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慈溪市省级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动态和流行现状。方法根据《浙江省血吸虫病监测点监测方案》的要求,2008-2012年每年对慈溪市省级血吸虫病监测点的螺情、常住居民、流动人口和家畜病情等情况进行监测。结果5年监测点未发现钉螺,假螺点检出率55.38%;病情监测未发现本地急性感染病例和新感染病例(畜),常住居民血检阳性率0.41%,流动人口血检阳性率1.69%,输入传染源主动监测血检阳性率明显高于被动监测(P<0.01)。发现输入性慢性血吸虫病病例14例,输入性急性血吸虫病病例1例。流动人口血防知识提高54.27%,卫生行为形成率提高56.69%。结论监测点多年未发现钉螺,但流动人口多,输入性传染源时有发现,存在血吸虫病重新传播流行的威胁。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三峡库区湖北段血吸虫病监测结果,并提出相应防治对策。方法采用流行病学、免疫学和现场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调查三峡库区传染源及钉螺情况。间接血凝试验(IHA)筛查库区居民440人(其中外出打工返乡人员36人)及流动人口45人;在监测点调查耕牛并对全部耕牛进行间接血凝检测;在库区长江支流、两岸洲滩、沟渠等适合钉螺孳生的危险环境进行查螺;调查钉螺输入情况。结果监测点未发现血吸虫病病人和病牛;未发现钉螺孳生及输入。结论针对可能引起三峡库区血吸虫病传播的危险,应加强监测和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防止血吸虫病在库区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掌握上海市南汇区达到阻断血吸虫病传播标准后血吸虫病流行及影响因素,为巩固成果和评价防治效果,预测流行趋势,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建立血吸虫病监测系统,进行螺情和病情的同步监测。结果1996~2006年查螺水面积达6578203m^2,发现钉螺面积270m^2,没有发现阳性钉螺;检查外来流动人员139091人,抗体阳性率为0.17%,对抗体阳性者进行病原追踪,在2005年查获1例血吸虫病输入病例;调查39995头耕乳牛情况,未发现感染血吸虫病牛;南汇区没有发现内源性血吸虫病人,小面积的残存钉螺及时得到有效消灭,也未见输人性钉螺;征兵、招生等新感染监测均未发现病人;居民和学生血防知识的知晓率分别为80%和75%。结论螺情仍有反复,故要加大监测,尤其是与有螺区县共用河道地区的监测力度,以便做到早发现、早控制。该地区病情监测的重点应是外来流动人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城市血吸虫病流行的形成因素,结合近年的防治效果,针对性地提出进一步的控制策略。方法通过对疫区及周围的钉螺调查,观察钉螺扩散分布情况;对流动人群进行血吸虫病监测,了解其感染情况;对居民、学生和流动人群进行血防知识行为问卷调查,了解其卫生习惯、血防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对防治措施产生的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流行区钉螺无扩散,但从湖区流入市场的鱼虾中有钉螺发现;水上流动人群血吸虫感染率为3.13%,疫区民工中也存在感染者;流动人群血防知识及格率66.40%,主要血防行为判断正确率26.40%;采取人群、家畜化疗,环改灭螺、健康教育等主要控制措施后,人群家畜感染率下降为0,钉螺面积下降了53.90%。结论株洲市血吸虫病流行的形成因素主要为流动人群中血吸虫病人的输入,钉螺输入,流动人群卫生意识习惯较差等。对城市山丘型流行区,在达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后,需加强输入性病例的监测、钉螺扩散的监测及采取环境改造消灭钉螺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有钉螺孳生而无血吸虫病病人发现的现象存在于我国血吸虫病流行区的局部地方。各地曾分别从血吸虫虫株、传染源和有螺环境等方面探索了这个问题。本研究于1983年4~10月对长期有钉螺孳生而未发现病人的安徽省当涂县丹阳公社山区作了流行病学调查;在实验室内对当涂丹阳山区钉螺(简称当涂钉螺)进行了生殖力和血吸虫易感性观察,并用本所饲养的安徽省安庆地区的江滩阴性钉螺作对照(简称对照钉螺),对当涂钉螺和血吸虫病流行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镜湖湿地公园血吸虫病传播流行的潜在危险因素,为完善血吸虫病防治监测方案和应急预案提供依据.方法:在镜湖公园进行钉螺模拟生存试验,并调查辖区内引进的外来生物、家畜以及往返于湖南、湖北、江西等血吸虫尚未达到控制标准县和疫情回升县的流动人口等血吸虫病传染源等潜在危险因素.找出血吸虫病监测的重点.结果:镜湖公园适宜钉螺孳生;血吸虫病传染源主要是往返于流行区的流动人口;从血吸虫病流行区引进的外来生物、家畜是血吸虫病流行的潜在危险因素;镜湖公园已成为血吸虫病的潜在流行区.结论:镜湖湿地公园环境非常适宜血吸虫是间宿主钉螺生长繁殖,一旦有外来生物携带钉螺,就会存在孳生的风险.加强输入性传染源的监测与预警,建立多部门联防联控机制,及时发现并处置输入性血吸虫疫情是巩固血吸虫病防治效果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7.
衢州市为历史血吸虫病流行区,钉螺分布广泛.通过多年努力,1995年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当时尚存少数钉螺.1996年以来我市血吸虫病病情监测未发现本地感染病例和残染血吸虫幼虫钉螺;但出现钉螺面积连年上升,近年来一直徘徊在30 0hm^2左右,同时发现输入传染源,存在着血吸虫病重新传播流行的威胁.2004年4~5月,我市开展了钉螺分布抽样调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 及时掌握浙江省血吸虫病疫情变化动态,为修订监测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6年全省血吸虫病年报表及“寄生虫病防治信息管理系统”的疫情和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对2016年血吸虫病疫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6年,全省有螺乡镇96个,有螺村328个,实有钉螺面积74.18 hm2,新查出有螺面积0.75 hm2;解剖钉螺102 991只,未发现感染性钉螺.血清学调查10.80万人,阳性652人,阳性率为0.60%;查出输入性血吸虫病患者9例;未发现本地粪检阳性患者(或病畜).全省救治晚期血吸虫病患者1 095例.结论 浙江省2016年血吸虫病疫情稳定,但钉螺面积有所增加,输入性病例时有发生,相关机构应继续坚持查灭钉螺和防控外来传染源为主的综合性消除策略.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常山县血吸虫病监测点2008-2011年疫情状况,掌握山丘地区复杂环境血吸虫病监测方法,为制订山丘地区监测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全国和浙江省血吸虫病监测点监测方案,每年对螺情、自然因素、常住人群、流动人口和家畜疫情进行监测,纵向观察和分析山丘地区血防传播阻断下疫情变化趋势。结果 2008-2011年监测点疫情监测未发现本地急性感染和新感染病人(畜)。螺情监测每年均发现少量残存钉螺,4年累计发现有螺面积6 680m2,活螺1 021只,未查到感染性钉螺。本地居民血检IHA阳性率为3.43%,输入性病例血检IHA阳性率为6.37%,未发现输入性急性血吸虫病例。结论监测点疫情稳定,但有少量残存钉螺,仍易引起血吸虫病重新传播流行,应重点做好本地螺情和输入性传染源的监测。  相似文献   

10.
韩小芳  徐青华  姜友华 《现代预防医学》2014,(19):3603-3605,3625
目的分析常山县国家级血吸虫病监测点2005-2012年疫情状况,为制定血吸虫病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每年对常山县国家级血吸虫病监测点开展病情、螺情监测,并进行相关流行因素调查。结果在2005-2012年期间,监测点仅在2006年发现1例输入性急性血吸虫病病人,未发现本地急性感染和新感染病人(畜)。8年累计发现有螺面积14 520 m2,活螺2 559只,未查到感染性钉螺。结论监测点疫情稳定,有少量残存钉螺,仍存在引起血吸虫病重新传播流行的潜在危险,应重点加强本地螺情和输入性传染源的监测,继续探索推进查灭螺运行机制,全面提升查螺队伍整体素质,巩固血防三无成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掌握浙江省省级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状况,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参考。方法按《浙江省血吸虫病监测点监测方案》要求,在全省9个省级血吸虫病监测点开展螺情、病情及相关因素等调查。结果 2008-2011年监测点螺情监测在6个监测点查出有螺面积54 970m2,2011年有螺面积、有螺框出现率和活螺密度分别较2008年下降了71.81%、80.99%和93.79%,未查到输入性钉螺和感染性钉螺。病情监测未发现本地急性感染病人、新感染病人(畜),尚存4例历史晚期血吸虫病患者,发现14例输入性血吸虫病患者,其中2例为急性血吸虫病患者。结论监测结果基本反映了浙江省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后当前的疫情状况和防治现状,残存钉螺和输入性传染源的存在增加了血吸虫病重新流行的危险性,必需加强本地螺情和输入性传染源的监测。  相似文献   

12.
浙江省2006年度血吸虫病疫情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省原为全国血吸虫病重度流行省份之一,经过积极防治,1995年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简称达标)。1996年转入监测巩固阶段,至今已10年,未发现本地急性感染、新感染病人(畜)和感染性钉螺,血防成果巩固,但钉螺面积居高不下,输入性传染源时有出现,血防形势依然严峻。为了解我省血吸虫病现状,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对2006年全省血吸血病疫情监测进行分析,现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2007年浙江省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掌握血吸虫病疫情,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螺情调查与疫区人群的检查相结合.螺情监测用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查法,查到的钉螺用压碎法检查血吸虫感染,用土埋结合药物方法灭螺;病情监测用血清学筛选阳性者后粪检,检查有螺村和来自尚未控制血吸虫病县人(畜).结果 对浙江省53个县的427个乡(镇)4193个村开展查螺,在22个县的84个乡349个村查到钉螺,面积122.02hm2,捕获并解剖钉螺107 613只,结果均阴性.查病210 989人,未发现本地患者,但查到输入性病例24例.全省共确认晚期血吸虫病患者1060例,并已展开救助.结论 浙江省血吸虫病疫情稳定,但残存钉螺面积居高不下,输入性病例时有发生,今后血防重点是查灭钉螺和防控外来传染源.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前进渠灌区钉螺的分布情况及影响因素,为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性的对前进渠德昌段的螺情分布进行调查,并根据调查情况对当地流动人口、常住人口及耕牛感染血吸虫情况进行检查。结果穿过血吸虫病疫区(有螺、有病)的中型灌溉渠道前进渠德昌段有钉螺分布,杂草和农作物、秸杆、树枝等漂浮物顺水流入米易县境内,但未监测到钉螺,人群监测未发现患者。结论钉螺生长繁殖的条件依然存在,邻县钉螺经水体输入的可能性极大,水体被病原体污染的机会很多,存在血吸虫病流行的潜在危险。  相似文献   

15.
湖南省血吸虫病新流行区的分析与防制对策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五十年代中期,我国就已基本将血吸虫病的流行区界定,以后对发现有钉螺孳生和当地感染的病人、病畜的地区,叫作新流行区。及时发现和控制或阻断新流行区血吸虫病的传播,是防制血吸虫病的一项重要工作。我省1979~1998年共发现新流行区15个乡镇[1~4],现就查阅到有关资料综合分析如下。1 新流行区的分布、疫情特征及形成原因15个血吸虫病新流行乡(镇)分属7个县、市(表1),占全省原24个流行县市的三分之一。其中桃源县、长沙市岳麓区和株洲市荷塘区属首次发现的县级流行区。按流行区环境分类,属丘陵型的10个…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苏州高新区血吸虫病5年监测结果分析,从而为防治该地区血吸虫病提供依据。方法对5年内查到钉螺的镇(街道),在春季进行普查,其余镇(街道)对1/2~1/3的村进行普查(与流行村毗邻的村为首选普查村),2~3年轮查1次进行螺情监测,用压碎法检查钉螺的感染情况。对各类人群(医院门诊病人、从业体检人员、外来流动人员和居民)进行血吸虫病检查,作为主要疫情监测手段。结果5年中在3个镇(街道)9个行政村累计共查出65个条块,613 580m2有螺面积,其中新发现54个条块,481 358 m2。用压碎法共检查钉螺24 897只,均无血吸虫感染。5年共检测47 193人,COPT环沉率<3%的56人、环沉率≥3%的23人,经粪检全部阴性,没有发现新感染病人。采取小白鼠感染法对镇湖街道太湖有螺滩水体进行血吸虫感染性调查,未发现阳性。结论目前,苏州高新区尚未形成新的流行。但是,存在着由传染源输入引起血吸虫病流行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浙江省血吸虫病疫情动态变化,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查法监测螺情,采用压碎法检查钉螺血吸虫感染情况。对有螺村和来自或往返于尚未控制血吸虫病县的人畜进行筛查和病情监测。结果浙江省2013年有螺乡镇98个,有螺村369个;钉螺面积94.21 hm2,解剖钉螺55 625只,未发现感染性钉螺。血清学查病130 450人,阳性率为0.84%;其中流动人口血清学查病75 317人,阳性率为0.85%。粪检1 112人,未发现本地粪检阳性者,查出输入性血吸虫感染者14人。有历史晚期血吸虫病(晚血)患者1 161例,救助率100.00%。结论浙江省血吸虫病疫情稳定,但尚有大面积残存钉螺面积,输入性病例时有发现,今后血防重点是查灭残存钉螺和防控外来传染源。  相似文献   

18.
安乡县应用生态环境工程技术消灭垸内钉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乡县位于洞庭湖西北部,全县23个乡(镇、场),血吸虫病流行区占20个。1990年垸内钉螺面积1081.9m2,占全省垸内有螺面积的四分之一。该县垸内农田已形成田园化,灌溉自流化,化肥替代了传统肥料,沟渠的生态环境很适合钉螺孳生与繁殖,钉螺分布形成水...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及时掌握浙江省血吸虫病疫情发展动态,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浙江省血吸虫病监测巩固方案(2007年修订版)>,对浙江省54个县的439个乡(镇)3559个村开展螺情和病情监测.结果 在21个流行县(市、区)中查出有螺面积95.97 hm2;解剖钉螺84 488只,未发现感染性钉螺.根据血清学监测,查病189 884人,阳性2752人,阳性率为1.49%;发现输入性血吸虫病病例20例,未发现本地粪检阳性患者.分析今后血防重点仍是查灭残存钉螺和防控外来传染源.  相似文献   

20.
湘江下游傅家洲地区血吸虫病新疫点的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 9月中旬 ,本室发现来自湘江傅家洲及其毗邻地区的 6名青少年均有血吸虫感染 ,并到感染现场作了初步调查 ,证实傅家洲一带为血吸虫病流行的新疫点。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1 新疫点的一般情况傅家洲 ,为沙洲草滩 ,面积约 0 .3km2 ,位地湘江下游长沙市市区内 ,距洞庭湖约 70 km,距其下游有血吸虫病流行的水域约 30 km。洲上住有 10余户居民 ,其周围常有渔船停靠。历史上未曾发现该洲有湖北钉螺孳生 ,当地亦无人畜感染血吸虫病的记载。2 新疫点血吸虫病人的发现及人群调查2 .1 新疫点血吸虫病人的发现1997年 9月中旬 ,来自傅家洲毗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