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68例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回顾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对比分析其临床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的差异,为该肿瘤的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依据.方法 对我院2005-2008年收治的68例子宫内膜癌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平均年龄55.1岁,未绝经者占33.82%,绝经者症状多是阴道不规则出血伴阴道排液;临床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误差率较大,达22.86%一61.11%,术前诊刮与术后病理类型的符合率为86.79%;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临床分期及组织学分级均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肌层浸润越深、临床分期越高、组织分化程度越低,淋巴结转移率越高.结论 术前临床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术前诊刮病理诊断结果与术后组织学类型间均存在差异,术前应进行综合检查及评估;肌层浸润深度、临床分期及组织学分级均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子宫内膜癌手术前后分期的相关性(附80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萍  罗来敏 《肿瘤》2005,25(5):481-483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临床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的差异及影响因素.方法对8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中术前有临床分期的67例患者与术后手术病理分期比较,分析两种分期的差异,并分析影响子宫内膜癌临床分期的因素.结果67例术前有临床分期的子宫内膜癌患者中48例与手术病理分期相符,误差为28.36%.分析8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分期的影响因素中绝经前后、孕产次对内膜癌肌层浸润及浸润深度影响有临床意义(P<0.05),而合并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则对病灶肌层浸润及浸润深度影响无临床意义.结论对于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行临床分期应综合多因素评估,以提高临床分期的准确性,正确指导治疗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活检方法对子宫内膜癌手术前后诊断差异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36例术前诊断为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术前临床分期、手术-病理分期、术后病理诊断。结果单纯分段诊刮术组(A组)70例手术前后病理诊断符合率82.9,子宫腔镜辅助下分段诊刮术组(B组)66例手术前后病理诊断符合率92.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和B组手术前后分期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子宫腔镜辅助下分段诊刮术诊断子宫内膜癌安全、可靠,优于单纯分段诊刮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比分析子宫内膜癌的临床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的差异 ,病理类型、病理所见、淋巴转移、腹腔液癌细胞阳性等与预后的关系 ,来探讨手术病理分期的优点 ,寻找诊断治疗子宫内膜癌的最佳方案。方法 回顾以往收治的子宫内膜癌资料完整的 30例临床分期与手术分期进行比较 ,分析子宫内膜癌的相关因素及预后。结果 临床分期与手术分期误差率Ⅰ、Ⅱ、Ⅲ期分别为15 .78%、5 0 %、6 6 7%。手术分期的 5年生存率Ⅰ、Ⅱ、Ⅲ期分别为 94%、75 %、34%。结论 手术分期优于临床分期 ,能客观反应其预后。因此正确的手术分期 ,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是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腹水细胞学检查对子宫内膜癌分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水细胞学检查对子宫内膜癌分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989年10月~1998年10月收治的54例Ⅰ~Ⅱ期子宫内膜癌,就其术前临床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进行比较,并分析腹水细胞学检查对分期的影响.结果因腹水细胞学阳性而使36例临床Ⅰ期患者中4例上调到手术-病理分期的Ⅲa期,分期误差率11.1%.18例临床Ⅱ期患者中5例上调到手术-病理分期的Ⅲa期,分期误差率27.8%.总误差率16.7%(9/54).结论腹水细胞学检查对子宫内膜癌分期的影响值得关注,手术前收集腹水或腹腔冲洗液送检是子宫内膜癌重要的诊断程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分段诊断性刮宫对子宫内膜癌病理分级及术前I晦床分期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手术前分段诊断性刮宫和手术病理结果,并分析其可能的临床病理影响因素。结果:分段诊刮和术后病理组织学结果组织类型完全符合78例,符合率为76.5%。其中子宫内膜样腺癌符合率为85.4%,非子宫内膜样腺癌符合率为5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分级一致,符合率为66.3%。在其余患者中,术后病理学分级升高者24例,降低者9例。组织学分级本身是影响诊刮与术后病理分级一致性的因素,P〈0.05。患者的年龄、是否绝经、有无高血压、糖尿病史、肌层侵犯及宫颈受累情况,在术后病理分级升高患者与其他患者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段诊刮判断宫颈受累的敏感性71.4%,特异性94.7%,阳性预测值50%,阴性预测值97.8%。结论:在FIGO新分期标准下,分段诊刮仍然是子宫内膜癌术前病理分级及分期的有效方法;宫颈搔刮的阴性结果对判断宫颈受累情况更有意义;部分患者存在术后病理分级升高的情况。  相似文献   

7.
摘 要:[目的] 评价子宫内膜癌全面手术病理分期时代下临床分期的不足及改进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2010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收治经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完整病例资料。比较临床分期及手术病理分期差异。[结果] 与手术病理分期相比,临床分期Ⅰ期误差率为16.15%,临床分期Ⅱ期误差率为82.79%。手术前后组织学分级总误差率为37.19%,术后有11.25%患者危险分层由低危转为高危。生存分析结果显示,临床Ⅰ期5年生存率85.37%,手术病理Ⅰ期5年生存率为93.39%(χ2=10.32,P=0.001) 。临床Ⅱ期5年生存率分别为87.25%,手术病理Ⅱ期5年生存率分别为77.78%,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子宫内膜癌临床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误差率较高,推荐将术前MRI及宫腔镜等检查纳入临床分期中以增加术前对病变范围评估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比分析子宫内膜癌的临床分期手术与手术病理分期的差异,病理类型、病理所见、淋巴转移、腹腔液癌细胞阳性等与预后的关系,来探讨手术病理分期的优点,寻找诊断治疗子宫内膜癌的最佳方案。方法 回顾以往收治的子宫内膜癌资料完整的30例临床分期与手术分期进行比较,分析子宫内膜癌的相关因素及预后。结果 临床分期与手术分期误差率I、Ⅱ、Ⅲ期分别为15.78%、50%、66.7%,手术分期的5年生存率I、Ⅱ、Ⅲ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MRI在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分期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研究273例经术后病理检查明确诊断的子宫内膜癌患者,根据其术前MRI表现,以FIG02009新分期方法结合病理分期结果进行评估.结果:273例患者中Ⅰa期136例,Ⅰb期46例,Ⅱ期51例,Ⅲa期8例,Ⅲb期7例,Ⅲcl期8例,Ⅲ2期4例,Ⅳa期6例,Ⅳb期7例,MRI对子宫内膜癌分期正确率为93.4%,与病理分期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MRI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及分期具有较高准确性,在临床治疗方式及预后评估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以期正确分期并制定治疗方案及手术范围.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癌和癌前病变147例临床和病理资料,术前行分段诊刮、常规诊刮、阴道B超、子宫腔镜下活检、CT检测,进行术前病理诊断及临床分期,术中剖视子宫判断肌层浸润深度和子宫颈受累情况,并与术后病理诊断比较.结果癌前病变在手术前后的诊断符合率为51.4%,内膜癌Ⅰ期72.3%,Ⅱ期50.0%,Ⅲ期12.5%,Ⅳ期0%.术前B超诊断子宫腔病变的敏感率为98.7%,内膜癌的符合率75.5%,子宫颈累及和子宫肌层浸润符合率分别为39.2%和36.5%.诊刮符合率为86.8%,分段诊刮对子宫颈受累符合率为73.9%.术中剖视判断子宫颈受累及深浅肌层浸润符合率为62.9%、40.7%和82.4%.术前子宫腔镜下活检符合率为100.0%.CT检查可正确诊断肌层浸润的深度(7/7)和腹腔脏器及淋巴结转移(3/3).结论对于40岁以上不规则阴道出血和月经紊乱者,应常规B超检查及子宫腔镜下分段诊刮,可提高内膜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符合率.对于内膜癌患者行CT检查,可了解肌层浸润深度及腹腔脏器和淋巴结转移情况,术中标本剖视检查子宫颈及肌层浸润情况,并快速冰冻病理再次确诊子宫颈和子宫肌层浸润程度及组织学类型、分级,确定手术范围,进行合理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的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至2006年12月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123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访患者生存情况,进行生存及预后分析。结果:123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总体5年生存率为90.2%。单因素分析显示:病理组织分级、病理类型、深肌层浸润、腹水细胞学阳性、附件转移、淋巴结转移、手术-病理分期及术后放化疗等因素与预后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手术-病理分期、深肌层浸润以及是否行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与预后相关(P<0.05)。结论:子宫内膜癌总体生存率高,手术-病理分期、肌层受累程度以及是否行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是影响子宫内膜癌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宫腔镜检查诊断子宫内膜癌患者子宫受累价值及与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96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诊断性刮宫及宫腔镜检查.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统计两种检查对临床分期诊断符合率、宫颈浸润诊断效能及宫腔镜检查子宫肌层浸润诊断符合率,Logistic回归分析子宫受累影响因素,自手术当日起进行12个月随访跟踪,...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巧克力囊肿)临床诊断标准.方法 对218例因附件包块住院治疗的患者,进行临床症状、体征、超声、血清CA125四项指标分析,通过临床综合评分进行诊断及分期(轻、中、重三型)再行腹腔镜手术并与术中诊断及分期相比较.其中经腹腔镜诊治及病理确诊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172例,经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卵巢良性肿瘤及输卵管积液共46例.结果 临床评分法诊断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诊断敏感性96.4%;特异性79.6%;阳性预测值93.0%;阴性预测值90.0%,诊断符合率91.7%,诊断指数73.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7.818,P<0.001).临床综合评分法诊断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分期的符合率,轻型与Ⅰ~Ⅱ期诊断符合率95.6%;中型与Ⅲ期诊断符合率95.6%;重型与Ⅳ期诊断符合率83.0%.轻型、中型间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P>0.05);轻型、中型和重型间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72,P<0.05).结论 临床综合评分法可试用于临床对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诊断及分期.  相似文献   

14.
138例已绝经与未绝经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回顾研究已绝经与未绝经子宫内膜癌的病理分型,组织分级和手术病理分期等.方法 分析1987年1月~1996年12月上海第一妇婴保健院收治的138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其中已绝经者93例,未绝经者45例.所有的病人都进行了分段诊刮,134例经过手术治疗.标本均进行了病理诊断,并根据1988年FIGO标准进行分期,所得资料用X~2Fisher’s exact test分析.结果 已绝经组与未绝经组比较,早期患者(IaG_1)比例明显偏低,分别占6%与32%.(P<0.001).G_2、G_3和非内胰腺癌的发生率是高的,分别是71%和51%(P<0.05).Ⅰc、Ⅱ、Ⅲ、Ⅳ期所占的比例较大,分别是40%和30%(P<0.001).五年生存率:已绝经组为74.2%,未绝经组91.4%,两者比较有明显意义(P<0.05).结论 已绝经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较未绝经者差与临床和病理特点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宫腔镜检查及诊断性刮宫对绝经后子宫出血(PMB)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7例PMB患者临床资料,按诊查方法分为宫腔镜检查组96例(先行宫腔镜下诊断,再行镜下定位活检)和诊断性刮宫组81例(先行分段诊断性刮宫,再行宫腔镜活检)。比较两者与最终病理结果的符合率。结果:绝经后子宫出血的原因依次为,萎缩性子宫内膜56例(31.6%),子宫内膜息肉36例(20.3%),子宫内膜增生症21例(11.9%),增生/分泌期子宫内膜18例(10.2%),子宫内膜癌17例(9.6%),子宫内膜炎15例(8.5%),子宫黏膜下肌瘤14例(7.9%)。宫腔镜检查组和分段诊断性刮宫组的诊断与病理结果的总符合率为89.6%(86/96)和67.9%(55/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检查安全可靠,诊断宫腔内病变准确率高,结合镜下定位活检可早期发现子宫内膜癌,优于传统诊刮术,是绝经后子宫出血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子宫内膜癌的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Li B  Wu LY  Li SM  Zhang WH  Zhang R  Ma SK 《癌症》2004,23(9):1085-1088
背景与目的:子宫内膜癌的预后影响因素较多,但其中仅有少数因素对预后构成独立影响。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子宫内膜癌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对我院1990年1月至2000年12月间初治时行手术治疗的265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预后相关因素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相关回归分析,并进行逐步筛查。结果:本组病例的5年无瘤生存率及总生存率分别为83.3%和84.3%。单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手术-病理分期、病理分级、组织学类型、肌层浸润深度、宫颈受累、淋巴结转移、腹腔液性质、脉管瘤栓及附件转移与5年无瘤生存率及总生存率有显著性相关(P<0.05),年龄、合并症因素与预后无显著性相关(P>0.05)。经多因素分析后得出,手术-病理分期、病理分级、肌层浸润深度及宫颈受累4个因素对子宫内膜癌患者的5年无瘤生存率及总生存率均产生显著性影响(P<0.05),临床分期仅对5年无瘤生存率有显著性影响(P<0.001),而对总生存率无显著性影响(P=0.074)。肌层浸润>50%者远处转移率(12.9%)明显高于≤50%者(0.6%)(P<0.001)。宫颈受累者的淋巴结转移率(21.1%)明显高于宫颈未受累者(3.6%)(P<0.001)。结论:FIGO分期、病理分级、肌层浸润深度及宫颈受累是子宫内膜癌独立的预后影响因素。在估计预后方面,手术-病理分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患者行分期术前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NLR)对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收集2009—2011年152例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子宫内膜癌分期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做回顾性分析。以中位数NLR=2.78作为临界值,分为低NLR(NLR2.78)和高NLR(NLR≥2.78)两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比较,单因素及Cox多因素评估NLR对子宫内膜癌复发及预后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病理分期、病理分级、肌层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肿瘤标本大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手术病理分期、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及术后辅助治疗、NLR是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手术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和NLR是影响患者无瘤生存期的独立因素(P0.05),也是影响患者总生存期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术前高NLR可作为子宫内膜癌分期术后复发的独立因素,也是影响其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绝经前后子宫内膜癌的临床资料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2年3月在唐山市妇幼保健院诊断为子宫内膜腺癌,并接受了手术方法治疗的患者240例。随访共36个月,至2015年3月,分为绝经前和绝经后两组。绝经前115例,绝经后12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单因素分析两组影响子宫内膜癌患者的预后相关因素及两组间生存率差异。结果:本研究显示绝经前组和绝经后组子宫内膜癌在腺癌类型、深肌层浸润、宫颈受累、淋巴转移、附件受累、病理分级例数、ER、PR阳性例数,比较两者均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的组织类型、浸润深度、病理分级、附件转移、宫颈受累是影响子宫内膜癌预后的独立因素。绝经前与绝经后患者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87%、72%,P<0.05,有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绝经前后子宫内膜癌预后差异显著,绝经是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9.
子宫内膜癌115例临床病理与预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病理特点以及影响预后因素。方法对我院1997年~1999年间初治为手术治疗的115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平均发病年龄56.7岁,在获访的90例中,手术病理分期Ⅰ期5年生存率97.6%,Ⅱ期的5年生存率90.9%,Ⅲ期61.9%,Ⅳ期0。Ⅰ、Ⅱ期与Ⅲ、Ⅳ期的5年生存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病理分级Ⅰ级的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率为3.1%,(1/32),Ⅱ级为5.6%(3/54)Ⅲ级为33.3%(6/20),Ⅰ,Ⅱ级与Ⅲ级淋巴结转移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子宫内膜癌手术病理分期能客观判断预后,组织学分级与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快速冰冻病理检查在子宫内膜癌术中诊断的价值,为术中手术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对2006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妇科诊断及手术治疗的182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术前均采用分段诊断性刮宫诊断方法诊断为子宫内膜癌,接受手术治疗并常规术中行快速冷冻病理切片检查。以术后石蜡病理检查结果为标准,比较患者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结果在判断肿瘤分级和肌层浸润方面与其的符合率。结果:182例子宫癌患者浆液性癌、透明细胞癌、子宫内膜样腺癌所占比例分别为10.44%、2.74%、87.36%;术前肿瘤细胞分级确诊为G1级,依据FIGO分期,Ⅰa期、Ⅰb期、Ⅰc期、Ⅱa期、Ⅱb期、Ⅲc期所占比例分别为57.69%、13.19%、10.44%、7.69%、5.49%、5.49%。182例子宫内膜癌患者肿瘤细胞分级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快速冰冻病理检查和石蜡切片病理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冰冻病理检查在子宫内膜癌术中对组织学分级的诊断准确率不高,但对肌层浸润深度尤其≥1/2肌层浸润深度的诊断较为准确。在子宫内膜癌术中应用快速冰冻病理检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可作为肌层浸润深度评估的常规检查之一,为术中制定手术范围及淋巴结切除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