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山楂古今应用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春雷 《河南中医》2002,22(5):85-86
山楂味甘、酸、微温 ,归脾、胃、肝经。功能消食化积、行气散瘀、止泻止痢。现代医学认为 ,山楂含有酒石酸、柠檬酸、山楂酸、维生素C、黄酮类、内脂、糖类及甙类等。药理研究证明 ,山楂能增加胃中消化酶的分泌 ,促进消化 ,所含脂肪酶可促进脂肪分解。所含多种有机酸能提高蛋白酶的活性 ,使肉食易消化。山楂药效成分还具有收缩子宫、强心、抗心律失常、增加冠脉血流、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对痢疾杆菌及大肠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等等。1 健脾消食化积《脾胃论》 :“夫脾者行胃津液 ,磨胃中之谷 ,主五味也。胃伤饮食不化 ,口不知味 ,四肢困…  相似文献   

2.
山楂中药名出于元·朱震享《本草衍义补遗》。别名 ,红果子 ,为蔷薇科落叶灌木山楂的果实。主产山东、河南、江苏、浙江、安徽、湖北、贵州、广东及辽宁等地。秋末冬初采收 ,晒干。生用或炒用。山楂含酒石酸、枸橼酸、山楂酸、齐墩酸、槲皮素、内酯、甙类、解脂酶、黄酮类及糖类等。其性微温 ,味酸、甘 ;入脾、胃、肝经。有消食化积、活血化瘀作用 ,治疗高血压、冠心病及高脂血症。实验研究表明 ,山楂能增加胃中酶的分泌 ,促进消化 ,所含解脂酶能促进脂肪类食物的消化 ;能扩张血管 ,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 ,降低血压 ;久服有降低血清胆固醇、收…  相似文献   

3.
<正>山楂,俗称"山里红"、"胭脂果"、"红果"等,为蔷薇科植物山楂或野山楂的果实。主产于山东、河南、江苏、浙江等地。我国栽培山楂的历史已有2000多年。古人称它为"酸楂"。柳宗元诗中有"伧父馈酸楂"的诗句,说明在唐代山楂就已成为民间的馈赠礼品。山楂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是一种常用中药。《本草纲目》言其能"化饮食,消肉积、  相似文献   

4.
诗有云:“风摇垂枝花似雪,黄河下游山楂多;霜染蜡叶红果熟,长城内外遍山野。”山楂的别名有20多种,如红果、山里红、鼠查、酸楂、赤爪实、大山楂等。其性味微温,甘、酸,入脾、胃、肝经,有消食积、化痰、散瘀、清胃、解毒、醒脑等功能,用于治疗痞满、瘀积、痰饮、泻痢、肠风、疝气、心腹痛、产后瘀阻、恶露不尽等症。  相似文献   

5.
山楂的妙用     
山楂的营养成分极其丰富,它含有糖类、胡萝卜素、维生素C与维生素B_2、枸橼酸、山楂酸、烟酸、蛋白质、脂肪、钙、铁等成分。其中维生素B_2和钙的含量,在水果中居于首位。 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山楂有扩张血管、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降血压、降低血清胆固醇的作用。此外,对痢疾杆菌、大肠肝菌均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山楂具有降血压、降血脂和扩张冠状动脉的作用,用于老年人防治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及冠心病有良好作用。山楂中含有的黄酮类化合物30余种及黄酮甙类、黄酮醇类及甙类、三萜类化学成分,还有多种有机酸类、维生素类、糖类及矿物质等。特别提出的是,山楂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对增强老年人的体质和抗氧化有益。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山楂酸对顺铂(cisplatin)致近段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实验共分四组:空白组、顺铂组、山楂酸保护组、维生素E保护组;培养HK-2细胞,加入顺铂及预先加入山楂酸或维生素E进行孵育,采用试剂盒测定细胞内MDA及GSH含量,采用荧光素DCFH-DA探针法测定细胞内ROS含量,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及坏死情况。结果:经山楂酸干预后,HK-2细胞内MDA明显减少,GSH明显增加,表明山楂酸能显著抑制顺铂诱导的细胞内ROS水平升高;流式细胞术测定结果表明山楂酸对顺铂所致的细胞毒性有保护作用。结论:山楂酸对顺铂诱导的HK-2氧化应激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采用薄层扫描法,对山楂不同溶剂提取、不同粉碎度及山楂肉、山楂核中酸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山楂采用水提不能检出熊果酸;山楂粉碎得越细,越有利于熊果酸的溶出;山楂肉中熊果酸的含量较核中多出200倍以上。  相似文献   

9.
炮制对山楂中总黄酮及总有机酸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正> 山楂具有消食健胃,行气散瘀的功能。中医除用生品外,还多用不同火候的炒制品。已知山楂主要成分为黄酮、三萜和多种有机酸等。关于炮制对山楂药效成分的影响仅见对个别炮制品中黄酮类成分变化有报道。本文  相似文献   

10.
南北山楂及其习用品和伪品的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楂为常用中药.始载于唐·<新修本草>,其味甘酸性微温,入脾、胃、肝三经,可消食化积、活血化瘀、驱虫.主治食积气滞、脘腹胀满、恶露不净、泄泻痢疾、产后瘀血引起的小腹痛,疝气偏坠胀痛、小儿乳食积滞等症.随着药用、食用需求的增加和利益的驱使,大量伪品涌入市场,全国使用的山楂主要为蔷薇科植物山楂Crataegus pinnatifda Bge.,山里红Crataegus pinnatifida Bunge var.major N.E.Brown及野山楂Crataegus cunneata Sieb.et Zucc.的果实.原植物系落叶乔木或灌木.商品习称前二种为"北山楂",多为栽培,果大肉厚,色红,多切成薄片后入药;后者习称"南山楂",多野生于向阳山坡,果小核大,多是整个或压成小饼入药.同属植物湖北山楂在少数地区亦作南山楂药用.广西使用的广山楂为其地区习惯用药.常见的伪品有植物栘依及楸子的果实.其中北山楂质量较佳,南山楂次之,伪品更次,现将其正品及伪品的主要性状特点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主料:红枣10颗,雪梨1个,山楂10颗。调料:冰糖适量。做法:红枣用温水稍泡,雪梨去皮切片,山楂去核。将3种水果同时入锅,加冷水煮沸后改小火慢炖至雪梨透明。加适量冰糖再煮2min即可。功效:中医认为,山楂味甘、酸,入肝、脾、胃,具有消食健胃、活血化瘀、驱虫等功效。山楂除了是消食之佳品外,常食还有软化血管、降低血压和胆固醇、利尿等作用;山楂所含的黄酮类和维生素C、胡萝卜素等物质能阻断并减少自由基的生成,可增强机体的免疫力,防衰老。但是脾胃虚弱、糖尿病、习  相似文献   

12.
山楂为蔷薇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山楂、山里红及野山楂的干燥成熟果实。前二种习称“北山楂”,后一种习称“南山楂”。全国各地均有栽培 ,为药食同源植物。山楂性酸 ,甘、微温 ,归脾、胃、肝经 ,具有消食化积 ,活血化瘀的功效 ,临床用于食滞不化及产后瘀阻腹痛等症。近年来临床常以生山楂用于高血压、冠心病及高血脂症的治疗 [1 ] 。国内近年来逐渐对山楂及叶进行了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等方面的研究 ,取得了可喜的进展。本文就此方面作一综述。1 化学成份 [2 ,3 ]南山楂富含苷类、黄酮类、山楂酸、齐墩果酸、Vc、VB2 、胡萝卜素、鞣质…  相似文献   

13.
HPLC-ELSD法测定山楂中熊果酸和齐墩果酸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谢颖  吴春红  谢宝金 《中草药》2004,35(12):1417-1428
山楂为蔷薇科植物山里红Crataegus pinnatifida var.major N.E.Br.或山楂C.pinnatifida Bge.、野山楂C.cuneata Sieb.et Zucc.的干燥成熟果实。前者药材称“北山楂”,后两者称“南山楂”。文献报道,山楂含有熊果酸和齐墩果酸等多种有机酸。熊果酸和齐墩果酸是多种药材和制剂的质量控制指标。  相似文献   

14.
福建省三明制药厂生产的三元牌山楂精降脂片,荣获1985年国家医药管理局优质产品称号。该药是以北山楂为原料,提取其冶疗心血管疾病的有效成分精制而成。山楂是我园传统中药,据《本草纲目》记载:“酸甘微温,消食积补脾”。李时珍早已用山楂“化饮食,消肉积”,治疗因脂肪过多引起的疾患。现代科学研究证明,山楂具有降低血脂、扩张冠状动脉、降低血压、肥胖、抗心律不齐等作用。本品经福建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和福建省心血管病防治协作组临床验证  相似文献   

15.
于存国  王静滨 《新中医》2018,50(6):218-220
肝脾论学说由龙江医派学者谢晶日教授提出。肝脾论强调气血是构成生命的基本物质,气血冲和是健康的前提,并且五脏对人体生命的先天和后天的影响不尽相同。作为后天之脏的肝脾,不但是调节气血的枢纽,也是其他脏腑在后天中维持正常功能的关键;当疾病发生时,应首先责之于肝脾,在与"酸"相关疾病的发生上有"无郁不成酸"的认识;在疾病治疗方面,恢复肝脾的功能就是治疗的重点,因此强调"急则治肝,缓则治脾,肝脾同治"及"以调代补"的理论。  相似文献   

16.
<正>山楂是我国的原产植物,已有三千多年的悠久历史,早在古代文献《尔雅》一书中,即有记载,称之为"朹(qiú)""■(xì)梅",作为药用,也有一千五百多年了。最早载于南朝陶弘景《神农本草经集注》,唐代《新修本草》称山楂为"赤瓜",宋《图经本草》称为"棠梂子"。明代李时珍说"赤瓜、棠梂、山楂一物也",并说"古方罕用,自丹溪朱氏始著山楂之功,而后遂为要药"。所以,近人陈长明的《山楂》词云:"大酸小甜山里红,消积为功用,未遇丹溪翁,妙  相似文献   

17.
中成药山楂丸在临床常用于治疗消化不良,以增进食欲。但近年经专家们研究表明,它还具有防治多种疾病、益寿延年的功能。 山楂丸的主要成分有山楂、麦芽、蜂蜜。山楂主要含脂肪分解酶、山楂酸和维生素C等。其中脂肪分解酶、山楂酸能促进肉食消化。通过动物实验证明,又有扩张血管、增加冠状动脉血流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药典1990、1995年版一部和《部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各分册中收载的含有山楂药材原粉的中成药中,凡是在质量标准中有显微鉴别项的,大都有这样的描述:“果皮石细胞淡紫红色、红色或黄棕色,类圆形或多角形,直径约至125μm。”如中国药典1990、1995年版一部中收载的大山楂丸、健脾丸、启脾丸、山楂化滞丸,《部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  相似文献   

19.
山楂果总黄酮的提取分离及体外抗肿瘤活性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山楂Crataegus pinnalifida Bge.系蔷薇科植物,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如三萜酸、黄酮等。其中黄酮类成分有降压、调血脂、增加冠脉流量、强心、抗肿瘤等药理作用。“。由于山楂果实中果胶含量很高,给提取分离工作带来很大困难,因此对山楂有效成分的定量研究多集中于山楂叶和山楂核。本实验采用4种方法提取山楂果中的总黄酮并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表明以60%乙醇为溶剂,超声提取,经大孔吸附树脂分离,提取效率较高,且方法简便易行。山楂提取物的抗肿瘤活性已有报道,但其作用机制未见报道。本实验采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技术,通过给药前后细胞内钙和DNA含量变化对山楂果总黄酮体外抗肿瘤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山楂的炮制与现代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恒燕 《内蒙古中医药》2013,32(18):102-103
山楂为蔷薇科植物山里红或山楂的干燥成熟果实,酸甘、微温,具有消食化积,活血散瘀之功效。近年来用本品治疗心血管疾病、细菌性痢疾等,均有较好疗效。本文就其炮制和现代研究进行概述。1山楂炮制的历史沿革山楂始载于《新修本草》,名"赤爪草","本草图经"称为"棠子"。元代以后成为消食化积药,《丹溪心法》记载了"炒"和"蒸"的炮制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