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研究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术方法、疗效。重点探讨提高根治性切除率,降低手术死亡率。方法:总结1994年4月~2000年4月收治的18例肝门部胆管癌手术治疗情况,8例行根治性切除,10例行姑息性手术,术后均行腹腔化疗。结果:18例围手术期无死亡及重大并发症,手术根治性切除率为44.4%,同国内文献报道一致。远期随访:根治性切除8例,患者1、2、3、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8例)、75%(6例)、37.5%(3例)、无5年生存者。姑息性手术10例,患者1、3年生存率为1年25%(2例)、无3年生存者。结论: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术较姑息性手术获得更优良的生活质量及远期疗效。加强围手术期处理是提高手术切除率,减少并发症及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食管癌贲门癌外科治疗的方法,适应症及围手术期处理的措施。方法:总结我院1985-1995年77例外科治疗老年食管癌喷门癌的病例。结果:切除率81.82%,死亡率6.49%,五年生存率为25%,结论:老年患的手术切除及死亡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呼吸循环系统的术后并发症较高,加强围手术期管理,以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大脑凸面胶质瘤的手术治疗经验和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自1980年5月至2008年6月收治的91例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手术切除肿瘤的方法及策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常规开颅手术50例:肿瘤全手术切除率60%,术后死亡率8%,致残率8%,症状改善率60%,复发率46.4%,平均输血量800mL;显微外科手术41例:肿瘤全手术切除率75.6%,术后死亡率2.4%,致残率4.8%,症状改善率73.1%,复发率31.2%,平均输血量300mL,与常规手术组比较,3项指标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显微外科手术能明显提高手术全切除率,减少死亡率及复发率,改善症状。  相似文献   

4.
老年人食管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围手术期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俊惠 《广东医学》1996,17(11):725-727
总结1977年-1989年手术治疗的65岁以上的老年人食管癌46例临床资料。全组男性40例,女性6例,年龄65-84岁。手术切除率89.1,死亡率4.3%,术后5年生存率为51.2%。本文分析老年人食管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与远期疗效的关系,提出要改善老年人食管癌的手术治疗结果,应重视围手术期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老年人食管癌、贲门癌患者的手术治疗及手术效果。方法:将62例年龄≥70岁(老年组)和62例年龄<70岁(非老年组)已行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手术患者的临床特征、术后并发症、术后早期死亡率及近、远期临床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老年组29.03%(18/62),非老年组32.26%(20/62);术后早期死亡率:老年组3.23%(2/62),非老年组1.6%(1/62);近、远期效果:老年组1年生存率74.19%(46/62),2年生存率54.84%(34/62),3年生存率38.71%(24/62);非老年组1年生存率80.64%(50/62),2年生存率67.74%(42/62),3年生存率32.26%(20/62)。结论:经严格选择病人,恰当及时的术前术后处理,老年组与非老年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早期死亡率及近、无期效果无明显差异。对70岁以上食管癌、贲门癌患者积极行手术治疗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结肠癌手术结合术前化疗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术前化疗对结肠癌患者手术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114例结肠癌患者,随机分为综合组及手术组,手术组采用手术治疗,综合组患者手术前给予FOLFOX4方案化疗后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中肿瘤切除率、淋巴阳性率、术后复发转移率及3年生存率。结果治疗组肿瘤完整切除率高于手术组,淋巴结阳性率低于手术组,术后转移率及复发率低于手术组,术后3年生存率高于手术组。结论结肠癌患者术前预防性化疗能够改善肿瘤切除率,减少术后肿瘤复发及转移,提高患者生存机率。  相似文献   

7.
1977-1987年我科手术治疗食管癌1046例,39岁以下的青年患者占14.9%(156例)。其手术切除率81.4%,死亡率1.3%,吻合口瘘1.3%.其它并发症占14.7%.5年生存率为28.8%。分析认为,影响青年人食管癌远期疗效的主要因素有:病程、病变长度及深度,病理分期、切缘癌残留、区域淋巴结转移和术式。要提高远期疗效,有赖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应切除足够长的食管和积极的区域淋巴结清扫,以及放疗、化疗的配合。  相似文献   

8.
胰腺癌恶性程度高,进展快,预后差,手术切除仍是目前被公认为早期和无远处转移局部进展期胰腺癌的首选治疗[1].随着现代影像诊断技术的发展和胰腺外科水平的提高,胰腺癌的切除率显著提高,术后并发症和围手术期死亡率不断下降,但胰腺癌术后的远期生存率仍很不理想,术后复发和转移率高, 5年生存率10%~20%[2].本文回顾208...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2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PGML)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22例PGML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前X线钡透误诊率89.5%,胃镜及病理活检误诊率82.5%,肿瘤切除率95.5%,根治性切除68.2%,姑息性切除27.3%,1例剖腹探查,无手术死亡,术后化疗14例。术后随访:根治性切除组5年生存率60.0%。结论PGML术前诊断困难,手术治疗应积极,全胃切除指征可适当放宽,根治性切除肿瘤和术后化疗可明显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
食管、贲门癌术后消化功能障碍的诊治现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食管癌、贲门癌为我国常见肿瘤的之一,手术切除5年生存率为20%-35%。近年来。随着食管、贲门癌外科治疗的普及开展。本病手术率,切除率均有明显提高。在提高手术切除率和生存率。减少手术死亡率和并发症的同时,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问题越来越引起广泛关注。食管、贲门癌的手术在切除癌的同时,主要是消化道的重建,而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优劣与重建后消化道的功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大肠癌肝转移外科手术治疗的疗效和影响术后生存率的有关因素,总结提高远期疗效的措施。方法:对行外科手术治疗的51例大肠癌肝转移作临床回顾分析,对治疗中相关因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全组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2.2%、47.1%、33.3%。分析表明癌灶数目、手术方式、无瘤期长短、术后综合治疗等是影响远期疗效的重要因素。结论:早发现早切除是提高治愈性切除率的关键,采用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可有效地提高大肠癌肝转移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2.
术前区域动脉化疗治疗进展期结直肠癌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在进展期结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进展期结直肠癌分两组,PRAC组30例行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PRAC)、介入后1~2wk手术切除,对照组30例直接接受手术治疗。结果PRAC能够明显改变结直肠癌组织的病理组织形态,总有效率95.83%。PRAC组与对照组的根治性切除率比较为86.66%(26/30):73.33%(22/30);术后1年生存率96.66%:83.33%;术后3年生存率86.67%:66.67%;术后3年复发率13.33%:26.67%;〈7cm低位直肠癌的保肛率75%:53.33%。结论PRAC能抑制或杀伤了大量敏感的肿瘤细胞,使肿瘤缩小,有利于手术切除从而提高进展期结直肠癌的根治性切除率及术后生存率、减少复发率,提高低位直肠癌的保肛率,是一种有效的新辅助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提高晚期直肠癌的外科治疗经验及效果。方法:对1991-2000年15例局部扩散的直肠癌患者进行了全盆腔脏器联合切除术,并分析其远期疗效。结果:本组手术根治性切除率86.7%,手术并发症发生率13.5%,3年生存率为75%,5年生存率为50%。结论:盆腔脏器联合切除术为局部扩散的晚期直肠癌患者提供了根治性再切除的机会,延长了生存期。严格的病例筛选、对尿路改道的技巧性操作以及盆底腹膜的妥善修复是保证手术成功、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10年来我院外科治疗食管癌和贲门癌病历资料,从而促进远期治疗效果和提高患者生存率.方法选取1997年4月至2007年4月我院1200例患者,根据时间将患者分为早期组(1997年4月至2001年3月)513例和近期组(2002年4月至2007年4月)687例,通过行根治性手术,探查性手术,比较手术后两组肿瘤的切除率、死亡率、并发症和术后5年生存率.结果近期组肿瘤切除率高于早期组,并且在手术后30天的死亡率低于早期组,5年内的存活率高于早期组(p<0.05),两组均有发生吻合口瘘、切口感染、肺部并发症、脓胸、心脑血管并发症、乳糜胸、吻合口狭窄、反流性食管炎并发症,但近期组因并发症后死亡例数明显小于远期组(P<0.05).结论随着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术适应症扩大,并发症和病死率明显下降,但早期确诊和治疗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不仅如此,还要加强远期治疗的效果,提高生存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回顾性分析462例70岁以上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老年胃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围手术期处理。结果:老年胃癌患者具有病程较长、中晚期病例较多、病变部位及范围不同、组织学分化程度较高、并存病及术后并发症较多的特点。全组胃癌切除率为86.4%(399/462),其中根治性切除率为66.7%(308/462),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9.7%(91/462),死亡率为2.8%(13/462)。随访患者的1年生存率为71.4%,3年生存率为49.8%,5年生存率为19.5%。提示应加强对老年胃癌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手术治疗应兼顾根治性和安全性。以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手术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 PVTT)的疗效及预后生存率分析。方法:选取2007年7月至2009年6月进行手术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癌合并PVTT患者172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肝癌合并P VTT患者术后生存情况。结果:164例患者行肝癌及癌栓切除术,手术切除率为95.35%;术后发生并发症者28例,占17.07%;肝癌合并PVTT患者,中位生存期17.68个月,5年生存率3.78%;肝癌合并PVTT患者术前有无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经动脉灌注化疗(TACE/TAI)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肝癌合并PVTT患者术后有无TACE/TAI、不同癌栓分裂类型、不同癌栓去除方式之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手术治疗可以有效治疗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应争取肿瘤和癌栓一并切除,术后联合TACE/TAI治疗可提高患者远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原发性肝癌手术切除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对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134例从肿瘤部位、大小、入肝血流阻断、切除方式、失血量、手术时间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手术切除率24.95%,手术死亡率0.74%。5年生存率17.16%,10年生存仅2例。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就诊时多数已为中晚期或大肝癌,手术切除后效果较差,提高生存率关切是:小肝癌的切除、切除方式,术后TACE、复发再切除及术后生物治疗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术前新辅助化疗在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经病理检查确诊的228例Ⅲ期初治NSCLC患者,于手术前随机分成两组,即新辅助化疗+手术治疗组(试验组)106例和单纯手术组(对照组)122例,观察新辅助化疗对肿瘤患者的缓解率和毒副反应,对比手术治疗后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手术切除率和远期疗效。结果:试验组化疗总有效率为66.98%;化疗反应患者可耐受;术后试验组、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9.81%、25.4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手术切除率为91.35%.对照组为81.97%,两组间切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3、5年生存率分别为66.35%、36.54%和38.52%、13.93%,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新辅助化疗安全有效,能降低Ⅲ期NSCLC患者病期,提高手术切除率,改善患者术后长期生存率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高龄肺癌病人外科治疗经验,进一步降低手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提高外科治疗效果。方法:1990年1月-2001年12月间收治49例70岁以上高龄肺癌病人,其中肺叶切除36例,楔形切除5例,8例因肿瘤侵犯心包、胸膜和肺内多发病灶及肺门凝固等原因仅作单纯剖胸探查。结果:手术切除率77.55%。术后30天内死亡3例,死亡率为6.12%,2例死于肺部感染致全身衰竭,1例死于心肌梗死;术后并发肺部感染11例,心肌梗死1例,切口感染2例(术后并发症为28.57%)。结论:对高龄肺癌患的手术治疗应持积极态度,降低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和认真做好围手术期处理。  相似文献   

20.
1933年EvartsA.Grahom在世界上首次手术治疗肺癌已有60多年历史[1]。我国肺癌外科史于1941年张纪正[2]手术治疗肺癌获得成功,至今也有57年历史。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肺外科治疗获得迅速发展。近几年的资料表明,由于外科技术的改进,使肺癌切除率提高到80%~90%,并发症降到10%左右,手术死亡率也降至3%以下,术后5年生存率达30%~40%。影响远期生存的主要因素有:肿瘤体积与外侵、淋巴结转移情况,手术类型、是否根治性切除,特别是病理类型及病理分期(TNM)[3]。经过60多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