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少阳病是伤寒六个症候群(六经)之一,临床上颇为常见,但是伤寒论少阳篇记载甚简,全篇条文仅十条,除一条记少阳病提纲,一条戒吐下,一条戒发汗,一条记小柴胡汤的应用外,其余六条内容均涉空洞.兹因少阳证候在伤寒病过程中颇居重要地位,特就平日学习所得,略抒管见,顾与医界同仁商榷之.一、关于少阳病篇的篇次按照伤寒病理来说,揣度仲景本意,少阳病篇应居阳明病篇之前,但是后世传本,本篇均次阳明之后,个人认为这是有问题的.  相似文献   

2.
小柴胡汤系《伤寒论》方,虽为治少阳病之主方,但加入葛根、苏叶、薄荷等表散药也可借用于一般外感证。兹将个人体会举例介绍如下:病例:郝××、女8岁。冬令应寒反暖,感非时之气。发热尤以晚上为重。已服过安乃近等解热药,汗出后其热暂退,随后复升如前,恶心呕吐,不思饮食,咳嗽连声,舌质淡舌苔白腻,脉象浮数。用小柴胡汤加味;柴胡、黄芩、半夏、党参、生麦芽、鸡内金、枸杞子、杏红、牛蒡子、苏叶、薄荷、沙参、生石膏、生姜、大枣、甘草,水煎眼。二付药后诸症均愈。按:此孩当时高烧很历害,曾经服用退热  相似文献   

3.
1 生石膏,生石膏治疗外感病取其功用有3点:一是辛凉透达,二是解肌清热,三是发汗解表。笔者认为,凡是外感表证,只要有热象存在,而又不是脾胃虚寒之人,皆可用之,无不显效。即使热不甚重,也可用之,并无弊端。外感病的治疗大法,解表是主要手段,解肌是重要途径,二者相辅相成,解表与解肌在临床当中往往不能截然分开。生石膏虽为矿物药,但体重而气轻,辛凉开腠,轻而扬之,辛而不燥,甘淡而凉,要比辛燥之品稳妥、恰当、适用。不过,要严格按照中医辨证使用,用药剂量要合情合理,恰到好处。  相似文献   

4.
一、何谓厥阴病:厥阴病就是病人患病的过程中,呈现出一系列寒热错杂,阴阳混淆的证候群。例如326条厥阴病的提纲说:“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蚘,下之利不止”。就充分的指出上热下寒的错杂病情。所以舒氏云:“此条上撞心疼热者,热甚也,心中疼热,阳热在上也,饥而不欲食者,阴寒在胃也,……此证上热下寒,若因上热误下,上热未必即去,而下寒必更加甚,故利不止”。又张氏  相似文献   

5.
祖国医学的发展,一向是由拜师授徒的优良传统下继承到现在,今年一月,北京中医研究院有青年医师多人,拜老年医师为师,在二月间,江苏省中医院也有二十七个青年医师拜老年医师为师,九日晚上,在隆重的仪式愉快的气氛下,举行了一个拜师大会。中医的集体拜师,在医史上是一个新纪录,因写十些我个人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6.
《新中医》1972,(4)
外感发热病,是指外感六淫之邪而引起发热等证候及其变化的疾病(包括大部分急性传染病在内的发热性流行性疾病)的总称。对于外感发热病的诊治,过去有两种学说——伤寒学说、温病学说。这两种学说所讨论的治疗对象,同是外感发热病,只不过伤寒学说强调外感寒邪,详于治“寒化”之证;温病学说认为外感以温热发病为多,故详于治“热化”之证。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看,温病学说是伤寒学说的继续和发展。今天应以一分为  相似文献   

7.
外感病具有起病急、病程短、病位浅、病情重的特点,临床多以发热恶寒、头疼、无汗而喘、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为主证,常有偏寒偏热的不同证型,但均属热病的范畴,所以《素问·热病》说:“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对外感病的护理均应采用“热病”护理常规。具体作法宜;  相似文献   

8.
广义外感病涉及呼吸,消化、泌尿、神经等多个系统,其中涉及呼吸内科的病种主要有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炎等.临床上,我们把由外感引起的、以呼吸系统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疾病称为肺系外感病.笔者在此类疾病的治疗上,中西互参、辨病辨证相结合,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显示了中医药在治疗外感病中的优势和特色.  相似文献   

9.
李友英 《新中医》2014,46(7):240-241
<正>有医者认为,外感无需深究,殊不知外感风邪善行多变,若治疗稍有不当,极易传变而引致它证发作。当今环境污染,生活方式无序,滥用抗生素等因素,使得人体正气受损,导致外感病程较前延长,病情较前复杂。为此,笔者根据前贤论述、现代医学研究及自己临床实践感悟,就外感证治体会浅谈如下,不妥之处,敬请指正。1从现代医学角度看中医学外感治法学界熟知,解表发汗、疏风宣肺是外感的基本治法,其目的在于祛除外来邪气,恢复肺卫宣肃功能。从现代医学角度来  相似文献   

10.
11.
(例一)患者王××,男,二十五岁,1963年4月4日就诊,门诊号9908。新婚之后,房劳过度,复受雨淋。起病即见恶寒发热,手足厥冷,少腹绵绵作痛,腰痠如折,咳嗽气喘,不能平卧,声低息微。曾经××医院诊断为感冒合并气管炎,服药注射治疗数天无效。寒热留连不退,气喘厥逆更甚,病势日见沉重。诊脉虚大无根,沈取即散。舌苔淡白,口不渴。此因肾阳虚衰,寒气内盛,真元亏损,摄纳未能。法当救阳固脱,纳气固肾为急。处方:附子、党参,茯苓、黑锡丹(夏布包)各五钱,酒白芍三钱,炮姜炭、炒白术各一钱五分,炙草、沉香各一钱,肉桂三分。  相似文献   

12.
咳血是結核病常見的一种症候,但有不少的患者,由于反复咳血或大量咳血不止,因而导致不良的后果。所以治疗咳血問題,确有研究的必要。我院近数年来,在努力寻求止血有效的措施中,除了一般咳血使用西药腦下垂体后叶素靜脉緩注及硫酸阿托品穴位注射等治疗方法,取得一定的止血疗效外,但也有一部份患  相似文献   

13.
外感咳嗽在临床中最常见 ,一年四季均可发病 ,以冬、春季节多见。其病因有风、寒、暑、湿、燥热之邪乘虚侵袭人体 ,冬多寒 ,春多风 ,夏多热 ,暑多湿 ,秋多燥。病机为人体正气不足 ,抵抗外邪力弱 ,兼以寒暖不调 ,生活起居失常 ,易为外邪所侵 ,外邪从口鼻或皮毛侵入人体 ,肺失宣降而发生咳嗽。临床上外感咳嗽主要为风寒、风热、燥热 3型 ,实践中笔者对不同类型的咳嗽采用辨证护理取得了较好疗效 ,现介绍如下 :1 风寒咳嗽 :症见咳嗽声重 ,咯痰稀薄色白 ,恶寒 ,或有发热 ,无汗 ,伴身痛 ,舌苔薄白 ,脉浮紧。按“寒者热之 ,表者发之”的原则 ,在…  相似文献   

14.
在长期从事肾炎中医药诊治的实践基础上,分析外感与肾炎的关系,认为外感是肾炎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导致肾炎病情反复的重要因素;对肾炎外感的辩证,强调须分清标本、缓急与虚实,治疗侧重考虑如何应用祛风药,或祛风以解表,或祛风而兼活血化湿。  相似文献   

15.
外感咳嗽治疗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外感咳嗽起病急 ,四季发病率高 ,治不及时 ,易转成内伤咳嗽 ,因此及时有效地治疗外感咳嗽有其重要意义。笔者临床 15年来对外感咳嗽的诊治有较深体会 ,介绍如下。1 立法宣降同施外感邪气 ,不管属寒、属热 ,多影响肺的宣降功能。咳嗽起于肺 ,肺主宣发肃降 ,司一身之气。宣降失常 ,则有咳嗽、喘、鼻塞、流涕、无汗、头身痛、咽部不适、发热等一系列表现。因而治疗肺病立法依据既宣又降 ,宣中有降 ,降中寓升 ,方可恢复其生理功能 ,但外感咳嗽总宣大于降 ,这是立法之本。若只宣不降或只降不升都会导致疗效欠佳。笔者从众多药物中筛选出 4味药为…  相似文献   

16.
仲景处方,不但用藥很精简,其配伍也都有一定的法度。笔者根据讀书的体会,結合临床的印証,把仲景的用藥法度写出来就正于先进。仲景治头痛,发热,汗出,惡风的太阳病,都要用到桂枝湯。桂枝湯的主要藥物是桂枝和芍藥。桂枝、芍藥所主治的忠者,虽然出汗的很少,但总是比較容易出汗的。  相似文献   

17.
中药种类繁多,品种复杂,有治疗作用和成分,大部分是有机化合物,数千年来,从中医师使用的经验,在治疗上有它一定的价值。解放后在党和毛主席为发扬祖国文化遗产的号召下,为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各地中药制剂均已纷纷出现,但对新型中药制剂,必须在中药浸炒蒸晒的原有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发提高质量,更好地为保障广大劳动人民健康而服务,这是我们从事中药工作者当前一项重要任务。中药的用量,一般是以生药重量来计算的,由于产也与采集时间不同,有  相似文献   

18.
解放以后,党的中医政策,带来了祖国医学的新生与进步。我們自从参加綜合性医院工作的八年来,更受到党的培养与教导,中西医团結,相互学习,经验交流,在中医外科学上,认识有了提高,获得了一些体会,但由于我們水平不高,不可避免地有局限与片面,现把痈疽疮疹和外科用药等方面,談談个人的见解,敬希同道們指正。一、痈疽方面  相似文献   

19.
针灸疗法是中医学中一部分,也是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早在我国原始共产社会就已经知道了这种治病的方法,它是劳动人民长期以来,在劳动生活的经历里向疾病作斗争中得来的一种经验医学,因为它的治疗范围广泛、施  相似文献   

20.
《伤寒杂病论》是一部治疗流行性、传染性外感病及内科杂病的著作,其中的伤寒包含狭义伤寒和温病,外感病防治整体可遵循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六病辨证思路。预防和初起阶段,以辛温透达为治则,可用神仙汤等。病位在表属阳者,从太阳病论治,治法为解表祛邪,达邪外出,可用桂枝麻黄各半汤、葛根加半夏汤、五苓散等。病位在表属阴者,从少阴病论治,治法为温阳解表,扶正达邪,可用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真武汤、白通汤等。病在中(半表半里)属阳者,可从少阳病论治,治法为扶正祛邪,给邪以出路,可用小柴胡汤、柴胡桂枝干姜汤、大柴胡汤、泻心汤等。病位在中(半表半里)属阴者,可从厥阴病论治,治法为寒热并调,清上温下,可用乌梅丸或麻黄升麻汤加减。病位在里属阳者,可从阳明病论治,治法为清泄内热,养阴生津,可用白虎加人参汤、竹叶石膏汤、麦门冬汤、大承气汤等。病位在里属阴者,可从太阴病论治,治法为温阳扶正,可用桂枝人参汤、甘草干姜汤、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通脉四逆汤等。外感病病情变化迅速,治疗时需根据病因、病性、病位、病势的具体情况灵活应对,及时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