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肿瘤化疗存在的问题为抗癌药自肿瘤病灶迅速被清除及药物的毒性作用。克服的办法之一是将持续释放的抗癌药选择性地注入肿瘤组织。用丝裂霉素制成平均颗粒为225μm 的乙基纤维素微囊(简称丝裂微囊)作选择性动脉内灌注,栓塞小血管,囊内药物逐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日本学者发现,利用活性碳吸附抗癌药能使药物持续高浓度向局部肿瘤组织释放,具有淋巴趋向性和附着肿瘤表面等特性,且不增加毒性和副作用。实验和临床研究已取得一定的效果,并引起肿瘤化疗界的注目。现综述如下。 一、活性碳吸附抗癌药的制备 萩原明郎等自1978年始对这种新剂型进行了研究,于1983年开始试制。其基本制备方法如下:将活性碳用球磨  相似文献   

3.
化疗药物敏感性测定方法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疗是恶性肿瘤综合治疗主要措施之一,但并非所有化疗都能达到预期目的。相同组织类型,同样临床阶段的恶性肿瘤,对于不同的病人,即是用同一抗癌药物,同样治疗方案,其疗效常不一致。因为癌组织中癌细胞的异质性及不同肿瘤生物学特性的差异可影响肿瘤化疗敏感性,所以目前尚未发现某种抗癌药对所有的肿瘤都有效。据统计,凭临床经验选择药物进行肿瘤化疗的总有效率为14%,而大部分肿瘤病人化疗不但  相似文献   

4.
人癌细胞短期培养预测敏感药物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孟凡虹  梁明达 《癌症》1991,10(6):520-522
近年来,我们利用患者的肿瘤组织进行短期培养,做自身抗肿瘤药物的敏感性检验,预测肿瘤对化疗药物的个体差异,企图为患者选择较敏感的抗癌药。经实践,此法可用于多种肿瘤类型,能快速地筛选化疗有效药物,使临床用药个体化。 材料和方法 一、材料 1、标本:肿瘤标本取自1988年9月—1990年4月我院及外院送检手术切除的新鲜肿瘤组织,包括活检组织,转移淋巴结、癌性胸、腹水、心包积液,尿  相似文献   

5.
化疗引起恶心呕吐的药物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化疗引起恶心呕吐的药物治疗山东省德州肿瘤医院(德州市253004)穆焱成综述孙好祯,金承楠审校恶性肿瘤常采用化学治疗。尽管抗癌药引起胃肠反应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不尽相同,但恶心呕吐是肿瘤化疗最难以忍受的,也是最常见的副反应之一。因为这种副反应,往往限制...  相似文献   

6.
免疫功能健全小鼠肾囊移植人体肿瘤法(SRCA)是近年来建立的一种体内方法,用于预测临床肿瘤患者化疗敏感性及新药抗瘤谱。我们利用这一方法(6天法) 观察了10例手术切除的肿瘤组织对6种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对照组移植可评价率为9/10。手术切除的癌组织块小鼠SRC后对不同药物处理的敏感性与这些药物在临床上的效应较为接近。此外,初步观察了新抗癌药米托葸醌和大蒜素对8种人实体瘤SRC移植后的效应。我们认为:SRC法具有快速、简便易行和临床相关性较好的特点,对临床化疗药物的选择,化疗方案的设计及开发研究抗癌新药均有一定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一、概述蒽环类抗癌抗生素在肿瘤化疗中居重要地位。近年来,通过寻找产生这类抗生素的新变异株和结构改造的途径发现了许多新的同系物、衍生物,为肿瘤化疗提供了更多的药物。蒽环类抗癌药的基本结构如下。  相似文献   

8.
脂肪乳剂对肿瘤细胞抑制作用的体外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体外测定化疗药物和脂肪乳剂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 ,为化疗期间同时使用脂肪乳剂作营养支持提供依据。方法 本研究应用胃癌细胞株与阿霉素和脂肪乳剂单独或共同培养不同天数 ,用噻唑兰 (MTT)法 ,体外测定化疗药物和脂肪乳剂对胃癌细胞株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 本研究结果表明 :抗癌药与癌细胞培养时间愈长 ,抑制率显著增加 ;不同浓度脂肪乳剂对癌细胞均有极轻微的抑制作用 ,但数天后就无抑制作用 ;不同浓度脂肪乳剂与抗癌药联合使用 ,均不影响抗癌药抑制癌细胞的作用。结论 化疗期间脂肪乳剂和抗癌药联合使用 ,并不影响抗癌药抑制癌细胞的增殖作用 ,本文体外观察的初步结果可为化疗期间同时使用脂肪乳剂作营养支持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由于肿瘤基础理论研究的进展,抗癌新药的不断涌现,肿瘤临床治疗经验的日渐累积,使肿瘤的化学治疗取得很大进展,部分肿瘤通过选用合适的药物可达到治疗,不少肿瘤病人可延长其生存期。但是对于大多数恶性肿瘤来说,特别是实体瘤,药物治疗的效果尚不理想。因此继续寻找高效低毒的抗癌药物仍是目标之一,同时肿瘤是一综合性病变,加上肿瘤细胞的非匀一性,研究合理而有效的联合化疗或抗癌药与其它非抗癌药合用以增强抗肿瘤效果。  相似文献   

10.
化疗药物外渗的危险因素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美国发现氮芥,开创药物治疗肿瘤已50多年.化疗药物的使用挽救和延长了无数肿瘤患者的生命,但也带来了令人担忧的问题——化疗药物外渗.化疗药物外渗是指化疗药物输注过程中渗出或渗浸到皮下组织中[1].外周静脉化疗药物外渗的发生率国内报道0.1%~6.0%[2],国外报道5%[3].  相似文献   

11.
肿瘤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chemotherapy-induced thrombocytopenia,CIT)为化疗常见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肿瘤类型、治疗方案和化疗周期等有关。CIT可能导致化疗药物剂量降低或化疗时间延迟,甚至需要输注血小板,从而增加治疗费用、降低化疗效果和生存质量,影响预后。CIT的治疗主要包括输注血小板和给予促血小板生长因子。对高危患者进行一、二级预防有助于降低CIT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2.
化疗药物是当今抗癌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到目前为止,绝大多数化疗药物仍需依靠静脉输注来完成.为了有效地控制肿瘤,经常反复多次大剂量静脉冲击化疗.而许多化疗药物多为化学及生物碱制剂,再加上反复多次因穿刺造成的机械刺激以及高药物浓度、不同的药物酸碱度等均对局部有较强刺激,而导致给药静脉和邻近组织发红、肿胀、疼痛、血管变硬,甚至机化、阻塞,导致局部组织坏死,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而且使治疗无法顺利进行.为了预防和治疗化疗性静脉炎,保证肿瘤患者治疗的顺利进行,我科自2001年以来应用喜疗妥预防和治疗化疗性静脉炎患者,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由于人们不良生活方式及环境污染等多种因素,肿瘤发病率逐渐上升.在肿瘤治疗中,化疗药物静脉输注应用广泛,其强刺激性化疗药物渗漏造成组织损伤,引起疼痛、坏死、溃烂、畸形等多有报道.近年来,通过医护同仁不懈努力,在防范措施上有了长足的进步,本文就其护理进展,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吡柔比星(THP)心脏毒性的国外研究概况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3  
自 1957年分离出第一个蒽环类抗癌药柔红霉素 (Daunorubicin)以来 ,蒽环类抗癌药已经成为目前临床上广泛使用的一类最为有效的化疗药物。阿霉素 (Doxorubicin .DXR ,Adriamycin ,ADM )自 70年代进入临床试验以后 ,因具有抗瘤谱广、临床疗效高、对乏氧细胞有效的显著特点 ,已成为蒽环类抗癌药的代表药物。ADM对多种肿瘤有效 ,包括 :血液系统肿瘤、恶性淋巴瘤、乳腺癌、膀胱癌、肺癌、卵巢癌、宫颈癌、睾丸癌、头颈部肿瘤和骨软组织肿瘤等。但由于其主要毒副反应—骨髓抑制和心脏毒性的限制 ,尤其…  相似文献   

15.
肿瘤化疗已有几十年历史,它对癌症治疗起了重要作用。但由于传统的化疗药物大都是以杀伤细胞为其生物学基础,因此抗癌药物多为一些高毒物质、缺乏选择性,不能充分发挥其效应。近年来人们发现癌基因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试图由此开辟一条治疗肿瘤的新途径。本文就近年来癌基因研究资料,重点讨论癌基因表达与肿瘤形成和抗癌药研究的关系,进而阐明癌基因的研究,为寻找新一代肿瘤化疗药物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16.
近十年来,由于发现新药和已有药物的合理应用以及使用新的支持疗法使病人能耐受强烈化疗而使肿瘤化疗有显著进展。所有抗癌药物因缺少精确的选择性而对正常和肿瘤细胞均有毒。骨髓是人体内最易受害的组织,故骨髓抑制是限制许多抗癌药物使用量的毒性。虽然从动物肿瘤实验见到许多抗癌药的剂量反应曲线很陡峻,但在人体内由于骨髓抑制而不敢试图证实在动物中观察到的疗效。Bruce 等(1966)证明:很多抗癌药使用后小鼠体内淋巴瘤细胞的存活率与剂量成反比。根据脾集落测定的存活曲线类型,细胞毒剂可分为周期特异性,时相特异性与周期非特异性三类。使用周期非特异性和周期特异性药物时,杀灭瘤细胞数随着剂量而上升。时相特异性药物只在一  相似文献   

17.
强刺激性肿瘤化疗药渗漏损伤的防治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人们不良生活方式及环境污染等多种因素,肿瘤发病率逐渐上升。在肿瘤治疗中,化疗药物静脉输注应用广泛,其强刺激性化疗药物渗漏造成组织损伤,引起疼痛、坏死、溃烂、畸形等多有报道。近年来,通过医护同仁不懈努力,在防范措施上有了长足的进步,本文就其护理进展,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一、概述蒽环类抗癌抗生素在肿瘤化疗中居重要地位。近年来,通过寻找产生这类抗生素的新变异株和结构改造的途径发现了许多新的同系物、衍生物,为肿瘤化疗提供了更多的药物。蒽环类抗癌药的基本结构如下。最早发现和生产蒽环类抗癌抗生素的意大利Farmitalia药厂的科学家认为,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24例进展性癌病人用高压氧合并化学疗法进行治疗的临床经验,并从理论上加以说明。 高压氧合并化疗的特异效果如下: 1)具有类似放射线药理作用的抗癌药,在患者的组织氧分压从30mmHg上升到70mmHg时,其抗癌能力可增加数十倍,但氧分压从80mmHg增到100mmHg时,其增感现象只增加1.4倍,组织氧分压和药理作用之间呈对数相关曲线关系。 2)用抗癌药反复治疗后,肿瘤表面被增厚的纤  相似文献   

20.
1987年11月1~3日,第二届全国肿瘤化疗学术讨论会在杭州市举行。与会代表234名,为来自全国24个省市的肿瘤化疗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工作者。在会上,有15家国内、香港和奥地利药厂和公司作了抗癌药的介绍和产品展销。大会收到论文154篇,其中21篇主要由国内有丰富经验的专家的综述。韩锐、张覃林、潘启超、甄永苏、刘宗朝及籍秀娟等教授向大会作了癌细胞分化诱导、癌分化治疗、抗肿瘤药物的最新进展、抗癌药耐药性的生化机理、核苷转运抑制剂在肿瘤化疗中的应用、DNA拓扑异构酶抑制剂及DNA嵌入剂等综述报告。介绍了当今抗癌化疗中的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