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用免疫组化双标记法研究了29例不同胎龄人胎儿垂体前叶P物质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与促甲状腺素免疫反应阳性细胞的关系。人胎儿垂体前叶存在少量粗细不等的P物质反应神经纤维,多成丛分布于前叶的中央区及其与外侧部的交界区。随着发育,P物质反应纤维增多、增长,分布趋于集中。促甲状腺素反应细胞在早期多有短粗突起,中期增长、增多,晚期又减少;细胞主要位于背腹缘及中央区,晚期较密集。在P物质反应纤维与促甲状腺素反应细胞的分布重叠区域内可有较密切接触,随发育其接触数量及其密切程度均有增加。结果提示人胎儿垂体前叶内P物质反应神经纤维与促甲状腺素反应细胞可能存在功能方面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用免疫组化双标记法研究了29例不同胎龄人胎儿垂体痈叶P物质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与促甲状腺素免疫反应阳性细胞的关系。人胎儿垂体前叶存在少量粗细不等的P物质反应神经纤维,多成丛分布于前叶的中央区及其与外侧部的交界区。随着发育,P物质反应纤维增多、增长,分布趋于集中。促甲状腺素反应细胞在早期多有短粗突起,中期增长、增多,晚期又减少;细胞主要位于背腹缘及中央区,晚期较密集。在P物质反应纤维与促甲状腺素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大鼠杏仁中央核内P物质标记神经元的分布和形态的增龄性变化,方法:应用免疫细胞化学结合图像定量分析法研究了3月龄,9月龄和24月龄大鼠杏仁中央核内P物质标记神经元的变化,结果:P物质标记神经元主要位于杏仁中央核的内侧亚区和腹侧亚区,随月龄的增加,P物质标记神经元出现明显的细胞数量减少,细胞面积增大,且24月龄大鼠还出现细胞突起增多,伸长,弯曲等明显的形态改变,结论:大鼠杏仁中央核内P物质标  相似文献   

4.
采用甲苯胺蓝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ABC方法,对大鼠舌组织中肥大细胞的分布,形态特点以及细胞内的P物质、血管活性肠肽和神经肽Y的定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鼠舌组织内肥大细胞主要分布于固有层和肌层,多呈圆形,椭圆形或长梭形。经与甲苯胺蓝染色的相邻切片比较,几乎所有肥大细胞分别呈P物质、血管活性肠肽和神经肽Y免疫反应阳性。提示:舌组织肥大细胞内P物质,血管活性肠肽和神经肽Y等生物活性肽可能与其局部血液供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自发性高血压的发病机理,本实验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结合体视学分析,研究了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脊髓中间带灰质内P物质免疫反应阳性纤维和终末的分布。结果如下:(1)P物质免疫反应产物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和京都种正常血压大鼠脊髓中间带灰质分布的模式未见明显差异;(2)在脊髓T2、T5、T8、T11、L1 各节段的中间外侧核本部区的平均光密度值,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高于京都种正常血压大鼠(P< 0.05)。这一结果提示,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脊髓胸腰部中间外侧核本部区P物质免疫反应阳性产物表达增加。而该区P物质表达的增加意味着该区交感节前神经元机能状态的某种改变,这种改变可能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的升高和维持有关。  相似文献   

6.
用免疫细胞化学ABC法研究了鸡脑桥内P物质(SP)样免疫反应物的分布。SP样神经元胞体分布于尾侧线形核及其毗邻的网状结构,前庭内侧核,下网状核以及网状结构外侧部。SP样纤维和终末在三叉神经感觉主核,三叉神经脊束核,三叉神经运动核,上橄榄背核以及外神经副核分布密集,在尾侧线形核及前庭内侧核则分布稀疏。结果表明:三叉神经束核,三叉神经感主核,上橄榄背核以及前庭内侧核的SP样免疫反应物的鸡和哺乳类间存在  相似文献   

7.
大鼠延髓内脏带的化学神经解剖学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7  
陈良为  饶志仁 《解剖学报》1996,27(4):386-390,T009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PAP法和ABC法),对儿茶酚胺类(以酪氨酸羟化酶0TH作标记物)、5-羟色胺、胆碱类(以胆碱乙酰化酶-ChAT作标记的)以及神经肽类(P物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神经降压素、胆膈 、生长抑素和神经肽Y)等物质在SD大鼠延髓内脏带内的分布进行了观察。结果证明,上述物质均较集中地分布于延髓内脏带,即位于延宫尾段(从闩尾侧1.0mm到闩则0.8mm)的一条从人则至腹外  相似文献   

8.
马丹  鞠躬 《解剖学报》1994,25(1):18-21,T003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29例不同胎龄水囊引产胎儿和1例新生儿垂体前叶P物质(SP)免疫反应神经纤维的形态及分布。胎儿及新生儿垂体前叶中SP反应纤维粗细不等,有大小不一的膨体;部分纤维丝状曲屈盘绕分布,部分为稀疏的弥散走行。纤维主要位于前叶中央区及其与外侧区的交界部位,与血管及腺组织均有接触。在3~5月龄垂体前叶内SP纤维较少,纤维短而粗,膨体少且小,纤维丛较小和稀疏;6~10月龄SP纤维增多、  相似文献   

9.
用PA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10只正常大鼠胃肠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免疫反应性细胞的分布及形态特点。结果如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免疫反应性细胞主要分布在胃窦、胃体及十二指肠。细胞形态多样,有柱状、锥体状及特殊的杯状等。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免疫反应性细胞基部紧贴基膜,免疫反应性强弱不一。多数细胞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免疫反应性阳性物质可达肠倥面或腺腔面,有时腔内可见到有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免疫反应性阳性物质,说明促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热应激与热休克诱导的脑组织不同细胞热休克蛋白(HSP)70合成。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方法,对8只新西兰兔在不同温度热应激中诱导脑组织HSP70合成进行了观察。结果发现热刺激组对兔脑组织HSP70合成刺激较弱,而热休克组大量诱导HSP70的合成。在脑不同区域HSP70合成并不相同,在皮质HSP70主要分布于颗粒Ⅱ层,在海马CA1和CA2区阳性细胞较多,而下丘脑阳性神经元主要分布于室周区,阳性物质主要分布在胞浆中,少数细胞可见核深染。结论HSP70的合成与热刺激强度及脑组织热敏感区有关,并且HSP70的合成可能反应了体温调节中枢与神经内分泌功能的损伤  相似文献   

11.
P物质与Griffonia simplicifolia I—B4结合位点在大鼠初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荧光双标组织化学技术观察到,在大鼠腰段脊神经节中,Griffonia simplicifolia I-B4(I-B4)结合反应物与P物质样免疫反应物均分布在小细胞中,且34% ̄43%的I-B4结合反应阳性细胞和87% ̄95%的P物质阳性细胞为I-B4与P物质双标细胞。切断单侧脊神经后根的大鼠,切断侧脊髓后角内I-B4结合反应在术后第3d即明显减弱,至第5d消失。向成年大鼠蛛网膜下腔注射辣椒素后  相似文献   

12.
P物质在雷公藤引起免疫抑制中的作用刘燕,王伟,朱高发,陈娟,徐承焘(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生理教研室北京100005)本实验观察了雷公藤与P物质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并利用辣椒素(cap)耗竭脊髓后角的P物质,进一步探讨了脊髓后角P物质在雷公藤引起的免疫抑制作...  相似文献   

13.
最近Chudler等发现大鼠对伤害性反应的神经元集中在纹状体边缘区部位。本文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了大鼠纹状体边缘区呼痛觉有拳P物质,亮氨酸-脑啡肽,胆囊收缩素的分布。  相似文献   

14.
用NADPH-diaphorase组织化学和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观察和比较了一氧化氮合酶、酪氨酸羟化酶、5-羟色胺、P物质和亮氨酸脑啡肽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和正常对照大鼠孤束核的分布。结果显示,孤束核内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细胞在高血压组少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孤束核P物质和亮氨酸脑啡肽免疫阳性物在高血压组多于对照组;酪氨酸羟化酶免疫阳性物高血压组少于对照组;5-羟色胺免疫阳性物在两组的分布无明显差异。提示一氧化氮在孤束核是一种降压性局部神经调质,与其在心血管系统的降压作用一致。中枢P物质含量的异常增加可能是高血压发病的原因之一。孤束核脑啡肽含量的异常增加与高血压的形成有关,痛觉和高血压之间可能存在一些共同的发生机制。酪氨酸羟化酶在高血压组降低提示孤束核内酪氨酸羟化酶对维持正常血压发挥重要作用.孤束核内5-羟色胺与血压调节无关。  相似文献   

15.
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肝硬化和肝癌患者血浆P物质和抗利尿激素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肝硬化和肝癌组血浆P物和抗利尿激素(ADH)含量显著高于正常人对照组(P〈0.001),肝癌组血浆P物质和ADH呈一致性升高,且明显的高于肝硬化组(P〈0.001)。腹水组血浆P物质和ADH含量显著高于无腹水组(P〈0.01)。血浆P物质和ADH含量在ChildA、B、C组均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65,0.68和0  相似文献   

16.
大鼠中缝痛核接触脑脊液神经元化学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CB-HRP追踪与免疫细胞化学结合的方法,对大鼠中缝背核接触脑脊液神经元的化学性质进行了研究。将CB-HRP注入第三脑室后,中缝背核内观察到CB-HRP标记细胞,标记细胞分布于哟经核的背部和腹侧部。在CB-HRP与P物质或5-羟色胺免疫细胞化学结合的切片上,中缝背核内出现三种标记细胞:HRP单标细胞,P物质或5-羟色胺免疫反应阳性单标细胞?HRP/SP或HRP/5-HT双标细胞,双标细胞为中,小  相似文献   

17.
段晓勤  鞠躬 《解剖学报》1998,29(3):232-236,I003
为研究P物质激活的下丘脑大细胞神经分泌神经元及其分布,将P物质注入大鼠侧脑室,用Fos癌蛋白免疫组织化学结合催产素或加压素抗血清免疫组织化学的双标记法,检测了下丘脑各大细胞神经分泌核区域激活的催产素及加压素免疫反应性神经元。结果表明:Fos免疫强化反应性的神经元主要见于第三脑室周围区及室旁核,在视上核及其他下丘脑大细胞神经分泌核区仅见到少数至少数Fos免疫反应性神经元。  相似文献   

18.
大鼠中枢运动核团内P物质受体的定位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蓉  李云庆  施际武 《解剖学报》1999,(2):163-165,I016
观察大鼠脑干的躯体运动核,副交感运动核和脊髓前内P物质受体的定位分布,阐明SP在运动核团的作用部位。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结论SP通过SP受体的介导在中枢运动核团内对运动神经元发挥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9.
刘庆莹  朱长庚 《解剖学报》1994,25(3):240-243,T003
为了探计下丘脑神经内分泌功能的突触调控机制和P物质神经元与γ-氨基丁酸神经元之间的相互关系,我们用包埋前免疫电镜PAP双标技术,研究了大鼠弓状核内SP和GABA神经元的超微结构分布,先以DAB为呈色剂显示SP的免疫反应,然后用钼酸铵-TMB法显示GABA免疫反应,再经DAB-氧化钱稳定后作免疫电镜研究。结果观察到,在弓状核内有大量含DAB和TMB免疫反应产物的神经元结构,DAB反应产物为颗粒状或絮  相似文献   

20.
人肺表面活性物质结合蛋白B(SP-B)为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中的重要成份。具有生物活性的SP-B存在于肺泡Ⅱ上皮细胞、肺泡巨噬细胞和肺泡中,在体外SP-B与磷脂的复合物即具有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大部分生物活性,而在体内可增强肺的顺应性,人SP-B基因定位第2号染色体,其基因表达受多种因素调节。遗传性SP-B缺乏病例已见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