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胆红素及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与冠心病的关系   总被引:67,自引:0,他引:67  
目的 :探讨血清胆红素的强抗氧化性质 ,研究胆红素及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 (OX LDL)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对冠心病组 (6 0例 )、对照组 (30例 )的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及OX LDL、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进行测定 ,并将两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冠心病组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及间接胆红素均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冠心病组的OX LDL及LDL C较对照组增高 (P <0 .0 5 )。结论 :血清胆红素浓度降低使体内抗氧化活性减弱 ,可能引起低密度脂蛋白氧化修饰形成OX LDL增多 ,从而促使冠心病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分析血清抗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抗体水平对冠心病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100例冠心病患者及31例正常健康者血清抗ox-LDL抗体水平;用31例正常健康者血清抗ox-LDL抗体水平平均值作为标准,将这100例患者分为高水平组和低水平组,并对这两组患者进行随访,观察两组患者在随访期间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血清抗ox-LDL抗体水平高水平组(1.42±0.53)明显高于低水平组(0.64±0.14,P<0.01)。在随访期间,高水平组有21例发生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32.31%;低水平组有1例发生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3.33%;经X2检验两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同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抗ox-LDL抗体水平(P<0.01)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结论:血清抗ox—LDL抗体水平对冠心病患者预后有一定的评价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脂蛋白亚组分与冠心病(CHD)的关系。方法采用超速离心及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84例(T2DM)患者的血清脂蛋白亚型。结果(1)CHD组年龄、高血压患病率升高(P<0.05)。(2)CHD与HDL和HDL2呈负相关;TG与LDLb呈正相关,与HDL、HDL2、HDL3和LDLa呈负相关(P均<0.05)。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和HDL2是T2DM合并CH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HDL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可能由HDL2完成,HDL2是比总HDL更好的糖尿病合并CHD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4.
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与脂蛋白(a)[LP(a)]增高是相互独立的冠心病重要脂类危险因素.目前各种LDL-C(定量法(包括Friedewald公式计算法)所测出的数值都包括Lp(a)胆固醇在内,因此存在是否需要对LDL-C测定值作校正的问题.作者分析122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以生活情况相似、性别与年龄相匹配的正常人122例为对照组,结果示冠心病组的Lp(a)>300mg/1者占28.7%,其增高程度比LDL-C大.LDL-C(处于危险水平(≥4.14mmol/L)者只有17.2%,LDL-C均值在正常范围内(3.31mmol/L),但与对照组的均值(3.02mmol/L)相比仍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校正Lp(a)因素后,冠心病与对照组之间LDL-c校正值的差异不再有显著性(P>0.05),所以在冠心病脂类危险因素分析中,尤其在低LDL-c水平的人群中,最好同时测定LDL-C与Lp(a),否则可能掩盖高Lp(a)的存在,也便于校正LDL-C值及比较两项指标在冠心病危险因素估计中作用的大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病变程度与血清氧化修饰的低密度脂蛋白(ox—LDL)、C-反应蛋白(CRP)的关系及二指标之间的相互联系。方法:分别测定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37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55例、急性感染者6例、非感染非CHD患者(对照组)6例的血清ox-LDL、CRP值;计算各组ox—LDL、CRP的95%可信区间;比较各组中两指标有无显著差异并评估ACS组患者上述二指标的相关性。结果:①ox-LDL方面,ACS组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ACS组中AMI与UAP者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CRP方面,急性感染组、ACS组显著高于SAP组及对照组(P<0.05)。急性感染组、ACS组中AMI者显著高于ACS组中UAP者(P<0.05)。但急性感染组与ACS组中AMI者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ACS组中二指标呈显著正相关(r=0.64,P<0.05)。结论:血清ox-LDL、CRP升高水平与CHD患者病变程度相一致。脂质过氧化及局部炎症的联合作用是造成CHD患者病情恶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 (sLDL)、血浆脂蛋白 (a)〔Lp(a)〕、载脂蛋白 (apo)A 1及apoB 10 0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 10 2例因胸痛而就诊的患者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分别测定患者血浆sLDL ,血浆Lp(a)、apoA 1、apoB 10 0水平及其他血脂成分。 结果 :冠状动脉有病变组与无病变组血浆Lp(a)及sLDL水平存在显著差异 (P <0 .0 5 )。相关分析表明 ,只有血浆sLDL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成正相关 (r =0 .1932~ 0 .2 70 3,P <0 .0 1)。结论 :血浆sLDL亚组份代谢紊乱与冠状动脉狭窄的发生与发展有内在联系 ,对于预测有无冠状动脉病变及其进展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血浆小、密低密度脂蛋白(sdLDL)和脂类成分的变化及相互关系。方法采用2%~16%非变性聚丙烯酰胺梯度胶电泳和凝胶成像分析,测定105例冠心病患者和76例健康对照者血浆sdLDL.同时测定血脂。结果sdLDL>50%的检出率,冠心病组为38.1%,对照组为10.5%(P<0.001);sdLDL增多患者的甘油三酯(TG)水平[(2.42±1.24)mmol/L]明显高于sdLDL正常者[(1.48±0.64)mmol/L](P<0.001)。结论sdLDL与冠心病发生发展有关,且与TG关系密切;sdLDL测定可作为预测冠心病危险性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为观察辛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低密度脂蛋白氧化修饰及血小板活化状态的影响,选择冠心病患者和正常对照者各38例,以血浆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浓度作为脂蛋白氧化修饰的指标,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血栓素B2作为血小板活化状态的指标,比较冠心病患者服用辛伐他汀前后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和血栓素B2的变化及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关系。结果发现,冠心病患者治疗后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显著升高,血浆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及血栓素B2浓度明显降低,但仍未达到正常组水平。直线相关分析显示,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与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及血栓素B2之间呈显著正相关。结果提示,辛伐他汀治疗后可显著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而有效抑制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修饰及血小板活化,本研究还揭示了动脉粥样硬化脂质浸润学说与血栓学说之间存在的部分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变化与冠状动脉(冠脉)内皮损伤及相关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54例冠心病患者均经冠脉造影证实有明显冠脉狭窄,测定其冠状窦和外周血中ox-LDL、一氧化氮(NO)及循环内皮细胞(CEC)数量,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和稳定型心绞痛(SA)组,比较两组与正常对照组(20例)间相同和不同部位之间指标的差异。结果UA组、SA组患者冠状窦血中NO含量较对照组明显降低,ox-LDL和CEC均明显增高。冠状窦血中NO含量均明显低于外周血,ox-LDL和CEC均明显高于外周血。对照组冠状窦与外周血相比三项指标均未见明显差别。结论冠心病患者冠脉局部ox-LDL升高与冠脉内皮损伤相关,并与冠心病病情严重程度一致,可能参与了冠心病病情恶化以及急性冠脉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明确诊断为冠心病的维、哈族患者治疗前后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对首次入院行冠脉造影检查并明确诊断为冠心病的维族(191例)、哈族(184例)患者测定其LDL-C浓度,并给予冠心病二级预防治疗8-12个月,住院后再次测定LDL-C浓度,并行统计学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后维、哈两族冠心病患者 LDL-C水平均有显著降低,且维族冠心病患者较哈族LDL-C [(2.21±0.17)mmol/L比(2.74±0.13)mmol/L]水平降低得更显著(t=3.141,P<0.01)。结论:维族冠心病患者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降脂的疗效显著好于哈族。  相似文献   

11.
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与脂蛋白(a)[(Lp(a)]增高是相互独立的冠心病重要脂类危险因素。目前各种LDL-C定量法(包括Friendewald公式计算法)所测出的数值都包括Lp(a)胆固醇在内,因此存在是否需要对LDL-C测定值作校正的问题。作者分析122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以生活情况相似、性别与年龄相匹配的正常人122例为对照组,结果示冠心病组的Lp(a)〉300mg/  相似文献   

12.
冠心病患者血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自身抗体与血脂相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血清中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氧化型LDL)自身抗体与冠心病及血脂的关系,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105名健康体检者和92例冠心病患者血清中氧化型LDL自身抗体的含量,并与不同血脂水平作相关性检验。结果发现,冠心病组血清氧化型LDL自身抗体的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高脂血症患者氧化型LDL自身抗体阳性率高于正常者;45岁以上者阳性年高于45岁以下者,自身抗体滴度与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水平呈正相关。自身抗体的检测反映了氧化型LDL在体内的氧化情况,其含量可能受胆固醇含量等影响脂质氧化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冠心病患者低密度脂蛋白亚组分颗粒大小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为研究冠心病患者低密度脂蛋白亚组分颗粒直径的异常特征 ,超速离心分离 37例冠心病患者及 2 6例对照组的血浆低密度脂蛋白 ,采用 2 %~ 16 %聚丙烯酰胺凝胶梯度电泳法分析低密度脂蛋白颗粒直径及电泳图形。发现冠心病患者低密度脂蛋白颗粒直径 ( 2 5 .71± 0 .6 6nm)较对照组 ( 2 6 .41± 0 .95nm)显著变小 (P <0 .0 1) ,两组间A型、B型低密度脂蛋白分布不同 (P <0 .0 5 )。低密度脂蛋白颗粒直径分别同血浆甘油三酯 (r=- 0 .2 9,P <0 .0 5 )和载脂蛋白B(r=- 0 .2 5 ,P <0 .0 5 )呈负相关 ,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 (r=0 .2 8,P <0 .0 5 )呈正相关。B型低密度脂蛋白中游离胆固醇 蛋白质比值 ( 1.0 2± 0 .45 )较A型 ( 1.5 9± 1.2 1)显著下降 (P <0 .0 5 ) ;低密度脂蛋白颗粒直径同游离胆固醇 蛋白质比值呈正相关 (r=0 .31,P <0 .0 5 )。提示冠心病患者血浆低密度脂蛋白以小颗粒的B型为主 ;且血浆甘油三酯对低密度脂蛋白颗粒直径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不同类型冠心病氧化修饰型低密度脂蛋白的变化 ,并探讨其病理意义。方法 :75例冠心病患者为冠心病组 (包括急性心肌梗死者 3 0例 ,不稳定性心绞痛者 2 3例 ,稳定性心绞痛者 2 2例 ) ,对照组 3 0例 ,测定两组空腹静脉血浆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OX LDL)、丙二醛修饰低密度脂蛋白 (MDA LDL)的浓度。结果 :冠心病组血浆OX LDL、MDA LDL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或P <0 0 0 1) ,均有显著性差异 ;不稳定性心绞痛者及急性心肌梗死者血浆MDA LDL水平显著高于稳定性心绞痛者 (P <0 0 0 1) ,有极显著性差异 ;稳定性心绞痛者、不稳定性心绞痛者及急性心肌梗死者 3者间血浆OX LDL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本文结果提示OX LDL水平增高可能是冠心病的一个生化危险指标 ;MDA LDL水平增高可能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斑块不稳定的生化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脂蛋白(a)与冠心病的关联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昌慧  陶琳 《心脏杂志》2004,16(3):294-294
作者对2001-01~2002-12经冠状动脉造影(CAG)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135例按病变支数以及有无家族史、有无心梗病史及有无闭塞性血管病变分组,采取回顾性的分析方法,探讨脂蛋白(a)[Lp(a)]与冠心病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病例选择:冠状动脉痉挛组(CAS,n=31),临床上具有胸痛表现、冠状动脉造影无显著狭窄并经过乙酰胆碱试验确诊的患者,根据痉挛血管形态分为节段性痉挛组和弥漫性痉挛组;稳定性心绞痛组(SAP,n=35),为稳定的劳力型心绞痛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对照组(n=24),为健康体检患者。各组于清晨空腹采取静脉血,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浆LDL-C,用ELISA法检测血浆ox-LDL含量,分组比较其LDL.C及ox-LDL水平。结果血浆LDL-C水平SAP亚组[单支病变组(2.6±0.9)mmol/L,多支病变组(2.8±0.9)mmol/L]和CAS亚组[弥漫性痉挛组(3.2±0.5)mmol/L,节段性痉挛组(2.9±0.8)mmol/L]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均高于对照组[(2.2±0.5)mmol/L,P〈0.05];SAP组血浆ox-LDL含量[(575±219)μg/L]高于对照组[(218±35)μg/L,P〈0.01]和CAS组[(299±117)μg/L,P〈0.01],CAS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弥漫性痉挛组[(225±63)μg/L]、节段性痉挛组[(328±123)μg/L]、单支血管病组[(462±72)μg/L]、多支血管病变组[(672±92)μg/L]的血浆ox—LDL浓度逐步上升,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冠状动脉硬化程度呈一致趋势,而血浆LDL水平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浆ox-LDL比LDL—C更能准确地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调脂治疗应该更为重视降低ox-LDL,而不应单纯控制LDL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中国老年人群血浆脂蛋白(a)水平与冠状动脉硬化程度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308例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老年患者的病例资料,将男女患者分别按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狭窄程度分组,比较各组血浆脂蛋白(a)水平的差异并分析其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无论男性还是女性,冠状动脉病变支数越多,血浆脂蛋白(a)水平也越高,以多支病变组升高最明显,分别高于其他各组(P<0.01);随着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加重,血浆脂蛋白(a)水平逐渐升高,并与之呈正相关(P<0.01).不同性别间各亚组血浆脂蛋白(a)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浆脂蛋白(a)水平与冠心病发病有关.结论 中国老年人群中无论男性或女性,血浆脂蛋白(a)升高与冠状动脉硬化范围及严重程度均呈正相关,是冠心病的一个独立的危险因子,可作为冠心病风险评估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对氧磷酯酶 1(PON1)活性变化与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 (oxLDL)水平的关系。方法用分光光度法测定 99例冠心病患者 [稳定性心绞痛 (SAP) 35例 ,不稳定性心绞痛 (UAP) 30例 ,急性心肌梗死 (AMI)34例 ]和 4 2例健康体检者 (对照组 )血清PON1活性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oxLDL水平。同时用直线相关分析法分析PON1活性和oxLDL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冠心病组血清PON1活性与对照组比较显著下降 ,而血浆oxLDL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增加。冠心病组中的SAP、UAP和AMI患者 ,血清PON1活性依次下降 ,而oxLDL浓度依次升高。PON1活性与oxLDL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冠心病患者存在的PON1活性降低 ,导致抗氧化能力的减弱 ,使血浆oxLDL水平增加 ,这种改变可能与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脂蛋白 (a) [L p(a) ]与绝经后女性冠心病 (CH D)的关系 ,并初步探讨内源性雌激素对血清 L p(a)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 EL ISA法测定 5 2例绝经后女性 CHD患者及 48例健康者的血清 L p(a)浓度 ,并测定了其中 40例 CHD患者和 30例健康者的雌激素水平。结果 :CHD组平均 L p(a)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2 5 2 .9± 31.5 )∶ (12 9.2± 2 0 .0 ) mg/L ,P <0 .0 1],且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相关 ,r =0 .398,P <0 .0 0 1;而血清 L p(a)浓度与雌二醇水平未见显著关联。结论 :血清 L p(a)水平的增加是 CHD的独立危险因子 ,也是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一个预测因素 ,其浓度与内源性雌激素水平无关。  相似文献   

20.
用荧光法检测正常组、糖尿病HbA1C<7.0%组和HbA1C>7.0%组的低密度脂蛋白(LDL)糖化值分别为(17.7±2.31)、(34.29±5.73)和(48.79±7.82)Glycogroups/LDL,用酶联免疫受体法检测上述3组LDL与人内皮细胞LDL受体的特异结合活性分别为(37.65±5.20)、(27.36±4.34)和(15.07±2.23)ng/mg细胞蛋白,2组糖尿病的LDL糖化值均高于对照组(P<0.01),HbA1C>7.0%组高于HbA1C<7.0%组(P<0.01),而LDL与其受体结合的结果相反.
Abstract:
The levels of low-density lipoprotein(LDL)glycation from control group,diabetic HbA1C < 7.0%,and HbA1C>7.0% groups were(17.7±2.31),(34.29±5.73),and(48.79±7.82)Glycogroups/LDL by fluorimetry.The LDL binding to its receptor in three groups were(37.65±5.20),(27.36±4.34),and(15.07± 2.23)ng/mg cell protein measured by enzyme-linked immunoreceptor assay.The glycated levels in two diabetic groups were high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and higher in HbA1C>7.0% group than in HbA1C<7.0% group(all P< 0.01).The results of LDL binding capacity to its receptor were just the opposit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