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目的探讨脉压(PP)与高血压病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120例药物规则治疗下的老年高血压病病人,根据脉压水平的不同,分为PP<60 mm Hg和PP≥60 mm Hg两组,颈动脉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率(CAPR)、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内径(LD),超声心动图检测主动脉根部内径(AOD)、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重量指数(LVM I)、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房收缩期充盈峰值流速与左心室舒张早期充盈峰值流速比值(A/E),生化测定血清尿素氮(BUN)、肌酐(Sc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评价不同脉压水平的靶器官损害。结果与PP<60 mm Hg组比较,PP≥60 mm Hg组CAPR、IMT、LD、AOD、LAD、LVM I、A/E、BUN、Scr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病病人脉压增大,可促进心脏、血管及肾脏等靶器官损害,控制脉压可以减轻靶器官损害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包钢在职高级知识分子的高血压脉压及靶器官损害。包钢在职高级知识分子2 138人。方法通过填写调查表,按不同年龄、性别以及脉压水平进行分组调查本人群的脉压与血糖、血脂、体重指数、LVMI及心脑并发症发生的相关性。结果 PP与BMI、收缩压(SBP)、IMT、LVMI和UAER呈正相关,PP升高可增加高血压病靶器官损害的程度和范围。结论高血压病患者的靶器官损害与年龄、收缩压、舒张压及脉压等因素有关,并且靶器官损害随PP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脉压和主动脉根部内径(AOD)与左心室肥厚(LVH)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对240例高血压病患者分别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和超声心动图检查。根据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男〉120g/m^2、女〉110g/m^2作为左心室肥厚的标准,分为左心室肥厚组(94例)和无左心室肥厚组(146例)。结果 24h平均脉压、白昼平均脉压、夜间平均脉压和AOD在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组和无左心室肥厚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夜间平均脉压和AOD与LVMI的关系最密切(P〈0.001)。结论 AOD和脉压、尤其是夜间平均脉压增大在LVH中起主要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4.
李金海 《健康天地》2010,4(3):120-120
目的:观察高血压病病人脉压(PP)的变化与颈动脉内膜一中膜厚度(IMT)的相关性。方法:将100例高血压病病人按24h动态脉压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脉压与内膜一中膜厚度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颈动脉IMT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形成内膜增厚和斑块的例数多于对照组。结论:高血压病病人的脉压对颈动脉IMT有影响,脉压高患动脉硬化的危险性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脉压(PP)与心脏损害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58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将PP≥60mmHg和PP<60mmHg分为两组,将两组的多普勒加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测中主动脉内径、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左室重量、左室重量指数、EF、E/A,以及两组的心电图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随着PP增大,出现心电图异常病例增多,心肌肥厚、心脏扩大、主动脉内径增大病例增多,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减退,两组数据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PP的水平是收缩压及舒张压综合信息的反映,PP增大,增加了对靶器官的损害,尤其是对心脏的损害,进而造成心血管发病率增高,因此在老年高血压病治疗中积极控制脉压将能有效减轻心脏损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对颈总动脉的影响以及与C反应蛋白(CRP)的相关性。方法入选老年男性高血压患者186例,平均年龄79.82±6.04岁,根据动态脉压水平分为高脉压组(脉压≥60mmHg)和低脉压组(脉压〈60mmHg),测定颈总动脉内径(CCA)、内膜-中膜厚度(IMT)以及血浆CRP水平。结果高脉压组CCA、IMT及斑块检出率(分别为8.25±0.72mm、1.32±0.15mm和73.53%)高于低脉压组(分别为7.97±0.74mm、1.01±0.19mm和59.52%)(P〈0.05)。高脉压组CRP水平(5.72±2.89mg/L)高于低脉压组(3.81±2.56mg/L)(P〈0.05)。IMT与动态脉压及CRP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42(P〈0.05)和0.416(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脉压促进老年男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其机制可能与炎性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老年性高血压病患者证素分布规律及证素与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方法对105例老年性高血压病患者进行病性证素辨证,并完善其颈动脉彩超、心脏彩超、肾功等检查,计算其左心室质量指数(IVMI)、内膜中层厚度(IMT)、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分析不同病性证素对靶器官的影响。结果我院老年性高血压病患者证素分布情况:气虚(57)〉血瘀(49)〉痰浊(36)〉阴虚(32)〉阳亢(24)。在靶器官损害方面,辨证有气虚、血瘀、痰浊证素的老年性高血压病患者,靶器官损害更明显,和其他证素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性高血压病患者靶器官损伤明显,与气虚、血瘀证素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靶器官损害(TOD)与动态血压监测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平均动脉压(MBP)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无创便携式动态血压监测仪对社区216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根据MBP分为:I组,MBP≥120mmHg,共108例;Ⅱ组,MBP〈120mmHg,共108例。每组再以脉压(PP)分为三个亚组:A组,PP〈60mmHg;B组,pP在60~80mmHg;C组,PP〉80mmHg。比较各组TOD发生率的差异。结果:I组的SBP、DBP、MBP均大于Ⅱ组(P〈0.05);随SBP增加,TOD发生率逐步增加(P〈0.05);而两组中相同亚组的TOD发生率无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病患者TOD与PP关系更为紧密。  相似文献   

9.
梁志敏  姜健  骆小翼  杨柳  简练 《现代保健》2010,(26):129-130
目的 利用高频彩色多普勒探讨不同级别原发性高血压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关系.方法 高血压病患者65例,健康查体者(正常对照组)60例.按高血压水平分为1级高血压组、2级高血压组和3级高血压组.应用高频线阵探头测量双侧颈动脉IMT,分析颈动脉与原发高血压分级的关系.结果 1级高血压组,IMT(0.83±0.17)mm,2级高血压组(1.38±0.15)mm,3级高血压组(1.6±0.35)mm,正常对照组(0.48±0.1)mm,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IMT与原发性高血压病分级呈正相关.结论 随着高血压分级水平的增高,IMT逐步增厚.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血压正常者肱动脉血管内皮功能和动脉缓冲功能的损害程度及颈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流动力学指标。方法60例高血压患者分为脉压≤60mmHg(1mmHg=0.133kPa)组(39例)、脉压〉60mHg组(21例),分别测定静息、反应性充血、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D)及内径变化,计算肱动脉横断面顺应性(CSC)和容积扩张性(VD)、动脉僵硬度(B值)。测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IMT/D、收缩期与舒张期内径之差(DS-DD)、峰值速度(Vmax)及最大剪切率(SR),并与30例血压正常者对照。结果高血压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CSC、VD、DS—DD、(DS—DD)/DD、SR、Vmax减小,DS、DD、IMT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的动脉内皮功能、缓冲功能都有损害,随脉压增加损害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动态脉压(APP)与冠心病(CHD)并发症及颈动脉粥样硬化(CA)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0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106例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为单纯高血压组(单纯组)以及高血压合并CHD组(合并组),再根据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将单纯组分为增厚组(IMT≥0.9 mm)与正常组(IMT0.9mm)。比较合并组与单纯组,增厚组与正常组APP,以及不同24 h APP水平、CHD发病及IMT情况。结果合并组24 h APP为(67.22±12.96)mm Hg,白昼平均脉压(d PP)为(67.92±13.22)mm Hg,夜间平均脉压(n PP)为(66.03±13.98)mm Hg,明显高于单纯组[分别为(60.31±11.60)、(62.25±13.07)、(57.19±12.11)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 h APP≥60mm Hg患者CHD患病率为59.38%(38/64),明显高于60 mm Hg患者(38.10%,16/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增厚组IMT为(1.17±0.27)mm,24 h APP为(65.55±12.68)mm Hg,d PP为(65.07±10.24)mm Hg,n PP为(64.41±9.63)mm Hg,明显高于正常组[分别为(0.81±0.16)mm,(57.34±9.46)、(58.27±12.92)、(55.49±8.79)mm Hg];24 h APP≥60 mm Hg患者平均IMT为(1.14±0.36)mm,明显高于60 mm Hg患者[(0.91±0.43)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PP水平对CHD并发症以及CA有很好的提示作用,APP越高,CHD并发症以及CA的患病率亦随之升高。这对临床监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病情进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靶器官损伤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2009年治疗的120例高血压患者作观察组,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hs-CRP水平,同时测定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以及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作为判断有无高血压靶器官损伤的指标。120例高血压患者共检测出78例患者有靶器官损伤,42例无靶器官损伤,同时选择40例正常人为对照组,分析hs—CRP水平与靶器官损伤的关系。结果高血压组患者与正常人相比,hs—CRP明显升高,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尸〈0.01);LVMI、IMT及UAER与hs—CRP水平正相关。结论高血压患者hs—CRP水平升高,且hs—cRp水平与靶器官损伤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不同脉压(PP)值的高血压患者临床资料的探究,分析PP与其颈动脉粥样硬化、预后等的相关性。方法将我院接诊的128例高血压患者作为探讨主体,以PP是否低于60 mm Hg为分类标准,其中低于60 mm Hg的65例设为A组,等于或大于60 mm Hg的63例设为B组,对比两组检查结果。结果两组TC、HDL、TG、Cr、UA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而其SBP、Glu、LDL组间差异具显著性(P<0.05);B组IMT、斑块Crouse积分与检出率均明显较A组高(P<0.05);B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较高(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PP值可折射出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PP值高者发作心脑血管病的机率更大,这为预测与改善预后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煤工尘肺患者脉压(PP)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国家卫生健康委职业安全卫生中心职业病治疗中心住院的260例煤工尘肺患者作为尘肺组,随机抽取262例某集团井下作业无尘肺工人为对照组,调查职业史、既往史、工龄、年龄、吸烟、饮酒、家族史,同时测量血压、检查心电图、心脏超声。脉压(PP)≥60 mm Hg为增大。结果尘肺组舒张压[(75.62±9.83)mm Hg]水平低于对照组[(83.16±10.29)mm Hg];脉压[(55.86±13.96)mm Hg]水平高于对照组[(51.09±14.79)mm Hg]。两组舒张压、脉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收缩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尘肺组高血压(44.6%)、冠心病(71.9%)、脑卒中(70.8%)患病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尘肺组脉压异常率(48.5%)高于对照组(3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P60 mm Hg或PP≥60 mm Hg比较,尘肺组心脑血管发病情况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P60 mm Hg或PP≥60 mm Hg比较,尘肺组和对照组患高血压病、冠心病的危险性均随PP水平的增加而增加,尘肺组中不同PP水平尘肺患者脑卒中患病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不同PP水平工人脑卒中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煤工尘肺患者PP高于一般群体,且随着PP值水平的增高,高血压病、冠心病的发病率有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高血压的危害是其对重要靶器官的结构和功能的损害。研究证实高血压通过损害血管的结构和功能导致心脑肾等重要器官并发症的发生。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l-medial thickness,IMT)增加常被视为全身动脉硬化的一个窗口,是心脑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子。本文通过颈动脉超声检查,探讨反跌血管重塑替代指标的颈动脉IMT与脉压及左室结构和功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血压靶器官损害与血尿酸(serum uric acid,SUA)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2006.2~2007.8间住院的高血压患者,测定禁食12小时的早晨空腹血清尿酸值。观察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颈动脉内膜增厚、脑血管意外、肾脏损害及视网膜病变等靶器官损害指标,分析并比较SUA的变化情况。结果随着年龄的增大、颈动脉病变及视网膜病变程度的加重,SUA数值明显的逐渐升高(P〈O.05):合并左心室肥厚、脑血管意外、肾脏损害者,SUA数值也显著的升高(P〈O.05);结论高血压患者靶器官的损伤与血尿酸的水平升高有密切的关系,随着血尿酸浓度的升高,靶器官损伤的程度也随之加重;同时合并越多的靶器官损伤,血尿酸水平越高,表明尿酸在高血压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脉压(PP)与血、尿β2-微球蛋白(β2-MG)的关系,并评价动态PP对反映早期肾损伤的价值.方法用动态血压监测仪测量223例高血压病患者的动态PP,按动态PP水平分为四组A组PP≤40 mm Hg(1 mm Hg=0.133 kPa,54例)、B组PP41~60mm Hg(73例)、C组PP61~80 mm Hg(67例)和D组PP>80 mm Hg(29例).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研究对象的血、尿β2-MG,并分析动态PP与血、尿β2-MG的关系.结果随着动态收缩压(SBP)、动态PP水平的增大,血、尿β2-MG浓度明显增加,呈正相关.结论动态PP与血、尿β2-MG密切相关,动态PP对高血压病早期肾损伤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8.
脉压是中老年心血管疾病的一个良好预测因子,脉压越大,心血管发病率越高[1]。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可作为反映全身动脉硬化的一个窗口。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检测使亚临床炎症的检出已成为可能。本研究探讨24h脉压(PP)和颈动脉IMT、hs-CRP间的相关性,为高血压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一、对象与方法1.研究对象:2004年11月~2005年7月在心内科住院的高血压患者,符合WHO/ISH(2004)高血压诊断标准85例,其中男46例,女39例,年龄33~84岁,平均年龄(61.78±11.08)岁。根据患者24h PP水平,分为24h PP≤51mm Hg(1mm Hg=0.133kPa)、5…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脉压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方法入选患者132例,其中脉压〈65mmHg(1mmHg=0.133kPa)的患者62例(A组),脉压≥65mmHg患者70例(B组),通过颈动脉超声测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并测量血压。观察两组患者的年龄、收缩压、舒张压、IMT的变化。结果脉压≥65mmHg组IMT明显高于脉压〈65mmHg组,脉压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关系呈正相关。结论高血压患者脉压与年龄有关,随着脉压的增加,颈动脉IMT增加,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代谢综合征(MS)患者大动脉顺应性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变化。方法 64例MS患者和56例年龄相匹配的正常对照者,测定所有人选者颈动脉-股动脉的脉搏波速度(PWV)、颈动脉IMT,同时检测其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血压、血糖、血脂水平,并计算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结果 MS组PWV和颈动脉IM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S组颈动脉IMT与年龄、腰围、收缩压、脉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PWV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显著负相关(P〈0.01);PWV与年龄、收缩压、脉压、体重指数、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颈动脉IMT、体重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 MS患者PWV及颈动脉IMT均明显升高,已经存在大动脉顺应性的减退;MS患者大动脉顺应性的变化与年龄、血压、肥胖及血脂紊乱有关,且PWV与颈动脉IMT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