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强辨病与辩证相结合的中医临证思维,有利于学生把握疾病规律;有利于学生准确的施方用药;有利于学生在临证时实施“治未病”.因此,在本科临床实习中,可通过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中医临证思维、指导学习中医经典、注重引导传统文化的学习这三方面,来加强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中医临证思维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本文作者通过选择近代中医名家经典医案组方,依据对方解的分析,确定组方方法的定义,评述其组方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归纳出7种常用中医临证组方方法.探讨常用中医临证组方方法的定义与特点,学习和整理近代中医名家临证组方的经验、技巧和规律,对于提高临证处方的水平,在继承中发展中医临证组方技术,将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3.
以《汉方入门讲座》(中译本名《中医临证处方入门》)为依据,探析日本汉方学家龙野一雄的临床思维模式,并分析中医临床思维体系的必要性与建立的方法。龙野一雄临证时,多采取古方派方证对应、病名-方证谱、临证审察机体状态等3种思维方式。通过不同的切入点,把各种证和各种处方结合起来,使之成为一个系统,即临床思维体系。龙野一雄从症状鉴别入手,构建思维体系。  相似文献   

4.
韩天雄  颜琼枝  刘珺 《新中医》2013,(11):160-161
中医临证思维,是指医者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应用自己掌握的中医理论和自身的实践经验,在判断和分析疾病本质、发病规律,制定治疗、预防疾病的原则及处方用药过程中所表现的思维活动。根据临床诊疗的不同阶段,大致可分为3种表现形式:∞在诊断疾病过程中所表现的思维,称之为中医诊断思维;墨根据患者的症状进行辨别所表现的思维,称之为中医辨证思维;⑨制定具体治疗方剂和药物配伍所表现的思维,称之为中医治疗思维。开展临证思维研究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传承工作具有十分重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前中医眼科临床多实施西医疾病诊断与中医证候诊断的双重诊断模式。为了规范眼病论治,维护中医辨证的主体地位,发挥中医特色优势,更好的提高临床疗效,将中医眼科的临证思路归纳为:1)明确西医诊断及分期;2)强调中医思维、完善中医辨证;3)开展病证鉴别;4)确立治疗原则,中医强调调气治本;5)辨证论治;6)专病专药六个步骤。  相似文献   

6.
贾煜 《中国中医急症》2010,19(6):981-983
戴裕光教授对中医有独到的感悟,在中医内科杂病方面积累了丰厚的临证经验。他认为《黄帝内经》是中医入门和提高必读的经典,这部经典阐述了中医的核心思想,阐述了中医临床思维中应该坚持的方式和方法。同时他认为《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经典是中医临床的有效模版,方剂汤头是中医最基本的基本功,学习医案是提高中医临床技能的捷径。他对于中医临证中如何处理天地人的关系、如何兼顾主证和兼证、如何从细微点滴处发现辨证的关键等方面都有深刻而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7.
印勇 《光明中医》2011,26(5):887-889
回顾十年来学习中医的体会,认识到《黄帝内经》对现代中医传承有着很好的启示,归纳出"在生活中培养‘意象思维’的思维方式"和"在临证中坚持‘中西医配合’的原则"两条主要感悟。  相似文献   

8.
中医辨证论治体系包含独特的科学思维方法和临证应用规范,针灸临证中也将其充分融入。中医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医者就是这一系统的核心和主导者,故根据《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理论,以中医观点为指导,结合笔者临床经验总结出中医针灸的临床辨证应遵循通过四诊、经络诊察、审证求因、阐明病机、立法治疗的基本诊断治疗原理,即司外揣内、见微知著、以常衡变的思维模式。同时结合临证病案探究予以佐证,进一步提高中医针灸临床诊疗水平的方法,推动中医溯本求源、继承、创新和发展,使中医药、针灸在继承、创新、研究中精细化。  相似文献   

9.
中医的核心和精髓在于其独特的思维方式。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中医的整体思维、辩证思维、取象思维、中和思维和临证思维,才能使学生真正学好中医基本理论并付之于临床。掌握中医独特的思维方法是学习中医学各门课程的桥梁,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机结合各种思维方式,并把培养中医思维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  相似文献   

10.
中医师承教育是培养人才的重要方式,对院校教育是一种补充和完善。以院校教育为主体、师承教育为补充的多途径人才培养模式更符合当今社会对中医人才的需求。其中,中医临床思维模式的建立是中医人才培养的核心,而师承教育则因其注重临证实践的特点,对中医临床思维模式的建立具有明显优势。本文分别从中医师承教育的发展、院校教育的优势与不足及师承教育对中医思维形成之重要性等方面对当前中医教育模式进行了论述和探讨,认为将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有机结合的同时,更应该重视培养中医学子的临证思维能力,从而塑造更多优秀的中医药人才,助力中医药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1.
近十年中医古代医案整理研究述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禾  刘小斌  胡经航 《新中医》2005,37(10):88-90
历代医家对中医医案的整理研究大体分二类,一类是顺应医案自身形成发展需求的研究,如对医案的撰写收集汇编、注疏整理加按,重在对医案结构、内容、形式的完善规范,以保存完整客观、有参照价值的临床记录,指导后世医家对医案的编写,并从医案发展史的角度,研究历代医案形成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和各自成就及代表作,进而探讨医案整理研究方法学的规律;一类是从指导中医临床应用角度,对医案内容加以分析归纳研究,如对医者临证思维的阐释,对各医家、流派学术思想的探讨,各专科、专病、专症理法方药运用特点的归纳,以供后世医家临证学习参照.  相似文献   

12.
应用象思维这一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导思维模式,通过观察人体生理病理的表象,理解中医学高度概括、综合而抽象的本质内涵,逐步培养起临证重察象、立象以尽意,据证处方药的中医临证思维方法,以期取得更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基于对一般思维、中医思维与中医临床思维之异同特点的递进分析,比较发现当代中医教育中存在中医观念淡薄、中医带教不实等短板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专业硕士阶段中医临床思维培养的基本思路与有效举措,包括:夯实经典研修、增补传统文化、特设辨证思维程序、规范门诊临证带教等。  相似文献   

14.
<正>中医思维是继承中国传统文化思维方式,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自觉地产生并有效地指导诊断和治疗疾病的临证思维方法。中医思维的培养是通过有规律地对中医系列课程的学习和加强实践来逐渐实现的。然而,我国高等中医院校现行的课程设置是众多高校中较为复杂的,不仅包括了一般公共课、中医学基础课和临床课,而且还增加了西医学基础课和临  相似文献   

15.
辨证论治是中医诊疗特色,而往往临证之时,四诊所得资料证型互参,难于把握。田旭东主任医师是甘肃省名中医,硕士研究生导师,从医三十年,临床经验丰富,临证之中常四诊合参,审证求因,因此辨治独到,效验完备。通过对田旭东主任医师临床验案二则的经验进行总结分析,以冀提升临床辨治思维与疗效。  相似文献   

16.
针对高等院校中医药类专业留学生针灸临床教学教改的重点和难点,围绕针灸临证思维的内容和教学对象特点,从理论知识、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衔接、考核评价等多维度进行了教学探索和实践。充分发挥中医独特的辨证思维优势,突出培养学生针灸临证思维,在中医专业留学生本科班的针灸教学实践中有效提升了留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增强了留学生对针灸的学习兴趣,对促进针灸学的国际化传承、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医各家学说》是连接中医基础课程与临床的桥梁,与临床有紧密的联系,对学生临床能力及临证思维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从转变思维观念、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重医案分析等方面进行教学要点的探讨,以达到本课程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8.
肿瘤中医病证范畴广泛,病因病机复杂,临床症状与证候特点呈现多样化,标本缓急各异,多有从化、易于传变。因此临证辨别标本、虚实、缓急、顺逆裁定治则是肿瘤防治的重要临床思维方法,辨标本虚实思维,即思维学中理论思维和关系概念在中医临床思维中的具体体现。具体包括辨本虚、标实证,急则治标、缓则治本,基于治病求本与扶正培本治则、病因辨证与祛邪解毒治则、攻补兼施治则等多种思维方法,临证应依据实际需求,将辨标本虚实论治肿瘤临床思维方法与辨病思维、辨证思维、治未病思维、三因制宜思维、杂合以治思维、中西医汇通思维融会贯通,随证立法,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19.
先证而治是基于疾病发展规律、具有辨病论治思想的治疗方法,有着重要的理论和临床价值,在现代中医临床中展现出不可忽视的生命力。从先证而治的历史源流出发整理归纳其产生、演变和发展脉络,结合现代应用的实例,认为先证而治蕴含的疾病整体观和辨病论治思维,对中医临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肿瘤是体质因素加外感、内伤多种病因所致,在正虚基础上,脏腑阴阳气血功能失调,邪毒搏结积聚,逐步形成癥积的一类病证。辨病论治是逻辑思维、合取概念、归纳推理在中医临床思维中的具体体现,是肿瘤防治中重要的临床思维方法之一。在临证中具体包括辨病机、辨病分型、辨病分期、辨病辨方证,和病分类证、证分藏象阴阳思维等具体临床思维方法。肿瘤辨病论治临床思维方法经过长期历史实践形成了鲜明的中医特色和丰富的中医内涵,但需要综合、汇通其他临床思维方法综合运用于临床肿瘤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