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5.
6.
7.
8.
9.
经络理论的形成在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医学文献中已有描述,《黄帝内经》中的经络学说相比于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中经络学说已经有了极大地丰富和发展。对比《难经》和《黄帝内经》,在针刺补泻的手法上或存在不同的学术流派。从马王堆汉墓中出土的《脉法》《五十二病方》的灸到《黄帝内经》《难经》丰富的刺法,治疗方法的理论及工具日渐丰富。基于《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条文,可以看出仲景时代的医疗是继承了前人的经络及针、灸成果,当时存在烧针、温针、灸、刺穴位等多种治法,尤其是烧针一法,在治疗伤寒时经常被使用。仲景作为经方一派,对经络及刺、灸等方法也有继承和发展,针药并用,论述了疾病从经络入脏腑的发病规律,并在治疗伤寒和杂病中应用了刺、灸方法。但对于仲景时代广泛应用烧针温针治疗伤寒的社会现象给予了批判。 相似文献
10.
"欲解时"为疾病可能得解的时间,非病必愈之时。仲景秉承《黄帝内经》之说,重视天人相应及人身阳气对疾病转归的影响,人与自然息息相关,欲解时与天地阴阳四时亦直接相关,辨明六经欲解时,对启发临床辨证用药及疾病转归预后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阐明《伤寒论》中牡蛎炮制和煎法的含义及机理.方法 对于牡蛎炮制方法,以《伤寒论》涉及牡蛎的条文为基础,结合文献和实验研究分析含义及机理;对于煎法,指出《伤寒论》中牡蛎与现代煎法的不同,然后从不同煎法的煎煮时间、CaCO3溶解率、CaCO3煎出率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 《伤寒论》中牡蛎的煎法为熬,熬指的是以火焙干;《... 相似文献
12.
13.
14.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一语出自<素问遗篇·刺法论>,祖国医学把人体的机能活动(包括脏腑、经络、气血等功能和抗病康复能力称为"正气",凡一切致病因素足以造成发病条件的均称为"邪气"."正气"如何"存内",才能达到"邪不可干",是当今养生的目的体现. 相似文献
15.
辛开苦降,又名辛开苦泄或辛通苦降,是把苦寒与辛温药互相配伍应用的一种治法。有关本法的应用,最早见于《伤寒论》,后世温病学说的兴起,对本法的应用又有了新的发展,从而使辛开苦降法逐渐趋于完善。本法从八法角度来讲,属温清并用。从药物性味言之,属寒热、辛苦药味的组合,苦寒泄降,辛热宣通,辛苦合用,具有清泄郁火,燥湿化痰,通降气滞的作用。在临床中,本法应用范围很广。兹举病例如下: 相似文献
16.
脾胃学说是中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顾护脾胃在中医治疗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历代医家在临床治疗中均非常重视顾护脾胃。自《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肇始,李东垣创升补脾阳学说,叶天士创柔润胃阴学说,代有发挥。这些学派在中医治疗中均强调脾胃的调理,主张治疗疾病的核心为不论补虚泻实,皆当护脾为先。 相似文献
17.
长治中医集团在继2006年11月-2007年5月《伤寒论》高级研修班之后,《金匮要略》高级研修班在日前召开了开班典礼。长治市副市长李国隆、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文渊参加了开班典礼。在长治市中医研究所举办了《伤寒论》研修班之后,大家通过学经典、传薪火、用经方,取得了良好效果后,应大家要求举办此次《金匮要略》研修班。大家认识到,掌握经典精髓,拓展临床思维,是提高临床诊疗的捷径! 相似文献
18.
辛开苦降法,首创于仲景《伤寒论》,并为后世医家所推崇。以苦寒清热药与辛热祛寒药为主组方,用以治疗脘痞腹痛、恶心呕吐、肠呜泄泻、蛔厥久利等脾胃寒热错杂之证。在八法中属于“和”法。 相似文献
20.
《伤寒论》下利证常变辨证论治思维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常述变,是仲景辨证论治的一大特色.探讨<伤寒论>的常变思维观,对于深刻理解仲景辨证论治的基本精神,掌握<伤寒论>的诊治大法,开拓医者的辨治思路,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以仲景对下利证的常变法辨证论治为例,简要分析了其临床辨治疾病的常变思维观."常者易以知,变者应难识",不拘泥常法,而能灵活地运用变法论治,更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