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用HRP逆行追踪法结合电生理学技术,对21只长翼蝠上丘(SC)超声信息的传入联系进行了形态学研究。13只动物上丘的听应部位电泳HRP后,标记神经元恒定地出现于双侧的下丘(IC,同侧为主)和外侧丘系背核(DNLL,对侧占优势)。约半数动物的同侧前外侧橄榄周核(ALPO)存在标记神经元。此外,标记神经元还出现于下列结构中,同侧的舌下神经前置核(n.Ⅻ)、小脑顶核(F)、黑质(SN)、后连合核(NPC)、丘脑(THa)、未定带(ZI),对侧的小脑齿状核(D)、双侧的中脑网状结构(MRF)、上丘(SC)。8只长翼蝠上丘的非听反应部位电泳HRP后,同侧的舌下神经前置核、小脑顶核、黑质、后连合核、丘脑、未定带,对侧的小脑齿状核,双侧的中脑网状结构及上丘亦见标记神经元。本实验提示:上丘的超声信息主要是经过同侧前外側橄榄周核和下丘以及对侧的外侧丘系背核中继传入的。 相似文献
2.
为了全面了解大白鼠下丘的非听性传出投射及其起源细胞在下丘的分布情况,作者分别向下丘、丘脑和延髓注入WGA-HRP,作顺行或逆行追踪研究,结果如下: 下丘的非听性传出投射分布较广,在间脑和脑干终止于12个核团和地区,包括同侧的桥核背外侧部、臂旁外侧核、中脑中央灰质、中脑外侧被盖核、上丘联合核、顶盖前区、丘脑网状核、膝上核、丘脑后核、丘脑腹核、未定带和对侧楔束核的背外侧部。上述非听性传出投射的起源细胞分布于下丘除中央核以外的其他亚核。 相似文献
3.
鼠耳蝠下丘听反应区的神经联系及其与强啡肽能神经元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HRP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鼠耳蝠(MyotisChinensis)与下丘超声反应区相联系的神经元及其递质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皮层的听区Ⅲ-Ⅳ层的小锥体细胞和双极细胞轴突传向下丘听反应区;下丘听反应区还接受耳蜗核、斜方体、上橄榄核、外侧丘系核、薄束核、楔束核以及上丘的投射;下丘中央核接受下丘背核和下丘外核、下丘联合区的投射;下丘与黑质有交互投射。(2)用强啡肽A1-17抗血清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反应,在黑质区发现HRP与强啡肽双重反应阳性神经元。本研究结果提示,下丘受黑质强啡肽能神经元的调控,可能对回声定位和动物的运动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树嗣黑质至上丘的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acid,GABA)能和多巴胺(Depamine,DOPA)能阳性纤维投射。方法采用荧光金(Fluo-Gold,FG)逆行追踪分别与GABA和DOPA免疫组化相结合技术。结果在树双侧黑质的致密部、网状部和外侧部均观察到FG逆行标记细胞;双侧黑质的网状部除向上丘发出GABA能纤维投射外,同侧黑质网状部还向上丘发出DOPA能纤维投射。此外,在同侧黑质的致密部,还观察到少量的向上丘投射的DOPA能神经元。结论黑质向上丘的GABA和DOPA能阳性纤维投射为阐明黑质的生理功能提供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听源性惊厥易感性大鼠上丘神经元构筑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用石蜡切片Nissl染色方法,光镜下计数、结合计算机图象分析系统观察、测量惊厥鼠与正常鼠土丘神经元的一些指标.结果显示:(1)在吻例段和中段上丘第Ⅱ层和吻侧段上丘第Ⅲ层的神经元胞体平均直径惊厥鼠显著小于正常鼠,说明惊厥鼠上丘上述部位神经元较小;(2)在吻侧段上丘第Ⅵ层,中段上丘第Ⅰ、Ⅱ层和屋倒段上丘第Ⅴ层,神经元剖面椭圆率惊厥鼠显著地小于正常鼠,说明惊厥鼠土丘上述部位神经元胞体较细长;(3)除第Ⅲ层外,土丘各板层神经元剖面面数密度惊厥鼠都大于正常鼠.本研究结果表明,惊厥鼠的土丘有神经元的形态学变化。这种变化与惊厥鼠惊厥易感性的形成之间是否存在着某种关系,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金黄地鼠上丘的生后发育进程,用神经组织染色技术和免疫细胞化学技术通过计算机图象分析对生后不同日龄的金黄地鼠上丘的细胞构筑和突触素的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上丘外灰质层神经元密度在新生时最高,随日龄的增长而显著降低,在出生到生后5d之间的阶段降低幅度最大;出生5d以后,变化趋于平缓;至生后15d,上丘外灰质层神经元密度已接近于成年动物。神经元密度的降低可能与发育过程中的自然发生的神经元死亡有关。(2)金黄地鼠上丘内突触素免疫反应阳性产物平均光密度值在从出生到成年鼠的发育阶段中呈上升趋势,但变化最为明显的时间段是生后10d到15d之间,至生后15d时,突触素免疫反应产物的平均光密度值已接近成年鼠的水平,此时间段的前后.光密度的变化都较为平缓,此结果提示,金黄地鼠上丘内突触素免疫反应产物平均光密度的升高可能与突触的形成发育加速及视觉功能的日趋成熟有关。 相似文献
7.
8.
将HRP溶液(33%)注射到21只成体大白鼠的一侧上丘,存活1~2天后,脑切片作DAB或TMB反应,在另一侧上丘及其它脑区观察标记的神经元,结果如下: 1.当注射的深度达到上丘中间灰层或其以下各层时,无论注射点位于上丘的吻、尾端或其之间,标记神经元在另一侧上丘的区域分布与注射的HRP位置大体对应;当注射的深度较浅,即在视觉层及其以上各层时,在对侧上丘未观察到标记的神经元。 2.在上丘的带状层和表面灰层未发现标记的细胞。标记细胞在中间灰层(SGI)最多(53.6%),视觉层为16.5%,深部各层(SGI及其以下各层)标记细胞占标记细胞总数的83.5%。 3.根据标记神经元的形态分为:垂直的梭形神经元,水平的梭形神经元和多极神经元。它们的分布无明显规律。 4.除在同侧的视皮层观察到大量的标记神经元外,在两侧的下丘、外侧丘系背核和丘系旁核、黑质及外侧被盖核、同侧的外膝体腹核、对侧的前顶盖区及网状结构中都发现了标记的神经元。 相似文献
9.
本实验将~3H-Leucine 或 WGA-HRP 定位注(导)入大鼠一侧上丘内,观察了上丘传出纤维的终止部位。上丘浅层的传出纤维下行终止于二叠体旁核(以同侧核的背、腹群为主)、同侧桥核的背外侧部;其上行投射终止于内侧膝状体、膝上核、顶盖前区后核、丘脑外侧后核(以上均为两侧性,以同侧为主)、同侧的内及外侧视束核和外侧膝状体的背侧及腹侧核。另外,在两侧视束和视束交叉处均有标记颗粒。上丘中、深层的传出纤维终止于同侧中央灰质、Darkschewitsch 核、Cajal 中介核、楔形核以及对侧上丘;上行终止于内测膝状体,膝上核、顶盖前区前核、丘脑外侧后核(以上均为两侧性,以同侧为主)、束旁核、未定带、丘脑腹侧核(以上均为同侧);下行终止于同侧的有二叠体旁区和二叠体旁核,桥核的背外侧部、下丘外侧部、桥脑和延髓网状结构、下橄榄核的外侧部;终止于对侧的有二叠体旁核、桥脑和延髓网状结构内侧部、下橄榄核的内侧副核、脊髓颈段前角。 相似文献
10.
本文应用荧光素双标记法研究了后索核、孤束核、三叉神经脊束核向下丘和丘脑投射神经元的分布及其分支投射。作者将Propidium Iodide注入大白鼠右侧丘脑,Bisbenzimide注入右侧下丘,结果如下:楔束核内被标记的神经元中有88.2%向丘脑投射,它们位于核的主部;11.2%向下丘投射,它们在尾侧主要位于核的边缘部,向吻侧(至闩平面)主要位于核的背外侧端。薄束核内被标记的神经元中向下丘投射者(10.9%)与向丘脑投射者(86.7%)混杂在一起。在此两核内仅有极少量分支投射的双标神经元。孤束核和三叉神经脊束核内被标记的神经元中约有2/3投向丘脑,1/3投向下丘,未见分支投射的双标神经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