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观察白细胞过滤器预防输血反应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保存期在3d~7d的92袋红细胞悬液过滤,检测滤除前后血细胞数。92例输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输血前、输血后作常规检查并记录体温、心率、血压、呼吸、血常规、尿常规及不良输血反应的发生。结果:92份红细胞悬液经过滤后,其白细胞数减少了99.3%,与过滤前相比,差异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而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数未见明显变化(P>0.05)。输血前两组患者均无发热现象,但输血后对照组患者中有9例出现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FNHTR),而观察组中无一例出现,两组间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比较两组患者体温的变化,对照组的体温平均变化差与观察组差异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白细胞过滤器可有效预防输血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比较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和普通红细胞悬液引起的非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方法 240例反复输血的患者分为观察组120例和对照组120例.观察组输注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对照组输注普通红细胞悬液.结果 输注普通红细胞悬液的患者8例发生输血反应,反应率7.14%;输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患者仅1例发生输血反应,反应率0.83%,二组间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可有效预防输血反应的发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白细胞滤除技术在肿瘤患者输血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取24小时内采集的红细胞悬液,采用带滤器的3联袋在层流室内滤除白细胞,分别对反复输血晚期恶性肿瘤患者输注悬浮少白细胞红细胞(观察组)及未过滤悬浮红细胞(对照组),观察2组输血反应率及输血疗效。结果:悬浮红细胞过滤后对白细胞的滤除率为99.9%,红细胞回收率为93.0%。2组输血疗效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输血后发热反应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白细胞过滤器能高效地滤除白细胞和血小板,能显著降低非溶血发热性输血反应、能有效防止输血性免疫抑制的发生。晚期恶性肿瘤患者需要输血时应选择输成分血,有条件的更应选择输少白细胞红细胞悬液。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输血时的非溶血液性输血反应,探讨其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安康市中心医院需要输血的内科癌症患者360例,将其按是否去除白细胞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普通的红细胞悬液,观察组给予去白细胞后红细胞悬液,比较两组患者的输血反应发生率。结果对照组输血反应发生17例,输血反应发生率9.44%;观察组输血反应发生2例,输血反应发生率1.11%。两组患者间输血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去白细胞后红细胞悬液给患者进行输血,可有效防止或降低输血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王复字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28):873-875
目的研究少白细胞红细胞悬液和普通红细胞悬液引起的非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方法226例反复输血的患者分为观察组113例和对照组113例。观察组输注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对照组输注红细胞悬液。结果输注普通红细胞悬液的患者9例发生发热反应,反应率7.96%;输少白细胞红细胞悬液患者仅1例发生发热反应。反应率0.88%,2组间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少白细胞红细胞可有效预防输血反应的发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估白细胞过滤器对于发热性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0年9月~2011年12月的122例输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1例.观察组采用白细胞过滤器输血,对照组采用普通输血器输血,观察并比较两组发热性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体温平均差较低,FNHTR总发生率为9.84%;对照组FNHTR总发生率为27.87%,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白细胞过滤器能显著降低FNHTR发生率,在输血方面安全程度更高.此外,分别对比两组患者各频段FNHTR发生率可知,输血次数增加,FNHTR发生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白细胞过滤器可有效预防发热性非溶血性输血反应,提高了输血的安全性,尤其适用于需反复输血的患者,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余霞 《当代医学》2012,(26):64-65
目的研究肾功能不全患者血液透析后输血反应.方法对270例肾功能不全患者血液透析后分别采用输注全血、红细胞悬液、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三种方法进行治疗,对三组患者出现的输血反应进行统计对比.结果通过对过敏反应、发热反应、溶血反应、阻塞性肺梗死等输血反应进行比较,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输血的患者输血反应率为1.1%,红细胞悬液输血的患者输血反应率为3.4%,全血输血的患者输血反应率为6.7%.三组患者检测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患者的检测结果明显优于另外两组.结论输注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对肾功能不全患者血液透析治疗有着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输血的血液质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秀春 《卫生职业教育》2008,21(21):101-102
目的 对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血液质量变化,及对临床非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率的降低程度进行探讨.方法 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是将200毫升/袋全血用白细胞过滤器滤除白细胞,取过滤后的血液加入添加剂,为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进行血液质量检测,观察临床非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率的降低程度.结果 检测过滤后的白细胞及血小板滤过率>99.99%(P<0.05),其余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膜渗透脆性试验等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结论 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由于去除了白细胞和血小板,所以能降低临床非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去除白细胞对添加剂红细胞质量影响及去除白细胞输血降低地中海贫血患者输血反应的效果。方法 对白细胞过滤前后的添加荆红细胞检测红细胞(RBC)、白细胞(WBC),及血红蛋白(Hb)、钾离子(K^+)浓度、游离血红蛋白细菌生长状况,观察分析2002年1月-2005年7月间20例地中海贫血患者使用未过滤及过滤添加剂红细胞后的输血状况。结果 过滤后的添加剂红细胞白细胞去除率99.99%,红细胞回收率96.83%,其它指标去白细胞过滤前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地中海贫血患者使用过滤的添加荆红细胞非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率为0%,较应用前24.8%明显降低,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白细胞过滤器能高效地去除白细胞,对红细胞性质功能影响极少且能有效降低地中海贫血患者输血反应。  相似文献   

10.
去除白细胞输血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仁南  黄晓静  李玺 《吉林医学》2006,27(5):493-494
目的:评估去除白细胞输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51例患者接受了去除白细胞红细胞悬液761U,(每人1 ̄8U不等),对其中200U红细胞悬液滤除白细胞前、后分别进行白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测定,并对其输血反应进行了观察。结果:发现应用白细胞滤器后,其白细胞数比过滤前显著减低,过滤前、后白细胞数分别为(6.16±1.44)×109/L与(0.12±0.10)×109/L(P<0.01),血红蛋白过滤前、后无显著性差异,分别为:(161.58±23.31)g/L与(157.84±22.35)g/L,P>0.05。251例接受去白细胞受血者均未出现输血反应。结论:白细胞滤器能有效去除白细胞,去除白细胞能减少非溶血性输血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滤除白细胞血液前后质量及临床应用效果,为我市全面推广该技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对上饶市县级及县级以上12家医院2008~2010年采用滤除白细胞的血液临床应用效果进行调查,将临床输血病例分为两组:输注滤除白细胞血液的观察组和输注全血即未滤除白细胞血液的对照组;对两组病例输血不良反应作回顾性分析,并对两组病例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对照组共输血1257人次,输血不良反应73例,不良反应率5.807%;观察组共输血1277人次,输血不良反应9例,不良反应率0.705%。过滤后血液白细胞去除率达99.07%,红细胞回收率达92.61%,与过滤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滤除白细胞血液进行临床输血可以显著降低非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效提高临床输血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不同血液制剂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方法对2003年1月—2007年6月临床用血的输血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输注含白细胞血液制剂的不良反应中悬浮红细胞为1.87%、全血为5.62%、冰冻血浆为0.97%;输注去白细胞血液制剂不良反应中,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为0.16%,去白细胞全血为0.16%,去白细胞冰冻血浆为0.20%。含白细胞类血液制剂输血不良反应率为2.19%,去白细胞类血液制剂输血不良反应率为0.1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去白细胞类血液制剂可以有效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率。  相似文献   

13.
孙丹  钱同  田礼军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5,40(6):800-801,804
目的:探讨换血治疗对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血液指标的影响。方法:对32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采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 并检测换血前后患儿血清中的生化、血常规以及动脉血气指标。结果:换血治疗后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均显著降低(P<0.01);白细胞和血小板亦均明显降低(P<0.01);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显著升高(P<0.01);血钾、血钠、血氯、血钙、pH和碱剩余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换血治疗后胆红素显著性降低, 但同时对白细胞、血小板、血糖等血液指标有较大的影响, 故术中、术后应及时检测生化和血常规, 以防电解质紊乱和出血、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预存联合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对择期手术患者的临床效果。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法将84例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异体输血,观察组给予预存联合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血液相关指标(Hb、Hct、PLT、PT、APTT)、炎症介质(TNF-α、补体C3)、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4/CD8、CD8)和NK细胞、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并统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Hb、HCT、PLT、PT、APTT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Hb、HCT、PLT、PT、APTT水平则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Hb、HCT、PLT、PT、APT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补体C3、CD4、CD4/CD8、NK细胞、IgA、IgG、IgM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显著升高(P<0.05);对照组补体C3、CD4、CD4/CD8、NK细胞、IgA、IgG、IgM水平则明显下降(P<0.05);而且观察组补体C3、CD4、CD4/CD8、NK细胞、IgA、IgG、IgM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TNF-α显著降低,而对照组TNF-α显著升高,且观察组TNF-α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不良反率为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4.3%(P<0.05)。 结论 相比于异体输血,预存联合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可有效调节患者炎症和免疫功能,利于预后恢复。   相似文献   

15.
程相文 《海南医学》1991,2(1):37-38
为了探讨预防多次输血时发热反应方法,作者将第二次以上输血75次随机分4组分别采取不同组合药物准备,经临床观察和统计学验证:APC、地塞米松有确实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分析输血前给药是否有助于预防输血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3年8~12月廊坊市第四人民医院362例(次)输血患者为调查对象,将在输血前静脉注射地塞米松或肌肉注射异丙嗪的178例(次)输血患者设为药防组;将在输血前不使用任何药物的184例(次)输血患者设为对照组。根据输血病历记载统计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362例(次)输血患者共发生非溶血性输血反应32次,其中发热反应26次,过敏反应6次,无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在各种血制品中,冰冻血浆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为15.69%,滤白细胞悬浮红细胞不良反应发生率最低,为5.05%。各种血制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38,P0.05)。药防组发热反应发生率为6.74%(12/178),对照组为7.61%(14/184),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3,P0.05);药防组过敏反应发生率为1.12%(2/178),对照组为2.17%(4/184),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4,P0.05)。输血前静脉注射地塞米松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3%,输血前肌肉注射异丙嗪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49%;输血前未用任何药物的对照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9.24%。3种情况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输血前后的体温、脉搏、血压、白细胞及嗜中性粒细胞等指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血前给药无助于预防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在心脏直视手术中应用自体血回输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8例心脏直视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取预存式和血液等容稀释式自体血输血相结合的方法,对照组未输自体血,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Hb、PLT、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用异体血量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24小时的Hb差异无显著性(P〉0.05);输库血量、术后引流量对照组明显多于观察组,差别有高度显著性(P〈0.01);术后24小时PLT对照组较观察组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并发症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心内直视手术患者采用自体血回输,安全可靠,可明显减少输异体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应用白细胞滤器的临床效果及输血反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使用白细胞过滤器预防发热性非溶血性输血反应 (Febrilenon hemolytictransfusionreaction ,FNHTR)的效果。方法 调查各种血液成份发生FNHTR的情况 ,将其分为滤白血组、未滤白血组和其他血液成份组 ,观察各组的输血反应发生率 ,并进一步与患者的输血状态、输血次数进行综合分析 ,考察它们之间的关系 ;使用南京赛尔金 (Cellgene)生物医学有限公司生产的RF Ⅰ 2 0 0× 2及RF Ⅱ 2 0 0型一次性去白细胞输血器 ,在血液出库前 1小时内、交叉配血完成后进行血液滤白 ;询问病人或其家属 ,了解其输血反应情况 ,制定输血反应评判标准。结果 主要反应是发热及 /或皮疹 ,扣除手术用血影响 ,滤白组、未滤白组和其它血液成份组输血反应率分别为 0 .5 2 %、7.96%、1.92 % ;患者输血次数越多 ,越易出现输血反应 ;输注机采血小板较浓缩血小板的输血反应发生率低 ;应用抗过敏药物可以减轻输血反应程度 ;血液滤白不能完全阻止输血反应 ,洗涤红细胞可以避免这一情况 ;应急输血情况下 ,适当的加压过滤对血液滤白影响不大。结论 使用白细胞过滤器可有效降低输血反应发生率 ,联合使用抗过敏药物 ,还可减轻FNHTR的程度 ,应提倡使用白细胞滤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临床输血专业大学生自我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蚌埠医学院医学检验临床输血专业随机抽取2个班级,分别作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0名学生,对照组按照传统的教育和管理模式,试验组采取自我管理模式,干预4学期后,比较2组在组织纪律、思想状况、学业成绩等方面情况。结果:干预后,试验组学生第一和第二学期迟到次数及旷课次数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学生迟到现象在第三学期和第四学期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2组学生其他违纪方面前三学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学生其他违纪方面第四学期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申请入党和参加社团的人数均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第二至第四学期,试验组学生必修课程考核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到第四学期,试验组学生英语四级通过与学生获奖情况均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结论:临床输血专业大学生实施自我管理模式,可以有效提高他们的自主性、自控性,改善思想观念,提升学业成绩,为输血专业特殊职业提供安全保障,值得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