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总结急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护理措施.方法:2010年1月-2010年12月从我院急诊科转运至病房的危重患者2188例,正确评估患者病情、做好转运前物品的准备、途中严密观察病情及转运后病情的交待等.结果:2188例患者采取上述护理后均安全转运至病房,无一例患者途中发生意外.结论:在急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实施护理措施后,减少了不良事件的发生,保障了患者的安全,提高了科室及患者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神经外科急危重病人院内转运检查的安全护理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神经外科常见疾病因病情复杂,变化快,绝大多数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往往颅内压增高而引发脑疝危象,但又常因诊断或治疗需要而外出检查.有报道,院内转运将增加并发症,转运病人的死亡率比平常高9.6%[1].如何做好住院急危重病人外出检查途中的安全护理,对病人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将2004年5月至2005年6月220例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的神经外科急危重病人外出院内检查转运中所采取的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袁代辉 《吉林医学》2011,32(23):4945-4945
目的:总结急诊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关键环节与措施,方法:对213例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情况分析。结果:213例患者中5例发生轻微意外,转运过程无患者死亡。结论:采用医护专人护送,转送前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及风险评估;转运前备好药品、物品;与相关科室及检查部门提前联系;对创伤患者进行综合评估;重视转运途中的病情观察及管道护理并做好危重患者口头、书面的交接,杜绝急危重患者转运途中意外及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患者安全,减少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换瓣病人的院内转运安全措施.方法:对63例换瓣病人的转运过程进行分析,研究前后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结果:除2例病人转运后出现心律失常,其余病人情绪和病情均较稳定.结论:重视危重病人的转运,转运前的充分评估和准备,转运中的精心观察和护理,转运后的认真交接,转运整个过程的心理护理等,确保病人的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5.
由于急诊危重病人突出了急、危、重的特殊性,随时都有病情变化和生命危险的存在.因此,急诊危重病人收住院后能否安全转运到目的地,是急救工作的重点.笔者根据急救抢救护理记录对本院急诊内科1年内的危重患者在院内转运及途中监护进行了回顾性调查.发现从急诊科到辅助检查科室、住院部,途中存在诸多威胁患者生命的隐患,易引起医疗纠纷.故急诊转运此类病人时,应采取转运前对患者进行全面体格检查,准备必要的抢救物品,转运途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到达病房后应与接诊护士认真交接患者的病情及抢救过程等措施,保证患者及时安全的到达相关科室.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危重患者在院内转运的护理。方法:通过回顾162例危重患者的安全转运情况,观察护理安全转运的系列措施所产生的效果。结果:161例患者安全转运到相关科室病房,1例转运手术室过程中死亡。结论:转运前对患者病情做出的正确评估,转运中采取恰当的护理措施是院内转运安全的保障。  相似文献   

7.
危重病人院内安全转运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钟娟  梁金清  黄珍贤 《广西医学》2011,33(8):1017-1019
目的 探讨危重病人院内安全转运的管理措施,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方法 回顾性分析307例危重病人院内转运、检查、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并提出安全转运管理措施.结果 307例患者安全转运306例,转运成功率为99.67%.途中出现与转运有关的并发症25例(8.14%),经相应抢救处理后,病情稳定,成功转运24...  相似文献   

8.
报道了479例长途转运病人的院前急救护理,其中救护车转运477例,转入就近医院抢救1例,死亡1例,共有477例病人平安转运至医院.转运前做好急救物品、环境的准备和病人病情交接,尊重家属的知情权,转运途中保持静脉通路、呼吸道等管道的固定通畅,严密观察病情,做好转运记录,保障通讯畅通,确保病人转运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IMPACT750多功能便携式呼吸机在危重病人长途转运中的使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5例使用IMPACT750多功能便携式呼吸机转运的危重病人的转运流程和效果.结果 75例患者在长途转运中11例出现病情变化.1例再发心跳骤,抢救无效死亡.转运成功率98.67%(74/75).无呼吸机相关原因所致病情变化或死亡.结论 IMPACT750多功能便携式呼吸机在危重病人长途转运巾效果良好,推荐使用.注意定期对呼吸机进行维护和使用中根据病情调整呼吸模式是安全、有效使用该设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危重新生儿院内转运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琴 《吉林医学》2007,28(8):969-970
目的:探讨如何做好危重新生儿院内转运中的护理。方法:对198例危重新生儿进行院内转运。护理措施主要包括转运前的正确评估,病人及转运设备的准备,转运人员的配备,与接收部门的协调,转运过程中的监护等。结果:198例危重新生儿转运过程中无1例严重并发症,无1例死亡。结论:护理工作在确保危重新生儿院内转运中的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张敏  沈国莲  钱飞阳 《中华全科医学》2020,18(11):1864-1868
目的 采用前瞻性横断面调查法分析儿科危重患儿院内转运期间血氧饱和度(SpO2)下降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为临床优化危重患儿院内转运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纳入2019年9—11月期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危重患儿共计204例次。按照患儿转运过程是否发生SpO2下降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制定可能影响患儿转运过程中发生SpO2下降的各项因素调查方案。转运全程跟踪记录各项可能影响因素并进统计分析。 结果 (1)危重患儿院内转运过程中SpO2下降率为60.29%,转运过程中发生SpO2降低时间以转运开始5 min内为主;(2)可能影响危重患儿院内转运SpO2下降相关因素有:年龄、BMI、基础疾病、PEWS评分、血压、呼吸频率、转运护士年资、转运过程有无主治医生协助、转运路径、转运距离、转运过程意外事件、转运时间(P<0.05);(3)患儿年龄在0~6岁、呼吸系统和(或)神经系统疾病、PEWS评分为出现3分项目、转运护士年资<3年、转运路径、转运过程意外事件为危重患儿院内转运SpO2降低的高危因素。 结论 危重患儿院内转运期间SpO2下降发生率高,危险因素以患儿病情严重及转运过程效率低及防护措施不当为主,通过转运流程改造、强化转运人员培训及谨慎评估危重患儿院内转运风险等各项措施,提高转运效率及加强防护效果,提升患儿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绿色通道在急诊气管插管患者院内安全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19年6月本院急诊科80例急诊气管插管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将采取传统转运方式的急诊气管插管患者作为对照组,采取绿色通道转运的急诊气管插管患者设为观察组,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救治成功率、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转运时间。结果对照组转运过程中意外事件总发生率为32.50%,其中导管移位及堵塞发生率较大;观察组意外事件发生率为17.5%,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急诊室停留时间及转运时间显著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救治成功率为100%,无死亡患者。结论绿色通道的使用可缩短转运时间,有效提高危重症患者救治率,减少转运过程中意外事件的发生,为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提供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在抢救过程中对急诊危重患者实施全程护理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急诊危重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全程护理。对两组患者各个治疗环节所需时间以及转归进行统计,请转科成功者家属对护理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死亡率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在服务态度满意度、技术满意度、救治过程满意度、沟通满意度、急送与接收满意度以及安全与舒适转运满意度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危重患者抢救过程中实施自入院前开始的全程护理有利于为抢救减少时间,提高抢救的成功率,改善患者的满意度,这是一种较为理想而合理的抢救危重患者的护理模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ICU危重患者预后与早期胃肠营养干预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3年4月本院接诊的160例ICU危重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和治疗措施对患者实施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和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实施早期胃肠营养干预。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各营养状况的指标的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8.75%)明显低于对照组(2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7.5299,P=0.0061)。结论:采用早期胃肠营养干预对ICU危重患者实施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状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用于诊治精神病危重患者的安全性。方法:收集本院ICU57例精神病危重患者,行138次纤维支气管镜操作。其中行纤支镜检查、吸痰及吸除异物62次,引导经鼻插管44次,直视下调整气管插管深度10次,经纤维支气管镜吸取痰标本进行痰培养20次,对气道出血患者进行诊治2次。结果:62例次经行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及吸除异物后呼吸道症状改善明显;44例次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经鼻插管及10例次直视下调整气管插管深度,全部1次成功;2例次气道出血患者经诊治后止血效果明显:20例次经纤维支气管镜取痰培养送病原学检查,明确病原后选用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均成功。结论:ICU精神病危重患者进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和治疗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危重症患者急性期全肠外营养(TPN)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0例危重病人,39例使用TPN,21例先用TPN支持,后改用肠外营养(PN)加肠内营养(EN),再过渡到全肠内营养(TEN)或口服饮食。结果7例因原发病而死亡,其余53例病情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或治愈出院。结论TPN在危重病治疗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成年危重患者继发性急性假性结肠梗阻(ACPO)的诊断与治疗要点,旨在提高早期ACPO的诊治水平。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该院重症医学科55例危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其诊断与治疗要点。结果危重症继发急性假性结肠梗阻55例患者经早期诊断与综合治疗病情均有所缓解,但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成功与该病关系不大。结论继发性急性假性结肠梗阻是一种一过性可逆性疾病,在危重症患者病程中是比较常见,只要早期采取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患者大部分均能好转。  相似文献   

18.
W Winkenwerder 《JAMA》1985,254(24):3454-3457
Winkenwerder describes a disagreement about proper management of a critically ill patient that arose during his tenure as a house staff physician. Despite the attending physician's consideration of the family's wishes and the best interests of the patient, the resident was uneasy with the decision to continue life-prolonging treatment and the role he was to play in implementing such procedures. The author argues that ethical decisions within the group of physicians caring for a patient, especially one who is terminally ill, are not always resolved to everyone's satisfaction. What then are the rights and duties of residents to refuse further participation in care? Winkenwerder suggests dealing with conflicts through recognizing value differences, increasing formal ethics teaching, using consultants, and maximizing communication among members of patient care teams.  相似文献   

19.
Civilian ground and air transport of adults with 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K W Harless  A H Morris  M Cengiz  R Holt  C D Schmidt 《JAMA》1978,240(4):361-365
The intermountain Respiratory Intensive Care Unit (IRICU), established in 1973 at the LDS Hospital in Salt Lake City, provides specialized care for adults and older children with severe respiratory failure in the intermountain West. Because of the large area serviced by the IRICU, a transportation system for the critically ill was developed. Our report describes the transport system, including team organization, techniques, and experiences. Of 44 attempted transports during the last three years, 43 (98%) were safely accomplished without obvious ill effect to the patient. Patients with severe respiratory failure, if their conditions are adequately stabilized, can be safely transported hundreds of kilometers by ground and air by a well-equipped and well-trained team of physicians and nurses.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运用德尔菲法构建肿瘤危重症患者家属需求量表,为准确评估、满足肿瘤危重患者家属需求提供依据。  方法   基于前期研究基础,通过文献查阅、临床观察等方式形成肿瘤危重症患者家属需求初始量表条目池,然后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邀请肿瘤重症医护、护理管理、护理教育、护理心理、公共卫生领域专家共计19人进行2轮函询,形成最终版肿瘤危重症患者家属需求量表。  结果   2轮专家函询的积极系数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 0.94、0.95;专家意见的协调系数分别为0.54和0.543。最终形成包含7个一级条目(维护自身健康、获得医护人员支持、知晓患者病情及疾病相关知识、探视患者、获得应对迁移应激的指导、参与患者照护、必要时获得安宁疗护团队的支持)、30个二级条目的肿瘤危重症患者家属需求量表。  结论  基于德尔菲法构建的肿瘤危重症患者家属需求量表,方法科学、可靠,可为危重症肿瘤患者家属需求的评价提供依据,但还需进一步进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