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为了从形态学角度验证肥大细胞与肽能神经“双向”调节理论.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ABC法)对Wistar大鼠鼻粘膜及耳廓皮肤进行肥大细胞与肽能神经末梢关系的研究.结果:大鼠鼻粘膜及耳廓皮肤肥大细胞与P物质能神经末梢存在较为密切的形态学构筑关系;肥大细胞可“串连”于P物质能神经纤维;肥大细胞免疫组化染色呈阳性,但尚不能断定肥大细胞为P物质阳性细胞.结论:提示肥大细胞与P物质能神经关系密切,为进一步研究肥大细胞的非IgE调控机制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采用甲苯胺蓝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ABC方法,对大鼠舌组织中肥大细胞的分布,形态特点以及细胞内的P物质、血管活性肠肽和神经肽Y的定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鼠舌组织内肥大细胞主要分布于固有层和肌层,多呈圆形,椭圆形或长梭形。经与甲苯胺蓝染色的相邻切片比较,几乎所有肥大细胞分别呈P物质、血管活性肠肽和神经肽Y免疫反应阳性。提示:舌组织肥大细胞内P物质,血管活性肠肽和神经肽Y等生物活性肽可能与其局部血液供  相似文献   

3.
下丘脑室旁核神经元多重神经支配的电镜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朱长庚  张喜京 《解剖学报》1994,25(2):123-127,T004,5
为了探讨下丘脑神经内分泌的突触调控机制,本文用电镜细胞化学与免疫电镜双标技术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大鼠下丘脑室旁核神经元的多重神经支配。即先用6-OHDA损毁CA能神经末梢,再于振动切片上用包埋前免疫电镜法,分别以DAB和TAB为呈色剂先后对肽能(OT或SP)神经元和GABA神经元进行双重标记。电镜观察结果表明:在下丘脑室旁核内存在肽能(OT,SP)和氨基酸(GABA)能神经元及CA神经末梢;OT神  相似文献   

4.
大鼠舌组织中肥大细胞与肽能神经纤维的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贾雪梅  王盛花  齐威琴  王惠珠 《解剖学研究》2002,24(4):276-277,280,I005
目的探讨舌组织内肥大细胞与肽能神经的关系及其功能意义。方法采用甲苯胺蓝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ABC染色法对10只Wistar大鼠舌组织进行SP、VIP和NPY染色。结果经与甲苯胺蓝邻片对比观察,舌组织内肥大细胞分别呈SP、VIP和NPY免疫反应性;在舌组织固有层及肌间结缔组织中还分布有丰富的SP、VIP和NPY免疫反应阳性纤维;在肽能神经纤维附近或周围可见有免疫反应阳性的肥大细胞,这些肥大细胞与神经纤维紧密相靠或接触。结论 大鼠舌组织内肥大细胞和神经纤维分别呈SP、VIP和NPY免疫反应性,提示肥大细胞与周围神经无论是在形态还是在功能上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上皮组织增生时肥大细胞变化的电镜下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上皮组织增生时肥大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为了解上皮组织增生与肥大细胞的关系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 :C-1号小鼠20只,用食醋涂抹石右耳皮肤,每日一次,以左耳作对照。在实验后140天处死小鼠,取耳廓组织,常规电镜制片透射电镜观察,结果:在醋致皮肤上皮组织增生时,真皮结缔组织肥大细胞呈显著的脱颗粒现象,结缔组织肥大并可迁移至上组织中,真皮肥大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神经纤维等密切接触,结论:肥大细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用免疫酶双标记及免疫荧光双标记技术,检查P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IP)和5-羟色胺(5-HT)3种生物活性物质在人和小鼠皮肤肥大细胞内的分布。发现在人和小鼠皮肤内,均存在有SP型,VIP型和SP-VIP共存型肥大细胞亚群。在小鼠皮肤肥大细胞中,还有5-HT型、5-HT与SP共存型、5-HT与VIP共存型亚群。本实验为探讨肥大细胞在皮肤神经源性炎症中的作用,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①观察胎儿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发育的组织形态变化。②研究胎儿小肠壁肥大细胞(mast cells MC)的发育规律和异质性。③研究人胎儿小肠壁P物质(SP)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IR肽能神经的分布和发育规律。④探讨胎儿小肠MC与SP-IR、CGRP-IR肽能神经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用双重免疫染色包埋前免疫电镜法,在光镜和电镜水平观察了大鼠孤束核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神经元的分布及其神经末梢与儿茶酚胺能神经元之间的关系。降钙素基因相关肽阳性神经元呈棕色,主要分布于孤束核的连合亚核、内侧亚核以及背侧周边区。在孤束核的尾侧部、连合亚核的腹外侧部及背侧周边区观察到蓝绿色的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神经元和棕色的降钙素基因相关肽阳性神经元和神经纤维,其中一些神经元内两者共存。电镜观察结果: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神经元细胞质内有棒状或卵圆形的电子密度较高的吲哚-β-半乳糖苷酶反应产物,降钙素基因相关肽阳性神经末梢内见到电子密度较高的DAB反应产物以及清亮小泡和颗粒小泡。降钙素基因相关肽阳性神经末梢和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神经元之间形成对称性轴一体突触。  相似文献   

9.
大鼠肝内移植肿瘤与肥大细胞关系的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大鼠肝内移植肿瘤与其周边肥大细胞的关系。方法:建立40只雄性Wistar大鼠肝内移植肿瘤模型,运用HE染色,肥大细胞(mast cell,MC)Alcian blue特殊染色,苦味酸-天狼猩红染色和电镜等技术,观察移植肿瘤肝组织的形态学改变,肿瘤周边浸润MC的数量以及MC与肿瘤组织的关系,8只正常大鼠为对照组。结果:肿瘤组织周边部分肝细胞形态学异常;肝组织内胶原纤维增生,主要为Ⅰ型和Ⅲ型胶原,并包绕肿瘤组织,肿瘤周边MC浸润,并沿胶原纤维分布,不同大鼠其肿瘤周边MC数量不一,有的差异明显。超微结构观察显示MC通过多个接触点与肿瘤细胞紧密相连,并释放胞质颗粒内容物,导致肿瘤细胞崩解。结论:MC与肿瘤组织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MC可能通过多种途径直接和间接地发挥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神经垂体内后叶加压素(VP)释放的γ-氨基丁酸(GABA)能神经调控,本研究用包埋前ABC法结合免疫电镜双标技术,研究了大鼠神经垂体内VP能神经和GABA能神经的超微结构分布及其相互联系。先用DAB法显示GABA免疫反应,然后用钼酸铵-TMB法显示VP免疫反应,再用DAB-氯化钴稳定后作免疫电镜包埋。电镜观察发现:在神经垂体内GABA样免疫反应产物呈电子密度高的颗粒状沉淀,定位于神经末梢内的小清亮羹泡周围和线粒体膜上;VP样免疫反应产物呈电子密度高的不规则形块状或针状散在于神经分泌末梢内。GABA样神经末梢分布于神经分泌末梢之间或紧贴毛细血管和垂体细胞,可与神经分泌末梢紧密接触甚至形成突触。VP样神经分泌末梢内含小透亮囊泡和大颗粒囊泡,并可与GABA样轴突末梢形成突触。在这种情况下,GABA样轴突为突触前成分,突触前、后膜呈对称性,突触间隙宽度小于20nm,内含电子致密物质。以上结果证实,在大鼠神经垂体内VP释放受到GABA神经的直接突触调控。  相似文献   

11.
本实验应用免疫细胞化学和免疫电镜方法研究了大鼠脑血管壁的血管活性肠多肽(VIP)能神经支配。实验结果表明:VIP样免疫反应神经纤维位于血管壁外膜或外、中膜交界处。在神经末梢之间和神经末梢与平滑肌细胞之间未见突触结构。VIP末梢直接紧贴平滑肌细胞,两者间最小距离为100nm。上述结果表明:脑血管除传统的肾上腺素能和胆碱能神经支配外,还接受肽能神经支配。VIP神经对脑血管的调节作用可能借非突触释放直接作用于平滑肌而实现。此外,本文还证实了P物质(SP)在脑血管的分布及讨论了SP对脑血管的调节功能。  相似文献   

12.
人胚胎期小肠六种肽能神经发生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杨恬  蔡文琴 《解剖学报》1994,25(1):84-88,T017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PAP法,对53例不同胎龄的人胚胎小肠的亮氨酸脑啡肽(L-Enk)、P物质(SP)、神经肽Y(NPY)、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血管活性肠肽(VIP)和甘丙素(GAL)等6种肽能神经的发生发育过程进行观察,并与ACh能神经和膀胱的肽能神经的发生做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人胚胎小肠神经中ACh能神经发生早于肽能神经;同一个体不同器官肽能神经并非同时发生。本文观察到的小肠肽能神经的  相似文献   

13.
用双重免疫染色包埋前免疫电镜法,在光镜和电镜水平观察了大鼠孤束核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神经元的分布及其神经末梢与儿茶酚胺能神经元之间的关系。降钙素基因相关肽阳性神经元呈棕色,主要分布于孤束的连合亚核、内侧亚核以及背侧周边区。在孤束核的尾侧部、连合亚核的腹外侧部及背侧周边区观察到蓝绿色的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神经元和棕色的降钙素基因相关肽阳性神经元和神经纤维,其中一些神经元内两者共存。电镜观察结果:酪氨酸羟化  相似文献   

14.
本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方法,观察了含神经肽Y(NPY)、含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含P物质(SP)神经在大鼠完整脑底动脉环分的年龄变化,结果表明在2周、2月、8月龄大鼠脑底动脉上含NPY神经的密度依次降低;含CGRP和含SP神经的密度依次升高。至18月龄,含NPY神经的密度和8月龄时的接近,而含SP和含CGRP神经的密度比8月龄时明显降低。大鼠脑血管含肽神经支配的这种增龄变化表现出有  相似文献   

15.
性激素对大鼠胸腺中肥大细胞数量及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长时间甲苯胺蓝等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性激系对大鼠胸腺中肥大细胞数量及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接受雌二醇或睾酮处理的大鼠胸腺中肥大细胞数量显著减少(P〈0.01);阉割则能使胸腺中肥大细胞显著增加(P〈0.01)。提示减少胸腺中肥大细胞数可能是性激素影响机体免疫功能的途径之一。文内还讨论了性激素对胸腺的影响的机制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胚胎期小鼠皮肤表面与羊水接触神经末梢发育规律,探讨其与羊水的相互关系。方法:分别取胚胎12,13,14,15,16,17d小鼠,冰冻切片,行神经特异性标记物NF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在光镜下观察皮肤表面神经末梢的分布情况并摄片。为了阐明胚胎期小鼠皮肤神经末梢是否与羊水接触,将荧光金在体注射到胚胎羊水中,切片后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神经元被标记情况。结果:胚胎期小鼠表皮表面存在有大量的神经末梢,以胚胎第15d最多。在胚胎的背根神经节,神经根及腹背侧灰质中均发现有明显的荧光标记。结论:胚胎期小鼠皮肤神经末梢与羊水有一定的接触关系,胚胎皮肤神经末梢可以感知羊水成分的变化或者向羊水中释放某些物质,但羊水成分中何种物质对于周围神经生长起作用的具体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大鼠隔核各亚核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血管活性肠肽,生长抑素,神经降压肽,促皮质释放因子,P物质,亮氨酸-脑腓肽,黄体生成素释放因子,甘丙肽,胆囊收缩素,促甲状腺素释放因子,甲硫氨酸-脑腓肽,等12种肽能神经元的分布,并用图象分析仪对肽能神经元的面积,周长,最大径,最小径和灰度进行了测量。肽能神经元主要分布在外侧隔核中间部,内侧隔核;而隔伞核及三角隔核中较少。图象分析仪测量表明  相似文献   

18.
大鼠心壁内CGRP阳性肥大细胞定位及分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及甲苯胺蓝染色法,研究大鼠心壁内肥大细胞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样免疫反应物质以及含这类物质的肥大细胞在心壁内的分布.发现部分肥大细胞含有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样免疫反应物质.含这类物质的肥大细胞约占甲苯胺蓝染色肥大细胞数的13.5%,细胞直径多在8~15μm,心房后壁多于心室壁,t检验结果表明二者差异显著(P<0.001),这种分布特点与甲苯胺蓝染色的肥大细胞分布相一致.由于对照组均为阴性,排除了假阳性的可能.文中对心壁内这种细胞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本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方法,观察了含神经肽Y(NPY)、含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含P物质(SP)神经在大鼠完整脑底动脉环分布的年龄变化,结果表明在2周、2月、8月龄大鼠脑底动脉上含NPY神经的密度依次降低;含CGRP和含SP神经的密度依次升高.至18月龄,含NPY神经的密度和8月龄时的接近,而含SP和含CGRP神经的密度比8月龄时明显降低.大鼠脑血管含肽神经支配的这种增龄变化表现出有利于脑血管扩张的趋势,它可能是脑血管硬化导致脑血流量下降的一种代偿机制。  相似文献   

20.
抑郁模型大鼠胃窦部变态反应及超微结构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抑郁模型大鼠胃窦部变态反应及超微结构改变。方法:将慢性、不可预见性、非同质性应激原作为抑郁模型,通过免疫荧光组织化学及超微结构形态学观察抑郁模型组(n=10)和正常对照组 (n=10)大鼠胃窦部的免疫变态反应及形态学的变化。结果:抑郁模型组大鼠胃窦黏膜组织肥大细胞胰蛋白酶1(MCP-1)平均免疫荧光强度值(37.4±7.7), 显著高于对照组(24.8±5.6),P<0.05。抑郁模型大鼠胃窦黏膜组织肥大细胞激活、增殖及颗粒增生。超微电镜观察发现,抑郁模型组大鼠胃窦黏膜组织肥大细胞表现为:肥大细胞向血管、神经和单核细胞周围渗透,肥大细胞膜折皱,细胞内含有非同质的、非均匀、低电子密度颗粒,部分颗粒到达膜表面、成为丝状物、空颗粒及脂质体,细胞核呈梭形;肥大细胞周围白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渗出;肥大细胞激活脱颗粒,脱落的颗粒趋化到巨噬细胞表面;白细胞颗粒与肥大细胞膜黏附形成桥接;巨噬细胞吞噬肥大细胞激活脱落的颗粒。结论:抑郁模型大鼠胃窦部发生免疫变态反应,肥大细胞对微环境的变化一方面表现肥大细胞细胞数显著增加,另一方面表现为其表型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