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汤佳羽  蹇文渊 《河南中医》2021,41(2):245-249
目的:分析中医药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用药规律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和人工筛选近10年来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万方医学数据库、维普资讯收录的中医药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文献,整理出临床常用中药,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其用药规律.结果:收入152首方中的中药共133味,药物类别19类,用药频数1 7...  相似文献   

2.
271首治疗糖尿病中药复方用药规律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周鲁  周晓芳  付超  王倩 《新中医》2004,36(11):40-41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临床治疗糖尿病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整理经临床验证有良好疗效的中药复方271首,建立了治疗糖尿病的中药复方数据库,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用药规律,以及对临床典型症状治疗的用药特点。结果:在所使用的221种中药中,补虚药、清热药和活血化瘀药的使用比例和使用频率最高结论:中医治疗糖尿病以益气养阴清热为主,佐以祛瘀;常用药以补虚药、清热药和活血化瘀药为主  相似文献   

3.
袁泽焕  蔡煜佳 《河南中医》2022,(11):1714-1719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分析中医药治疗乳腺癌的用药规律。方法:收录《肿瘤方剂大辞典》《肿瘤良方大全》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治疗乳腺癌的方剂,采用频数统计、关联规则、聚类分析、因子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统计分析其用药规律。结果:共纳入249首方剂,涉及中药383味,其中抗癌解毒药8种,活血化瘀药7种,补虚药6种,化痰止咳平喘药、理气药各4种,解表药2种,利水渗湿药、平肝熄风药各1种。在关联规则分析中,当归、白芍的药物组合使用频率最高。3味、4味中药药组多以这两味中药加减配伍。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中,相同组合有乳香-没药、穿山甲-王不留行。当归、茯苓、白芍和白术等常配伍使用。结论:中医药治疗乳腺癌多将抗癌解毒药、活血化瘀药、补虚药和理气药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医药防治放射性口腔炎的用药规律,为临床提供参考和帮助。方法:对1998-2010年期间有关放射性口腔炎的文献进行查阅,对符合入选标准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查阅了1998-2010年期间有关放射性口腔炎的文献273篇,入选文献154篇,相关方剂112首,用药109味,用药频次1097次,其中使用频次在前5位的中药有生地黄、麦冬、玄参、金银花、茯苓。按中药学分类统计居前5位的是清热药、补虚药、解表药、利水渗湿药、化痰止咳平喘药。结论:放射性口腔炎用药以清热解毒,滋阴润燥为主,兼活血化瘀,凉血止血,化痰利咽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5.
吴鞠通的《温病条辨》在用药方面颇具特色,体现在三焦辨治上,根据疾病的演变,用药同中有异;重视湿邪为患,根据邪湿性质的不同,选用化湿、渗湿、燥湿不同去湿之药;在补益药的使用上,重在养阴保津,并且利、阴与补阳并用,以阳中求阴。  相似文献   

6.
笔者自 2 0 0 2年起拟安寐汤调治虚性睡眠障碍 30例 ,取得满意疗效 ,现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病例选择 全部选择门诊患者 ,病程皆 1个月以上 ,最长者 3年 ,年龄均 35岁以上 ,最高达 5 5岁。临床表现 入寐困难 (睡前时间达 1小时以上 ) ;寐而易醒 (每夜间断 2次以上 ) ,醒后难  相似文献   

7.
8.
目的观察三氧治疗对肿瘤患者睡眠障碍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65例肿瘤患者行三氧治疗;采用自体血疗法,抽出患者静脉血100 m L,然后与100 m L浓度为20μg/m L的医用三氧混合后再回输到患者体内,每周3次,每次间隔1~2 d,12次为1个疗程。观察患者三氧治疗后睡眠与精神状况的改善情况。结果睡眠改善的总有效率为72%(47/65),精神状态改善的总有效率为82%(53/65);睡眠改善维持时间(21±5)d,患者治疗期间精神状态能保持明显改善。结论三氧治疗对患者睡眠有明显影响,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精神状态。  相似文献   

9.
中医药治疗睡眠呼吸障碍疾病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睡眠呼吸障碍是睡眠过程中出现的呼吸障碍,包括单纯鼾症、上气道阻力综合征、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leep apneasyndrome,SAS)、低通气综合征及慢性肺部和神经肌肉疾患引起的有关睡眠呼吸障碍等,涉及疾患较多,范围较广。睡眠浅慢或暂停,反复发作的低氧、高碳酸血症及酸血症是其共同病理生理改变的基础。其中SAS的发病占有关睡眠疾患的1/2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中医药防治肝纤维化用药规律。[方法]查阅中国期刊CNKI数据库(1997-2012年)有关防治肝纤维化文献,进行药物的统计分析。[结果]总共有83味中药,使用频次273味次。药物种类包括补虚、活血化瘀、清热、理气、利水渗湿,占总体用药74.73%。药味以苦、甘、辛为主,累积频率77.29%,药性则以平、温、寒为主,累积频率97.80%。[结论]肝纤维化主要原因为正虚血瘀、湿热内侵,治疗用药以补虚、理气、清热、活血化瘀、利水渗湿为主。  相似文献   

11.
中药治疗大肠癌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郑肖莹 《中成药》1995,17(1):39-40
中药治疗大肠癌的研究现状上海市药材公司情报站(200002)郑肖莹大肠癌是国内外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可分遗传性和散发性大肠癌二大类。各国科学家对这二类大肠癌的病因作了大量的研究。1大肠癌发生的可能病因1.1遗传性大肠癌最主要的遗传性大肠癌,起源...  相似文献   

12.
13.
通过搜集大量糖尿病皮肤瘙痒症的中医疗法及用药的资料,分析中医治疗糖尿病皮肤瘙痒症的用药规律。从总的治疗方法中提取糖尿病皮肤瘙痒症用药中各类中药的使用频数、所占比例以及分别统计每味药出现频数、药物性味、药物归经。总结治疗糖尿病皮肤瘙痒症的常用药为清热药、补虚药、解表药,其次为活血药、理气药、利湿药等;药物性味以甘苦、甘寒、甘平最多,甘温、辛平、辛温次之,基本无大辛大热药;药物归经多入肝、心、肺。  相似文献   

14.
吴红伟  高月平 《河北中医》2012,34(12):1903-1906
围绝经期睡眠障碍是指女性在绝经期前后伴随围绝经期症候群出现的一类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疾病。围绝经期是女性由性成熟期向老年期的过渡阶段,由于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降低,导致垂体功能亢进,分泌过多的促性腺激素,引起自主神经和性腺内分泌功能紊乱,出现潮热、盗汗等血管舒缩变化、应激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析杨志旭教授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20年2月1日至3月21日杨教授在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救治新冠肺炎患者的50张处方,采用频数法分析用药规律。结果:50张处方涉及57味中药,合计用药频次646次,使用频次>30次的分别为黄芪、贯众、金银花、苦杏仁、百合、麻黄、茯苓、瓜蒌;四气中以寒性多见;五味位居前3位的是甘、苦、辛;归经位居前3位的是肺经、胃经、脾经;功效位居前3位的是清热药、化痰止咳药、补虚药。结论:杨志旭教授治疗新冠肺炎寒温并用、甘苦兼施,以治肺为主,注重固护脾胃,将清热药、化痰止咳药、补虚药协同配伍,以扶正解毒贯穿治疗始终,并根据疾病特点随症加减。  相似文献   

16.
根据中医辨证论治,采用清热利湿解毒、消肿软坚散结、活血化瘀法治疗结肠肿瘤1例,取得了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7.
针药结合治疗抑郁症睡眠障碍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评价针药结合治疗抑郁症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和分析疗效特点。方法:将91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结合组49例(针药组)和SSRI类抗抑郁药加促睡眠药组42例(对照组)。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评定疗效。结果:经4周治疗后,两组治疗后HAMD、PSQI积分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PSQI量表各因子分中,两组治疗后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日间功能障碍五项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但在睡眠障碍一项上无差异(P>0.05)。结论:针刺结合SSRI类抗抑郁药及促睡眠药治疗抑郁症睡眠障碍疗效好,适合临床应用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养心安神药和重镇安神药改善睡眠时相作用的异同.方法:在恒温、恒湿、自动光控和电磁屏蔽实验条件下,采用多导睡眠描记方法,观察养心安神药与重镇安神药对大鼠睡眠时相的影响.结果:柏子仁(Semen Platycladi)、远志(Radix Polygalae)可延长失眠大鼠睡眠时相中的SWS1期,但不缩短SWS2期和REMS期;酸枣仁(Semen Ziziphi Spinosae)延长失眠大鼠的SWS1期和SWS2期;磁石(Magnetitum)、朱砂(Cinnabari)同时延长SWS1期、SWS2期和REMS期.结论:养心安神药对REMS期无影响,而重镇安神药对REMS期有影响;与养心安神药相比,重镇安神药的磁石、朱砂对失眠大鼠的慢波睡眠延长作用更明显,可显著提高失眠大鼠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9.
睡眠障碍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人体睡眠和觉醒机制失常,从而造成以睡眠不足和睡眠过多为主要表现的一系列睡眠和觉醒状态有关的疾病。睡眠障碍是临床常见病,在中医文献上有大量关于对"不眠"、"不寐"、"目不瞑""不得卧"等的描述,这些症状  相似文献   

20.
黄丹  黄曼欣  李楚  聂嘉瑶  段德鉴 《新中医》2023,55(11):15-21
目的:分析探讨清代名医治疗肿胀病用药组方规律。方法:对《清代名医医案精华》所记载的肿 胀相关医案进行收集和整理,运用Microsoft Excel 2020 建立方药数据库并对处方数据按相关标准进行规范化处 理,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V2.5) 进行药物频次、性味归经及功效分布、关联规则、复杂熵聚类等分 析。结果:纳入15 位名医治疗肿胀的医案,共涉及处方100 首,包含药物208 味,总用药频次为1042 次。 高频药物(出现频数≥10) 25 种,使用频率最多的是茯苓(77 次);药性以温、寒、平为主,五味则多为甘、 辛、苦,所用药物大部分归脾、肺、胃、肾经;药物功效分布最多的是补虚药;最常用的对药是“陈皮-茯 苓”;最常用的角药是“陈皮-茯苓-大腹皮”;高置信度关联规则有“泽泻→茯苓”;熵层次聚类分析得到 10 组核心药物组合,潜在新方5 首。结论:清代名医治疗肿胀病以利水渗湿为主,不离补虚行气。同时常根 据具体情况,兼以止咳平喘、宣肺解表、温阳化湿、化痰行气等治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