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医圣张仲蒂所著《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对粥给予了足够的重视。本文从“糜粥自治”和“糜粥自养”两个方面,探讨了糜粥在临床中的妙用。  相似文献   

2.
<正> 糜粥疗法(简称粥疗)是以各种糜粥却病延年的一种方法。鉴于此疗法尚未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故余不揣谬误,对此疗法试作浅谈,敬请杏林同仁批评指正。倍受赞誉之糜粥粥,古虽有(饣亶)、(饣建)、(饣衍)、糊、羹等名,有“稠者曰糜,淖者曰粥”之分,但《广韵》、《集韵》、《韵会》、《正韵》均谓粥为  相似文献   

3.
近读蔡金波同志编著的《幼科糜粥谱》一书《以下简称《幼科》),受益匪浅。认为此书广采博引,内容丰富,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条理明沏,层次清楚,是本难得的用糜粥防治儿科疾病的好书,颇值得医林同道认真一读。 1 概貌与体例《幼科》系由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年11月出版。全书共分10个部分:一,糜粥医用简史;二,糜粥疗法适用范围;三,幼科应用糜粥之特点;四,糜粥运用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4.
糜粥疗法是祖国医学所特有的一种防病治疾的医疗方法,不仅简便验廉,更因能补益脾胃,顾护中州,与小儿“脾常不足”之特点相宜,且寓医于食,甘美可口,易为患儿所接受,故确系儿科治疗中之一良法。现介绍几种常见儿科病证的糜粥处方:蛔虫症可选用:苦楝要粥(《圣济总录》:苦楝根  相似文献   

5.
粥,古时又称糜(现福建、广东的一些地方仍如此称),是指以米为主要原料熬成的稀饭。如果把米同药放在一起煮成稀饭,就是药粥。它属于中医食疗学范畴。 1 药粥的历史 粥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早在六、七千年前的黄帝时代就有“黄帝蒸谷为粥”之说。两、三千年前的春秋战国时的简帛医书中已有服  相似文献   

6.
品粥的心境     
粥乃米饭面食之祖先。古时论粥的书不少,称粥为糜、膻、酏等。一年四季,在膳食中有粥,不仅可调剂胃口,增进食欲,且可补充身体水分。自古以为,喝粥可治病,使人延年益寿。从汉代起就有关于粥的记载,明代名医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列有五十多种粥,“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胃虚,谷气便作,  相似文献   

7.
文人与粥     
粥,俗称稀饭,古代又叫糜、酏等.据<古史考>载:"黄帝始蒸谷为饭,烹谷为粥".乃大米与水熬至稠而成.粥是我国民族的、带有特色的传统食品.因而,食粥的历史源远流长,尤其在文人墨客中涉及较多,也留下了不少佳话.  相似文献   

8.
正著名医家王士雄说过:"粥为天下之第一补物。"作为我国人民最基本、最普通的饮食品种之一,粥为人们的健康生存有不可磨灭的贡献。根据《礼记·月令》中"养衰老,授几杖,行糜粥"的记载,食粥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文人爱粥、咏粥的也不乏其人,大文豪苏东坡喜食花鸡粥,书法家柳公权爱吃绿豆粥。陆游则爱  相似文献   

9.
自古以来,粥是中国广大地区居民喜爱的主食形式之一,《周书》说“黄帝始烹谷为粥”,表明中国人民食粥的历史十分久远。 粥有稠厚、稀薄之不同,在古代,其名称也有别。《广雅》称粥之厚者为“鬻”,唐代经学家孔颖达则认为“稠者曰糜,淖者曰鬻”。食粥之益处,清代黄云鹄《粥谱》说:一省费,二津润,三味全,四利隔,五易消化。其实,从更宽广的角度来看,食粥至少有六方面的意义和作用,即:敬老、节约、救荒、疗疾、养生、美食。 《礼记·月令》载:“仲秋之月,养衰老,授几杖,行糜粥饮食。”《汉书·武帝纪》载:“民年九十以上,…  相似文献   

10.
文人与粥     
张远桃 《气功》2009,(2):185-187
粥,俗称稀饭,古代又叫糜、酏等。据《古史考》载:“黄帝始蒸谷为饭,烹谷为粥”。乃大米与水熬至稠而成。粥是我国民族的、带有特色的传统食品。因而,食粥的历史源远流长,尤其在文人墨客中涉及较多,也留下了不少佳话。  相似文献   

11.
文人与粥     
粥,俗称稀饭,古代又叫糜、酏等。据《古史考》载:“黄帝始蒸谷为饭,烹谷为粥”。乃大米与水熬至稠而成。粥是我国民族的、带有特色的传统食品,因而,食粥的历史源远流长,尤其在文人墨客中涉及较多,也留下了不少佳话。  相似文献   

12.
周国珍 《家庭中医药》2021,28(10):60-61
粥,古书上有不同的名称,如称为"糜""鬻""酏"(薄粥)等.相传中华民族的祖先黄帝"烹谷为粥",传于后世.据《周礼》记载,在三千多年前的西周,当时的王公大臣把吃粥列为重要的"六饮"之一,专门由管理食品的医生掌管调配.从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的14种医学书简中,还发现有服青梁米粥治疗蛇咬伤,用加热的石块煮米粥内服治疗肛门痒痛等方.可见国人两千多年前已经用粥来治病.唐朝皇帝还把粥作为恩赐大臣的御品.据《金銮记》载,大诗人白居易在翰林院做官的时候,才华出众,皇帝赐他"防风粥一瓯,食之口香七日".  相似文献   

13.
小儿患病,畏药味之苦涩而拒服,致使治疗愈显其难。笔者糜粥疗法具有补益脾胃、顾护中州,与小儿稚弱之体,不耐攻伐之特点相宜。  相似文献   

14.
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明确指出服用桂枝汤后要喝热稀粥,以助药力;在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桃花汤、竹叶石膏汤中均以粳米为粥,用以防止药物苦寒败胃,促进脾胃的运化;十枣汤后仲景提出要喝糜粥,其目的就是固护正气、加强祛邪作用;仲景根据巴豆得热助泻,得冷泻止的特点,让病人进食冷粥以防止下利太过,耗伤正气。仲景使用粥,也有冷热粥及先后之别,如三物白散用的是冷粥,桂枝汤和理中汤是药后服粥,白虎汤、桃花汤则是用粥作为辅料,一起服用。现代人对粥的用法多侧重于养生保健及治病调体两方面,在原有常用谷物的基础上,加上有治病作用且口感较好的草药,一起熬制,来发挥更多的治病作用。  相似文献   

15.
粥是我国人民喜爱的传统饮食之一。它是由谷类食物煮至糜烂而成,故又称“糜粥”。如: 《素问·玉机真脏论》就有“浆粥入胃,泄注止,则虚者活”的载述。张仲景在其《伤寒杂病论》中,创造性的把啜粥与药物治疗结合起来,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开创了辨证用粥的先河。谨就仲景粥疗的临证意义略论如下。一、益阴酿汗助药祛邪《素问·评热病论》:“人之所以汗出者,皆生于谷……汗者,精气也”说明汗为阴液,源于水谷化生,谷气盛则精气充,精充而津液足。仲景在应用桂枝汤类发汗剂时,每喜用粥以助药力。如服桂枝汤“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栝萎桂枝汤治柔痉,方后注“汗不出,啜热粥发之”  相似文献   

16.
李润 《科学养生》2016,(11):48-49
正粥,俗称稀饭,古时叫"糜",是我国人民最常吃的一种食品,食粥在我国已有数千年历史,早在《周书》中就有"黄帝始烹谷为粥"的记载,《礼记·檀弓》中也有"饘粥之食"的说法。应用药物与米谷共同煮粥治疗疾病,最早见之于《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该传中记载:齐王有疾,医家淳于意诊断后让齐王服"火齐粥",服后齐王病愈。这之后,涉及药粥的著述越来越多。汉代张仲景在所著的《伤寒杂病论》中有许多米药同用或药后食粥的论述,如"白虎汤"、"桃花汤"、"竹叶石膏汤"等都是米药合用的典型。唐  相似文献   

17.
在《伤寒论》中除了用药物、针灸等方法治病外,仲景还采用了饮用水的方法。它是注重内外环境自我调节的方法之一,也是仲景学说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现就此方法作如下浅谈。(一)笔者认为:全书论水可分体内饮水和体外用水之立体治病方式。而体内饮水又可分为三大类型:一是渴饮用水,包括饮暖水、沸水或浆水等;二是煎药用水,包括一般煎药用水和经处理后之甘澜水等;三是稀粥类水,因稀粥中含水较多,包括白饮、稀粥、糜粥,或热粥或冷粥等。还有一种指病理产  相似文献   

18.
《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中记载使用粥的方剂共25首,分别伍用粳米、大麦、小麦、赤小豆,其中粥汤调和药物6首、药后服粥8首、粥药混合煎煮11首。粥在这些方剂中分别起到顾护胃气、助益汗源、温补阳气、养阴生津、降低药物毒副作用、调和散剂等作用,对此进行归纳总结可为现代医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冬者岁之余.正是读书好时节。夜读难免消耗体力,饥肠辘辘。此时喝一杯黏稠的山药粥,犹如饮了琼浆玉液,舒畅无比,正是“一杯山药进琼糜”(陆游.秋夜读书每以二鼓尽为节)。  相似文献   

20.
中国人以粥养生、以粥治病历史悠久。中医相信清粥对人体有帮助,以适当药材入粥更佳。粥品容易消化,并可减低肠胃负担,不仅果腹,还可滋补身体。今就不同年龄层成员的健康状况设计适合的滋补粥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