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梅花针灸学派是现代新安医学针灸流派杰出的代表,先后提出了"热证贵灸"和"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学术思想。重视灸具创新在灸法发展中的作用,在针灸器械创新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进行了60余项灸具发明。所谓"梅花二十四灸"是梅花针灸学派十四种单式灸法和十种组合灸法的统称,十四种单式灸法的特点是以梅花针灸学派特有的灸具施灸命名的温灸器灸法,十种组合灸法是以十四种单式灸法配合应用灸法。  相似文献   

2.
《肘后备急方》记载着丰富的灸法内容,研究其内容,能更好地服务于临床。笔者从取穴精简、疗效卓著,多言部位、少言穴名,重用灸法、多疗急症,灸与针药、相须而用,随症取穴、施灸有序五个方面浅析《肘后备急方》的灸法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3.
《肘后备急方》关于针灸疗法的记载十分丰富,所介绍的许多针灸诊疗技术至今仍具科学价值。本文试从取穴简便,方法多样、治病广泛,善救急症、重视灸法,辨证施灸、首创隔物灸、灸药并用4个方面总结和概括《肘后备急方》的针灸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4.
《肘后备急方》是葛洪医药学术成就的著作,是一部以治疗急症为主的综合性医籍。书中关于针灸疗法的内容非常丰富,将针灸治法特别是灸法广泛运用于各类疾病中,充分体现出针灸学术技术的创新和早期针灸穴法的特点。就开灸治急症先河、创隔物施灸众方、辟灸疗取穴诸法、重辨证以阳平阴及法仲景灸药并用等5个方面解析其灸法学术思想。认为其开中医急诊专著之先河,创用了一系列新的隔物灸方法,且专为急诊处理独辟了多种简便定穴取穴法,临床处方辨证施灸且灸药并用,使不少民间验穴验方得以流传,治疗手段丰富,疗效卓著,奠定了灸疗学科的雏形,极大地推动了后世灸疗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灸疗是针灸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灵枢·官能篇》指出;“针所不为,灸之所宜。”传统灸法,种类繁多。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方法单一,操作不方便,使用不安全,费时费力,临床医师不便使用,患者也惧怕灸疗,因而造成重针轻灸,影响了灸疗的研究与发展。在此形势下,我们对传统的灸具灸法进行了大胆改革与创新,将艾火灸、瘟和灸、隔物灸、太乙针灸、点、按、揉、压、扣  相似文献   

6.
《肘后备急方》论灸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肘后备急方》又名《肘后救卒方》、《肘后救急方》、《肘后急要方》、《肘后要急方》、《葛仙翁肘后备急方》 ,简称《肘后方》 ,是东晋·葛洪所著 ,约成书于公元三世纪末至四世纪初。葛洪将晋以前近千卷医方选而集之 ,著成《玉函方》百卷 ,又从中采其要约 ,为《肘后备急方》三卷 ,多选易得之药 ,且可悬于肘后 ,以备救卒发急症之需 ,故名之。《肘后方》收录的治法以实用易普及为宗旨 ,使“贫家野居所能立办” ,其方药多有“便、廉、验”的特点。灸法作为一种常人易掌握的方法 ,倍受青睐。葛洪在序中云 :“又使人用针 ,自非究习医方 ,素识明…  相似文献   

7.
周楣声教授是我国著名的针灸名家,擅长灸法,认为灸法不仅可以治疗寒症、虚症,更长于治疗热症,而针灸的特点是"对症治疗",灸法对发热和疔疖疮疡的红肿热痛疗效显著,提出"热症贵灸"的学术观点;灸感三相是灸法感传规律的总结,艾灸感传和灸效与"艾、穴、灼、久"密切相关;为了突出灸的地位,提出"灸针说",但不反对针的作用;重视灸具创新在灸法发展中的作用,对灸具灸法进行了十余项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8.
《针灸逢源》系清代李学川所著之针灸名著,该书综合《内经》、《针灸甲乙经》等历代针灸医论精华,是一部内容较为完备且具有一定特色的综合性针灸专著。笔者通过学习发现,书中提及较多灸法相关临床应用,指出的灸疗方法较多且治疗疾病范围亦较广泛,至今书中的一些灸疗方法仍在临床中沿用。为进一步明确灸法的临床应用,本研究通过整理、挖掘《针灸逢源》中有关传统艾柱灸疗方法的论述,以使灸法发挥更为重要的临床作用。  相似文献   

9.
《肘后备急方》针方学术特点与针灸穴法的源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肘后备急方》为东晋葛洪所撰,初名《肘后卒救方》;“肘后”,取急救便于携带之意。后梁代陶弘景增补缺佚,得一百一首,名为《补阙肘后百一方》。至金代杨用道摘取宋《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中的附方,随证类附于后,更名为《附广肘后方》。葛洪《肘后备急方》全书八卷.分七十三篇,是一部以治疗急症为主的综合性医籍。治法方药中,针灸疗法的内容非常丰富。其针灸方的学术技术特点和方法放在晋代如《针灸甲乙经》为代表的针灸专著来考察,充分体现出针灸学术技术的创新和早期针灸穴法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发泡灸源流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崇桂琴  林宁 《山东中医杂志》2000,19(10):581-582
对发泡灸的源流作了探析。认为发泡灸起源于战国时期的《五十二病方》,奠基于晋代的《肘后备急方》,宋代《针灸资生经》称之为天灸 ,明清时期得到广泛的应用。近十几年来 ,以督脉“隔药灸”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获得较好的疗效 ,其应用基础研究也取得了新的成果 ,为发泡灸治病机制的揭示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针灸资生经》是南宋时期针灸学家王执中所撰写的一部针灸著作,其对灸法理论贡献巨大,继承了宋代以前的灸疗理论,对我国灸疗学的发展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此文从灸法的取穴,施灸的体位、顺序,灸炷的大小,施灸的壮数、施灸时的注意事项,以及灸法与针药相结合的临床用法等方面概括和总结了《针灸资生经》的灸法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12.
梁洁仪  邴守兰  杨玲 《中医杂志》2023,(23):2377-2381
灸法是我国古代主要的急救措施之一。急症灸法的历史可上溯至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晋代葛洪的《肘后备急方》采用救急灸法所治急症多达28种;唐宋灸法不断发展,出现第一部急症灸法专著《备急灸法》;明清时期灸法广泛用于外科急症。灸法经历了漫长的实践检验过程,对于厥逆暴脱、咳喘痛泻、痈疽疮疡、崩漏难产、惊痫抽搐、鼻衄喉痹等急症都有确切疗效,应用范围涉及内、外、妇、儿、五官各科。灸法具温经通络、扶正祛邪、回阳救逆之功,现代研究亦证实艾灸有抗炎镇痛、增强免疫作用。溯源急症灸法,可为现代临床急症用灸提供新思路,更好地传承与发展中医急症救治技术,推动现代急症医学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13.
禁灸穴考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灸法在临床上的逐步广泛应用,许多古代文献记载的禁灸穴已得到使用,取得了比较肯定的疗效。但是,有关禁灸穴的文献研究尚未见到。笔者收集了《针灸甲乙经校释》(文中简称《甲乙经》)、《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简称《千金》)、《外台秘要》、《新刊补注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简称《补注铜人》)、《针灸资生经》、《针灸聚英》、《针灸大成校释》(简称《大成》)、《类经图翼》、《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简称《金鉴》)及《神灸经纶》等11部古代医籍对禁炎穴的记载,并参阅有关其它文献,以探求古代禁灸穴的提出和发展,冀于灸法的研究有所俾益。  相似文献   

14.
浅议梅花二十四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梅花针灸学派吹灸疗法、点灸笔灸、灸架熏灸、通脉温阳灸、脐腹灸、胸阳灸、头颈灸、按摩灸、肢体灸、管灸、足灸、温针灸、化脓灸、隔物灸等14种单式灸法的命名原则、治疗器械、操作方法、适应病症、理论依据,以及在远近配穴法、上下配穴法、前后配穴法的指导下,两种或多种单式灸法相互配合应用的10种组合灸法,提出将灸法分为化脓灸和温和灸、隔物灸和非隔物灸,将灸疗器械分为治疗性艾灸器械和辅助性艾灸器械.  相似文献   

15.
南宋医家王执中,著有《针灸资生经》七卷,是一部因证配穴,内容丰富的临证针灸专著,尤其对有关历代的灸治疗法,加以综合总结,对我国灸疗学的发展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现就《针灸资生经》对灸疗学的贡献试述如下。扩大灸治病证,疗法完备晋唐时期重视灸法的趋势一直延至宋代。我国灸法先驱之一东晋人葛洪,在《肘后  相似文献   

16.
灸法是传统外治法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 ,其使用简便,治疗范围遍及内、外、妇、儿大小百十余种疾病,并且疗效显著.自古灸法与针法相辅相成,互为互补,故有针灸之称,而现今重针轻灸现象时有发生,现就灸法的重要性做简要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刘樊 《上海针灸杂志》2012,31(8):542-543
《灵枢·官能》:"针所不为,灸之所宜",可见上古医者非常重视灸法的作用。艾灸温阳益气、温经通络、散寒止痛、行气通郁之功是针石难以比拟的。唐代著名医家孙思邈对灸法的运用甚多,在《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中对外治灸法的记载颇为丰富,并有专篇论述。如《千金要方》:"若针而不灸,灸而不针,皆非良医也。针灸而不药,药而不针灸,尤非良医也。"  相似文献   

18.
小议临床施灸之灸量、灸感、灸效及其相互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灸法是用艾绒或其它药物放置在体表的穴位上烧灼、温熨 ,借灸火的温和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 ,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通气血 ,扶正祛邪 ,达到治病和保健的一种外治方法。灸法的应用 ,从古至今已有两千年的历史。早在帛书《经脉》就有关于灸法的记载。晋代名医陈延之《医心方》说 :“针须师乃行 ,其灸则凡人便施。”可见灸法运用之简便和广泛。《医学入门》又说 :“凡药之不及 ,针之不到 ,必须灸之。”《灵枢 官针篇》曰 :“针所不为 ,灸之所宜。”急救时又有“灼艾第一 ,丹药第二 ,附子第三。”现又有“大病必灸”之说。可见灸法与针刺及汤药治…  相似文献   

19.
灸治急症,首见于长沙马王堆出土之二部古灸经(或称帛书《经脉》篇),内中所述之心痛、心肠(惕)、癃、癫狂、咳血等多种急症,均可灸所属经脉加以治疗,有的甚至“久(灸)几(既)息则病已矣。”因灸法效速力宏,法便方简,颇为后世医家所推崇。晋·葛洪《肘后备急方》所载救治急症的针灸医方109条中,灸方  相似文献   

20.
张侬 《中国针灸》2001,21(9):563-564
甘肃省敦煌市莫高窟藏经洞所出我国中世纪文书,有唐宋医学写卷,与针灸有关的有20个卷号,其中《灸经图》是重灸派专著,灸壮多至1千壮,保存52个古穴及髓孔,五舟,天门,聂俞,手阳明,扳眉,足阳明古穴名。《新集备急灸经》为唐代针灸图,为急症施灸所集。《杂疗病药方》有耳孔灸方法。“不知名医方”中有隔豉饼灸,隔硫黄粉灸,隔雄黄灸等法,发展葛洪隔物灸法,为珍贵灸灸医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