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分析目前中医学专业研究生培养现状,认为传承能力是中医学自身人才培养规律要求、职业(岗位)胜任能力要求、创新发展的前提;提出以传承能力为导向的构建研究生培养模式,即以传统文化为基础、以中医经典为核心,以名老中医经验为要素,以中医文献对比阅读为途径提高中医学专业研究生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2.
曙光医院在承担长学制人才培养过程中,勇于改革,大胆创新。以培养中医学专业学生中医综合思辨和临床传承能力为工作重点,分5个模块进行了一系列从体系到内涵的教学改革,取得丰硕的教学成果。  相似文献   

3.
中医药传承千载而不衰,目前院校教育已经完全替代传统师承教育成为培养中医人才的主渠道,现总结梳理全国各中医药高等院校传承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并结合我校中医人才传承培养体系的实践历程,探讨如何从传承的内容、传承的形式方面做好中医药的传承工作,探讨如何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标准,以提升中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最大程度发挥中医药的传统特色优势,提高我国医疗卫生水平。  相似文献   

4.
河南中医学院于2009年举办中医学专业仲景学术传承实验班,旨在培养仲景学术思想传人和有能力继承、发扬中医精髓的中医传承人才。文章依据培养成本和生均教学成本,比较了普通中医学专业与中医学专业仲景学术传承实验班的教育成本,并进行了卫生经济学评价。结果显示,虽然中医学专业仲景学术传承实验班的生均培养成本和生均教学成本均高于普通中医学专业,但可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取得最大的教育成果。  相似文献   

5.
15年来,为了全方位提升学生临床能力,我校从加强附属医院建设着手,确立了以医教协同育人机制为核心,以中医学术特点和人才成长规律为指导,临床真实情境体验为主体,中医思维、传承和诊治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总体改革思路,构建了"三融通"中医临床教学体系,优化中医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取得显著教学效果及系列创新成果。  相似文献   

6.
通过开设"浙派中医"网络课程,课堂教学中融入"浙派中医"元素,"见习医生制"过程中实践流派传承,见习、实习阶段,建立流派师承模式,形成了基于"浙派中医"传承理念的中医本科教育模式,建立了兼顾流派传承的高质量师资队伍,使我们的学生成为中医临床思维能力及动手能力较强,兼顾流派传承的拔尖型中医本科人才,不仅受益于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学生,而且可在其他学校推广。  相似文献   

7.
"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为中医人才培养提供借鉴。针对目前中医皮肤病学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文章通过强化中医文化自信、培养中医思维能力、扎实理论学习、锻炼科研能力、升级教学方式等措施,探讨新时代中医皮肤病学研究生培养彰显特色、提高教育质量、打造高素质中医药专科人才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现代化的院校教育为祖国培养了大量的中医人才,但仍存在基本功不扎实、临床能力不足、名医大家数量减少、中医理论发展迟缓等问题。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创立了"名老中医传承班"中医人才培养模式,规划中医本科生的基础学习、临床实践、课外拓展和科学研究"四位一体"的成长轨道,旨在培育高素质中医人才,为中医传承与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在国家大力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中医思维培养问题得到普遍关注与重视。目前中医思维研究主要体现在中医思维特点、中医思维方法、中医思维模型等方面的研究,对中医思维培养的核心要素具体探讨较少。文章根据《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中医学专业(暂行)》提到的基本要求和办学标准,针对目前中医临床教育存在的普遍问题,主要从培养中医学生病史收集及展开能力、综合信息阐述分析病机能力、方药阐释能力、疾病走向动态把控能力四个方面进行论述,以期解决部分教育问题,拓展中医传承人才培养的具体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10.
人才培养堪称"双一流"建设的基石.医学人才的培养事关人类健康与发展,中医人才的培养如何在历史沿革中适应"双一流"建设的要求是值得探讨的话题。以上海中医药大学为例,从学校及人才定位、人才培养体系、培养载体、培养保障4个方面进行梳理,探讨中医人才培养的策略与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中医传承和人才的培养是实现健康中国的重要内容。师徒传承具有悠久的历史,具有鲜明的优点。冉雪峰是著名中医学家、中医教育家、一代中医宗师,其一生通过师徒传承等方式培养了不计其数的中医学子和熊济川、龚去非、宦世安、郭士魁、陈可冀等优秀中医人才。从冉老一生培养中医人才的做法中得到启示:针对当前中医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培养中医人才可采取师承培养与学校教育相融合的模式。  相似文献   

12.
目前中医人才培养模式的趋势是中医院校教育加师承教育,但如何确保中医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良好配合,提升中医传承能力与中医临床思维能力,以保证中医院校加师承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实施,是本平台构建的指导思想。本文重点从指导思想、理念和任务、平台的构成3方面论述了中医传承及中医临床思维实训平台的构建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3.
中医思维乃中医药人才培养的关键。当代中医药高等教育的中医思维培养,必须坚持经典为根、传承为本、疗效为魂之路径。经典为根、传承为本、疗效为魂,对于中医人才中医思维的培养来说是3个重要组成部分,三者是相辅相成的,是三位一体的。在经典中获取滋养,找到中医理论的自洽性与逻辑起点,这是中医思维建立之根;在传承中找到一种与中医的血肉联系,找到一种中医看得见、摸得着的感觉,这是中医思维建立之本;在临床疗效中找到中医思维的活力及其体现,找到中医思维的基本归宿,这是中医思维建立之魂。  相似文献   

14.
高等中医药院校的学科专业设置由中医药学拓展到非中医学学科领域,非中医学专业人才培养如何突出中医特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而中医思维模式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解决复杂性科学问题的能力、以及健全人格的培育都有积极作用,对培育突出中医特色的新型开放型人才有重要意义;中医思维模式可以通过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加强中医理论教育、形成良好的中医思维氛围、鼓励学生学习中医专业的技能等途径来进行培养,以提高学生社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中医护理是在中医理论体系指导下,将护理技术与中医的有机结合,运用中医思维模式中的"和"的思想、整体观念、辨证思维指导中医护理临床操作,为患者提供具有中医特色的优质护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中医药知识的普及,人们对中医护理的需求和期望也日益增加。文章根据目前中医院中医护理开展情况及需求,阐明中医思维在临床护理中的优势,提出了培养中医思维能力护理人员的重要性。从护理人员中医素养和培养体系入手,探讨现阶段中医院培养中医思维护理人员的制约因素和应对策略。在加强中医护理文化建设的同时,进一步优化人才梯队和师资配置,建立中医护理传承人才培养体系。在教学模式和中医思维能力培训大纲方面积极探索与完善,为临床培养优秀的中医护理人才提供教学保障。  相似文献   

16.
中医思维是中医应用的基石,要构建中医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就必须突破现行教育模式下中医思维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中、西医思维,即培养模式化、标准化分型辨证、辨证用药思维弱化、中药药理选方用药思维、以实验代替临床实践、毕业前临床标准化考核等方面的束缚,开展传统文化普及、打破中西并重的格局、开设中医思维学课程、重视经典著作研读、摆脱标准化分型辨证思维束缚、延长临床实践时间、减少验证性培养方法,其中兴趣深化、中国传统文化素养培养、中医理论及临床基础培养、中医经典精读、中医学术流派经典精读、现代医学基础培养、中医导师临证、独立临证等是立足思维培养,构建中医应用型人才成长的阶梯。培养过程如始终以中医思维为抓手,尽可能避免各种束缚,构建中医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效机制,势必可以培养一批具有扎实中医思维功底的中医应用型人才,并为推动中医事业的发展提供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17.
在中医学研究生培养中发现学生中医理念不够突出,中医思维片面肤浅,临床辨证困难,隐性知识难以传承。为适应社会需求,培养能够独立从事中医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甘肃中医药大学基于思、教、研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中深化中医理念,以运用与创新更高阶能力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主动性,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隐性能力,构建更有效的中医学专业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8.
中医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由于西方文化与医学的冲击,中医药传承遭遇困境。本文认为,人才培养体系西化、传承模式不足、思维方式弱化及传统文化缺失是主要原因。文章从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建立适宜传承模式、强化中医药思维方式培养及夯实中国传统文化素质等方面强调加强中药技术传承与人才培养工作。其中中医药思维方式是传承的核心,中国传统文化是传承的灵魂。  相似文献   

19.
中医学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弘扬中医药文化首先要培养具有传承精神和能力的优秀人才。长春中医药大学注重传承型中医人才培养,经过多年的教育实践,探索出一条传承型中医人才培养的特色教育之路,在坚持中医文化育人,传承大医精神;坚持中医经典的基础地位,传承中医经典;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传承临床经验;发挥名老中医的引领作用,传承学术思想等方面积累了经验,取得了成效。  相似文献   

20.
"读经典做临床"是传统的中医人才培养模式,在这种培养模式下,中医成才的平均时间为17余年,难以满足当前社会对中医人才的需求。因此,笔者提出在互联网、大数据背景下的中医药现代传承模式,将传统模式下一人完成的诊疗知识积累变为多人协同完成中医诊疗知识的积累,实现从"读经典"到中医经典知识管理、从"做临床"到中医医案知识管理的转变,从而大大提升中医人才传承培养效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中医现代传承平台功能的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