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女,48岁。“发现肾肿物5d”收治入院。无腹痛、血尿等不适。体检:神清。精神叮.心肺部查体未及明湿异常。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术及明显包块,肝脾肋下未及。双肾区叩击痛阴性。双输尿管走行区术及明显压痛。双下肢无水肿。病理征阴性。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等均正常。尿细胞学检查3次均未见肿瘤细胞。B超检查报告左上腹后腹膜K低回声团,考虑占位,神经来源不完全除外(图1A)。双肾CT增强提示左肾需旁富血供占位(图113)。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51岁。主因左腰部间歇性疼痛50d入院。患者于5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腰部间歇性隐痛。查体:脉搏:68次/min,血压:130/90mmHg(1mmHg=0.133kPa)。常规查体及泌尿系查体检查无阳性体征。锁骨下及腹股沟区未触及肿大淋巴结。B超提示左肾门旁偏下低回声团块,内可见少许血流信号。CT检查提示左肾腹侧平肾门水平可见3cm×3cm肿物,平扫CT值35.8Hu,增强后见肿物明显强化。拟诊腹膜后占位。完善术前检查后,在全麻下行腹腔镜下左腹膜后肿瘤切除术。术中于肾蒂外侧可见一3cm×3cm圆形肿物,表面光滑,与肾、肾周脂肪、肾蒂血管无明显粘连。手术…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6 1岁。因上腹胀痛3个月余,发现腹部肿物4d ,于2 0 0 3年6月2 4日入院。腹部B超显示:胰头上方可见一5 0cm×4 0cm×4 0cm低回声区,均匀,边界清楚,考虑胰头实质性占位,胰头癌不除外。入院查体:体征均阴性。入院化验检查:血清甲胎蛋白(AFP) 2 4 9μg/L ,CEA2 81 μg/L,CA1 2 5 2 8 79U/ml,CA1 991 6 1U/ml,血淀粉酶2 1 5U/dl(Somogyi法) ,空腹血糖3 8~4 6mmol/L ,血沉30mm/第1小时,B超及CT示胰头实性占位性病变,诊断:胰头肿瘤可能,不除外腹膜后肿瘤;胰腺肿物血管造影示:胰头部见一血供丰富的动脉早期显影、边界清楚的… 相似文献
4.
罗友军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5,12(3):279-279
患者,男,12 岁,因反复皮肤黏膜糜烂 2 月余,CT检查发现腹膜后肿物1月余入院。查体: 消瘦,胸背、四肢皮肤广泛散在0.5 cm×0.5 cm大小红色斑丘疹,唇周及双手、双足皮肤溃烂、结痂; 睑结膜可见红色糜烂,口腔、口咽及直肠黏膜广泛溃烂,表面有白色膜状物; 下颌可扪及 2.0 cm×1.0cm肿大淋巴结; 双肺可闻及痰鸣音; 脾肿大,肋缘下 5 cm,质硬。化验检查: 血沉 40 mm/h, WBC 3. 2×109/L, PLT84×109/L。彩超及 CT 检查示胰体尾部背侧肿物 7 cm×5.5 cm大,血供丰富,胰腺受压前移,主动脉旁淋巴结肿大,脾大。入院诊断: 腹膜后肿瘤,自身免疫… 相似文献
5.
正Castleman病是一种罕见、病因不明的淋巴结增生性疾病,好发于纵隔、颈部、腋,而腹膜后罕见。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胃肠外科收治1例腹膜后巨大局灶型Castleman病,肿瘤位于近肾门处,且肾动、静脉包绕肿瘤上极。现报告如下。1病历简介病人女性,24岁。因"体检时发现腹部包块3 d"于2015-09-11入院。病人无任何不适主诉,且无相关疾病家族史。体格检查示: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腹平软,左上腹 相似文献
6.
腹膜后Castleman病(附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对腹膜后Castleman病的认识,探讨其诊治方法。方法报告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3例腹膜后Castleman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有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3例均成功行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术后随访12~16个月未发现肿瘤复发。结论腹膜后Castleman病临床上少见,肿块可发生在淋巴组织的任何部位。CT扫描是重要的影像学诊断方法,手术切除肿瘤为首选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5例肾周和肾上腺区域Castleman病(Castleman disease,CD)的临床特点,提高对CD诊治的认识。方法结合文献复习,回顾分析本院2006年5月至2014年6月5例肾周和肾上腺区域CD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治疗和预后。结果本组5例,男3例,女2例,中位年龄54岁(33~58岁)。CD病灶位于肾上腺区域3例,肾周2例。其中体检发现2例,因腰腹痛就诊2例,因发热和肌痛就诊1例。肿块最大径2.8~9.6cm,平均5.3cm。术前诊断为肾上腺良性肿瘤1例,肾上腺或肾恶性肿瘤2例,淋巴瘤1例,肾周Castleman病1例。影像学表现多无特异性,超声检查CD病灶多表现为界限清晰的低回声肿,较大的肿瘤中心部位可见点状钙化;CT平扫为均质肿块,可伴有微小星点状钙化,增强扫描呈明显强化的均质富血供肿块;MRI检查肿块呈T_1WI呈低或等信号,T_2WI呈均质等或高信号,增强扫描可明显强化。体积较大的肿块在CT和MRI动态增强扫描时,表现为从周边强化开始,逐渐向中间弥散的均质肿块。实验室检查除1例有发热等全身症状者C反应蛋白和血沉升高外,其余4例均未见异常。5例患者中,1例行右肾上腺及右肾切除,2例行腹腔镜左肾上腺及后腹膜淋巴结切除,1例行右肾根治+腹膜后淋巴结切除,1例行左肾门旁肿块切除。术后病理均为Castleman病,其中透明血管型4例,术后中位随访时间59.5个月(6~103个月)均未复发;浆细胞型1例,术后54个月腹膜后复发并骨转移。根据病理、临床特点及影像学临床最终诊断为局灶型Castleman病(LCD)4例,多中心型Castleman病(MCD)1例。结论手术切除是肾周和肾上腺区域LCD的首选治疗,MCD手术效果不佳。因病灶部位的特殊性,以及临床和影像学表现的非特异性,该区域的CD易误诊为肾和肾上腺恶性肿瘤,导致不必要的脏器切除。对于该区域的均质、血供丰富,特别是伴有微小点状钙化、从周边开始弥散增强的肿块,均应怀疑CD。术中活检再次评估,或可避免切除范围的扩大。 相似文献
8.
经腹腹腔镜下腹膜后肿瘤切除术二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例1,女,49岁,2004年8月体检时B超发现腹膜后肿瘤,大小37mm×30mm。上腹部增强CT示:胰头下方肠系膜上静脉旁结构不清。8月20日行腹腔镜手术探查,见肿块位于胰头下方,4cm×3cm,质地偏硬,表面欠光滑,无包膜,活动度差,其左侧为肠系膜上动脉,左下方和右后方分别为腹主动脉及下腔静脉。分离肿块周围组织,用钛夹夹闭肿瘤滋养血管,完整剥离肿瘤。病理报告:肾上腺外副神经节瘤伴小灶包膜浸润。患者恢复良好,术后10d出院。出院时未服降压药,血压为120/70mm Hg。随访1年血压基本正常。例2,女,42岁,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1年前在当地医院检查,发现… 相似文献
9.
腹膜后淋巴结转移是妇科恶性肿瘤重要的预后因素之一。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有不同的手术途径:开腹或腹腔镜下经腹膜内或经腹膜外。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腹腔镜下淋巴结切除是否优于开腹淋巴结切除已备受关注。腹腔镜手术视野清晰,局部组织辨认清楚,出血量较少,术后恢复快,能较快的开始术后放疗,且能更充分切除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35岁,因“体检时CT检查发现肾上腺占位病变10d”入院。常规查体无阳性体征。行肾上腺增强CT检查示十二指肠降部后外侧见约3.6cm×2.9cm大肿块,边缘光滑,动脉期及门静脉期明显均匀性强化,内侧与十二指肠分界不清并使十二指肠受压,外侧紧贴肝右后叶,其后缘与下腔静脉关系密切,其间脂肪间隙正常(图1)。以“后腹膜肿瘤”拟行后腹膜肿瘤切除术。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 探讨经腹入路腹腔镜腹膜后肿瘤(RPT)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22年1月收治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及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由同一手术组完成的11例经腹入路腹腔镜腹膜后肿瘤切除术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11例患者均成功实施经腹入路腹腔镜下腹膜后肿瘤切除术,无中转开腹,无围手术期死亡。平均手术时间(202±78)min;中位术中出血量100 mL(20,100)mL;平均术后住院时间(6.9±2.4)d。术后病理:纤维瘤3例,淋巴管囊肿2例,淋巴结增生(Castleman)1例,良性间皮瘤1例,淋巴结核1例,黏液性囊腺瘤1例,高级别脂肪肉瘤1例和平滑肌肉瘤1例。随访4~60个月,除脂肪肉瘤复发外,余无复发。结论 病例选择合适,由腹腔镜经验丰富医师主刀,经腹入路实施腹腔镜腹膜后肿瘤切除术安全且疗效显著,尤其在术中操作及术后恢复方面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总结腹膜后局灶性Castleman病(localized Castleman’s disease,LCD)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以期对该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提供合理指导意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1例腹膜后LCD病人临床资料,并针对性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病人术前检查未明确诊断,手术行腹膜后肿瘤切除,术后病理切片检查确诊,未行辅助性治疗。1年后随访复查,病人恢复可,手术效果较好。结论腹膜后LCD术前诊断较困难,手术切除预后良好,术前充分评估可以为治疗方式的选择以及手术方式提供依据,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副损伤及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经腹膜后腔腹腔镜泌尿外科手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我院自1997年6月至1997年8月经腹膜后腔施行腹腔镜手术(又称后腹腔镜手术)4例,均获成功,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例中,男2例,女2例,22~59岁。左肾囊肿3例,左肾动脉狭窄并醛固酮症1例。 1.2 手术方法 术前灌肠,硬膜外麻醉或气管内插管全麻,取肾脏手术体位。于第十二肋尖下方作长约1.5cm横切口,切开皮肤后血管钳钝性分离至腰背筋膜,手指戳破腰背筋膜并分出一间隙,置入内有尿管的手术手套,注水400~800ml,维持3~5min,排水取出水囊。手指引导下置入其余套管,于切口处放入腹腔镜,注入CO_2。经操作孔置入手术器械进行手术。 相似文献
15.
16.
腹膜后腹腔镜手术的发展现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腹膜后腹腔镜手术是指经腹膜后途径在腹腔镜下对位于腹膜后间隙的器官进行手术操作,与传统的腹腔镜手术(经腹腔途径)相比有很大优势。腹膜后腔镜手术最初由Bartel于1969年提出,经过数十年的发展,腹膜后腹腔镜外科作为腹腔镜外科的1个分支,已日趋成熟,手术适应证不断扩大。现就腹膜后腹腔镜手术发展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经腹与经腹膜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经腹与经腹膜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的选择。方法2002年10月~2004年10月采用腹腔镜技术行输尿管切开取石术70例,其中22例采用经腹腔途径手术(腹腔组),48例采用经腹膜后途径手术(腹膜后组)。结果腹膜后组1例因结石移入肾脏改行开放性手术,余69例取石成功。手术时间45~180 m in,平均73 m in。腹腔组与腹膜后组比较,手术时间分别为(71±13)m in与(79±17)m in,术后引流时间分别为(4.2±1.8)d与(3.6±1.2)d,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6.2±2.8)d与(6.1±2.9)d,上述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59例随访2~18个月,平均6个月,B超、肾功能及静脉尿路造影(intravenous urography,IVU)检查肾盂积水不同程度缩小及肾功能明显好转(血BUN 5.2~10.4 mmol/L;血Cr 75~158μmol/L);无输尿管切开处狭窄,炎性息肉切除后无复发,结石无复发。结论经腹与经腹膜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是安全有效的治疗输尿管结石的方法,创伤小,恢复快,输尿管上段结石宜经腹膜后途径,中、下段结石宜经腹腔途径。 相似文献
18.
19.
20.
患者女, 26岁,因下腹部隐痛不适伴肿物 1年于 2004年 6月 9日入院。该患者 1年前无明诱因出现下腹部隐痛不适,并自己发现有肿物,呈渐进生长,于当地县医院行CT检查示“腹膜后肿瘤”,为进一步诊治来我院。既往健康。查体:下腹正中可触及约 5cm×6cm肿物,表面光滑,质韧,边界清晰,有轻度压痛,活动度差。B超检查示脐下脊柱前探及 5. 7cm×3. 5cm的低回声包块,边界清晰,包膜光滑,内回声均匀,血流信号丰富,提示腹膜后实性占位。CT平扫加强化:于腹膜后腹主动脉分叉前方见一 3. 7cm×5. 9cm的团块状高密度影,CT值 43Hu,密度均匀,增强后可见动脉期… 相似文献