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孟河医派以"费、马、巢、丁"四大家为主,马氏流派是其中的重要分支,门人众多,影响深远,从开创至今已有300年多的传承脉络。对其杰出的门人代表学术传承进行了研究,对当今中医人才培养的模式提出了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孟河医派传承特色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孟河医派是明末清初源起于江苏常州孟河的一大医学流派,在我国近代中医药发展史上具有较大影响,其传承脉络清晰,门人弟子众多,学术弘扬,薪火相传而独具特色。孟河医派通过广开门户,严格择徒,保证了传人的可塑性;通过形式多样、实用灵活的传承方式,保证了传承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通过道术同授、理法共传的传承内涵,保证了传承的延续性和创新性。  相似文献   

3.
4.
孟河医派记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河医派作为著名医派之一,其形成可追溯至东汉三国时期,可谓为葛洪医药余绪。孟河地区历代名医辈出,宋代出了许叔微,著《本事方》,开医案类著作之先河。明代王肯堂著《六科准绳》以求“宗学术之规矩”,“求醇疵互辨”。至清代,孟河地区积集了一批学养很深的医界人物,为孟河医派的崛起奠定了坚实基础。孟河医派著名医家如费伯雄、马培之、巢崇山、丁甘仁等纷纷走出故土,有多名名医东行上海,开业授徒,共和国建国前后许多著名中医专家皆传承于孟河医派。  相似文献   

5.
李友白  刘跃光  郭胜伟  李爱民  张敏 《中医杂志》2012,53(7):544-546,552
孟河医派作为中医史上较有影响的一大地域流派,有着300余年的无断代传承,对孟河医派发展的文化、经济及地理条件等社会背景进行了简要分析,并初步总结了孟河医派的流派地域特征逐渐淡化、强调一归醇正的医学教育思想、传承形式不断改革及不拘门户、相互协作和学术交流的四大传承特点,对当今中医教育在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中医经典教学、处理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等方面有重要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6.
孟河医派的核心学术思想为“和缓学说”,临床往往于平淡轻灵醇正之中见神奇之效。邹氏肾科于1954年创建,其创始人邹云翔教授是孟河医派第三代传人,其承前启后发展者国医大师邹燕勤教授是孟河医派第四代传人。69年来,邹氏肾科始终努力传承守正孟河医派核心“和缓学说”的学术思想,持续深入学习孟河医派代表人物费伯雄先生的医理、医旨、辨证、医论、治法、方药等理论与临证经验,秉承“和缓学说”的精髓,在邹氏肾科的临床、教学、研究中开创了35项治疗慢性肾脏病的新理论、新治法、新方药,开发国家准字号治肾新药2个,创立了治疗内科杂病的多种和缓大法,以及多法合用、配伍反佐等实用方法,为孟河医派的发展和护卫群众健康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孟河医派是孟河的费伯雄、马培之、巢崇山、丁甘仁等几大医家在清代所创建的一个地方性医派。介绍孟河医派形成、发展的过程,形成的原因,重点探讨孟河医派形成发展过程中所体现出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8.
病毒性心肌炎是指人体感染嗜心性病毒而引起的心肌局限性或弥漫性的炎性病变。孟河医派认为本类疾病以素体正虚为基础,外感实邪为诱因,气血亏耗为主要病理变化,痰浊为主要病理产物;治疗上治心而不专于心,调整脏腑以利于心,主张药物治疗与饮食调养及生活调摄密切结合。  相似文献   

9.
孟河医派是近300年来逐渐形成的一大医派,业绩彪炳。"孟河医派"名称的由来首次见于丁甘仁次子丁仲英1927年在丁甘仁《喉痧症治概要》跋中说:"吾乡多医家,利济之功,亘大江南北,世称孟河医派。"出类拔萃的名医梯队是其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不断完善的学术特色是其繁荣昌盛的保证。其学术特色表现在:一是师古不泥,和缓醇正;二是博采众长,寒温兼容;三是不分门户,学而不偏;四是中西兼融,择善而从;五是精专博通,治法灵活。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孟河医派的学术思想进行研究。方法:通过查阅文献,总结分析孟河医派的学术思想。结论:孟河医派的学术思想:1不泥古方,博彩众学;2和法缓治,用药轻灵、顾护脾胃。  相似文献   

11.
孟河医派兴盛原因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河医派是明未清初源出江苏常州孟河的一大地域性医学流派。清末民初在全国影响很大。其学术思想相传至今。这一著名医派的兴盛与地理自然环境、经济文化背景。以及此医派自身的原因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孟河医派学术思想特色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琪 《江苏中医药》2007,39(4):16-18
孟河医派的学术源于《素问》、《灵枢》、《伤寒论》、《金匮要略》等中医经典,于秦汉后各家著述也并皆参观.用其长而化其偏,师古而不泥古。在临床实践中,形成了和法缓治的医疗风格,创立了寒温兼融的辨证论治体系,用药轻灵平淡,一归醇正,学业精深,内外妇儿皆通,治法灵活,疗效卓著。  相似文献   

13.
邹丹 《江苏中医药》2016,48(12):70-72
孟河费氏治咳经验丰富,后世传人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为探究孟河医派费氏治咳临证经验传承路径,通过文献整理、数据挖掘对费氏及其二代传人(徐迪华、申春悌)治咳方剂和用药特色等进行分析,发现费氏治咳审证求因,擅治内伤咳嗽,辨证重脏腑,顾护脾肾,用药醇正精巧,轻灵平正;徐迪华治咳辨证细腻精准,倡量化诊断,重疏风与化痰,用药清润;申春悌治咳病证结合,重疏风与理瘀,用药平允轻灵。在传承过程中辨证从定性走向定量,从单一到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用药醇正轻缓,不伤正气。  相似文献   

14.
刘亦冰  常俊杰  解强  高俊  张曦 《新中医》2022,54(8):209-212
通过整理《孟河四家医集》中马培之治疗痿证的医案,经分析医案病机,以药测证的方式,对马培之治疗痿证的学术特色进行分析。马培之认为,痿证病位乃筋、骨、肉三者,病机总由气血阴阳失衡,其治痿特色如下:一则补虚为要,兼和气血;二则和营理气,退邪杜疴;三则清补同施,随证治阳明。  相似文献   

15.
孟河医派脾胃病养护特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施琴 《江苏中医药》2004,25(7):48-49
明末至近代形成的孟河医学流派,在医方、用药、诊病、外科、药性、脉学、喉痧诸方面造诣颇深,尤以食鉴、本草饮食、食养疗法更是著称于世。提倡理归醇正,方求和缓,用药轻灵,特别是在脾胃病诊治上,学术体系完整,辨治技术精湛,临床经验丰富,方药简约醇正,膳食养病独特,调护特色尤著。  相似文献   

16.
李友白  王进  祖强 《江苏中医药》2019,51(11):80-82
孟河医派倡导的"一归醇正"的医学教育观,尊重理论体系原真性,认为以《黄帝内经》和《伤寒杂病论》为代表的中医经典蕴含"醇正"的中医学理论,学习中医者要追本溯源,首先要学好中医经典。孟河医派早期的传承主要采用师承方式,后认识到该教育模式的局限性,开办了中医专门学校以及函授学校。孟河医派教育思想对当前中医高等教育的启发:(1)统编教材要做到"一归醇正",只有让学习者基于对中医理论"原真性"的掌握,才能使中医学的教育和传承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2)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要有机结合,不断探索医学教育模式改革,培养优秀中医。对孟河医派医学教育思想的总结,对现代中医教育和医学人才培养极富启发。  相似文献   

17.
孟河医派融通伤寒温病,以立法和缓醇正,用药平淡轻灵为突出特点,为中医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至今还在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传承的角度对孟河医派的特点进行一些探讨,以理出一条医派发展脉络,为中医学今后的研究途径和发展方向提供一个参考.  相似文献   

18.
清代常州文风炽盛,涌现了有全国影响的孟河医派等五个学派群体,产生在江苏省常州孟河的中医学派是中国传统医学在近代发展历史上的一大流派,清道光、咸丰、  相似文献   

19.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V2.5)分析孟河医派马培之治疗跌打损伤的用药规律,总结临床经验。方法:收集整理《孟河四家医集》中马培之治疗跌打损伤的有效处方,将所有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运用中医传承辅助软件挖掘其用药规律。结果:筛选出马培之治疗跌打损伤的处方50首,涉及中药158味,其中使用频次最高的为当归,性味以辛苦温为主,归经以肝脾心经为主,常用药对为乳香、没药,演化出3个有意义的新处方,当归、牛膝、丹参、延胡索、五加皮;延胡索、三七、桃仁、郁金;乳香,没药、朱砂、自然铜、红花、麝香。结论:马培之治疗跌打损伤疾患时注重“气血同调,补益肝脾”。  相似文献   

20.
龚鹏 《吉林中医药》2011,31(12):1143-1145
孟河医派是江苏一大医学流派,其中费伯雄、马培之、丁甘仁三家治咳嗽独具特点,各有侧重。费伯雄尊《内经》,认为心肝脾肾各有咳嗽之症,不过假途于肺耳;故治内伤咳嗽,须先辨其证,知其脏,然后论其治,方能对证下药,病瘥快矣;马培之认为温润止咳,以顾脾肾;丁甘仁认为六淫犯肺,风为之首。孟河医派以其辨证细腻准确,用药轻灵平正,既遇危难重症,谴方仍然不离平淡,于平淡中显神奇,其学术思想仍影响中医学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