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对肝动静脉分流影像诊断的效果进行分析和研究,探讨介入治疗效果。方法:对440例肝脏肿瘤患者的CT和DSA图像进行分析,其中70例患者为肝动脉-门静脉(APS)分流,肝动脉-肝静脉分流(AHVS)患者4例。同时对患者进行介入治疗。结果:在APS中,DSA的主要表现:门脉主干和相应大分支有36例显示清楚,门脉较小分支有18例显示,较细分支有16例显示。在AHVS中,DSA动脉期则主要表现为:肝昏迷有1条或者多条显示,主要表现为从细到粗,边缘比较清楚。然而APS采用CT动态增强扫描则为门静脉提前显示,但是脾静脉或者肠系膜上静脉则没有显示。当患者存在AHVS时,在动脉期间,其膈顶下层面能够看见肝静脉显示。介入治疗:采用TACE治疗有76例次、TAI有30例次。70例APS患者中,其中高流量22例、低流量48例。钢圈+明胶海绵+化疗为10例次、明胶海绵+化疗66例次、单纯化疗10例次。结论:在临床上,对患者采用DSA联合CT进行检查,能够对肝脏肿瘤患者是否存在动静脉分流情况进行准确诊断;此外,DSA还能够对分流的流量和性质以及部位进行确定,对后续的介入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肝细胞癌(HGC)肝动脉-门静脉分流(APS)的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表现,并探讨APS的形成原因及相关介入治疗方案的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经肝动脉造影证实为HCC合并APS患者的肝脏螺旋CT动态增强表现,并与其肝动脉造影表现进行对比。结果 经肝动脉造影证实为合并APS的35例HCC患者中,CT增强动脉期表现分为三型:(1)门静脉主干和正常肝的门静脉分支在肝动脉期提前强化显影20例。(2)肿瘤同侧肝叶门静脉(2级或2级以远分支)在肝动脉期提前强化显影7例。(3)肿瘤周围非癌变肝实质在肝动脉期提前强化8例。结论 经血管、经肝窦、经肝血管丛的途径是肝细胞癌APS形成的主要机制。多层螺旋CT诊断HCC合并APS具有相当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肝癌易导致肝动静脉瘘(hepatic arteriovenous shunting,HAVS)的产生。肝动静脉瘘可引起肿瘤转移,加重患者临床症状,影响介入疗效及预后,有时可产生严重的并发症。肝动静脉瘘治疗的方法、材料、器械多样。现就原发性肝癌所致肝动静脉瘘的治疗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联合常规血清学标志物评估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门静脉高压的可行性。方法 根据肝静脉压力梯度(hepatic venous pressure gradient, HVPG)将54例失代偿期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分为HVPG<12 mmHg (1 mmHg=0.133 kPa)和HVPG≥12 mmHg两组。对血常规、肝功能、出凝血功能、Child-pugh评分(Child-pugh score, CPS)及肝脏超声造影定量参数,包括肝动脉到达时间(hepatic artery arrival time, HAAT)、肝静脉到达时间(hepatic vein arrival time, HVAT)、门静脉到达时间(portal vein arrival time, PVAT)、肝动脉-肝静脉渡越时间(hepatic artery to hepatic vein arrive transmit time, HA-HVTT)、门静脉-肝静脉渡越时间(portal vein to hepatic vein arrive transmit time, PV-HVTT), 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可以诊断门静脉高压的无创指标,并在此基础上构建诊断模型。通过ROC曲线评价模型的诊断价值并确定界值。结果 建立诊断模型Y=-0.217×PV-HVTT+1.526×CPS-7.097。当模型的预测概率值≥0.631时,其判断HVPG≥12 mmHg的敏感性为87.5%,特异性为78.6%,ROC曲线下面积为0.857。结论 由PV-HVTT和CPS建立的无创诊断模型对评估门静脉高压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nography,CEUS)定量评估肝纤维化程度的可行性,筛选与纤维化程度密切相关的造影定量参数。方法 将79例慢性乙肝患者根据病理分级(Scheuer评分系统)分为轻度纤维化组(S0、S1期,26例)、中度纤维化组(S2、S3期,24例)和重度纤维化组(S4期和临床肝硬化,29例),分别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并采集1 min的动态影像供脱机分析。于肝动脉、门静脉、肝实质和肝静脉等4个感兴趣区获得相应的时间-强度曲线及灌注时间参数[到达时间(arrival time,AT)和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灌注强度参数[峰值强度(peak intensity,PI)、强度增量(increased signal intensity,ISI)和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计算肝动-静脉渡越时间(hepatic artery to hepatic vein transit time,HA-HVTT)、门静脉-肝静脉渡越时间(portal vein to hepatic vein transit time,PV-HVTT)及肝实质-肝静脉渡越时间(parenchyma to hepatic vein transit time,PA-HVTT),比较各参数与肝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肝静脉AT随肝纤维化程度的加重而缩短(P<0.05),其余部位的灌注时间参数与纤维化程度无相关性。肝内渡越时间HA-HVTT、PV-HVTT和PA-HVTT与纤维化程度均呈负相关(r=-0.510 7,r=-0.764 5,r=-0.403 2;P=0.000),其中PV-HVTT在3组间均有差异(P<0.05)。灌注强度参数中仅门静脉的PI、ISI和肝实质的ISI与纤维化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r=-0.431 0,r=-0.460 8,r=-0.280 3;P=0.013 6)。结论 超声造影定量分析可获得肝内微循环灌注的多种参数,其中肝内渡越时间与肝纤维化程度密切相关,尤其PV-HVTT可间接评估肝纤维化程度。  相似文献   

6.
对30例经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肝脏的肝静脉和肝门静脉的主要分支进行了观察和测量。重点探讨了肝内门体分流术中建立肝静脉与肝门静脉之间永久性肝内分流通道时经常选用的血管段的部位、管径、穿刺点间的距离、各主要分支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以及定位方法。结果表明,肝右静脉或肝中静脉近端1~2cm处与肝门静脉左支横部中点至角部的血管段之间是建立肝内分流通道的理想部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内门-体分流(IPSS)在大鼠肝缺St/再灌注(I/R)损伤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12只,作右侧颈动脉、颈静脉插管,开腹后,经回结肠静脉作门静脉插管,分别用以输血、输液、给药、留样、检测等。随机分为2组(每组6只)。假手术组(对照组):术中只分离肝周围韧带,不作肝门阻断及再灌注。I/R组:进行45min的部分肝门阻断及60min的再灌注。待I/R组再灌注60min后,2组于相同时点经门静脉输注D-山梨醇(10mmol/L,0.2ml/min),同时取颈动脉、门静脉、肝静脉血各1ml待测山梨醇浓度。电磁血流量计测定门静脉血流量(PVF)、肝动脉血流量(HAF)。根据颈动脉、门静脉、肝静脉的山梨醇浓度及PVF、HAF,计算肝山梨醇摄取率、功能性肝血流量(FHBF)和肝内门-体分流量(IHSF)。结果与对照组相比,I/R组肝山梨醇摄取率和FHBF减少,IHSF增加(P〈0.01)。结论肝I/R过程中,IPSS开放、FHBF减少可能与再灌注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8.
肝癌肝动脉—门静瘘并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的TAE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凤才  黎显瑞 《广西医学》1998,20(4):691-693
肝癌肝动脉-门静瘘并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的TAE治疗广西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罗凤才黎显瑞陈文福原发性肝癌具有侵蚀周围血管的特性,常常侵及门静脉或肝静脉系统,形成动静脉瘘,尤以肝动脉-门静脉瘘多见。肝动脉-门静脉瘘一旦形成,将导致严重的门脉高压症,或使...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肝癌伴肝动脉-门静脉瘘的CT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光华  王家强  韩希年  董伟华  王俭 《上海医学》2005,28(2):150-151,i002
肝动脉-门静脉瘘(APS)是指肝固有动脉与门静脉或肝静脉之间形成的异常吻合支血管,原发性肝癌(PHC)是其最常见的致病因素,有无伴发APS将直接影响治疗方法的选择及患者的预后。随着螺旋CT的广泛应用,肝脏等腹部脏器的强化特征以及各种血管分支都能在早期增强中得到详尽显示,有利于进一步观察肝脏APS所致的血液动力学变化。本组资料对94例PHC伴APS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黄强  覃能武 《恩施医专学报》1998,15(3):12-13,22
为研究肝动脉压力、血流量及肝动脉限流或阻断后对门静压力影响大小,对28例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在行断流及分流手术时,暂时限流或阻断肝动脉,观察门静脉压力变化,结果发现限流或阻断肝动脉后门静脉压力下降(P〈0.01)。结论: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下,限流或阻断肝动脉可以降低门静脉压力。  相似文献   

11.
肝干细胞移植可能是治疗终末期肝病的重要途径之一,因而肝干细胞成为研究的热点.不同来源的肝干细胞具有强大的临床治疗潜能,但是在临床应用普遍推行之前,有许多研究工作需要进一步开展.本综述就肝干细胞的一些基本特性及其在肝脏损伤后的肝再生作用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2.
13.
肝干细胞--肝卵圆细胞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向阳  滕皋军 《现代医学》2005,33(2):129-131
对于肝卵圆细胞的研究已有一定时间,但近几年才明确其属于干细胞范畴,笔者简要综述了肝卵圆细胞的特征、来源、调控分化及与肝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肝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方法:1996年1月-2001年9月对96例原发性肝癌行肝切除术。回顾性分析肿瘤分布,手术方式及手术疗效。效果:肝癌切除96例,其中左肝癌切除25例,右肝癌切除71例,术后出现并发症30例,围手术期死亡4例。1、3年生存率分别为87.5%和43.8%。结论:肝切除术仍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肝癌化疗栓塞术后肝损害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肝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E)术后肝功能损害的情况。方法:针对我院50例接受TAE术治疗的病人,根据胆红素、转氯酶、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肽酶、血清白蛋白测定的结果,分析肝癌TAE术对肝储备功能的影响。对照组50例,仅行肝动脉灌注化疗(TAI)。结果:全部病人术后肝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害,某些肝功能指标高达治前水平的4—5倍,大部分肝功能在保肝治疗2w后恢复至治疗前水平。TAE组治疗后有5例2w后未恢复,其中3例肝功能持续恶化,直至肝衰竭死亡;而TAI组治疗后无一例出现肝衰。结论:肝癌介入治疗对肝功能有一定影响,而TAE组对肝功能的损害较TAI组严重,虽然大部分为暂时的,短时期能恢复,但要注意部分患者肝衰的存在,以便及早防治。  相似文献   

16.
肝动脉栓塞对射频热毁损治疗肝癌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3  
目的 观察用碘化油行肝动脉栓塞对集束电极射频治疗 (RFA)肝癌疗效的影响 .方法  1将猪随机分为两组 ,A组用碘化油行肝动脉栓塞后行集束电极热毁治疗 ,B组未行肝动脉栓塞直接行集束电极热毁治疗 ;2临床患者 ,将行肝动脉栓塞治疗者 (C组 )及未行肝动脉栓塞治疗者 (D组 )行集束电极射频热毁损治疗后分别统计 .结果  1离体猪肝的治疗时间为 (6 .0± 1.4) min,坏死直径 (5 .5± 0 .7) cm;2 A组的治疗时间为 (8.0± 1.3) m in,坏死直径 (4 .7± 0 .9) cm,B组的治疗时间为 (12 .0± 1.8) m in,坏死直径 (4 .0± 0 .6 ) cm(P<0 .0 1) ;3 C组的治疗时间 (9.0± 2 .1) min,坏死直径(5 .3± 1.4) cm,D组的治疗时间为 (16 .0± 4.6 ) min,坏死直径 (3.5± 1.8) cm(P<0 .0 1) .结论 肝动脉栓塞对集束电极射频治疗肝癌具有安全和增效作用 .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评价用平阳霉素碘油乳剂超选择性动脉插管栓塞治疗肝血管瘤的临床应用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年50例肝血管瘤经股动脉插管、选择性肝动脉造影后,采用超液化碘油加平阳霉素超选择性栓塞治疗肝血管瘤,最后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供血动脉;术后定期复查.结果所有病历1次手术成功,术后并发症少,术后3~6mo复查所有瘤体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未见复发.结论平阳霉素碘油乳剂超选择动脉插管栓塞是治疗肝血管瘤的是理想的方法,其疗效显著,安全性好,可作为首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目前肝癌介入治疗的前景,治疗方法,适应症的选择及注意事项。方法:对开展的7例肝癌行TAIE术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肿瘤染色4例消失,3例仍可见少许染色,碘油沉积均匀2例,局灶沉积欠均匀3例,弥散沉积2例,肿块缩小20%-45%3例,50%-62% 2例,65%-80% 2例,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显效率100%。结论:对各期肝癌进行化疗栓塞(TAIE)是目前 非手术治疗肝癌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也是更符合医学伦理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摘要:目的探讨螺内酯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窦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方法雄性Wistar 大鼠24 只,随机分为3 组,每组8 只大
鼠。分组如下:假手术组(Sham 组);胆总管结扎组(BDL 组),予行胆总管结扎术;螺内酯治疗组(BDL+SP组),于手术后第2天
给予螺内酯20 mg/kg灌胃处理,1次/d。于4周后取材。Masson三色染色检测胶原和大鼠的肝组织学改变。运用实时荧光定量
聚合酶链反应(Real time-qPCR)检测各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mRNA的表达。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各组血
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的表达。结果BDL+SP组纤维化程度较BDL组低[(2.84±0.44) vs (19.73±3.54), P=0.00],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BDL组vWF表达较Sham组增高[(3.08±0.17) vs (0.98±0.11), P=0.00],BDL+SP组较BDL组
表达下降[(1.15±0.09) vs (3.08±0.17), P=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BDL组VEGF-A mRNA的表达增加,BDL+SP组则表达
下降[(0.71±0.12) vs (1.75±0.15), P=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各分组中VEGF-A mRNA的表达与vWF表达呈现显著正相关
关系(r=0.890, P=0.000)。结论螺内酯通过抑制肝脏VEGF-A mRNA的表达抑制肝窦毛细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