神经损伤术后应用黄龙通络汤,可明显促进周围神经的再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分析镇肝息风汤在脑梗死后遗症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治疗的脑梗死患者124例,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62例)与试验组(62例)。住院期间两组患者均接受吸氧、脱水降颅压、控制血压、维持电解质及酸碱平衡以及营养神经等治疗,并依据患者具体病情给予康复锻炼。在此基础上,给予试验组患者镇肝息风汤口服。治疗8周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并参照牛津残障评分(OHS)及洼田饮水试验对两组患者肢体活动能力以及吞咽能力进行评价。结果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61.3%(38/62),显著低于试验组的80.6%(50/62),P0.05。试验组患者OHS评分及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脑梗死后遗症患者,镇肝息风汤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有效减轻患者神经损伤程度,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有助于减轻脑卒中后遗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甲状腺术中解剖喉返神经并避免喉返神经损伤的有效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18例甲状腺肿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解剖显露喉返神经后喉返神经损伤情况。结果:甲状腺腺叶切除或全切除病例,解剖暴露喉返神经293条,喉返神经损伤2条(为了证实是喉返神经,经钳夹引起声嘶,术后经营养神经药物治疗,术后两月痊愈),喉返神经总损伤率0.007%。结论:术中解剖喉返神经有助于减少喉返神经损伤,建议常规解剖暴露喉返神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镇肝熄风汤对脑出血模型大鼠脑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镇肝熄风汤组、模型组、生理盐水组,采用改良Nath法复制脑出血模型。镇肝熄风汤组以镇肝熄风汤灌胃,生理盐水组与模型组均以生理盐水灌胃。分别于术后24 h、48 h、72 h取材。用TUNEL法测大鼠脑细胞凋亡。结果:模型组大鼠脑细胞凋亡数在术后24 h已增加,72 h到达高峰。而镇肝熄风汤组在48 h即可显著减少大鼠脑细胞凋亡数,此作用持续至72 h(P<0.05)。结论:镇肝熄风汤对脑出血后脑细胞的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脑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并对比权提汤联合TACE与软肝利胆汤联合TACE治疗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在TACE术后24小时开始服用权提汤,对照组在TACE术后24小时开始服用软肝利胆汤,两组均配合介入术后常规补液、对症治疗。28天后观察并对比两组TACE后实体瘤的变化,Karnofsky评分变化及化疗药物毒副反应情况。结果:实体瘤疗效评价治疗组与对照组对肿瘤病灶的控制均有一定作用(治疗组总控制率为75%,对照组总控制率为67.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质量疗效评价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毒副反应肝损害及发热的发生率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毒副反应骨髓抑制及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比较,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权提汤及软肝利胆汤均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但权提汤在药物毒副反应发生率上有较明显优势,且由于其药物组成在广西认可程度较高,药味少,价格低廉,临床疗效肯定等原因,更值得进一步研究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小柴胡汤合茵陈蒿汤加减辅治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加用小柴胡汤合茵陈蒿汤加减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肝功能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症状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柴胡汤合茵陈蒿汤加减辅治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综合征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7.
经动脉化疗栓塞术是目前被公认为非手术治疗肝癌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栓塞综合征是原发性肝癌经动脉化疗栓塞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主要表现为术后发热、肝区疼痛、恶心呕吐、便秘、肝功能损害等。目前西医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多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方文岩教授临证三十余年,尤擅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恶性肿瘤及其并发症,对于肝癌的介入治疗及经动脉化疗栓塞术后并发栓塞综合征的临床处理颇有经验,深受患者好评。对肝癌患者的经动脉化疗栓塞术后并发栓塞综合征进行治疗,因患者体质不同,证型不一,当遵“知犯何逆,随证治之”之原则,灵活辨证处方。方教授认为肝癌的发生是以肝郁气滞为核心的长期缓慢病理改变的最终结果,认为肝瘀气滞、湿热内阻证是肝癌患者经动脉化疗栓塞术后并发栓塞综合征较为常见的证型之一。大柴胡汤出自《伤寒论》,有和解少阳、内泻热结之功,气血同治之妙。方教授认为肝癌以肝郁气滞为发病基础,患者常伴肝络瘀阻和神不内守的临床表现,病性总属本虚标实,运用大柴胡汤化裁治疗肝癌经动脉化疗栓塞术后并发肝瘀气滞、湿热内阻型的栓塞综合征效果显著。兹就方师临床应用思想试作浅析,并附验案一则,以期为经方在治疗恶性肿瘤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马尾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洛阳市正骨医院的1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马尾神经损伤患者根据入院时间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观察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状况,根据国际评分标准评价疗效。结果试验组患者的疗效评分要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减可促进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马尾神经损伤术后神经功能的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扶正理气汤直肠滴入对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腹部术后胃肠功能的早期恢复 ,对病人的康复和减少术后并发症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于 1999年 12月~ 2 0 0 1年 12月随机选择了一组腹部术后的病人 ,术后采用扶正理气汤直肠滴入的方法 ,加快了胃肠功能恢复 ,效果满意 ,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治疗组 68例 ,男 41例 ,女 2 7例 ;年龄 12岁~ 71岁 ,平均42 3岁 ;胃肠手术 ,包括胃大部切除、全胃切除、阑尾切除、肠切除、胆肠吻合术等 44例 ;非胃肠道手术 ,包括胆系手术、肾切除、肝叶切除、腹壁手术等 2 4例。上述病例中 ,急症手术 2 8例 ,择期手术 40例 ;硬膜外麻醉 43例 ,全麻 2 5例。对照组…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补肝汤”(源自明朝张三锡所著《医学六要》)联合“甘姜苓术汤”[源自东汉张机(字仲景)所著《金匮要略》]治疗血虚受寒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价值,继承发扬《医学六要》补肝思想,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1年8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接受“补肝汤”联合“甘姜苓术汤”治疗的血虚受寒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5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比所有患者服药前及治疗后3个月的治疗效果,优406例、良314例、可162例、差72例,总有效率为92.45%(882/954)。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机制与肝血亏虚密切相关,椎间盘在中医理论上属于“筋”的概念,根据《黄帝内经》“肝主筋”的重要基本理论,临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需要注重补肝血。“补肝汤”联合“甘姜苓术汤”治疗血虚受寒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明显,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